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南西双版纳州勐腊县一起登革热暴发疫情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2013年1起登革热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登革热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对所有登革热病例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疑似病例血清标本采用登革病毒NS1抗原法进行检测,用RT-PCR进行登革热病毒型别鉴定,采用布雷图指数法进行蚊媒密度监测。结果本次疫情流行历时35d,共发现病例44例,其中本地感染病例34例,输入性病例10例(景洪市7例、缅甸2例、老挝1例);病例主要集中在勐腊县城区,共28例,占63.64%(28/44);男女性别比为1.44:1,发病年龄最小4岁、最大75岁,以20~49岁年龄组为主,共33例,占75.00%;职业以农民、商业服务和家政及待业居多;共检出3个登革血清型(Ⅰ型、Ⅱ型和Ⅲ型),其中老挝输入病例为登革病毒Ⅱ型,缅甸输入病例为登革病毒Ⅰ型,其余为登革病毒Ⅲ型。结论该起疫情属于以登革病毒Ⅲ型为主,传播媒介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并存的暴发疫情。提示今后应进一步加强登革热输入病例的监测和蚊媒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2.
2014年深圳市登革热疫情流行病学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掌握2014年深圳市登革热(denguefever,DF)暴发时期的疫情流行特征,为制定DF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4年度DF疫情相关数据,结合DF病例个案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及病例临床信息,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DF发病时间、地区、人群分布和血清型特征。结果20t4年深圳市共报告454例DE病例和2起DF暴发疫情,其中346例本地感染病例,108例输入性病例,无2代病例和死亡病例。发病人群以20~50岁青壮年人群为主,占病例总数的76.73%;男性患者所占比例为60.13%,略高于女性。疫情暴发时间主要集中于6~12月,其中9~11月病例报告数占总数的97.14%。全市各区均有疫情发生,以宝安区、福田区和南山区报告病例数最多,占总数的60.00%以上。从100份患者血液标本中分离到65株登革病毒(denguevirus,DENV),其中登革Ⅰ型59株,登革Ⅱ型4株,登革Ⅲ型2株,登革IV型1株。2014年疫情暴发前、后共采集监测点正常群体血液样本352份,检出DF特异性抗体IgG阳性11份,整体抗体阳性率为3.13%。结论从2014年DF疫情流行特征来看,疫情暴发呈现时间、地域及年龄特征性,且发病人群的流行病学特征与正常人群血清抗体水平均未体现DF具有地方性特征。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深圳市2010年登革热暴发疫情的病因,从分子水平探讨流行毒株的生物学特征,追踪其地域来源.方法 采用ELISA、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和荧光PCR检测疑似登革热患者血清中的特异性IgM、IgG抗体和病毒核酸,并用C6/36和BHK-21细胞对早期病例血清进行病毒分离,采用反转录-半套式PCR和荧光PCR方法对其进行型别鉴定.同时扩增病毒E基因后进行序列测定,并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登革病毒株进行同源性比较和进化树分析.结果 从疑似登革热患者血清中检测到登革病毒IgM、IgG抗体及登革1型病毒核酸.深圳市登革1型病毒分离株SZ1029与登革1型国际标准株HAWAII 45株、我国福建省Fj231/04株及广东省1997、1999年登革1型病毒流行株GD14/97、GD05/99在E基因上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4.8%、99.6%、97.7%和98.5%.基因进化树显示,深圳市登革病毒分离株与马来西亚分离株D1/Malaysia/36000/05、新加坡分离株SG(EHI)DEDI42808和Fj231/04株亲缘关系最近,在进化树的同一分支上,与GZ/80、Taiwan87同属基因Ⅰ亚型.所有患者发病前1个月在深圳市某工地居住,无输血史、无外出史.结论 该次疫情的病因为登革1型病毒感染,该毒株有可能来源于东南亚一带,推测深圳可能存在登革1型病毒的疫源地.  相似文献   

4.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急性蚊媒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或白纹伊蚊叮咬传播。我省多为白纹伊蚊传播。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福州市鼓楼区A小区登革热暴发疫情发生的流行强度及可能传播方式,为进一步开展登革热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调查每一例病例;制定病例定义开展病例搜索,采集病人的血清检测登革病毒抗原、核酸或抗体;监测小区及周边白纹伊蚊的布雷图指数。结果此次疫情为一起I型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暴发疫情,共计发现20例病例,罹患率为0.32%,疫情持续时间17d。结论此次疫情为福州市鼓楼区首起登革热暴发疫情,疫情防控措施得力,未发生续发病例和疫情蔓延。  相似文献   

6.
目的针对发生的疫情进行调查实施防治措施干预。方法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实行国家流感标准诊断及治疗患者,提出现场疫情综合防治措施并逐一落实。结果2006年2月19日出现首例患者至3月15日止,流行全程25天。对报告的147名学生进行逐一排查,符合诊断标准的有46例,罹患率为9,50%,46例患者临床发热为100.00%;头痛为86.76%;咳嗽为66.91%;乏力占57.35%;鼻塞、鼻涕、卡他症状占53.68%。所有患者经追溯调查未见有消化道症状。对5名现症患者进行鼻咽拭子标本采样,现场所采6份咽鼻、拭子标本,经国家级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宜昌疾控中心培养分离出流感病毒1株,鉴定为B型流感病毒,病毒标本送国家流感监测检验中心复核鉴定为B型Victoria系流感病毒。结论此起疫情依据发病季节、特定人群、临床表现、突起发热,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上呼吸道感染,整体病程病情较轻,未出现肺炎等并发症,实验室分离出B型流感病毒,证实是一起由B型流感病毒引起的局部暴发流行,其流行特点吻合于我国南方所发生的流感疫情。  相似文献   

7.
粤东潮州市一起登革热暴发流行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7年8~12月,潮州市区暴发一起以突然高热、剧烈头痛、全身肌肉及关节酸痛为主要临床症状,伴有皮疹、白细胞总数及血小板减少的传染病流行。为了解疫情,明确诊断,及时采取有效防疫措施,保障军民健康,组成了联合工作组,深入疫区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1 调查内容及方法 1.1 流行病学资料收集统一方法,印制表格,由工作组对疫区部分现症病人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并对部分住院病人抽血检查。诊断标准按  相似文献   

8.
1999年福州市暴发流行登革热1649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1999年福建福州发生了解放以来首次登革热 (DF)暴发流行。据文献记载该病首次暴发至今相隔 (194 4~ 1999)达5 5年之久。 1999年 7~ 10月间先在福州近郊仓山区城门镇连坂村发生 ,以后迅速波及邻近的村庄 ,市区也出现散在性病例 ,流行时间 10 1d ,患病者达 16 4 9例。现作回  相似文献   

9.
云南省登革热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本对以往云南省登革热病原学、血清学和蚊媒调查资料进行了整理分析。从采自河口市的29批雌性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中分离到登革4型病毒1株。从采自西双版纳地区(景洪、勐腊、勐海)的72批2726只雌性白纹伊蚊中分离到登革病毒4株,其中4株3株,3型1株。批阳性率5.6%,现场感染比为1:682。本省24个省、市人血清中登革CF抗体阳性率为10.91%(185/1696),15个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甘肃省庆阳市某县一起寄宿制初级中学风疹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学校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20年5-6月庆阳市某县一起学校风疹暴发疫情,以EXCEL 2007整理数据、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该起学校风疹暴发疫情共报告病例39例,罹患率为21.2%,症状以出疹(100.0%)、发热(87.2%)和咳嗽(71.8%)为主.年龄最小13岁、最大16岁,年龄中位数14岁.男性罹患率(25.3%)高于女性(1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945,P>0.05).采集19份患者的血和咽拭子标本,检出风疹IgM抗体阳性15份、风疹病毒核酸阳性17份.7~9年级均有病例分布,集中在8年级、占87.2%,8年级1班学生罹患率高于2班(x2=7.889,P<0.05);男生(校正x2=17.147)和女生(精确x2=17.078)各宿舍间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次风疹疫情暴发班级和宿舍是主要传播场所,宿舍及同桌就餐是发病的危险因素;免疫空白、未及时隔离病例、晨午检落实不到位,是导致疫情蔓延的主要因素;通过开展防控知识宣传教育、隔离治疗患者、加强教室和宿舍通风消毒等措施,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1.
祁琴  杨新利 《地方病通报》2013,(6):64-64,66
目的通过对阿勒泰市某学校一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流行的调查,分析疫情流行的原因及规律,总结防控经验。方法采取个案调查方法,对病例的三问分布特征等有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某学校在校1756名学生中,发病81例,罹患率4.61%,其中男性50例,女性31例,男女性别比为1.6:1;发病年龄8~9岁为主,以二年级学生最多,共42例,占51.85%;一年级、六年级发病人数相对较少。结论及时采取有效的综合措施,加强儿童免疫接种工作,可降低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缩短流行时间,是控制该病最经济有效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濉溪县2015年5~10月登革热相关蚊媒监测结果,为登革热的风险评估、预测预警及防制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登革热媒介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濉溪县2015年5~10月监测结果表明,伊蚊布雷图指数(BI)最高是8月份为17,最低是10月份为11,平均值为13.83。容器指数(CI)最高是7月份为28.00,最低是6月份为15.05,平均值为19.04。伊蚊幼蚊孳生环境中永久性容器阳性率(20.00%)高于暂时性容器(18.84%)。伊蚊成蚊密度以7~9月较高,平均叮咬指数为14.67只/人·小时。结论 濉溪县总体上不存在登革热传播的高度危险性,但是远远超过了BI<5的安全水平,一旦有病人传入,就有引起本地感染甚至导致爆发的危险。因此,做好防蚊、灭蚊、清除蚊媒孳生地和加强监测是濉溪县防控登革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是危害我省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重要自然疫源性疾病,自1952年在临海市首发以来,疫区不断扩大,病人急剧增加,到1996年止,发病已超过13.7万例。我省历史上钩体病曾多次暴发流行,如1965年钩体病暴发,全省病例达4万余人,发病率为140.38/10万,死亡90人。为了了解和掌握我省钩体病暴发流行疫情特点和规律,以便采取针对性措施,防止钩体病的再度暴发,我们分析研究了全省历史上规模较大的10起暴发疫情,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疫情资料来源全省钩体病暴发县市调查资料和上报疫情资料。二、血…  相似文献   

14.
15.
2007年10月20日~11月10日间,浙江省常山县天马镇某村王姓家庭内相继发生了犬、猪和人的狂犬病暴发疫情,现将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和控制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材料常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室中的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及调查报告和衢州市人民医院、常山县人民医院病案室中的病人个案住院病历。  相似文献   

16.
2008-10-01,云南省云龙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云龙县人民医院报告,该院收治了一批发热并出疹的患者,疑为麻疹流行,现将疫情调查及处理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2010年甘肃省一起人间鼠疫疫情流行病学分析,为今后有效防控鼠疫积累经验。方法依据《鼠疫诊断标准》(GB15991-1995)做出诊断。结果确诊为腺型继发败血型鼠疫。采取有效防控对策,及时扑灭疫情。结论甘肃省动物间疫情比较活跃,近年来随着疫区内大型工程项目建设,进入疫区易感人群增加,与染疫动物接触的机会增多,存在人间疫情发生的风险。因此做好疫区大型工程项目建设卫生学评价,全面落实鼠防综合防制措施,确保各类大型项目建设顺利进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8.
2008年1月2日-2月28日,吐鲁番市二堡乡发生一起麻疹局部暴发流行。疫情发生后,吐鲁番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员及时奔赴现场,采取了果断有效的防控措施,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核实诊断,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博乐市达勒特镇距离市区约22km,交通便利,人口流动频繁。该镇总人口16265人,辖42自然村,38个行政村,8所学校(7所小学、1所中学),2026名学生(中学生542名、小学生1484名),其中达勒特镇政府所在地的中心小学和中学在校学生1038人(中学生542名、小学生496名)。镇卫生院在职职工25人,其中防保组4人。该镇共有村医24人。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中越边境地区河口县一起登革热疫情特点,为制定当地登革热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登革热诊断标准进行病例诊断,开展流行病学个案调查、病例主动搜索,并采用布雷图指数法及双层叠帐法开展伊蚊幼虫和成蚊应急监测,采用RT-PCR检测疑似登革热病例标本,鉴定登革病毒血清型,综合评价防控效果。结果本次疫情历时49 d,累计报告登革热112例,其中本地病例110例,输入病例2例,主要分布在河口镇,共105例,占93.75%;男性77例(占68.75%),女性35例(占31.25%),男女之比为2.2∶1;发病年龄以20~59岁发病者较多(94例,占83.93%);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38例,占33.93%),其次家务及待业(19例,占16.96%)。捕获白纹伊蚊4只,BI为12.54,HI为7.72%,CI为15.94%。登革病毒血清型为登革病毒1型。结论该起登革热疫情为登革病毒Ⅰ型引起,白纹伊蚊为主要传播媒介,应进一步加强登革热监测和蚊媒控制工作,阻断登革热的传播和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