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疫苗致死”事件大热,原因尚未查清,这不妨碍媒体使用“全国婴儿打疫苗死亡增至7例”这样论断性的标题。国家疾控中心公布数据,从2000年至今接种乙肝疫苗后死亡的疑似病例有188例,确定为疫苗异常反应的只有18例。有媒体却采用“乙肝疫苗接种13年188人死亡”这样充满误导性的标题。这种曲解除了加剧恐慌,还能带来什么?  相似文献   

2.
《医药保健杂志》2014,(1):36-38
昨天下午,国家食药监总局、卫生计生委联合召开发布会,就社会关注的乙肝疫苗疑似致死事件进行通报。根据中国疾控中心提供的最新数据,从2000年到今年12月份,接种乙肝疫苗后死亡的疑似异常反应病例已上报188例。其中,最终确定为疫苗异常反应的18例,近年每年有四五例。  相似文献   

3.
微话题     
《中国药店》2014,(2):15-15
爱康国宾V:【疑似乙肝疫苗相关病例分析】临床表现多样化,主要死因包括重症肺炎、窒息、肾衰、重型腹泻、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胎粪吸人综合征、婴儿猝死、先天性心脏病等,缺乏同一性;病例分布在9个省18个不同县区;除湖南省有2例死亡病例(死因分别为重症肺炎和婴儿猝死)接种同一批号疫苗外,其余病例接种的疫苗批号不同。  相似文献   

4.
小儿胸腺淋巴体质猝死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俐  杜东红  彭晓康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1):1684-1685
1987~2007年发表在全国医学刊物的因接种疫苗死亡的小儿3例,现予以分析讨论,供医务人员引起重视。1病例介绍例1:患儿,女,6个月,因"突然面色苍白1小时"就诊。就诊前4.5小时,患儿在不同部位(双臂三角肌)接种乙肝疫苗、百白破,同时口服脊髓灰质炎糖丸。  相似文献   

5.
<正>据报道(http://news.sohu.com/20131223/n392206347.shtml),深圳一名新生婴儿17日接种乙肝疫苗68分钟后死亡,这已是近一个月来全国发生的第四起疑似"疫苗致死"案,涉案疫苗全都由深圳康泰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泰公司)生产。据了解,该公司是国内较大乙肝疫苗生产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达50%以上。目前,该公司生产的重组乙肝疫苗已暂停使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将深入调查婴儿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6.
问:乙肝疫苗预防接种有哪些禁忌症和不良反应答:目前用于临床实践的乙型肝炎疫苗是血源疫苗,是以HBsAg阳性的人血清为原料经过纯化更活及安全处理等制备,自1981年起乙肝疫苗进入商品化迄今接受过这种疫苗的人,全世界已有数百万人,证明疫苗安全可靠,未见严重的接种反应,注射乙肝疫苗与其他预防接种一样,不宜用于发热、急性传染病,活动性肺结核,严重心脏、肾脏病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我院产科新生儿近五年乙型肝炎(乙肝)疫苗首针接种率、及时接种率,避免疫苗漏种、迟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出生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接种情况。收集新生儿出生日期、健康状况、乙肝疫苗接种时间、母亲乙肝表面抗原(HBsAg)检测情况。结果 20 759例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20 303例,首针接种率97.8%,去除禁忌症,及时接种率100%。母亲HBsAg阳性率3.1%。结论我院产科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的接种率达到了国家乙肝防治规划规定的接种率达90%的目标,加强乙肝疫苗计划免疫管理,对保持较高乙肝疫苗接种率有指导意义,从而有效地预防乙肝。  相似文献   

8.
摘 要 目的:系统研究2013年11~12月疑似乙肝疫苗接种死亡事件及民众相关反应,分析其起因、风险防范及疫苗接种风险的科学传播相关问题。方法:调研两组分别具有医学背景(A组35人)和非医学背景受访者(B组32人),考察其对该事件与乙肝疫苗质量关联性的判断等。搜集各类媒体公开发布的11~12月婴儿接种与死亡时间、事发地区、剂次、产品产地和批号、早产或剖宫产、性别等信息,并行分类分析。结果:A、B两组中分别有40% 和12.5%受访者认为事件与乙肝疫苗质量无关;认为若系乙肝疫苗质量缺陷,死亡发生在第一或第二剂的两组受访者分别为54.3%和65.6%,5.7%和6.3%。11~12月事件死婴总数至少为21例,其中男16例(76.2%),女5例(23.8%);3例的批号和2例的地区未见公开。19例分布于19个地区,仅2例接种同一批号。事件中6例(28.6%)发生在第1剂,13例(61.9%)于第2剂发生;10例(47.6%)曾联合接种卡介苗等,10例(47.6%)系剖宫产或早产儿,单独接种且顺产儿仅3例(14.3%)。结论:乙肝疫苗接种事件大多见于与卡介苗等联合接种及非正常生产婴儿接种。提示应尽快研究修订乙肝疫苗等的说明书,以降低接种中异常反应发生率。涉及疫苗接种风险的科学传播应待改进。  相似文献   

9.
田红英 《医药世界》2010,(8):864-865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出生后24h内,卡介苗和乙肝疫苗的有效接种率,降低新生儿病毒性乙型肝炎的感染率。方法严格执行在不同部位接种不同疫苗。即左手臂接种卡介苗,右臂接种乙肝疫苗。并且在接种乙肝疫苗第二针、第三针接种在右手臂上。结果有效地避免了在同一部位接种不同疫苗,疫苗之间的相互干扰及部分儿童接种乙肝疫苗第二针后局部出现化脓点而被儿童监护人认为是接种乙肝疫苗的不良反应。结论排除了疫苗相互干扰的因素,摆脱了接种工作中的困惑,使接种工作形成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有效地提高了疫苗的接种率,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在较短时间内接种甲、乙型肝炎(甲、乙肝)疫苗,提高部队官兵应急条件下机体免疫水平,预防疾病的发生。方法Ⅰ组先接种甲肝疫苗,33 d后接种乙肝疫苗第一针;Ⅱ组先接种乙肝疫苗第一针,45 d后,接种甲肝疫苗。收集血清,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疫苗接种前、后不同时期血清IgG抗体水平的变化。结果Ⅰ、Ⅱ组官兵疫苗接种前甲肝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1.19%、81.25%,接种疫苗后4个月,抗体阳性率Ⅰ、Ⅱ组分别为99.01%、98.75%,18个月后仍保持高的抗体水平。Ⅰ、Ⅱ组维和官兵在接种乙肝疫苗前抗体阳性率为60.40%,56.25%,接种疫苗后4个月后,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1.09%、93.75%,比接种疫苗前血清抗体水平有显著提高(P<0.01)。第三次血清抗体阳性率Ⅰ组阳性率89.11%,Ⅱ组阳性率为87.50%。结论间隔适合的时间,接种甲肝、乙肝疫苗,疫苗的预防效果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8月至2007年8月接种两种类型乙肝疫苗的健康例群,接种前,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与抗体(抗-HBs)均为阴性.按接种的疫苗分两组:一组接种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深圳康泰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产,规格10 μg,剂量1 ml),257例,年龄5~59岁;另一组接种重组汉逊酵母乙肝疫苗(大连汉信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规格10 μg,剂量0.5 ml),163例,年龄4~59岁.两组均按0、1、6个月免疫程序全程接种.……  相似文献   

12.
儿童疫苗的现状、问题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古以来,免疫预防就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最简便、最有效的手段。而疫苗是免疫预防工作的最重要的工具。18世纪英国医生琴纳发明种牛痘预防天花,由于这种方法更为安全可靠而得到广泛应用。目前接种疫苗每年可以使全世界数百万人免于死亡,我国已经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的疫苗有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日咳一白喉一破伤风联合疫苗、麻疹疫苗、乙肝疫苗5种,  相似文献   

13.
2014年可谓是国产疫苗的多事之秋。年初的乙肝疫苗事件将国产疫苗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引发民众对国产疫苗质量与安全的质疑。4月30日,媒体再次曝出,陕西西安8名儿童接种过期疫苗,再次引起恐慌。在国产疫苗遭受质疑的同时,儿童免疫接种纷纷转向高价进口疫苗,各地纷传高价进口疫苗脱销。  相似文献   

14.
免疫预防接种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生儿在出生后要进行乙肝疫苗、卡介苗、百白破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麻疹疫苗、腮腺炎疫苗、乙脑疫苗、流脑疫苗等一系列预防接种。预防接种后机体可能会有一些反应 ,大多属于正常反应 ,但也有不少病例是由于没有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接种而引发的 ,如在疾病的急性期 ,未询问病史就接种而造成严重后果。经查阅 1986~ 1996年国内医药杂志 ,对不良反应加以归纳 ,现报道如下。11年间共有 87篇 331例免疫接种的不良反应报道 ,其中百白破疫苗引起的 141例主要为无菌化脓性感染 ( 12 9例 ) ;乙脑疫苗引起的 83例 ,主要为Ⅰ型变态反应 ( 5 1例 …  相似文献   

15.
2种乙肝疫苗免疫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2种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方法选择我县2~6岁儿童220例,分为乙肝血源性疫苗组100例,重组基因疫苗组120例。均为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结果2组儿童的免疫效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论是乙肝血源性疫苗还是重组基因疫苗,对儿童均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应继续推广普及乙肝疫苗的接种。  相似文献   

16.
目前乙肝疫苗的免疫原性和长期保护效果已得到充分证实。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接种乙肝疫苗后,有一部分人不产生抗-HBs或抗-HBs水平较低,当这部分人受到HBV的感染后,仍有发病的危险。为探讨对这部分人的免疫策略,1997年我们对47名接种乙肝疫苗无应答的接种对象,采取了更换疫苗种类和增加注射次数的方法进行重新接种,并进行了免疫应答的观察。现报告如下。1 试验检测11 研究对象及分组 将47名研究对象按以往的乙肝疫苗接种情况分为两组。第一组:30名半年前曾注射国产血源性10μg乙肝疫苗3针(按0、…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新生儿接种基因重组乙型肝炎疫苗效果观察。方法 选择300例母亲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阴性的新生儿作研究对象,按出生先后顺序编组,A组100例接种酵母重组乙肝疫苗10μg,B组100例接种疫苗5μg,C组100例接种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重组乙肝疫苗5μg,追踪观察效果。结果 免疫接种第1年末乙肝表面抗体(抗-HBs)阳性率为84%、86%、98%,第6年末阳性率54%、42%、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后1-3年,C组抗-HBs阳性率优于A组、B组,免疫后4-5年和第6年,A组抗-HBs阳性率优于B组,其他时限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HO及酵母基因重组乙肝疫苗均可起到良好的免疫效果,其中CHO优于酵母,随着年限的延长,不同疫苗组间抗体浓度和阴转率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8.
提高新生儿卡介苗、乙肝疫苗的接种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24h卡介苗和乙肝疫苗的有效接种率。方法严格执行不同部位接种不同疫苗,即左上臂接种卡介苗,右上臂接种乙肝疫苗。并且乙肝疫苗第2、3针在右上臂接种。结果有效地避免了在同一部位接种不同疫苗及部分儿童接种乙肝疫苗第2针后局部出现的无菌性化脓等不良反应。结论排除了疫苗相互干扰的因素,摆脱了接种工作中的困惑,使接种工作形成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有效提高了两苗接种率,接种率分别是90%和95%,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某病例在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发生死亡是否由注射乙型肝炎疫苗所引起。方法对病例开展个案调查,收集病例出生病历资料、就诊资料、尸检资料,汇总分析后提出诊断意见。结果该病例于2013年12月20日上午接种第二剂次乙肝疫苗后,当天16:00开始发热,T 38.6℃,当地村级卫生室医学处置效果不佳,于2013年12月27日3时死亡;山东法医司法鉴定中心根据尸检结果 ,鉴定意见为符合婴幼儿猝死综合征。经市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专家组诊断,不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结论该病例接种疫苗偶合了婴幼儿猝死综合征,与预防接种无关。  相似文献   

20.
接种乙肝疫苗早已列入我国计划免疫之中,也就是说,孩子从出生那一天开始,必须接受乙肝疫苗注射。免疫程序是“0、1、6方案”,即出生后立即(不超过24~48小时)注射1针,以后1个月龄和6个月龄时再各注射1针,注射完3针疫苗才算完成对乙肝的免疫程序。可以肯定,完成乙肝疫苗免疫程序的孩子,保护率达90%以上。 接种疫苗后体内如果产生抗体(抗-HBs),则说明有免疫力,不会患乙肝。专家们对接种乙肝疫苗的孩子调查表明,接种1年后抗-HBs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