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5 毫秒
1.
洪亮 《中国学校卫生》2018,39(4):623-624
了解大学生恶性伤害事件的一般规律,为预防该类事件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对某省属高校开展1989-2016年共27年的严重伤害事件进行回顾性调查,对大学生恶性伤害事件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 大学生恶性伤害事件呈现2个高峰阶段,尤其是从1999年9月至2009年8月,无论是事件数量还是案发率均呈现最大值.恶性伤害事件中的自杀和自伤事件有增加趋势,自杀(含自杀未遂)占总体事件的28.57%,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心理问题成为重要的原因之一,尤其是抑郁症成为高校学生自杀的最重要因素(占17.14%);人际关系冲突是引发的事件最主要的因素,占48.57%.打架斗殴仍然是导致恶性伤害事件的最主要表现形式,高达62.5%.结论 大学生恶性伤害事件发生较为频繁.应结合大学生的年龄与心理特点,提前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新疆农牧区生源哈萨克族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农牧区哈萨克族大学生健康成长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选取新疆6所高校的4 268名农牧区生源的哈萨克族大学生采用中国青少年危险行为因素监测问卷进行调查。结果新疆农牧区生源哈萨克族大学生网络成瘾率为10. 40%;其中男生(10. 97%)网络成瘾人数比例高于女生(9. 58%)、专科(13. 73%)高于本科生(6. 79%)、独生子女(43. 57%)高于非独生子女(8. 42%)、高年级高于低年级;经常打架学生的网络成瘾人数比例(14. 22%)高于不经常打架学生(10. 20%);有自杀意图学生中网络成瘾人数比例为13. 53%,未自杀意图学生为9. 91%,两者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7. 09,P 0. 01);打架、自杀意图、自杀未遂、感到孤独和学习压力大为哈萨克族男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P值均0. 05);自杀意图、自杀未遂、感到孤独、学习压力大为哈萨克族女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P值均0. 05)。。结论高校应对农牧区生源的哈萨克族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引起关注,尤其是因心理问题引起的网络成瘾学生更应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自杀问题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晓音 《中国校医》2005,19(4):436-438
1998年全国卫生统计资料表明,自杀己成为15~24岁年龄组死亡的第1位因素。殷希林等对1989~1995年北京、南京等地31所高校研究显示,大学生自杀率在9/10万~24/10万之间,远远高于同期所在城市的一般人群自杀率。国内外研究表明,青少年自杀人数在逐年增加,就死因而言己排前3位,在部分大学校园中,自杀和企图自杀己是常见事件,自杀已是大学生死亡的首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大学生自杀意念的现状,为高校大学生自杀预防、预警和危机干预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方法  在天津市某高校取样,调查2013—2020年共31 596名大一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统计相关数据。  结果  2013—2020年天津市某高校被调查群体中报告自杀意念的大一新生共1 349名,自杀意念发生率变化范围是2.60%~6.18%(总的年平均自杀意念发生率为4.27%),其中不同生源地和是否为独生子女的大一新生自杀意念发生率(城市4.11%,农村4.74%;独生子女4.10%,非独生子女4.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01,4.38,P值均 < 0.01);近5年通过深度风险访谈获知,有自杀意念的大学生中有自杀方式的人数所占比例范围为17.09%~33.73%(有自杀方式人数总的年平均占比为24.84%);为了更进一步区分有无自杀意念与有无自杀方式的大学生,对此群体引入脑象图指标的测试,测试结果差异明显。  结论  应加强大学生有无自杀意念的筛查,并区分有无自杀方式人群的风险,为开展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提供更好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张金健  陈红 《中国学校卫生》2021,42(10):1524-1526
  目的  探究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动态发展变化,为自杀意念的早期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  整群抽取江苏某高校5 372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使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筛查量表》中的自杀意图指标进行4年(2016—2019年)追踪调查。  结果  第1至第4次(T1~T4)调查大学生自杀意念的检出率分别为4.36%,8.99%,7.32%和5.90%,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T2阶段是拐点,且变化的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T1阶段女生自杀意念的检出率高于男生(χ2=10.55,P<0.01)。T1~T2阶段,男生自杀意念检出率的上升速度高于女生,T4阶段男生的检出率超过女生。大城市学生T1~T4阶段自杀意念检出率均高于中小城市、城镇和农村学生,T4阶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11,P<0.01)。列联表分析发现,前后两个阶段同时有自杀意念的比例在18.63%~35.04%(P值均 < 0.01);前一个阶段没有自杀意念,后一个阶段有自杀意念的比例在4.48%~7.80%(P值均 < 0.01)。T1~T4阶段都有自杀意念的11人,占总人数的0.20%,占有自杀意念人数的4.70%。  结论  高校要对自杀意念的重要时段、重点群体做好预防和干预工作,通过多种途径掌握学生的动态信息。  相似文献   

6.
探讨大学生压力性生活事件、冲动性人格与自杀意念的关系,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青少年压力性生活事件问卷、Barratt冲动量表(BIS)、自杀意念自评量表,分层整群从郑州市、平顶山市4所高校抽取1 492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自杀意念报告率为7.6%,男生(9.2%)高于女生(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64,P<0.01).大学生压力性生活事件、冲动性人格与自杀意念间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4~0.47,P值均<0.01).冲动性人格在压力性生活事件与自杀意念之间具有部分中介效应(β直接=0.21,β间接=0.20,P值均<0.01).结论 大学生压力性生活事件可以通过其冲动性人格影响自杀意念.对于冲动性较高的大学生可以从认知、行为等方面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以减少自杀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研究中山市黄圃镇2014-2015年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及2015年黄圃镇辖区内经黄圃人民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包括社区卫生服务站及卫生站)等报告《中国居民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卡》的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患者进行分析,收集患者的一般信息,计算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病率、标化率等指标,分析不同性别、年龄、婚姻、职业、文化程度、病种等的发病情况。结果中山市黄圃镇2014-2015年心脑血管事件总报告675例,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和标化率分别为457.32/10万和321.79/10万,其中脑卒中和冠心病事件的发生率和标化率分别为389.75/10万和62.17/10万。男性和女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标化率分别为573.61/10万和327.61/10万,男性发病率要高于女性。随着年龄的增加,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逐渐上升,60岁以上年龄段人群心脑血管发病人数占总发病人数的78.3%;未婚人群的心脑血管发病人数占总发病人数的74.2%;无业人员人群发病人数占总发病人数的33.6%;初中及以下文化程人群心脑血管发病人数占总发病人数的58.7%。结论心脑血管事件是威胁中山市黄圃镇居民健康和生命的重要疾病,开展心脑血管事件登记报告工作对于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和干预至关重要,可为之后该地区心脑血管事件监测工作的全面开展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自杀事件频发,并出现硕士、博士研究生自杀事件,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研究表明,我国大学生自杀率为20/10万左右,为一般人群的2~4倍,且自杀率呈上升趋势〔1〕。大学生自杀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高校面临着预防大学生自杀的艰巨任务,如何采取积极的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2014-2018年武汉市食物中毒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为预防食物中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4-2018年武汉市于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网络报告中的食物中毒事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2014-2018年武汉市共报告食物中毒事件48起,中毒人数905人,死亡2例,食物中毒五年发病率为0.17次/万人年。食物中毒以不明原因为主,占41.67%。查明原因的以细菌性食物中毒最为常见,占29.17%。发病最高为7月、9月,占14.58%,2月无食物中毒事件发生。集体食堂为食物中毒的高发场所,占68.75%。中心城区食物中毒合计发病率高于远城区。结论 不明原因中毒是武汉市食物中毒的主要类别,毒蘑菇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集体食堂是主要场所。应加强武汉市主动监测,在高发场所进行宣传教育以减少食物中毒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近年桂林市职业健康检查情况,为制定职业病防控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6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桂林市职业健康检查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6年应检和实检人数最多的接害因素均为粉尘类,分别为2 742人和2 701人,2017年和2018年实检人数最多的则均为物理因素,分别有7 066人和6 734人;2016年实检率最高的为化学物质类(100%)和其他类(100%),分别有6 764人和6 483人;2017—2018年实检率最高的均为化学物质类,实检率分别为95.80%和98.07%。2016—2018年确诊职业病病例最多的病种均为矽肺,各年度疑似职业病病例最多的病种均为疑似噪声聋。2016—2018年确诊职业病病例各年度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819,P<0.05),2016年最高,2018年最低。结论 2016—2018年桂林市职业健康检查中接害因素主要为物理因素、粉尘和化学物质,检出职业病和疑似职业病最多的病种分别为矽肺和疑似噪声聋,应针对重点接害因素和病种加强职业健康监护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大学生在设定生活事件下的自杀危险性,为高校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2017年11月在江西省某本科院校随机发放1 036份问卷,对大学生在身处所设定的10种生活事件下的自杀危险性进行投射法调查。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大学生在身处所设定的10种生活事件下均不会考虑自杀的仅占15.3%;大学生在身处所设定的10种生活事件下的自杀危险性为23.6%~66.1%,由高到低依次为:就业压力大或求职失败(66.1%)、学习压力大或难以顺利完成学业(64.5%)、恋爱不顺或失恋(63.3%)、考试舞弊被发现(55.2%)、受严厉批评或处分(54.5%)、考试失败或成绩不理想(52.7%)、家庭内部有矛盾(52.1%)、家庭经济困难(50.7%)、与老师关系紧张(46.8%)、与同学或好友发生纠纷(23.6%);设定生活事件下不同性别大学生的自杀危险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大学生经历生活事件时有必要给予及时的心理帮助,以防范自杀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了解大学生童年期负性生活事件与人格特征自杀意念的关系,为预防大学生心理危机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整群随机抽取吉林和浙江6所高校的1 244名学生,采用Beck自杀意念量表中文版、童年期负性事件问卷和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自杀意念发生率为16.64%,自杀意念得分女生(8.47±2.20)高于男生(5.92±1.25),农村学生(7.90±0.92)高于城市学生(5.68±1.16).有84.57%的大学生至少经历过1种童年期负性生活事件.大学生自杀意念与童年期负性生活事件、精神质、神经质呈正相关,与内外向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14,0.42,0.65,-0.58,P值均<0.01).精神质、神经质在童年期负性生活事件影响和大学自杀意念之间具有完全中介效应,路径系数分别为0.43,0.54,效应量分别为13.19%,39.33%.结论 大学生自杀意念与童年期负性生活事件及人格特征密切相关,人格特征在童年期负性生活事件与大学自杀意念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3.
张烽  陆荣荣  魏叶  朱平 《中国校医》2023,(11):821-823+826
目的 分析2018—2022年南通市水痘流行病学特征,为制订水痘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8—2022年南通市水痘病例信息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8—2022年南通市共报告水痘48 627例,年均发病率为130.10/10万。发病主高峰时间为每年11月—次年1月,次高峰为5—7月。各县区年均发病率为39.77/10万~353.36/10万,崇川区和开发区发病率最高。发病年龄主要为0~15岁(占71.64%),其中>5~10岁组发病率最高,男性高于女性,发病人群主要是学生和幼托儿童(占74.82%)。共报告水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67起,均发生在学校,占同期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数的62.04%,主要发生在小学和幼儿园(占85.07%),城市报告起数和发病数均高于农村。结论 南通市水痘发病率较高,地区间发病水平差异较大,常在小学和幼儿园暴发,须加强晨检等防控措施,提高水痘疫苗2剂次接种率。发生水痘暴发疫情时,建议开展应急接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大学生健康危险行为发生现状及其与儿童期虐待经历的关系,为预防儿童虐待和健康危险行为的发生提供参考。  方法  于2016年3—4月,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南充市2所高校918名大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儿童期虐待经历及健康危险行为。使用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使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  结果  至少有1种健康危险行为的人数为720(78.43%)名,暴饮暴食人数最多(595名,64.81%)。吸烟、一次喝≥5瓶啤酒、打架斗殴、自杀意念人数依次为146(15.90%)、271(29.52%)、224(24.40%)、205(22.33%)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儿童期至少经历1种虐待与大学生打架斗殴、自杀意念及暴饮暴食行为呈正向关联;儿童期情感忽视与大学生吸烟、自杀意念行为呈正向关联;儿童期情感虐待与大学生打架斗殴、自杀意念及暴饮暴食行为呈正向关联;儿童期性虐待与大学生吸烟行为呈正向关联(P值均<0.05)。  方法  大学生健康危险行为较普遍,儿童期虐待经历会增加大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5.
武进市居民自杀死亡特征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目的研究居民自杀死亡特征,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以个案调查方法对1999~2000年武进市居民自杀死亡病例进行调查研究.结果2年中武进市居民自杀死亡373例,年平均死亡率15.57/10万;其中男性161例,死亡率13.24/10万,标化死亡率14.69/10万;女性212例,死亡率17.96/10万,标化死亡率16.73/10万;女性自杀死亡率显著高于男性(χ2=8.30,P<0.01).自杀死亡者中初中以下低文化程度占98.39%;自杀原因以家庭琐事引起的夫妻,父(母)子(媳)间矛盾多见(占42.63%);自杀方式主要为服毒(占85.52%);自杀时间以5~10月多见(占61.93%).结论应针对不同自杀特征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减少和预防自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2015—2019年甘肃省监测点居民自杀死亡特征,为制定自杀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死亡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口与死亡登记管理系统,选取甘肃省具有省级代表性的20个监测点2015—2019年自杀的死亡个案。应用Excel 2007和SPSS 22.0对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分析,计算自杀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构成比,运用Joinpoint 4.8.0.1软件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PC)等指标,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2015—2019年甘肃省监测点居民自杀死亡率为5.98/10万,标化死亡率为5.89/10万,标化死亡率随时间呈下降趋势(APC=-4.7%,P<0.01)。男性自杀死亡率(7.16/10万)高于女性(4.74/10万),农村自杀死亡率(7.38/10万)高于城市(5.04/10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5岁组自杀死亡率最高,为16.61/10万。杀虫剂故意自害是最主要的自杀方式,占35.97%。自杀死亡季节分布以春季占比(26.19%)最高,冬季(23.70%)最低。结论 2015—2019年甘肃省监测点居民自杀标化死亡...  相似文献   

17.
巢传宣 《中国学校卫生》2014,35(12):1873-1875
了解江西省某高校自杀事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杀意念的影响,为高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在某高校发生1例自杀事件后,以自杀事件为中心,按“自杀事件所在班级—自杀事件所在系院—自杀事件所在高校”的扩展顺序,以班级为单位,随机整群抽样选取21个班级903名学生,对其进行心理健康和自杀意念状况调查.结果 自杀事件发生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所下降(P值均<0.01),同时自杀意念检出率干预前后有所增加(21.15%,10.74%x2=36.51,P<0.01).自杀事件所在班级、所在系院其他班级与所在学校其他系院班级的SCL-90各因子、总分及自杀意念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其中自杀事件所在班级的SCL-90各因子、总分及自杀意念检出率最高,自杀事件所在系院其他班级次之,自杀事件所在学校其他系院班级最低(P值均<0.05).结论 高校自杀事件具有“传染性”,高校在自杀事件发生后应及时采取适当措施予以防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哈尔滨市2007-2016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评价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效果,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7-2016年哈尔滨市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7-2016 年哈尔滨市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1544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5.09/10万,2012-2016年年平均发病率(8.78/10万)较2007-2011年(21.42/10万)下降了59.01%;市区发病高于外县;在4-6月、11-次年1月出现二个发病高峰;5~9岁发病人数最多,占40.34%,其次为10~14岁,占25.81%;发病人群主要为学生;男性发病高于女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多发生在小学。结论 哈尔滨市实施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对降低流行性腮腺炎疫情的发生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全国伤害监测系统(NISS)自残/自杀门/急诊病例的分布特征,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2006-2013年NISS监测数据,分析自残/自杀病例占伤害病例构成趋势、人口社会学特征、自残/自杀事件基本情况及临床信息构成情况.结果 监测期间因自残/自杀就诊人数占所有伤害就诊人数的比例呈下降趋势.2013年因自残/自杀就诊女性病例占58.6%,文化程度为初中者占42.1%;76.2%的自残/自杀发生在家中;因自残/自杀就诊者中56.1%采用中毒的方式自伤,其次为锐器;60.8%的自残/自杀就诊者治疗后观察/住院/转院.结论 自残/自杀行为干预应加强农药/毒麻药品的管制,利用自杀未遂者在院期间开展再次自杀的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20.
根据我市常规死亡报告资料 ,对 1985~ 1998年的居民自杀死亡 ,按照E编码并通过计算机进行了汇总和统计分析。我市 14年来自杀死亡 2 697例 ,年均死亡专率为 3 4 87/10万 ,各年无明显升降。男性死亡专率为 3 6 5 5 /10万 ,女性为3 3 19/10万 ,男性高于女性。自杀死亡率随年龄增高而上升。自杀死亡在二、三季度明显多于一、四季度。七月份最多 ,十二月份最少。在自杀方式中 ,服毒最多 ,占 70 45 % ,其中服农药占83 16% ;自缢占 2 0 3 6% ;淹溺占 5 63 % ,火器及爆炸自杀占1 2 2 % ;其他方式自杀占 2 3 4 %。14年中自杀死亡占意外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