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全面了解陕西省城乡集中式供水卫生状况,为改善城乡饮水水质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于2016年3-10月,对陕西省1566处城乡集中式供水工程开展卫生学调查和水质分析。数据按照城市地区和农村地区分别统计、分析与评价。结果 全省水样达标率为5846%,城市地区(8634%)高于农村地区(5104%)(P<005);城市地区、农村地区水源类型均以深井水为主;城市地区和农村地区拥有消毒措施的供水工程占比分别为9648%和2634%,消毒设备按照要求使用率分别为8732%和156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市地区和农村地区总大肠菌群的达标率分别为9337%和6664%,菌落总数的达标率分别为9861%和9172%。农村地区氟化物和铬(六价)的达标率分别为9354%和9521%。结论 陕西省城乡水质存在差距,微生物污染是影响陕西省城乡集中式供水水质的主要因素。农村地区消毒设备配备使用率低,局部地区氟化物和铬(六价)超标现象普遍。应因地制宜的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水质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分析陕西省2018年农村学校环境卫生基本情况,了解陕西省不同地区学校环境卫生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政府制定农村环境卫生措施提供工作依据。方法 在全省各地市按比例分层随机选取高中及以下农村学校254所,制定农村校园环境卫生调查表收集调查数据,并按照关中、陕南、陕北分区域就供水情况和厕所情况进行统计推断分析。结果 陕西省农村学校学生饮水方式以学校提供开水(133/254)和桶装水或净水器水(113/254)为主;农村学校供水方式以村镇水厂(139/254)和学校自备集中式供水(68/254)为主。关中农村学校独立式公厕和独立式卫生公厕均数(3.54±0.41;2.75±0.43)高于陕南(1.50±0.18;1.21±0.19)和陕北(2.15±0.27;0.69±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10.590,P<0.001和F = 8.595,P<0.001);陕南农村学校的平均蹲位比(男厕9.60,女厕7.63)高于陕北(男厕7.00,女厕6.18)和关中(男厕6.97,女厕5.84);陕西省男厕蹲位合格率(97.24%)高于女厕(81.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32.041,P<0.001);陕西省农村学校厕所有专人管理的关中最高且学生参与管理的最低(65.79%,34.21%),与陕南(47.83%,52.1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7.632,P = 0.022)。结论 进一步加强对陕西省农村学校供水的设施改造投入,针对性加强饮水安全宣教。适当增加陕北和陕南地区卫生厕所数目,并加强厕所维护管理。增加陕北和关中地区厕所蹲位数,适当提升陕西省女厕蹲位数目。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陕西省2008年以来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氟化物指标达标情况和变化趋势,评估改水降氟效果。方法 2008—2018年在陕西省全部涉农县(区)辖区设置农村饮用水监测点,于每年4—6月枯水期和7—9月丰水期分别采集水样,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进行检测分析。通过"全国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信息系统"收集整理水质监测信息,参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按照不同年度、枯丰水期、水源类型、水处理方式和区域对氟化物达标率进行组间比较和线性趋势分析。结果 2008—2018年陕西省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氟化物整体达标率为93. 37%,水质氟化物浓度范围为0. 001~9. 880 mg/L,中位数为0. 370 mg/L,水质氟化物超标供水工程累计覆盖人口366. 92万人;不同年份水质氟化物达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 962,P <0. 001),且随着年份的递增,水质氟化物达标率呈上升趋势(χ~2=9. 241,P=0. 002);地表水氟化物达标率高于地下水(χ~2=1188. 563,P<0. 001);集中式供水工程不同水处理工艺水质氟化物达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31. 231,P<0. 001),进行常规处理的水质氟化物达标率最高,为96. 63%(P <0. 001),仅采取消毒处理工艺的达标率最低,为84. 78%(P <0. 001);关中和陕北地区农村生活饮用水水源类型分布主要以地下水为主,分别占比88. 12%和92. 25%,陕南地区则以地表水为主,占比69. 99%;关中、陕北和陕南地区生活饮用水氟化物达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19. 335,P <0. 001),其中陕南地区最高,为99. 84%(P<0. 001),陕北地区最低,为89. 33%(P<0. 001)(χ~2陕南,关中=1755. 724,χ~2陕南,陕北=2033. 278,χ~2陕北,关中=27. 535,P <0. 001);降氟供水工程水质氟化物整体达标率为73. 80%,未见降氟工程水质氟化物整体达标率随年份的变化趋势(χ~2=3. 168,P=0. 075)。结论陕西省高氟水防治工作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还应继续实施有效降氟改水措施,从水源供给和处理技术等方面最大程度地保障饮水安全卫生。  相似文献   

4.
2009年梧州市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梧州市农村生活饮用水的卫生现状。方法于2009年3月随机抽取梧州市市辖县(市)及乡镇的农村集中式供水单位84个,分散式供水单位57个,采集其出厂水和末梢水水样进行检验、评价。结果梧州市市辖县(市)及乡镇现有集中式供水单位430个,覆盖人口47.35万人,占农村总人口数的18.72%。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合格率为42.22%(95/225),其中,集中式供水和分散式供水的水质合格率分别为41.67%(70/168)、43.86%(25/57)。水质合格率较低的指标是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菌落总数、浑浊度,合格率分别为53.78%、65.78%、86.22%、88.44%。结论梧州市集中式供水覆盖率较低,微生物指标中的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和菌落总数是影响农村生活饮用水合格率的主要因素。建议加强农村生活饮用水的水源防护、卫生管理、水质消毒。  相似文献   

5.
2008年雅安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卫生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雅安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卫生进行评价,为进一步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08年,抽取雅安市8个区(县)2000年以后建成的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进行现场调查。并对枯水期(3月)和丰水期(8月)采集的集中式供水工程出厂水和末梢水水样进行检测和评价。结果调查的133个供水工程以溪水和泉水为主要水源。完全处理的集中式供水有49个,占36.84%;部分处理的有75个,占56.39%;未处理的有9个,占6.77%。在部分处理的集中式供水中,未进行消毒处理的有63个,占84.00%。共采集水样524件,合格168件,合格率为32.06%。枯水期水样合格率为26.32%(70/266),低于丰水期[37.98%(98/2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87,P<0.01)。除浑浊度、肉眼可见物、溶解性总固体、氨氮、氟化物、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余氯存在超标情况外,其余指标均合格。结论该市农村集中式供水水源水质基本良好,但微生物指标超标的问题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掌握泸州市农村集中式供水安全现状,建立本底,查找问题,提出建议,供政府相关部门决策。方法按普查方法以泸州农村集中式供水站作为调查(监测)点,进行采样并实验室检测。结果全市农村109个集中式供水工程的水源主要是水库水,占总数的33.03%;枯水期、丰水期采集水样各为218份;检测合格率枯水期为18.35%、丰水期为23.85%,总合格率为19.95%;不合格指标主要为微生物学指标和感官性状指标。微生物指标中超标最多的是总大肠菌群,占总数的57.34%;其次是耐热大肠菌群,占总数的43.12%;再次是菌落总数,占总数的16.51%;感官性状超标指标中,浑浊度超标的158个,占总数的36.24%。结论泸州农村集中式供水安全性较差,水质合格率低,微生物超标是主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掌握石嘴山市某区饮用水水质卫生的状况,确保市民饮水卫生安全,及时发现安全隐患,保障全市人民身体健康。方法根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检验方法》(GB/T5750-2006),对石嘴山市该区丰水期及枯水期的市政供水、城市自建集中式供水及城市二次供水进行采集及检验,并依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对结果进行评价。结果枯水期水样合格率44.00%,其中市政供水末梢水不合格指标主要是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氟化物、砷、锰;城市自建集中式供水不合格指标主要是浑浊度、总大肠菌群,末梢水不合格指标主要是菌落总数;城市二次供水不合格指标主要是菌落总数、氟化物、浑浊度。丰水期水样合格率46.00%,其中市政供水出厂水不合格指标主要是氟化物,末梢水不合格指标主要是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氟化物、锰;城市自建集中式供水不合格指标主要是总大肠菌群,末梢水不合格指标主要是菌落总数、耐热大肠菌群、锰;城市二次供水不合格指标主要是菌落总数、氟化物。结论石嘴山市某区饮用水水质状况存在个别供水站管理措施不到位和周围环境卫生差等问题,供水单位应配备一定的消毒设施,有关部门应当采取适当的措施,加强对饮用水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北京市怀柔区农村集中式供水水质卫生状况,为农村改水提供依据,以保障人民群众日常饮水安全。方法在辖区建立59个农村集中式供水水质监测点,对监测点消毒情况及水源类型进行调查,并在枯、丰水期采集出厂水、末梢水各1件,全年共检测水样236件。结果 2011年农村集中式供水236件水样合格率71.6%。枯水期与丰水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53,P0.01)。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和菌落总数超标率分别为24.6%、21.2%和19.9%。结论怀柔区农村集中式供水微生物指标超标现象严重,今后应加强集中式供水管网配套设施的安装,针对不合格指标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改善农村集中式供水水质卫生状况,以保障人们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唐山市集中式供水单位的卫生现况。方法采用现场卫生学调查方法,对唐山市(区)、县(区)集中式供水单位进行现场监督检查。包括水源水类型、供水人口、水处理方式与消毒、水质检测等情况。结果市(区)供水人口以市政集中供水为主(94.99%),各县区则以农村集中供水为主,市政集中供水为辅,分别占69.58%和26.01%。;市政集中供水水源处理工艺合理,水质100%消毒,水质监测合格率达89.2%;以地下水为水源的市自建设施供水水质监测合格率仅为60.9%,不合格指标主要为消毒剂、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农村集中供水水质最差,99.9%的单位未采取任何消毒处理方式,水源缺乏有效的卫生防护及消毒设施,水质监测合格率低,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检出率高,提示唐山市农村饮用井水的卫生状况堪忧。结论应加强农村、市自建设施饮用水卫生监督。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掌握2015年陕西省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状况,为农村饮用水水质安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于2015年3-10月,按照《全国饮用水卫生监测工作方案》的要求,通过分层随机抽样选取1 487处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开展卫生学调查和水质分析检测。 结果 农村饮水工程供水水源以地下水为主(70.34%),供水方式包括:常规处理(16.21%)、沉淀过滤(30.87%)、仅消毒(9.28%)和未处理(43.64%);枯水期和丰水期合计采集水样5 366份,枯水期出厂水和末梢水的水质达标率分别为47.13%和46.97%,丰水期出厂水和末梢水的水质达标率分别为45.02%和45.87%;不同水处理工艺的供水水质中,有消毒措施工艺的供水水质(52.53%)明显高于沉淀过滤(39.23%)和未处理(47.31%)的水质(P<0.05)。正常使用消毒设备的供水水质(57.43%)明显高于偶尔使用(48.94%)和不使用消毒设备的供水水质(39.07%)(P<0.05);单项指标达标率最低的为总大肠菌群(64.60%)和菌落总数(87.30%);达标率较低的指标还包括氟化物(92.12%)和六价铬(96.07%)。 结论 2015年陕西省农村饮水工程水质达标率较低,微生物污染是影响农村饮水水质的主要因素,毒理学指标氟化物和六价铬超标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陕西省2017年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毒理学指标达标情况,为保障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7年陕西省饮用水卫生监测数据,参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 - 2006)按照不同类别、不同区域对常规指标中的11项毒理学指标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陕西省毒理学指标整体达标率为87.70%,其中氰化物和三氯甲烷的达标率为100.00%,超标较为严重的前3位指标依次为氟化物(6.22%)、六价铬(4.17%)和硝酸盐氮(2.14%),其余超标指标的超标范围在0.02%~ 0.48%之间;镉在不同水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氟化物和六价铬在地下水中的达标率低于地表水(P<0.05),硝酸盐氮在地下水中的达标率高于地表水(P<0.05);关中地区、陕北地区和陕南地区超标指标种类数分别为7种、8种和2种,关中地区和陕北地区氟化物(91.96%、89.66%)和六价铬(96.35%、89.79%)达标率较低,陕北地区和陕南地区硝酸盐氮(94.44%、97.42%)达标率较低。结论 陕西省毒理学指标超标现象存在明显的地域特征,其中氟化物、六价铬和硝酸盐氮达标率较低,在今后的工作中应针对性采取措施提高水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陕西省2016—2018年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毒理学指标达标情况和变化趋势。方法 2016—2018年在陕西省全部102个涉农县(区)辖区设置农村饮用水监测点。每个乡镇选择1~2处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的出厂水和末梢水及分散式供水的末梢水作为监测点,共设置18 284个监测点。于每年4—6月枯水期和7—9月丰水期分别采集水样,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 5—2006、GB/T 5750. 6—2006、GB/T 5750. 8—2006)进行实验分析,通过"全国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信息系统"收集整理水质监测信息。参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按照不同年份、水期、水源类型、水处理方式和地域对常规指标中的11项毒理学指标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2016—2018年陕西省农村生活饮用水毒理学指标整体达标率为81. 02%,超标较严重的前4位指标依次为氟化物(9. 74%)、硝酸盐氮(6. 09%)、六价铬(4. 50%)和砷(1. 44%),其余超标指标的超标范围为0. 01%~0. 32%;镉、硒、氰化物、氟化物和硝酸盐氮在不同年份的水质达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其中硒、氰化物、氟化物、硝酸盐氮达标率随着年份的递增呈上升趋势(P<0. 05);镉、硒在丰水期达标率高于枯水期,硝酸盐氮在枯水期达标率高于丰水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砷、镉、六价铬、铅、硒、氟化物和硝酸盐氮在地表水中的达标率高于地下水(P<0. 05);集中式供水工程不同供水方式水质毒理学整体达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01),常规处理水质达标率最高,其次为沉淀、过滤方式;关中、陕北和陕南地区超标指标种类数分别为10种、10种和4种,砷、镉、六价铬、铅、硒、氟化物和硝酸盐氮等7项指标的区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陕西省农村生活饮用水毒理学指标整体达标率较低,氟化物、硝酸盐氮、六价铬和砷超标严重且存在明显的地域特征。今后应重点关注超标毒理学指标,从水源供给和处理技术等方面保障饮水安全卫生。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唐山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质量,于2007—2009年选择唐山市3个县、60个村、92个监测点,采集382件水样,测定水中色度、浑浊度、总硬度、铁、锰、溶解性总固体、氯化物、硝酸盐氮、氟化物、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等18项生活饮用水常规指标、消毒情况。结果显示2007—2009年唐山三个调查县农村饮用水合格率分别为55.2%,53.3%和78.4%。其中集中式供水合格率分别为67.2%,59.2%,79.8%;分散式供水合格率分别为36.8%,25.0%,33.3%。枯水期集中式供水合格率为73.0%,分散式供水合格率为30.0%;丰水期集中式供水合格率为72.4%;分散式供水合格率为36.7%。集中式供水系统中原水合格率为82.1%,末梢水合格率为63.9%。单项检测指标合格率最低的是菌落总数(86.6%),其次为总大肠菌群(90.1%)和硝酸盐氮(91.1%)。提示本次调查的三个县农村生活饮用水主要卫生问题是微生物学指标超标,应进一步加强卫生管理。  相似文献   

14.
了解2017年安徽省农村中小学水质卫生状况,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安徽省所有的县每个县选择3~5所中小学,于2017年的丰枯水期各采集水样1~2份进行检测.共检测学校231所,采集水样547份.结果 231所学校中,自建设施供水的学校54所,当地集中式供水单位进行供水的学校177所.学校自建设施供水中采用消毒工艺(完全处理和仅消毒)11处,占20.4%;集中式供水采用消毒工艺的146处,占82.4%.547份水样中,扣除指标不全水样61份,实际分析水样486份,合格水样312份,合格率为64.2%.其中自建设施供水水质合格率为59.8%,集中式供水水质合格率为65.1%.合格率最低的5个指标分别为游离余氯(73.8%)、总大肠菌群(83.2%)、二氧化氯(89.2%)、菌落总数(92.0%)、氟化物(94.1%).结论 农村中小学校饮用水水质合格率偏低.可通过改善供水设施、卫生状况,提高消毒率、加强健康教育宣传等措施,保障学校饮水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解大连市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的卫生状况,改善农村饮用水卫生状况和保障农村居民生活饮用水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统一制定的调查表对各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进行现场调查,随机抽取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进行水质检测。结果大连市共有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2 110处,供水人口为1 004 943人。供水方式以连续性供水为主,水源类型以地下水为主,检测520份水样,合格率为70.77%,4份水样均合格的供水工程占48.47%。微生物和硝酸盐超标较严重,其中总大肠菌群、硝酸盐、耐热大肠菌群、菌落总数合格率分别为:85.77%、91.15%、93.08%、94.62%。结论大连农村集中水供水工程水消毒处理设施不完善,水质合格率低,饮用水安全存在一定的隐患。  相似文献   

16.
福建省农村饮用水现状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掌握福建省农村饮用水现况,为各级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比例分层随机选择水质调查(监测)点,采集集中式供水末梢水和分散式供水储水器水进行检验.结果 我省农村集中式供水占51.29%,分散式供水占48.71%;集中式供水水源以水库为主,占38.06%;分散式供水以浅井为主.占49.49%;以地面水为水源占41.4%,以地下水为水源占58.6%.全年水质监测合格率为54.8%,其中丰水期合格率53.2%,枯水期合格率56.5%;集中式供水合格率61.7%.分散式供水合格率44.0%;以地面水为水源的水质合格率59.4%,地下水为水源的水质合格率51.1%;总大肠菌群合格率69.8%,细菌总数合格率85.6%.结论 我省近50%农村人口为分散式供水,改水任务十分艰巨;饮用水质合格率低,微生物超标为主因.  相似文献   

17.
为掌握全市集中式供水水质的卫生质量 ,1992年至 1999年对全市集中式供水水质进行了监测。氟化物、余氯、pH、总硬度、铁、锰、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等 8项指标均不同程度地超标 ,水源水合格率 31.7% ,管网末梢水合格率仅为 8.83 %。建议应强化集中式供水的加氯消毒 ,并对水质进行有效净化。  相似文献   

18.
2006年广西农村集中式供水水质卫生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全面了解广西农村集中式供水水质的卫生现状.方法 随机对广西壮族自治区33个县(市、区)400座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卫生现状进行调查.采用统一制订的调查表对各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监测点进行现场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覆盖人口、水源类型、水质处理方式和水质状况.于2006年丰(7月)、枯水期(11月),按卫生部<生活饮用水检验规范>(2001)对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末梢水水样进行检测.结果 本次调查的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覆盖人口为1 170 147人.利用国债资金投资建设的饮水工程(以下简称"国债项目")与非国债项目分别有100、300座.末梢水经完全处理或部分处理(混凝、沉淀、过滤或消毒)的有占48.00%(192/400),其中完全处理的占调查总数的16.00%(64/400).国债项目末梢水经完全处理或部分处理所占百分比[33.00%(33/100)]高于非国债项目[10.33%(31/300)].水源类型以地下水(浅井水、深井水、泉水)为主,占调查水源总数的65.75%(263/400),地表水(沟塘水、江河水、水库水)仅占调查水源总数的34.25%(137/400).水样合格率为30.67%(2:42/789).丰水期水样合格率[25.75%(103/400)]低于枯水期[35.73%(139/3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国债项目水样合格率[37.95%(74/195)]高于非国债项目[28.28%(168/5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项检测指标中,总大肠菌群和细菌总数合格率较低,分别为38.15%和78.71%.其他指标合格率则均在94.00以上,其中,砷、氟化物、硝酸盐、硫酸盐、氯化物、总硬度均合格.结论 广西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水处理设施不完善,水质合格率较低,微生物污染严重.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市政集中式供水、二次供水、末梢生活饮用水卫生状况,为保证居民饮水安全,合理制定市政饮用水安全发展规划和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和《二次供水卫生规范》(GB 17051-1997)的要求,笔者于2011年分季度对大石桥市的6家自来水厂、6家二次供水单位及随机抽取的40户居民生活饮用水进行采样、检测和评价。结果集中式供水水质总合格率为75.0%,主要超标指标是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和菌落总数;二次供水水质总体合格率为58.3%,主要超标指标是菌落总数和总大肠菌群;末梢水水质总体合格率为70.6%,主要超标指标是菌落总数和总大肠菌群。结论本市居民生活饮用水卫生状况基本符合国家供水标准;水质微生物指标不容乐观,仍需改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掌握广西农村集中式供水的消毒现状。方法于2009年对广西102个县(市、区)2246处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的消毒现状进行调查,同时于枯水期(3月)和丰水期(7—8月)采集出厂水和末梢水进行微生物学指标(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和消毒剂指标(二氧化氯指标或游离余氯)检测。结果广西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消毒设备配备率仅为19.72%(443/2246),配备的消毒设备且能按要求使用的仅占48.76%(216/443)。按要求使用消毒设备对水质进行消毒的,其微生物指标合格率(56.54%~68.75%)高于偶尔使用的(31.79%~42.76%)或不消毒的(17.74%~32.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农村供水消毒方式以二氧化氯消毒为主,占78.70%(170/216);加氯消毒为辅,占21.30%(46/216)。采用二氧化氯、加氯消毒末梢水的合格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检测的3项微生物学指标中,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和耐热大肠菌群的合格率分别为75.00%,24.87%和37.25%,其中合格率由高至低依次均为按要求消毒偶尔消毒不消毒,且均以总大肠菌群的合格率最低。出厂水中二氧化氯余量的合格率在20.41%~41.18%之间,末梢水在27.66%~42.00%之间;出厂水中游离余氯的合格率在21.74%~52.83%之间,末梢水在42.25%~66.67%之间。结论广西农村集中式供水水质微生物超标严重,消毒设备的配备和供水设施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