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分析海南省2011—2016年输入性疟疾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本地防治疟疾提供数据支持。 方法 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和寄生虫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统2011—2016年海南省输入性疟疾病例资料及海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1—2016年疟疾防治工作年报表,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 2011—2016年海南省共报告疟疾73例,分别为9例、13例、16例、13例、14例和8例,报告输入性疟疾62例,分别为 4例、13例、16例、13例、8例和8例,分别占当年疟疾报告总数的44.44%、100.00%、100.00%、100.00%、57.14%和100.00%。62例输入性疟疾病中恶性疟42例,占67.74%,间日疟18例,占29.03%,卵形疟2例,占3.23%,未发现三日疟及混合感染病例。1例死亡病例。全部输入性病例均为男性,主要集中在21~50岁,占83.87%(52/62)。全年均有报告,无明显季节性特征。共9个市县有报告病例,海口市最多,报告27例,占43.55%。62例输入性疟疾病例均为境外输入,其中非洲45例,东南亚14例,南亚3例。 结论 海南省2011—2016年输入性疟疾占比有增加趋势,应加强输入性疟疾病例管理、出国务工人员的健康教育及监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海口市2010—2017年疟疾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为制订消除疟疾后的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方法,对海口市2010—2017年报告的疟疾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海口市2010—2017年报告疟疾病例36例,年发病率(0.09~0.31)/10万,死亡1例。病例全部为输入性,其中非洲输入27例,南亚3例,东南亚6例,海口市各区均有病例分布。1、4、5、7月发病占63.89%。病例分型恶性疟28例,间日疟6例,卵型疟2例。25.00%病例有典型疟疾临床症状,患者发病到就诊时间中位数为2 d,就诊到确诊时间中位数为1 d。病例治疗规范用药率为22.22% 。结论 海口市2010—2017年疟疾病例均为输入性,病例主要来自赴非洲务工后返乡的青壮年人群,节日前后发病较多,出现典型临床症状病例少,治疗规范用药率低。提高医疗机构特别是基层机构医务人员对疟疾的敏感性,加强输入性病例监测和规范病例治疗是今后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广西上林县2010—2019年输入性疟疾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广西上林县2010—2019年输入性疟疾疫情数据,对疟疾病例个案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0—2019年上林县共报告疟疾病例2 319例,均为境外输入性病例,2013年病例数最多,为1 052例(占45.4%)。其中恶性疟1 774例(占76.5%),间日疟112例(占4.8%),卵形疟372例(占16.0%),三日疟26例(占1.1%),混合感染35例(占1.5%);病例以青壮年为主,男性为2 286例(占98.6%),男女比例为69∶1;病例以22~55岁年龄组最多,共2 205例(占95.1%);职业以淘金为主,共2 314例(占99.8%);病例全年均有报告,其中6月份病例最多,为608例(占26.2%),其次为7月份,为405例(占17.5%);病例分布于11个乡镇,其中明亮镇最多,为870例(占37.5%),其次为大丰镇544例(占23.5%),巷贤镇496例(占21.4%);感染来自非洲16个国家和东南亚3个国家,来自非洲感染共2 293例(占98.9%),虫种以恶性疟为主,为1 766例(占77.0%),其中加纳感染病例最多,为 1 761例(占76.8%);来自东南亚感染共26例(占1.1%), 虫种以间日疟为主,为14例(占53.8%),其中印度尼西亚感染病例最多,为14例(占53.8%)。结论 上林县境外输入性疟疾防控形势十分严峻,进一步加强出国务工人员的疟疾监测和管理是巩固消除疟疾成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2007—2017年河南省永城市疟疾疫情特征,总结疟疾防控经验,巩固消除疟疾成果。方法 收集2007—2017年永城市的疟疾疫情数据资料,建立数据库并利用ArcGIS软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7—2017年,永城市共发现疟疾病例3 749例,其中间日疟3 743例,恶性疟5例,卵形疟1例,平均年发病率为3.0/万。2007—2011年的发病数分别为1 592例、1 321例、550例、222例、58例,其中仅1例为输入性病例,2012年以后报告的6例疟疾病例均为输入性病例;病例主要分布在马桥镇(1210例)、李寨乡(722例)、裴桥镇(368例)、双桥乡(259例);发病高峰集中在7—10月;人群分布以男性为主(2 133例,占56.91%),主要集中在50~60岁年龄组(973例,占25.95%),农民为主要发病人群,占病例总数的78.23%。结论 永城市的疟疾疫情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是输入性病例时有发生,传疟媒介依然存在,应当进一步加强监测和管理,防止引起本地继发传播,以巩固疟疾消除成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沈阳市2009—2018年输入性疟疾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合理有效的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沈阳市2009—2018年输入性疟疾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沈阳市2009—2018年共报告177例疟疾病例,均为输入性病例,实验室确诊病例157例(占88.70%),其中恶性疟123例(占69.49%)、间日疟20例(占11.30%)、卵形疟1例(占0.56%)、未分型13例(占7.34%)。死亡4例,均为恶性疟,病死率为2.26%。感染来源地主要集中在非洲(98.31%)和东南亚(1.69%)。年龄分布主要在21~50岁,占病例总数的80.79%。男女比为9.41∶1。职业以外出务工为主。结论 沈阳市2009—2018年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发生,但输入性疟疾病例有所增加,应进一步加强对输入性疟疾的防控,避免引起本地继发传播。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2005—2017年济宁市任城区报告疟疾病例情况及流行特征,为制定有效的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05—2017年济宁市任城区报告的疟疾疫情数据资料,对病例的感染来源、病例的时间、地区和人群分布及病例的诊断报告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5—2017年济宁市任城区共报告疟疾329例,其中本地感染病例23例,国内输入病例5例,境外输入病例301例,主要感染来源为赤道几内亚(65例)和安哥拉(61例);实验室确诊病例312例,其中恶性疟占75.96%,间日疟占15.71%。321例本省病例分布在全省13个地市,主要为济宁(147例)、泰安(100例)和菏泽(30例),占全部病例的84.19%。12个月份均有病例报告,境外输入病例未呈现明显的季节分布特征。病例以青壮年男性为主,其中男性占96.05%;平均年龄为38岁,30~49岁年龄组占68.69%;职业以农民为主,占89.67%。从发病到确诊时间平均为5 d,其中40.43%的病例发病到确诊时间超过7 d。结论 2005—2017年济宁市任城区疟疾疫情发生了很大变化,根据济宁市任城区疟疾疫情变化趋势和流行特征,今后应重点加强能力建设、宣传教育和地区间的合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武汉市输入性疟疾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为疫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6—2019年武汉市85例输入性疟疾患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6—2019年报告的85例疟疾病例全为境外输入病例,外籍患者3例,中国籍82例,恶性疟68例(80.00%),间日疟12例(14.12%),卵形疟4例(4.71%),三日疟1例(1.18%),混合感染0例。1—12月都有输入性疟疾病例报告,5月份出现明显集中趋势,1、8月份存在小高峰。输入性疟疾病例以青壮年男性为主,来源于非洲国家79例(92.94%),亚洲国家6例(7.06%)。患者一般在发病后4 d内就诊,63.53%患者既往有疟疾病史,均有发热症状,部分合并寒战、头痛及意识障碍。83.53%为轻症病例,重症病例中恶性疟占92.86%。不少患者出现贫血,血小板、白蛋白降低,合并肝功能、肾功能等多器官损害。采用青蒿素及衍生物规范抗疟治疗,无死亡病例。结论 武汉市面临的境外输入性疟疾压力持续存在,应加强对出国务工人员的监测和管理,保持高效的疟疾监测体系;对于输入性病例采用规范的抗疟原虫及综合治疗手段,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2016—2019年河南省输入性疟疾流行病学特征,为消除后阶段的策略和措施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2016—2019年河南省疟疾疫情数据及相关的病例资料,对疫情概况、病例的分布特征、感染来源、诊治管理情况及间日疟病例复发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6—2019年河南省共报告疟疾病例769例,均由境外输入。其中恶性疟581例,卵形疟107例,间日疟49例,三日疟24例,诺氏疟1例,混合感染7例。输入病例来源于3大洲的41个国家,非洲输入最多(738例),占输入病例总数的95.97%,病例的分布遍及18个省辖市,涉及149个县(市、区),并呈散发分布。发病人群男性居多(755例,占98.18%),主要集中在30~50岁年龄段(496例,占64.50%),以境外务工人员为主(588例,占76.46%)。全年均有病例报告,无明显的季节特征。病例从发病到初诊、从初诊到确诊的平均时间分别为2.6 d和2.7 d;诊断后24 h报告率为100%,3 d内完成流行病学调查率为98.18%,7 d内疫点处置率为96.49%。2016—2019年,7例间日疟病例出现复发,复发时间均小于1年,其中2例病例出现二次复发。结论 2016—2019年,河南省维持无本地感染病例状态,输入疫情形势依旧严峻,输入性疟疾引起继发感染和疫情扩散的风险不容忽视。建议各地坚持不懈做好消除疟疾后的监测工作,精准施策,防止输入再传播,巩固消除疟疾成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上海市疟疾消除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订输入性疟疾的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6—2019年上海市疟疾疫情信息和疟疾病例个案调查资料,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疟疾病例的流行特征与感染诊治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6—2019年上海市共报告疟疾183例,均为实验室确诊病例,其中恶性疟139例(占76.0%),卵形疟23例(占12.6%),间日疟11例(占6.0%),三日疟10例(占5.5%)。所有病例均为境外输入,分别来自非洲(178例,占97.3%)和东南亚(5例,占2.7%)。病例的男女性别比为10.4∶1,年龄30~<40岁(59例,占32.2%)。重症疟疾的初诊误诊比例51.6%(16/31)和超过3 d确诊比例38.7%(12/31)与非重症疟疾的27.0%(41/152)、13.8%(21/152)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1例重症病例导致死亡。结论 疟疾消除以后上海市仍然面临境外输入的风险,首诊误诊和确诊时间延迟是重症疟疾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建议有针对性地开展风险人群健康宣教、主动筛查以及诊疗技能培训,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避免疟疾死亡病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重庆市2016—2019年输入性疟疾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病例管理情况,评估重庆市疟疾的防控工作薄弱环节,为重庆市消除疟疾防控措施的调整提供依据。方法 从国家寄生虫病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16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重庆市辖区内报告的疟疾病例个案信息,对病例在时间、空间、人群的分布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对病例在发病到初诊和初诊到确诊的间隔时间按年度和病情程度进行比较。结果 共报告确诊境外输入疟疾131例,其中恶性疟102例,间日疟16例,卵形疟10例,混合感染2例,三日疟1例。病例以在非洲地区务工的青壮年男性为主。有28个区县有病例报告,其中渝中区30例,沙坪坝区27例,万州区和渝北区均报告9例,4个区县报告病例数占全部病例的57.3%。病例初次诊单位主要在县级医疗机构占37.4%,其诊断正确率为63.3%(31/49)。病例从“发病-初诊”和“初诊-确诊”间隔时间的中位数分别为1 d和2 d。症状较重住院治疗病例占58.0%。住院治疗病例从“初诊-确诊”间隔时间高于门诊治疗病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重庆市疟疾疫情以非洲输入恶性疟为主,病例从发病到确诊用时较长,症状较重住院治疗的病例占比较高,应加强对境外务工人员的疟疾防治知识培训,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疟疾诊疗技术培训,设立疟疾定点医疗救治机构减少疟疾重症和死亡病例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2009—2019年四川省绵阳市输入性疟疾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加强输入性疟疾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法定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收集绵阳市2009—2019年疟疾病例流行病学资料和病例个案调查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这些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09—2019年绵阳市共有169例输入性疟疾病例,均为实验室确诊病例,年均发病率0.43/10万。其中间日疟64例(37.87%)、恶性疟91例(53.85%)、三日疟1例(0.59%)、卵型疟5例(2.96%)、混合感染8例(4.73%)。输入性病例全年均有分布,6月和7月最多,均为22例,占全年的26.04%。169 例输入性疟疾病例中,10例(5.92%)来自国内其他省份,38例(22.49%)来自亚洲6个国家,121例(71.60%)来自非洲24个国家。全市10个县市区均有输入性疟疾病例报告。病例平均年龄(38.45±11.74)岁,主要为男性青壮年,职业以农民、工人为主。发病至诊断时间平均为4.18 d,39.05%、56.21%的病例分别在县级、市级医疗机构确诊。结论 绵阳市输入性疟疾疫情仍然严峻,应引起高度重视,需进一步加强输入性疟疾防控;提高医务人员疟疾诊治能力,完善疟疾监测体系,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尤其是出境人员和高疟区回归人员的健康教育,防止继发病例发生。  相似文献   

12.
Objective This study intends to understand th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imported dengue fever in Haikou city from 2010 to 2020, we provide references for dengue feve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Haikou city. Methods The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 and laboratory nucleic acid test data of dengue fever cases in Haikou City from 2010 to 2020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by Excel 2010 and SPSS 20.0 software, to describe th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imported dengue fever cases. Results A total of 72 cases of imported dengue fever were reported in Haikou City from 2010 to 2020, 53 cases were imported from abroad (73.61%) and 19 cases were imported domestically (26.39%), all of which were mild. The number of imported cases from 2017 to 2019 increased by 1 321.68% compared with the average annual imported cases from 2010 to 2016. The cases were concentrated in the main urban area (97.22%), distributed in the streets in the main urban area. The peak of case imported occurred in August-November,in addition, the domestic imported cases were concentrated in September-October. The ratio of male to female was 2.27∶1, and the average age was (34.93 ±1.55) years old. Working, doing business and visiting relatives accounted for 84.22% in China. Overseas workers, business and tourism accounted for 77.78%.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reasons for going out between domestic and overseas imported cases (χ2=75.10,P< 0.05). Among the imported sources, Southeast Asia accounted for 94.34% of overseas imported cases, and Guangdong Province accounted for 57.89% of domestic imported cases. The median of onset to diagnosis was 3 days, the first diagnosis rate was 77.78% (56/72), and the screening rate of people who have been infected before entering the country was 28.57%. Most of the dengue viruses infected were type I and type II, accounted for 84.72%. Conclusion The imported cases of dengue fever in Haikou city have gradually changed from scattered occurrence to rapid growth;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publicity and education of dengue fever among migrant workers, businessmen, tourists and relatives in the main urban area of Haikou City, and improve the awareness of disease prevention and medical treatment, strengthen quarantine inspection and medical examination of entry personnel from Southeast Asian countries as well as dengue feve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training in grass-roots medical institutions, which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risk of local transmission caused by imported dengue fever cases. © 2021 Editorial Office of Chinese Journal of Schistosomiasis Control. All right reserved.  相似文献   

13.
卢茜  高世同 《中国热带医学》2022,22(10):959-963
目的 通过对深圳市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输入性疟疾流行情况和所实行的防控措施进行总结分析,为新冠病毒疫情下做好输入性疟疾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7—2021年深圳市疟疾疫情防治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疟疾流行情况、采取的措施及防治效果。结果 2017—2021年深圳市共报告104例疟疾确诊病例,均为境外输入性病例,97.1%由非洲输入;以恶性疟为主,占80.8%;发病年龄以青壮年为主,20~49岁年龄段占发病人数的81.7%;患者以境外务工人员居多,占59.6%。全年各月均有疟疾病例报告,8月最多13例,其次是9月12例。2017—2021年共布放诱蚊灯709台,共捕获蚊子3 523只,平均蚊密度为2.60只/灯·夜,未发现有按蚊,优势蚊种均为致倦库蚊。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深圳市从完善多部门合作联防的工作机制、加强筛查与监测、人员培训、蚊媒控制、物资保障等几方面实施了一系列措施,做到早发现、早转运、早隔离和早治疗。结论 深圳市在防控输入性新冠肺炎的同时全面实施一系列防控输入性疟疾措施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实现了及时识别发现病例并有效救治,阻止了疟疾重症及死亡病例发生,防止疟疾疫情传播和扩散。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新疆2016—2020年输入性疟疾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科学评估新疆疟疾监测预警能力水平,为新疆消除疟疾后监测策略调整和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国家传染病监测系统和寄生虫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统中收集新疆2016—2020年报告的疟疾病例个案信息,采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描述疟疾发病、感染来源和病例三间分布情况,对输入性疟疾病例的诊断以及发病到诊断的时间间隔进行分析。结果 共报告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32例,其中恶性疟20例(占62.5%),间日疟7例(占21.9%),卵形疟3例(占9.4%),三日疟1例(占3.1%),卵形疟和恶性疟混合感染1例(占3.1%)。病例来源主要以在非洲地区务工的青壮年男性为主。有8个地(州、市)12个区县有病例报告,其中高新区10例,昌吉市7例,沙依巴克区4例,霍城县和天山区各2例,5个区县报告病例数占全部病例的78.1%。报告的病例中90.6%的病例由医疗机构诊断,由疾控机构诊断的病例占比较小(9.4%)。自治区级医疗机构报告20例(62.5%),地(州、市)级医疗机构报告3例(9.4%),县级及以下医疗机构报告9例(28.1%),无死亡病例报告。结论 新疆疟疾病例以非洲输入恶性疟为主,继续做好风险人群健康宣教,进一步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和监测,提高医疗机构诊治能力,防止发生境外输入再传播,是今后疟疾防控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我国在2021年由WHO认证为无疟疾国家,疟疾已成为一种罕见传染性疾病,防止输入性疟疾再传播和减少因输入性疟疾死亡是中国消除疟疾后面临的主要挑战。本文分析输入性疟疾死亡病例特征,为境外务工的民众和医务工作者提供预防和治疗建议。方法 收集国家重症疟疾救治专家组2016—2020年疟疾死亡病例分析研讨会上报告17例疟疾死亡病例的数据,分析相关临床流行病学资料和病例资料。结果 17例疟疾死亡病例均为非洲输入的恶性疟原虫感染(疟疾脑型),发病月份无明显规律,其中男性16例,5例合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首诊机构为二级及以下医院10例。排除在救护车上呼吸心脏骤停的死亡病例外,16例初次发病至疟疾确诊的平均时间为6.8 d(中位数5.5 d),初次发病到服用抗疟药物治疗的平均时间为7.4 d(中位数6 d),初次发病到病例死亡的平均时间为10.3 d(中位数8.5 d)。排除国外发病和回国时间不明的病例,14例病例均于回国后30 d内发病。结论 死亡病例均为非洲输入的恶性疟原虫感染(疟疾脑型),患者积极就诊意识薄弱,乡镇级及以下卫生机构诊治能力不足所导致就医延迟是死亡病例发生的主要原因。建议加强...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2015—2019年湖北省输入性疟疾流行特征,为湖北省消除疟疾后监测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收集2015—2019年湖北省网报疟疾病例资料,对2015—2019年湖北省输入性疟疾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15—2019年湖北省共报告输入性疟疾病例645例。其中,恶性疟456例 (占70.7%)、间日疟78例 (占12.1%)、卵形疟88例(占13.6%)、三日疟20例(占3.1%)和混合感染3例(占0.5%)。输入性疟疾病例主要分布在武汉(222例,占34.4%)、宜昌(85例,占13.2%)、黄石(60例,占9.3%)、黄冈(46例,占7.1%)和襄阳(45例,占7.0%)。2015—2019年每月均有输入性疟疾病例报告,其中1—2月、7月和11月为病例报告的3个高峰期。发病以20~<50岁组居多,占84.3%(544/645)。男性621例,女性24例,性别比25.9∶1。全省输入性疟疾病例初诊单位主要集中在医疗机构,452例病例初诊被诊断为疟疾,初诊正确率为70.1%。病例就诊后24 h内确诊占43.9%,病例初诊到确诊时间间隔≥4 d的占比呈现下降趋势。输入性疟疾病例主要由地市级医疗机构确诊,占33.6%。2015—2019年,湖北省所有疟疾病例从非洲、亚洲、大洋洲和南美洲的39个国家输入。主要从非洲刚果民主共和国(118例)、尼日利亚(73例)、安哥拉(53例)、埃塞俄比亚(48例)、刚果共和国(39例)等国家输入。结论 2015—2019年湖北省每年均有输入性疟疾病例报告,为固巩全省消除疟疾成果,必须持续加强对输入性疟疾疫情的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