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 分析钦州市2016—2018年新报告HIV感染者的HIV基因型构成,比较感染者不同HIV亚型亚簇的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CD4),为艾滋病防控工作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选取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钦州市2016—2018年新发现HIV感染者,对感染者血浆进行病毒RNA提取、逆转录扩增、测序和亚型亚簇判定。采用Kruskal-Wails H秩和检验比较三种主要HIV亚型感染者的首次CD4,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两种主要HIV亚簇感染者的首次CD4。结果 本次研究共纳入1 666例HIV感染者。CRF01_AE、CRF07_BC和CRF08_BC三种主要亚型的构成比分别是56.7%(945/1 666)、9.3%(155/1 666)和27.4%(457/1 666),其首次CD4的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M(P25,P75)]分别是146(37,308)、254(181,375)和218(112,348)个/μL。CRF01_AE (Cluster 1)和CRF01_AE (Cluster 2)亚簇的构成比分别是10.4%(174/1 666)和42.0%(700/1 666),其首次CD4的M(P25,P75)分别是185(43,344)、128(34,293)个/μL,CRF01_AE (Cluster 2)毒株同国内和越南的参考株成簇。CRF01_AE感染者的首次CD4低于CRF07_BC和CRF08_BC感染者(Z=-6.32, P<0.05; Z=-6.05, P<0.05);CRF01_AE(Cluster 2)感染者首次CD4低于CRF01_AE(Cluster 1)感染者(Z=-1.98, P<0.05)。结论 2016—2018年钦州市新报告HIV感染者基因亚型中以CRF01_AE为主,其首次CD4低于其他亚型;该亚型中Cluster 2亚簇构成比最大,其首次CD4低于Cluster 1亚簇;以Cluster 2为代表的CRF01_AE基因型毒株在当地造成的艾滋病流行危害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深圳市龙岗区新增确证≥50岁老年艾滋病病毒感染者(HIV)/艾滋病病人(AIDS)的流行病学特征及耐药状况,为制定老年艾滋病防控策略提供参考数据。方法 对龙岗区2016—2019年新报告≥50岁老年HIV/AIDS开展流行病学横断面研究,对随机选取的血清样本提取病毒RNA,采用巢式RT-PCR法扩增HIV-1 pol区基因片段并测序,以邻接法(Neighbor-Joining method, NJ)构建系统进化树确定基因亚型,并将测序结果上传至美国斯坦福大学HIV耐药数据库进行耐药分析。结果 龙岗区 2016—2019年新报告≥50岁HIV/AIDS数253例,2016—2018年各年≥50岁病例构成比分别为14.41%、17.34%、18.41,呈上升趋势。男性占比最高(77.47%,196/253),外省户籍居多(71.54%,181/253),传播途径以非婚异性传播为主(75.10%,190/253)。对扩增成功的48份pol基因序列分析共发现CRF01_AE、CRF07_BC、CRF55_01B、B及G 5种基因亚型,以CRF01_AE和CRF07_BC为优势亚型;4例感染者携带耐药突变位点,总耐药率为8.33%,8例感染者具有潜在耐药突变位点,。结论 深圳市龙岗区新增确证老年HIV/AIDS患者的原发性耐药率处于中度流行水平,且潜在耐药突变较高,有必要加强HIV耐药监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北京市献血者中筛查出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HIV-1)感染者流行毒株及分子传播特征,为献血人群的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数据。方法 对2018—2019年献血筛查HIV-1阳性而报废的血液样本118份,针对病毒pol区部分片段进行基因扩增和测序,运用系统进化分析技术构建贝叶斯(Bayesian inference, BI)和最大似然(Maximum Likelihood, ML)系统进化树,确定HIV毒株亚型,并与从NCBI数据库下载来自中国各省份的23 823条HIV-1序列应用HyPhy2.2.4与Cytoscape3.7.2软件构建分子传播网络。结果 从收集HIV-1阳性报废血液样本成功获得pol区基因序列118条,系统进化分析显示,主要亚型为CRF01_AE 54份(占45.8%)和CRF07_BC 48份(占40.7%)。CRF01_AE中的Cluster 4和Cluster 5簇和CRF07_BC的MSM簇,所占比例分别为25.4%(30/118)、20.3%(24/118)和34.7%(41/118)。在0.5%基因距离阈值下,共有14条序列与数据库中序列发生关联;进入分子网络中HIV-1毒株亚型包括CRF01_AE(6例)、CRF07_BC(6例)、B(1例)和CRF67_01B(1例)。献血人群中的HIV感染者在分子网络中与12个省的HIV感染人群病毒序列相关联,重点关联的依次为来源于北京、上海、深圳三个大城市MSM人群的感染毒株。结论 北京市献血者筛查出的主要HIV-1流行毒株为CRF01_AE和CRF07_BC,在MSM人群占据优势的CRF01_AE Cluster 4、CRF01_AE Cluster 5和CRF07_BC MSM簇,在献血筛查HIV-1阳性人群中同样属于主要流行簇。分子网络分析未发现该人群中大规模的聚集性传播,进入分子网络的毒株主要与北京、上海、深圳三个大城市来源于MSM人群感染毒株相关联。提示强化献血人群健康教育,有效阻断有高危行为的MSM人群参与献血。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广西崇左市4个边境市县(大新县、宁明县、凭祥市、龙州县)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的基因型耐药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该地区艾滋病治疗人群的抗病毒治疗(ART)方案调整和优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纳入2018年1月—2018年9月371例来自崇左市4个边境市县年龄≥18岁的HIV感染者,收集研究对象抗病毒治疗信息和pol区基因序列进行基因亚型和耐药情况分析。结果 获得371例患者的HIV pol区序列,对抗病毒药物产生耐药有62例,总体耐药率16.7%,耐药患者基因亚型以CRF01_AE为主,占72.6%,其次是CRF08_BC,占22.6%;耐药类型以非核苷类药物为主,占75.8%,耐药突变位点以K103N为主,主要对EFV和NVP产生耐药。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地区来源于龙州县(OR=3.392,95%CI:1.093~10.525)、基因亚型为08BC(OR=9.431,95%CI:3.296~26.985),更换过治疗方案(OR=2.662,95%CI:1.241~5.708)与检出基因型耐药密切相关。基因距离分析显示CRF01_AE>CRF08_BC>CRF07_BC;不同亚型中,耐药组基因距离均大于非耐药组。结论 广西边境部分地区HIV/AIDS 患者抗病毒治疗耐药率较高,且高度耐药占比较高,需加强合理用药、HIV耐药检测,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深圳市HIV-1主要流行株膜蛋白V3环氨基酸变异情况。方法 收集深圳市1996—2010年HIV确认阳性样本389份,应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PCR)技术,对样本膜蛋白(Env)基因V3-V4区进行扩增,并对核苷酸序列进行测定,判定亚型结果。对获得的CRF01_AE、CRF_BC、B’和B重组株/亚型的核酸序列进行比对和翻译,分析其V3环氨基酸变异情况。结果 227例CRF01_AE重组株V3环顶端四肽主要为GPGQ(184/227,81.1%),199例(87.7%)可预测使用CCR5辅助受体,12例(5.3%)使用CXCR4辅助受体;55例CRF_BC重组株V3环顶端四肽主要为GPGQ(54/55,98.2%),50例(90.9%)可预测使用CCR5辅助受体,5例(9.1%)不能预测;49例B’亚型毒株V3环顶端四肽主要为GPGR(39/49,79.6%),25例(51.0%)可预测使用CCR5辅助受体,3例(6.1%)使用CXCR4辅助受体,21例(42.9%)不能预测;10例B亚型毒株V3环顶端四肽主要为GPGR(5/10,50.0%),8例(80.0%)可预测使用CCR5辅助受体,2例(20.0%)使用CXCR4辅助受体。CRF01_AE、CRF_BC、B’和B亚型毒株V3环净电荷数分别为3.29±0.97(n=227)、3.11±0.42(n=55)、3.73±0.93(n=49)和3.50±0.97(n=10)。结论 深圳市HIV-1 V3 环顶端四肽主要为GPGQ和GPGR,病毒辅助受体使用以及表型预测结果表明深圳市HIV-1的流行仍以复制速度较慢的非合胞体诱导型病毒为主。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我国无偿献血人群艾滋病病毒I型(HIV-1)感染者病毒亚型及env基因C2-V4区序列特征。方法 针对我国13个省市献血人群筛选的115例HIV-1阳性标本,扩增HIV-1的env基因C2-V4区片段并测序;构建最大似然树(Maximum Likelihood)分析不同亚型env基因序列的进化关系;分析该基因区序列变异以及2G12、PGT135、PGT128中和表位特征。结果 从115例HIV阳性标本中成功扩增C2-V4区76份,经测序分析发现HIV-1基因亚型7种,其中,亚型CRF01_AE和CRF07_BC所占比例最高,分别占46.0%(35/76)和39.5%(30/76),其他亚型CRF08_BC、B、CRF65_CPX、CRF59_01B、CRF61_BC所占比例分别为5.3%(4/76)、5.3%(4/76)、1.3% (1/76)、1.3% (1/76)、1.3% (1/76)。V3环顶端四肽存在GPGQ、GPGR、GPGK、GQGR四种类型,辅助受体以CCR5(90.8%)为主。97.1%的CRF01_AE毒株分别缺失2G12和PGT135抗体识别的相关糖基化位点,而CRF07_BC毒株100%缺失2G12抗体识别相关的糖基化位点,80%毒株未缺失PGT135抗体识别相关的糖基化位点。结论 我国献血人群HIV-1感染者以CRF01_AE和CRF07_BC为主要流行毒株;各毒株亚型V3顶端四肽以GPGQ变异型为主,且主要使用CCR5为辅助受体;2G12、PGT135及PGT128中和抗体表位呈现不同程度的变异。该研究为进一步开展针对献血人群的艾滋病预防与控制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云南省HIV-1 CRF01_AE毒株的流行分布及基因型耐药情况。 方法 收集2018—2021年云南省抗病毒治疗失败的HIV/AIDS患者的人口学资料,采集患者血浆,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HIV-1 pol基因蛋白酶和逆转录酶区并进行序列测定,对基因型为CRF01_AE的序列进行耐药情况分析。结果 通过基因型耐药检测共获得967例亚型为CRF01_AE序列,其中男性682例(占70.5%),耐药509例,耐药率为52.6%,异性性传播813例(占84.1%),同性性传播95例(占9.8%)。同性性传播的耐药率最高,为65.3%;治疗时长<12个月的耐药率最低,为35.9%,36~<48个月耐药率最高,为58.1%。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s)耐药率为33.9%,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NRTIs)的耐药率为48.5%,蛋白酶抑制剂(PIs)的耐药率较低为1.3%。NRTIs类药物中阿巴卡韦(ABC)、恩曲他滨(FTC)和拉米夫定(3TC)耐药率较高,分别为为32.9%、32.4%和32.4%;NNRTIs类药物中奈韦拉平(NVP)和依非韦仑(EFV)耐药率较高,分别为47.6%和47.5%,均以高度耐药为主。一线治疗方案耐药率56.2%高于二线治疗方案耐药率2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NRTIs耐药突变位点中,以M184V/I突变位点为主,突变率为30.0%;NNRTIs耐药突变位点中,以K103N/Q/S突变位点为主,突变率为28.1%;PIs耐药位点突变率相对较低,主要的耐药突变位点是L33F,突变率为3.7%。结论 云南省抗病毒治疗失败亚型CRF01_AE的患者耐药率有所降低,但部分地区及人群的耐药率仍较高,应加强对重点地区和人群的管理,加强耐药监测,对治疗失败的患者及时掌握耐药情况,合理调整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株洲市2008—2018年新增报告的≥50周岁HIV/AIDS病例流行趋势及相关特征,为针对性制定老年人群艾滋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下载历史数据,筛选2008—2018年≥50岁HIV/AIDS病例资料,分析感染率趋势、三间分布特点、传播途径构成、病例来源等相关信息。结果 2008—2018年株洲市累计新增报告≥50岁的HIV/AIDS病例521例,占总报告病例的31.54%;平均年龄(58.17±8.76)岁,小学以下文化占55.47%,农民和民工占69.10%,性传播途径占99.62%,样本来源医院途径占70.25%。2008—2018年报告≥50岁新增HIV/AIDS病例在当年新发现报告病例总数的百分比构成和该人群总体感染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离异或丧偶者占比呈逐年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城区和县乡老年人HIV/AIDS感染者在职业构成、文化程度构成方面均存在区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仅有配偶/固定性伴阳性接触史病例在男、女老年人病例的占比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株洲市老年人艾滋病疫情发展迅猛,性接触传播是主要途径,应根据相应的流行病学分布特征,调整防治战略,制定针对性防控措施,遏制老年人艾滋病疫情。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三亚市2010—2021年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患者(简称HIV/AIDS)晚发现情况及影响因素,为降低晚发现比例提供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收集三亚市2010—2021年新报告的HIV/AIDS信息,依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4年提出的5类晚发现判断标准识别晚发现者,以是否为晚发现者为因变量,人口学信息为自变量,运用二元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分析HIV/AIDS发生晚发现的影响因素。结果 三亚市2010—2021年新报告HIV/AIDS 710例,晚发现比例为33.4%(237例);第1~5类晚发现构成比分别是0.8%、59.1%、10.1%、17.3%和12.7%。2010—2021年晚发现比例由95.5%降至22.4%,呈下降趋势(χ2趋势=34.777,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民族、文化程度、样本来源和确证年份是三亚市HIV/AIDS晚发现的影响因素,黎族HIV/AIDS晚发现比例为56.8%,晚发现风险高于汉族(OR=2.253,95%CI=1.361~3.670);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HIV/AIDS晚发现比例为55.5%,晚发现风险是高中及以上者的1.722倍(95%CI=1.072~2.765);样本来源于医疗机构和检测咨询者晚发现比例分别为63.1%和45.5%,晚发现风险均高于来源于MSM人群者(OR=5.564,95%CI=3.278~9.444;OR=2.204,95%CI=1.239~3.923);与2018—2021年相比,2010—2013年确证者风险较高(OR=2.246,95%CI=1.311~4.488)。结论 三亚市HIV/AIDS晚发现形势不容忽视,尤其是来源于咨询检测和医疗机构的HIV/AIDS,应加强检测力度,提高人群主动检测意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海南省2005—2019年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HIV/AIDS)开始抗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时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收集海南省2005—2019年首次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病人基线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 301例研究对象中,男性占85.8%,男女性别比为6.05∶1;平均年龄为(35.95±13.37)岁;未婚者占53.6%;感染途径以性传播为主,占82.4%;WHO临床分期Ⅰ期者占82.9%;治疗病人治疗前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M(P25,P75)为271(139,391)个/mm3;从确诊到开始治疗的时间间隔中位数为1.35个月。2005—2019年首次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 病人中,男性、未婚者、≥50岁年龄组、同性性传播感染者、治疗时临床分期为Ⅰ期、确诊到治疗的时间间隔小于1个月者的构成比呈增加趋势,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mm3者的构成比呈逐年下降趋势( P<0.001)。结论 海南省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以青壮年男性为主,其覆盖面逐渐扩大,治疗时机有所提前,应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深圳市龙岗区新增确证艾滋病病毒感染者(HIV)/艾滋病病人(AIDS)的流行病学特征、HIV-1亚型分布及耐药株流行状况,为当地的艾滋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深圳市龙岗区2016-2019年新报告HIV/AIDS病例开展流行病学横断面研究,按年分层随机抽取432例HIV/AIDS患者血清并提取病毒RNA,...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阜新市已接受HAART患者HIV耐药株的发生及基因亚型分布情况。方法 采集全血标本进行白细胞富集和前病毒DNA提取,巢式PCR扩增HIV-1 pol区基因并测序,使用MEGA以及斯坦福大学HIV耐药数据库等工具对序列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在112份全血标本中获得101例有效基因序列,CRF01_AE亚型占84.16%(85/101),CRF07_BC 亚型占8.91%(9/101),B亚型占3.96%(4/101),CRF65_cpx亚型占1.98%(2/101),G亚型0.99%(1/101);耐药分析显示27例患者发生耐药位点突变,其中,19例对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耐药,主要耐药突变位点为M184I/V,14例对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耐药,主要耐药突变位点为G190S,对两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同时耐药的样本有6例,尚未出现蛋白酶抑制剂耐药突变患者;治疗时间以及基线CD4水平的差异对耐药突变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阜新市HIV-1存在5种亚型,CRF01_AE为主要流行亚型;耐药情况的研究为更科学有效地指导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应继续加强耐药监测,掌握基线数据,严防耐药株的流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柳州市HIV亚型分布和原发性耐药情况。方法招募未经抗病毒治疗的柳州HIV感染者66名,采集外周静脉血,从血浆中提取HIV RNA,扩增pol基因并测序,将序列进行系统进化树分析和耐药性分析。结果获得60株序列,47株为CRF01_AE,占78.3%,12株为CRF07_BC,占20.0%,1株不能判断亚型。9株发生耐药性相关突变,其中2株可产生耐药性,原发性耐药的发生率为3.3%。结论当前柳州主要的HIV流行亚型是CRF01_AE和CRF07_BC,HIV原发性耐药的发生率处于国内一般水平。  相似文献   

14.
深圳市HIV-1毒株的流行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毒株亚型及流行情况,分析其传染来源和传播规律。方法应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122例在深圳市发现的HIV-1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env基因和gag基因进行扩增,并对各基因区核苷酸序列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122份样本中共存在CRF01_AE、CRF08_BC、CRF07_BC3种重组毒株以及B'、B、C3种亚型,其在所有分析样本中的比例分别为45.1%(55/122)、31.1%(38/122)、6.6%(8/122)、14.8%(18/122)、1.6%(2/122)和0.8%(1/122)。CRF01_AE、CRF08_BC、CRF07_BC、B和B'亚型间的组内离散率分别为(4.455±1.478)%、(2.997±1.345)%、(4.380±2.024)%、(5.186±2.487)%和(4.869±2.638)%,与部分国内和国际参考株01AE.TH.90.CM240、97CNGX-9F、CN.97.C54A、B.US.83.JRFL、RL42核苷酸序列间的离散率分别为(5.228±0.823)%、(3.634±1.073)%、(4.233±1.119)%、(4.950±2.564)%、(5.795±2.198)%。CRF07_BC和CRF08_BC亚型以吸毒人群为主,CRF01_AE重组亚型以性途径和吸毒人群为主,B和B'亚型主要分布在静脉吸毒、性传播和献/输血人群。结论深圳地区有3种亚型和3种重组亚型HIV-1毒株流行,CRF01_AE、CRF08_BC重组亚型和B'亚型为主要流行毒株,CRF01_AE是性传播人群中的主要流行毒株,CRF08_BC和CRF01_AE是静脉吸毒人群中的主要流行毒株。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南宁市静脉注射吸毒人群(IDUs)中HIV-1流行基因亚型及其耐药性,为辖区艾滋病防治策略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7年南宁市静脉注射吸毒人员HIV感染者血浆样本总共68份,提取病毒核糖核酸(RNA),通过巢式PCR对HIV pol基因片段进行扩增测序,构建系统进化树进行基因分型,并将序列提交至美国斯坦福大学HIV耐药数据库分析,利用pol基因测序结果分析HIV-1亚型和耐药性情况。结果 68份血浆样本中巢式PCR成功扩增基因片段62份,系统进化分析显示检出3种HIV-1重组基因亚型, CRF_01-AE亚型占72.6% (45/62)、CRF_07-BC亚型占12.9% (8/62)、CRF_08-BC亚型占14.5% (9/62) ,CRF01_AE 型为主要流行亚型。χ2检验分析显示在性别、年龄、民族、婚姻4个人口学特征中62份样本HIV-1亚型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2份样本中3例CRF_08-BC亚型发现T69S耐药突变,1例CRF_01-AE亚型发现L210W突变,1例CRF_07-BC亚型发现A71V突变。结论 南宁市IDUs人群HIV-1感染者中至少存在3种HIV-1基因亚型流行,CRF_01-AE重组型为优势流行株,研究中出现的耐药突变位点为低度耐药突变位点,应密切监视其流行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