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食管黏膜活检病理诊断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与其术后病理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经内镜活检诊断为食管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并行手术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病理16例(22.22%)维持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诊断,30例(41.67%)为早期食管癌,26例(36.11%)为进展期食管癌。内镜下病灶形态多样,表现为局灶黏膜粗糙、充血发红或糜烂、小溃疡形成、轻度隆起、不规则肿块等。结论内镜下食管黏膜活检诊断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时一部分患者已存在浸润性癌,应引起足够重视并应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结肠镜活检组织检查对结直肠上皮内瘤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经结肠镜活检组织检查确诊为结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7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且入选者均已通过术后病理检查,而后与结肠镜活检组织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73例患者中,接受全瘤切除活检17例,占23.29%,其中11例为内镜下切除术,6例为经肛切除术;根治性切除术56例,占76.71%,其中26例为结肠癌根治性结肠切除术,30例为直肠癌经腹前根治性切除术;全瘤切除活检组肿瘤最大直径为(2.53±1.12)cm,小于根治性切除组的(4.67±2.01)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瘤切除活检组有蒂占比高于根治性切除组,结肠占比低于根治性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7例全瘤切除活检患者中,术后病理诊断显示,浸润性癌8例,其中5例因浸润层次明显较深或者切缘为阳性,后期已接受根治术治疗(其中1例为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另外9例仍诊断为结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56例根治性切除术患者中,术后病理诊断显示,50例为浸润性癌,6例为结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结论经临床结肠镜活检组织检查显示为结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患者,应积极接受全瘤切除活检以进行明确诊断,对尚无全瘤切除条件者,若未涉及保留肛门的高度可疑癌患者,可直接接受根治性手术,以防止延误有效治疗时机。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结直肠息肉伴高级别瘤变内镜切除术后息肉复发的危险因素,为临床监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3年7月-2017年3月该院结直肠息肉伴高级别瘤变行内镜切除术且有术后随访资料的患者67例,统计术后复发情况,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特征和可能影响术后息肉复发的相关因素[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吸烟史、饮酒...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活检病理诊断为结直肠上皮内瘤变病人的处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2010年7月收治的56例经内镜活检诊断为结直肠上皮内瘤变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1例再次活检证实为腺癌后保守治疗,1例内镜下切除,1例内镜切除后补行根治术,1例单纯剖腹探查,2例剖腹探查取活检,1例肠段切除,7例经肛门肿瘤局部切除,6例行姑息性肿瘤切除手术,余36例行根治性结直肠癌手术,除单纯剖腹探查的1例外,余55例经病理证实为结直肠腺瘤伴上皮内瘤变11例,腺瘤癌变3例,结直肠腺癌41例。结论活检诊断的结直肠上皮内瘤变涉及多种病变,对不同的病变应选择不同的处理策略。  相似文献   

5.
<正>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是与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的一组癌前病变,反映了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连续过程。对CIN的识别和合理有效的早期干预,使子宫颈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有显著下降。宫颈细胞学、阴道镜及组织病理学即三阶梯技术,是筛查、诊治、管理宫颈癌前期病变的基本原则与标准的诊疗程序。阴道镜系一种特殊的放大镜,配合使用醋酸、碘液染色可发现特定组织内肉眼看不见的亚临床病变。近年来,LEEP锥切术已广泛应用于宫颈病变患者的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食管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经胃镜活检标本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标本的病理学观察,探讨术前及术后病理诊断差异的原因及改善方法.方法 根据2019版WHO消化系统肿瘤组织学分类,分别对57例术前诊断食管低级别上皮内瘤变且有ESD标本对照的病例进行回顾性病理学观察,比较其差异.结果 57例ESD术前病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内镜下剥离术治疗胃黏膜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胃镜检查发现的48例胃黏膜高级别上皮内瘤病变患者为入选对象,经超声胃镜明确病变范围及深度,应用IT刀、HOOK刀等进行ESD操作,步骤包括:①病变染色,电刀进行黏膜标记;②黏膜下注射;③环形切开;④黏膜剥离;⑤创面处理,术后应用质子泵抑制剂、黏膜保护剂治疗,病变范围>4 cm者予置入三腔喂养管,行肠内营养,术后第2、6、12月内镜随访,评价溃疡是否愈合,以及病灶有无残留、复发。结果 48例胃黏膜高级别上皮内瘤病变,病灶直径1.3~7 cm,一次性整块切除率为97.9%(47/48)。术后病理:低级别上皮内瘤变2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43例,灶区癌变3例,均为黏膜内癌。胃镜活检与术后病理符合率为89.6%(43/48)。术中出血8例,术后3例迟发性出血,其中1例行外科手术止血,余均行内镜下止血成功;穿孔2例,保守治疗愈合。随访期间,溃疡创面均愈合,1例出现局部复发。结论 ESD作为新兴的微创治疗方法,对胃黏膜高级别上皮内瘤病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为消化道癌前病变及早癌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结直肠息肉样病变的内镜活检病理与内镜切除术后病理的差异,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以及内镜活检的局限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结直肠息肉样病变52例,内镜活检病理包括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以及腺瘤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或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所有患者根据内镜下分型及大小选择不同的内镜下切除方式:圈套器高频电切除术、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以及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统计患者的临床资料、镜下特点、活检病理及内镜切除术后的病理差异,分析病理结果发生显著差异的危险因素。结果52例患者中,24例的活检病理与内镜切除病理存在差异,总体差异率为46.2%。其中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LGIN以及HGIN活检与内镜切除病理的差异率分别为20.0%、42.9%、44.4%及54.5%。直径大于2.0 cm和病变表面充血是影响病理学差异的关键因素(P<0.05)。结论内镜活检对于结直肠息肉样病变性质的判断有一定的局限性,应警惕其对结直肠癌前病变及癌变的延迟诊治以及漏诊。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胃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后病理升级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2019年7月在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阳明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活检病理诊断为LGIN的138处病灶,均行ESD治疗,按活检与ESD术后病理差异分为未升级组与升级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探讨ESD术后病理升级的危险因素。结果138处LGIN病灶,ESD术后66处(47.83%)发生病理升级,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病灶大小≥2 cm及病灶形态凹陷与ESD术后病理升级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病灶大小≥2 cm(OR=6.872,95%CI:2.197~21.499,P=0.002)是LGIN ESD术后病理升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活检不能完全反映LGIN病灶性质,当LGIN病灶大小≥2 cm时应注意存在病理升级可能,应积极行活检复查,甚至通过ESD或外科手术明确病灶性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分析结直肠息肉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选择盐田区人民医院2010年10月至2012年12月行肠镜检查并内镜摘除的80例腺瘤性结直肠息肉患者,以及80例非腺瘤性息肉患者,对比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结果腺瘤性息肉组平均年龄及血便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腺瘤性息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性别、体质量指数,临床症状(包括腹痛、腹泻、肛门坠胀、大便性状改变及其他症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4例癌变患者均为腺瘤性息肉患者;腺瘤性息肉组息肉直径大于或等于1 cm、多发、黏膜表面粗糙糜烂及分叶、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发生率均高于非腺性息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血便是腺瘤性息肉的高危因素,腺瘤性息肉具有体积大、多发、表面粗糙糜烂、易分叶、病理学易见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和癌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This study was performed 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preoperative endoscopic biopsy (PEB) and postoperative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PPE) for diagnosis of gastric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GIN).MethodsFrom September 2016 to July 2019, 188 consecutive patients with GIN at Yuyao People’s Hospital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188 patients had 218 GIN lesions. All patients underwent PEB and either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or surgical treatment. PPE was performed on pathological tissues that had been surgically removed.ResultsAmong 138 cases of low-grade dysplasia (LGD) diagnosed by PEB, 46 were upgraded to high-grade dysplasia (HGD), 20 were upgraded to early gastric cancer (EGC), and 2 were downgraded to inflammation after PPE. Among 42 cases of HGD, 23 were upgraded to EGC, 2 were downgraded to LGD, and 2 were downgraded to inflammation after PPE. Among 38 cases of EGC, 1 was downgraded to HGD and 2 were downgraded to LGD after PPE. The original diagnosis was maintained after the operation in 120 cases of GIN.ConclusionBiopsy did not fully reflect the lesions of GIN. Biopsy review should be actively performed, and the lesions should be clarified by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or surgery.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食管早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并分析手术前后标本病理特点。方法 69例研究对象术前经胃镜活检标本检查确诊为早期食管癌或食管癌前病变,均经ESD治疗,观察其临床特征、并发症、病灶大小、术前及术后病理特点等。结果手术整块切除率100.00%(69/69),完整切除率95.65%(66/69),治愈性切除率95.65%(66/69)。切除标本最大直径7.0 cm。术前钳取活检总正确率为69.57%(48/69),与活检相比,手术标本诊断更准确。结论 ESD是治疗食管早癌及癌前病变的有效方法。ESD可一次性完全切除病灶,且可以提供完整标本进行进一步病理学评估,以提高病理的正确诊断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食管和胃早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并分析手术前后标本病理特点的差异。方法 337例研究对象术前经胃镜活检标本检查确诊为早期食管癌、早期胃癌或癌前病变,均经ESD治疗,观察其临床表现特征、术前及术后病理特点的差异等。结果共切除病灶372处,其中多发病变30例。术前钳取活检总正确率为55.91%(208/372),漏诊率6.72%(25/372),对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和早癌的低估率为19.86%(29/146)。边缘/基底阳性率4.57%(17/372)。结论 ESD是治疗食管及胃早癌及癌前病变的有效方法,并且可以提高病理的诊断正确率。ESD术前的病理活检正确率需进一步提高。ESD病理标本阳性与术前判断病变、ESD操作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早期食管癌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后非治愈性切除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53例行ESD的早期食管癌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分为治愈性切除组和非治愈性切除组,对可能影响非治愈性切除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内镜下钳夹活检诊断胃息肉的病变性质,探究其与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后标本的病理诊断结果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于本院消化内科行内镜下钳夹活检诊断及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的1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内镜下钳夹活检诊断胃息肉的病变性质,并对比其与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评价影响内镜下钳夹活检诊断与病理诊断胃息肉差异的影响因素。结果  145例患者中单发息肉124例(85.52%),多发息肉21例(14.48%)。共检出171枚息肉,内镜下钳夹活检诊断与电切术后病理学诊断结果一致的共119枚(69.59%),不一致的共52枚(30.41%)。两种诊断的病理学诊断结果的Kappa值为0.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60岁、息肉大小≥2.0 cm是影响内镜下钳夹活检与电切术后病理学诊断间组织学差异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内镜下钳夹活检诊断胃息肉病变性质及与病理诊断胃息肉结果存在不一致性,尤其对于年龄≥60岁、息肉大小≥2.0 cm的患者的差异更大,在临床诊断中应格外注意此类患者的胃息肉与癌变病灶并存现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双向凝胶电泳和质谱技术在高级别前列腺上皮内瘤(high-grade prostatic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HGPIN)和前列腺癌(PCa)患者血清蛋白表达研究中的应用。探索HGPIN向PCa发生发展的可能机制。方法研究组为11例HGPIN患者,对照组为15例PCa患者。用二维电泳(two-di-mensional gel electrophoresis,2-DE)和质谱分析(mass spectrometry,MS)对两组患者的血清蛋白质组学进行研究,并用ELISA方法进一步确认。结果在两组中发现了12个差异蛋白质点,其中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igment epithelium-derived factor,PEDF)在PCa患者中显著下调。结论蛋白组学研究方法对HGPIN和PCa患者的血清进行差异比较是有效、可行的。PEDF可能与HGPIN向PCa发生发展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