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张瑞民 《现代肿瘤医学》2007,15(11):1554-1554
异位胸腺瘤临床少见术前诊断困难,部分病人合并重症肌无力。现将我科收治3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例1杨某、女、48岁。体检时发现右胸部包块影10天入院。术前检查一般情况好,无肌无力表现,心肺物理检查无异常,全身浅表淋巴结不大。既往无结核病史。入院后在全麻下开胸探查,见右膈角处有(6×5×3)cm大小囊性包块,包膜完整,完整切除包块,术后病检报告:右膈肌异位胸腺瘤(以上皮细胞为主,B:型,低度恶性)。[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35例胸腺瘤进行临床分析,总结不同分期胸腺瘤手术特点与预后关系。方法对1992年1月-2003年1月收治的35例胸腺瘤患者进行随访,了解胸腺瘤治疗和预后关系。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随访所有患者,逐年失访7例。2例分别在术后2个月、3个月因重症肌无力、发生肺部感染及呼吸衰竭死亡,2例术后10个月、18个月分别死于肿瘤复发和远处转移。其余24例情况良好。结论临床分期和手术方式与预后相关,尽可能扩大切除胸腺,Ⅱ期以上胸腺瘤术后需辅助放疗。  相似文献   

3.
电视胸腔镜胸腺瘤切除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戈烽  楚社路 《癌症进展》2008,6(4):409-410
目的总结电视胸腔镜腺瘤切除术的临床经验。方法自2003年9月~2007年12月,我院胸腔镜手术治疗胸腺瘤22例。术后病理为良、恶性胸腺瘤和畸胎瘤。结果手术时间平均为122分钟,术中平均出血50ml,术后平均放置胸管时间48小时,平均住院时间5天。平均随诊2.5年,无肿瘤复发。结论胸腔镜治疗胸腺瘤和重症肌无力的短期随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1临床资料 患者女,29岁.胸骨后阵发性疼痛,心悸1年.1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地出现阵发性胸骨后疼痛,放射感不明显,伴有心悸,一般体力活动时症状无加重.  相似文献   

5.
术前化疗及手术治疗Ⅲ期、Ⅳ_a期恶性胸腺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术前化疗在进展期恶性胸腺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14例Masaoka分期为Ⅲ期、Ⅳa 期 (其中Ⅲ期 12例、Ⅳa 期 2例 )恶性胸腺瘤患者术前以CAVP方案化疗 3~ 4个疗程 (环磷酰氨 6 0 0mg/m2 ,第 1天 ;阿霉素 30mg/m2 或表阿霉素 40mg/m2 ,第 1天 ;长春新碱 0 .6mg/m2 ,第 1天 ,或长春酰胺 3mg/m2 ,第 1,8天 ;顺铂 30mg/m2 ,第 1,2 ,3天 )。所有患者均在化疗结束后 1~ 3个月内手术 ,其中 10例采用胸骨正中切口 ,4例为前外侧切口 (其中 2例加胸骨横断 )。除化疗后病理证实为完全缓解者外 ,其余患者再行放疗 ,总剂量 5 0~ 6 0Gy。随访 6个月至 3年。结果 化疗后 5例(35 7% )获得完全缓解 (CR) ,9例 (6 4 3% )获得部分缓解 (PR)。手术中肿瘤完全切除 9例 ,大部切除5例。术后病理检查 ,5例CR患者仅见胸腺残留组织纤维增生。随访期中 ,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 18个月及 2年死于远处转移 ,其余患者均存活至今。结论 术前化疗能够提高Ⅲ期、Ⅳa 期恶性胸腺瘤患者的手术切除率。是否能够提高这些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尚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6.
7.
胸腺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3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80年4月至1996年3月,采用胸腺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37例。年龄5—62岁。术后早期死亡1例,死亡率2.7%。胸腺病理诊断:胸腺瘤22例(其中3例为胸腺肉瘤样变);胸腺增生12例;正常胸腺组织3例。36例术后随访3个月至12年。1年内缓解和改善率为88.9%(32/36),1至3年缓解和改善率为69.4%(25/36),3年以上缓解和改善率为16.7%(6/36)。我们认为胸腺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效果满意。延迟拔除气管插管或早期行气管切开术,是防治术后重症肌无力危象的有效措施。术后放疗可以减少复发率,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35例胸腺瘤进行临床分析,总结不同分期胸腺瘤手术特点与预后关系。方法对1992年1月—2003年1月收治的35例胸腺瘤患者进行随访,了解胸腺瘤治疗和预后关系。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随访所有患者,逐年失访7例。2例分别在术后2个月、3个月因重症肌无力、发生肺部感染及呼吸衰竭死亡,2例术后10个月、18个月分别死于肿瘤复发和远处转移。其余24例情况良好。结论临床分期和手术方式与预后相关,尽可能扩大切除胸腺,Ⅱ期以上胸腺瘤术后需辅助放疗。  相似文献   

9.
胸腺瘤3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壮士  曾涟乾  张斌 《中国肿瘤临床》2004,31(22):1293-1295
目的:探讨胸腺瘤及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975年~2003年外科治疗的胸腺瘤318例资料,分为单纯胸腺瘤组(TT组)181例,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组(TTMG组)137例,对两组的一些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对比.结果:TT组平均年龄36.2岁,最小年龄4岁,93.4%的患者肿瘤直径>5cm,病理分期多为Ⅲ、Ⅳ期(65.7%),手术切除率66.9%.TTMG组平均年龄46.2岁,最小20岁,肿瘤直径<5cm占67.9%,且59.8%为病理Ⅰ期,切除率86.1%.结论:早期胸腺瘤诊断标准为:1)肿瘤直径<3cm,2)临床病理分期Ⅰ期;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的特征:重症肌无力的症状重、病史短、症状进展快.  相似文献   

10.
胸腺作为机体重要免疫器官,参与机体多种免疫功能。胸腺瘤和胸腺癌是来源于胸腺上皮细胞的肿瘤,在我国前纵隔肿瘤中较为常见。微小RNA(microRNAs,miRNAs)是一类内源性非编码小分子单链RNA,长度约为22个氨基酸,参与转录后基因表达调控过程。近年来miRNAs的研究已成为各学科的研究热点,针对miRNAs的新型诊断方法与治疗手段不断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报道。胸腺上皮细胞肿瘤由于常伴有副肿瘤综合征,使其在临床症状表现及治疗方面复杂多样,通过miRNAs与胸腺上皮细胞肿瘤的研究,有望从根源上找出胸腺肿瘤多样性的原因并找到有效治疗手段。本文对近几年miRNAs与胸腺上皮细胞肿瘤的研究进行文献复习,探讨miRNAs对胸腺上皮细胞肿瘤的影响及研究进展,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恶性胸腺瘤的临床病理特点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恶性胸腺瘤的形态特点、临床分期、治疗等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诊治的64例恶性胸腺上皮肿瘤,按照Levine等提出的恶性胸腺瘤的标准分为Ⅰ型和Ⅱ型,参照Muller-Hermelink等提出的组织学分型标准对MT进行分类,依Masaoka提示的标准进行临床分期。 MT41例,TC23例。MT中无一例髓质型及混合型。皮质为主型、皮质型、分化好前胸腺癌、鳞癌及淋巴产癌5年生存率分别为75  相似文献   

12.
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MG)的手术疗效。方法 观察分析近10年50例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手术患者病理分型、分期及重症肌无力临床分型的关系,手术方式和围手术期处理方法。结果 完整切除肿瘤38例,肿瘤大部分切除10例,仅作活检者2例。术后发生肌无力危象12例(24.0%)。胸腺瘤合并MG以上皮细胞型为主,Osserman分型以ⅡbⅢ型为主,肌无力危象发生率较高;其次为上皮淋巴细胞型,症状相对比上皮细胞型轻,多以I型、Ⅱb型为主,亦有肌无力危象发生。术后MG症状缓解42例(84.0%)。结论 手术是治疗胸腺肿瘤合并MG的主要方法,手术切除效果及预后与肿瘤的临床分期、手术切除范围、病理类型、病理分期等因素有关,围手术期处理是否恰当直接影响手术的安全。  相似文献   

13.
胸腺瘤外科治疗38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手术治疗胸腺瘤38例,其中良性25例、恶性13例,合并重症肌无力11例。术后并发重症肌无力危象6例。结果表明:单纯良性胸腺瘤手术效果好,恶性者手术切除率低,单纯手术疗效差,但术后加放射治疗效果较满意。肿瘤及胸腺的广泛切除对重症肌无力效果不肯定,术后易并发重症肌无力危象。本文还探讨了短期应用较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在预防和治疗重症肌无力危象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背景与目的探采用中国胸腺肿瘤协作组胸腺肿瘤多中心回顾性数据库,探讨胸腺切除范围对早期胸腺上皮肿瘤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Masaoka-Koga分期I期、II期且术前没有接受新辅助治疗的患者,根据术中胸腺切除程度,分为胸腺切除组及胸腺瘤切除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差异。结果共有1,047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胸腺切除组入组796例患者、胸腺瘤切除组入组251例患者。对于术前合并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 MG)的患者,胸腺切除组术后的MG的缓解率明显优于胸腺瘤切除组(91.6%vs 50.0%,P<0.001)。胸腺切除组的10年总体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 OS)为90.9%,胸腺瘤切除组的10年OS为89.4%,两者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732)。胸腺切除组术后复发率为3.7%,胸腺瘤切除组术后复发率为6.2%,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149)。进一步分层分析显示,对于Masaoka-Koga I期患者,胸腺切除组和胸腺瘤切除组在复发率上没有差异(3.2%vs 1.4%,P=0.259);然而在Masaoka-Koga II期患者中,胸腺切除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胸腺瘤切除组的复发率(2.9%vs 14.5%,P=0.001)。结论胸腺切除是治疗胸腺上皮肿瘤的标准手术方式,特别是对于Masaoka-Koga II期及合并MG的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对胸腺瘤的疗效,探讨胸腺瘤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283例胸腺瘤患者中,275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其中肿瘤完整性切除术238例,不完整性切除术14例,仅做活检23例;251例患者行放射治疗,其中术前放疗3例,单纯放疗8例,术后放疗235例,放疗+化疗5例;76例患者在治疗的不同时期接受了化疗。Kaplan—Meier方法计算生存率和局部控制率,对可能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283例胸腺瘤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6.0年(0.3~32.0年),5年和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0.4%和68.4%。Ⅰ期、Ⅱ期、Ⅲ期和Ⅳ期患者的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4.3%、75.4%、56.6%和29.6%。45例患者出现复发,出现复发的中位时间为4.0年(0.4~28.0年)。70例患者发生远处转移,出现转移的中位时间为2.0年(0.3~30.0年)。性别、Masaoka分期、手术方式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胸腺瘤患者经过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可以获得较好的远期效果,性别、Masaoka分期和手术方式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胸腺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目的 分析胸腺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探讨有关外科治疗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将159 例胸腺瘤临床资料输入计算机,采用Cox 模型进行预后多因素分析,并运用寿命表法计算生存率,以生存率、复发转移率为指标,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1) 本组3,5 ,10 年生存率分别为78.9 % 、63.7 % 和46.3 % 。姑息切除后加放射治疗,患者3 年生存率为100% 。(2) 发病年龄、肿瘤部位和X线密度在鉴别诊断中起重要作用。(3) 上皮细胞为主型晚期病例数较其他组织学类型多( P< 0.01) 。(4) 肿瘤包膜未受侵但不完整或无包膜组预后较Ⅰ期差( P< 0.05) 。(5) 经多因素分析,手术方式( OR=2 .10) 、临床病理分期( OR= 1.73)为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术后肌无力危象是导致手术死亡的首要因素。性别、症状及组织学分类对预后影响不大。(6) 术后各期均有可能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病期越晚复发转移率越高。结论 外科治疗应争取根治性切除肿瘤,以减少复发。姑息切除加术后放疗有助于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确认I期胸腺瘤根治术后是否常规行放射治疗。材料与方法 前瞻性随机分组研究,1981年8月至1996年1月,29例根治术后I期胸腺瘤患者入组研究,单一手术组13例,术后放疗组16例,年龄≤65岁。肿瘤在包膜内生长,大体与镜下包膜示受侵,术后放职组病例,在术后4周内接受放射治疗,放射源8MV-X线,多为2个前斜野加楔形板照射,放疗区域为原瘤床区,在术后4周内接型照射DT50Gy/5周,上皮或混合  相似文献   

18.
142例胸腺瘤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分析胸腺瘤的分期、病理类型、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评价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对1954年1月~1997年1月收治的142例胸腺瘤患者进行统计学分析,按Masaoka分期法进行分期,运用寿命表法计算生存率,回顾性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手术治疗109例(76.8%),根治性切除71例(65.1%),姑息性切除16例(14.7%),探查术22例(20.2%)放疗94例(66.2%),单纯放疗6例(6.4%)。随访所有患者,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59.9%,45.8%,其中Ⅰ期93.8%,,79.2%,Ⅱ期79.3%,55.2%,Ⅲ期51.5%,33.3%,Ⅳ期0。结论:胸腺瘤诊断主要依靠临床及病理学判断,治疗原则应尽可能广泛切除肿瘤,术后根据具体情况辅以放疗、化疗。手术方式、分期对预后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胸腔镜下胸腺瘤扩大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伴发胸腺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8例接受手术治疗的重症肌无力伴发胸腺瘤患者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腔镜组78例(接受胸腔镜手术)和开放组50例(接受胸骨正中劈开手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及疗效,分别在麻醉前(T1)、麻醉后(T2)、切皮后2 h(T3)、术后24 h(T4)、术后48 h(T5)、术后72 h(T6)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IL-8水平。结果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放组,术后住院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均明显短于开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时间点腔镜组和开放组患者IL-6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563、3.019,P﹤0.05);不同时间点腔镜组和开放组患者IL-8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886、2.961,P﹤0.05)。T4时两组患者血浆中IL-6、IL-8水平均高于本组T1、T2、T3、T5、T6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4、T5、T6时,腔镜组患者IL-6、IL-8水平均低于开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有效率及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胸腺瘤扩大切除术对重症肌无力伴发胸腺瘤患者安全可行,与胸骨正中劈开术疗效相当,但是在术后恢复、术中出血方面有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巨大胸腺瘤病人的诊断和手术经验,探讨其诊断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至2000年6月手术治疗巨大胸腺瘤16例。结果 巨大胸腺瘤主要表现为胸闷、活动后气急胸痛、轻咳、间隙性的低热、贫血等症状。CT有特征性表现。手术效果较好,无手术死亡。结论 根据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特别是CT,巨大胸腺瘤的诊断无困难。临床分期需术后病理检查结合术中所见确定。手术完全或大部分切除肿瘤,配合术后放化疗可以取得良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