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比分析儿童及成人突发性聋预后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实践及患者预后评估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6年12月住院治疗的237例(258耳)突发性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儿童突发性聋患者(儿童组)26例(29耳),成人突发性聋患者(成人组)211例(229耳),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的方法对比分析两组突发性聋患者的年龄、性别、耳侧、初诊时间、就诊听阈、听力曲线、有否伴有耳鸣、眩晕及耳闷等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儿童突发性聋患者人数占总人数的11.0%;儿童组就诊听阈平均为(88.7±15.8)dB,高于成人组[(71.8±23.6)dB,(P<0.05)];儿童组听力曲线为全聋型的占69.0%,高于成人组(44.5%,P<0.05);经治疗后,儿童组的总体有效率为51.7%,成人组总体有效率为45.4%,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儿童组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显示就诊听阈及伴发眩晕对疗效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人组中,初诊时间、就诊听阈及伴发眩晕对疗效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突发性聋患者就诊时听力损失较成人重,但治疗后两者总体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儿童及成人突发性聋患者中听力损失程度越轻且不伴发眩晕者预后较好;就诊时间越早越有利于成人突发性聋患者的预后;而年龄、性别、耳侧以及是否伴发耳鸣、耳闷对儿童及成人突发性聋的预后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儿童突发性聋的临床特征、疗效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7年10月就诊的67例突发性聋患儿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根据疗效将患者分为总体有效组(36例)及无效组(31例),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的方法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初诊听阈、是否伴发耳鸣、眩晕、病毒感染史、发病季节和听力曲线类型对预后的影响。 结果 儿童突聋患者中64.18%在春冬季发病,其就诊时听阈为(76.62±25.97)dB HL,耳鸣及眩晕伴发率分别为70.15%和61.19%,病毒感染率为19.40%,听力曲线中10.44%为低频下降型、2.99%为高频下降型、34.33%为平坦型及52.24%为全聋型。经治疗后,患者听阈为(60.41±31.52)dB HL,总体有效率为53.73%,其中痊愈率、显效率及有效率分别为20.90%、16.42%和16.42%。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初诊听阈越高及听力曲线为全聋型,预后越差(P<0.05);伴有病毒感染的非全聋型患者预后较好(P<0.05)。 结论 儿童突发性聋患者病毒感染率较高且大部分在春冬季发病,就诊时听力损失较重并常伴有耳鸣及眩晕,其听力曲线以平坦型及全聋型为主。就诊时听力损伤程度轻、伴有病毒感染的非全聋型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少年儿童突发性聋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我科收治的78例(81耳)儿童突发性聋的病例资料。共收集病例78例,81耳,双耳3例,其中男性40例(51.28%),女性38例(48.72%)。年龄9-18岁,平均年龄15.69岁。按照听力曲线分型,低频下降型27例,中高频下降型9例,平坦型17例,全聋型25例。分析不同类型突发性聋患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预后因素。Fisher检验比较不同类型突发性聋患儿是否采用特殊治疗(鼓室/耳后注射激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各种类型的总有效率:低频下降型最高,为96.30%;其次为平坦型,全聋型次之,分别为76.47%,52.00%;中高频型最差,为44.44%。所有患儿总有效率为71.79%。无耳鸣患儿14例,总有效率为50%;伴耳鸣患儿64例,总有效率为76.56%。4例患儿耳后注射复方倍他米松,1例有效;21例患者采用鼓室注射甲强龙,14例有效;3例患者采用联合鼓室注射甲强龙和耳后注射复方倍他米松,1例有效。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突发性聋分型、是否伴发耳鸣与少年儿童突发性聋治疗效果相关。结论低频型、伴发耳鸣的少年儿童突发性聋患者预后好,中高频型、无耳鸣的患儿预后较差。耳后注射及鼓室注射激素对首次治疗无效的患儿仍然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影响突发性聋疗效的相关因素,为突发性聋治疗提供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37例突发性聋的临床资料。结果突发性聋的预后与性别、是否伴眩晕、是否伴耳鸣、是否伴心脑血管疾病无关,与发病年龄、初诊时间、听力曲线类型、是否伴有精神心理因素有显著相关性。结论年轻患者,初诊时间越早,听力曲线为上升型,无精神心理因素者预后好,反之较差。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高压氧辅助治疗突发性聋的疗效,并探讨其相关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012年1月~2017年1月在南华大学附属第一院诊断并住院治疗的167例突发性聋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根据疗效将患者分为总体有效组(84例)及无效组(83例),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的方法分析患者的性别、耳侧、年龄、初诊听阈、是否伴发耳鸣及眩晕、高血压、糖尿病、入院到高压氧治疗间隔、高压氧次数及听力曲线类型等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患者总体有效率为50.3%,其中痊愈率、显效率及有效率分别为15.6%、15.6%和19.2%。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初诊听阈、伴发眩晕及入院到高压氧治疗间隔对疗效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辅助治疗突发性聋时,20次左右的高压氧可能足以实现其治疗效果;听力损失程度轻、不伴发眩晕、早期行高压氧治疗的突聋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6.
突发性聋预后影响因素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对影响突发性聋的预后因素进行分析讨论。方法回顾分析249例突发性聋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年龄、初诊时间,初诊时听力损失程度,听力曲线类型,是否伴有眩晕和耳鸣,进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s,DPOAE)检查结果。结果初诊时间为发病后1~23天,患侧耳初诊时250 Hz~4000 Hz平均听力损失40dB以下31例(12.45%),41 dB~70 dB 80例(32.13%);71 dB~90 dB 74例(29.72%),91 dB以上64例(25.70%)。听力曲线上升型72例,下降型81例,平坦型96例。伴有眩晕96例,伴耳鸣174例。治疗药物包括血管扩张剂、皮质类固醇激素、神经营养剂、抗病毒及能量合剂,疗程2~4周。81例进行畸变耳声发射检查,45例在不同频率被引出,经治疗最终被引出DPOAE的频率听力恢复达痊愈水平。结论高龄患者和年龄小的患者预后不良;初诊时间越早听力恢复越好;听力曲线上升型预后好;伴有眩晕者预后不好;能引出DPOAE者听力恢复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鼓室内注射甲强龙治疗不同类型突发性聋的临床疗效,分析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突发性聋患者109例,分低频下降型、高频下降型、平坦下降型 及全聋型。全部用营养神经、改善循环等相同的基础治疗,所有患者从入院当日起每2天甲强龙(40 mg/ml)鼓室内注射1次,每次注射后第2天复查患耳纯音听力,痊愈则停止注射(总注射次数≤5次)。结果 不同类型突发性聋的总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组间两两比较:平坦型与全聋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影响因素分析显示:年龄(P =0.023)、突发性聋分型(P =0.002)有统计学意义;性别、患耳、耳鸣、耳胀、眩晕、高血压、糖尿病及高压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强龙鼓室内注射治疗低频型突发性聋效果最好,高频型效果最差;预后影响因素中年龄是突发性聋独立的负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影响突发性聋(突聋)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17例(117耳)突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总有效率69.23%(81/117),不同性别、年龄、病程、听力曲线类型及是否伴眩晕、耳鸣、心脑血管病患者的有效率分别为男性78.26%,女性56.25%;12~40岁者84.75%,41~70岁者53.45%;发病1周内就诊者82.35%,1周后就诊者51.02%;伴眩晕者59.62%,不伴眩晕者76.92%;伴耳鸣者70.93%,不伴耳鸣者64.52%;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者54.05%,无心脑血管疾病者76.25%;不同纯音听阈曲线类型中,上升型92.31%,平坦型76.47%,凹槽型83.33%,下降型64.00%,全聋型56.25%。不同性别、年龄、病程、、是否伴眩晕及心脑血管病患者的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听力曲线类型者之间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性别、年龄、病程、是否伴眩晕、是否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精神心理因素及听力曲线类型均影响突聋预后,是否伴耳鸣与突聋预后无直接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突发性聋(突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92例突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53例)和非糖尿病组(239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性别、年龄、耳侧、病程、耳鸣及眩晕伴发率、听力损失程度和听力曲线类型)及听力预后。结果两组中性别、年龄、耳侧、病程和耳鸣及眩晕伴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糖尿病组中听力损失程度以重度及极重度为主(75.47%),听力曲线以全聋型为主(50.94%),比例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48.96%和30.54%),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糖尿病组的总体有效率、痊愈率和显效率分别为43.40%、7.55%和11.32%,均低于非糖尿病组的76.15%、20.92%和25.94%,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糖尿病的突聋患者听力损失程度往往较重,听力曲线以全聋型为主,治疗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金纳多联合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聋的疗效,并探讨突发性聋的相关发病因素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诊断并治疗的150例突发性聋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并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1、150例患者发病构成比调查中:女性、中年人、脑力劳动者、很少运动者、一般紧张者、单耳发病者构成比最大。2、治疗疗效为治愈49例,显效30例,有效27例,无效53例,总有效率为62.72%。3、在各因素与突发性聋疗效分析中,纯音听阈图(治疗前听力损失程度和听力曲线类型)、伴随眩晕、发病至就诊时间与突发性聋的疗效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为上述因素影响突发性聋的疗效。而发病耳侧、伴发高血压、伴发糖尿病、白细胞数值、发病时情况、伴随耳鸣、年龄段与突发性聋的疗效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构成比调查:突发性聋患者中多为中年人以及年轻人多发,并脑力工作者为主。诱发因素中,精神压力大、劳累、睡眠质量差的更易患突发性聋。2.在疗效分析中,①金纳多联合高压氧治疗低频陡降型听力曲线类型的突发性聋患者疗效较好,对于高频下降型、全聋型听力曲线类型的患者疗效较差。②听力分型曲线图、发病至就诊时间是影响突发性聋疗效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突发性聋伴发眩晕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突发性聋(突聋)伴发眩晕的病变类型及发病机制.方法:详细记录住院治疗的121例突聋患者性别、年龄、就诊时病程、听力损失情况、听力图类型、发病前后的眩晕情况及预后.按照中华医学会突聋多中心研究突聋分类,依照纯音测听图将突聋分为低频型、高频型、中频型、平坦型、全聋型5种类型,分别计算眩晕在不同类型突聋中的比例,并将各组的眩晕比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21例患者中,伴发真性及假性眩晕的患者有45例(37.2%);高频型突聋、低频型突聋、平坦型突聋及全聋型突聋患者中眩晕的发生率分别为42.9%,47.1%,23.6%和51.4%;不同突聋类型眩晕的发生率采用卡方检验,分别两组进行卡方检验,低频组、高频组及全聋组眩晕的发生率没有差别,平坦组眩晕发生率较其他3组低(P<0.05).121例患者中,伴发真性眩晕的患者有23例(19.0%);不同类型突聋之间眩晕的发生率没有差别.结论:通过对不同眩晕类型及不同听力学类型的突聋患者的病情分析,进一步验证了血管因素和病毒感染因素在不同突聋类型患者中的作用.通过对突聋伴眩晕患者眩晕情况的探讨,加深了对突聋的发病机制的认识,改进了耳源性眩晕的诊断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影响突发性聋患者耳鸣程度的相关因素,为突发性聋患者耳鸣的临床诊治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前瞻性分析比较70例(74耳)突发性聋伴耳鸣患者的耳鸣程度与性别、耳侧、年龄、听力损失程度、听力曲线类型、耳鸣疗效、突发性聋疗效的关系。结果:突发性聋患者耳鸣的发生率为87.2%,其中耳鸣响度为3级者最多(32.9%),5、6级最少(0)。突发性聋的总有效率为66.2%,耳鸣的总有效率为74.3%。耳鸣程度与性别、耳侧、年龄、听力损失程度、听力曲线类型、耳鸣疗效、突发性聋疗效的关系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突发性聋患者的耳鸣发生率较高,耳鸣以中等程度为主,耳鸣疗效略好于突发性聋疗效,耳鸣程度与性别、耳侧、年龄、听力损失程度、听力曲线类型、耳鸣疗效、突发性聋疗效均无关。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眩晕与突发性聋预后的关系,对1972~1990年的1313名发作2周以内的单耳突发性聋患者进行了研究。男716人,女597人。年龄6~79岁。其中伴眩晕者392人(29.9%),无眩晕者915人(697%),不明者6人,将患者听力曲线分为5种类型;高频听力损失型;低频听力损失型;平坦型;深度听力损失型;其它。结果发现:伴眩晕者的平均年龄明显低于无眩晕组。眩晕在深度聋组发生率最高(692%),其次是高频聋组(43.3%),这两类患者在<14岁年龄组比率较高。?65岁年龄组患者平坦型听力曲线多见。此外,按听力曲线分类研究后还发现:平坦型患…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全聋型突发性聋的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因素,为该类型突聋的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到2017年1月住院治疗的98例(98耳)全聋型突发性聋患者(250~8 000 Hz平均听阈94.94±8.30HL)的临床资料,根据疗效将患者分为有效组(34例)及无效组(64例),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的方法分析患者的性别、耳侧、年龄、病程、初诊听阈,是否伴发耳鸣、眩晕及耳闷胀感,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史及鼓室注药、纤溶酶溶栓等多种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治疗后患者平均听阈为70.79±10.13dB HL,痊愈2耳、显效21耳、有效11耳,无效64耳,总有效率为34.69%(34/98),其中痊愈率、显效率及有效率分别为2.04%、21.43%和11.22%。多因素分析有效组和无效组上述各因素与疗效关系结果显示,初诊听阈越高,预后越差(P<0.05);伴发眩晕不利于患者的预后(P<0.05);给予鼓室注药及纤溶酶溶栓治疗有利于患者的预后(P<0.05)。结论全聋型突发性聋就诊时听力损失程度越轻、不伴发眩晕、鼓室注药及纤溶酶溶栓治疗的患者预后较好;积极治疗后,仍有好转甚至痊愈的可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11例突发性耳聋的临床资料,应用统计学方法对患者的性别、年龄、就诊时间、耳鸣、各频率听力损失及听力损失曲线类型进行分析。结果 111例突发性耳聋患者,痊愈15例(13.51%),显效18例(16.22%),有效38例(34.33%),无效40例(36.04%);总有效率为63.96%。突发性耳聋的疗效与患者性别、年龄、耳鸣无关(P〉0.05),但与患者就诊时间、听力损失程度以及听力损失曲线类型有关(P〈0.05)。突发性耳聋患者在发病7 d内就诊、听力损失轻中度及听力损失曲线呈上升型及凹陷型的患者预后较好;反之预后较差。结论病程、听力曲线类型、听力损伤程度与突发性耳聋的预后有一定的相关性;而年龄、性别、伴发耳鸣与预后均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突发性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突发性聋的治疗方法及预后因素。方法96例突发性聋病例采用川芎嗪、皮质类固醇激素、抗病毒药物为主的综合治疗,其中43例辅以高压氧治疗,分析患者年龄、初诊听力损失程度、听力曲线类型、治疗早晚、有无眩晕与预后的关系。结果痊愈25例,显效46例,痊愈率为26.04%,痊愈、显效率为73.96%;重度听力损失组,高压氧治疗组痊愈、显效率高于非高压氧治疗组(P<0.05);年龄18~40岁组,发病后10天内就诊组,轻、中度听力损失组,初诊听力曲线为平坦型和上升型组,无眩晕组疗效分别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年龄18~40岁,发病后10天内就诊,轻、中度听力损失组,初诊听力曲线为平坦型和上升型,无眩晕者预后好。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突发性聋的临床特征(附34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青少年突发性聋(突聋)的临床特点、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对34例(42耳)18岁以下青少年突聋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结果:①男女患者构成比约为4:1。约1/3患者发病前有较明确的病毒感染史。发病时伴眩晕、耳鸣者分别占41.2%及70.6%。初诊时0.25 ̄4KHz平均听力损失中重度(≥56dB)占84.7% 间听力曲线全聋型占54.8%、下降型占21.4%。②总体疗效为痊愈率4.8%,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探讨突发性耳聋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2月~2015年3月就诊且资料完整的785例突发性耳聋患者临床资料,利用χ2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分析患者临床特征对治疗效果的影响进行比较,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影响突发性耳聋患者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785例突发性耳聋患者经过治疗,痊愈135例(17.2%),显效156例(19.9%),有效236例(30.1%),无效258例(32.9%),总有效率67.1%。单因素分析显示,突发性耳聋患者治疗效果与性别、患侧、耳鸣、耳闷、高血压和糖尿病无关(P>0.05),而与眩晕、血脂异常、颈椎病和颅脑CT平扫阳性呈正相关(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听力损失程度和听力曲线分型均是突发性耳聋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年龄、听力损失程度和听力曲线分型均与治疗效果呈直线相关(rs=0.176,0.291和0.203,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听力损失程度、伴发眩晕和听力曲线分型均是突发性耳聋患者治疗效果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突发性耳聋发病年龄越小、不伴发眩晕、听力损失越轻、听力曲线低中频下降型,患者预后越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51例(261耳)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统计学方法对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病至就诊时间、耳鸣、眩晕、听力损失程度及听力损失曲线类型进行分析,观察其各因素与突发性耳聋近期疗效的相关性。结果 251例(261耳)突发性耳聋患者中,痊愈53耳(20.31%),显效27耳(10.34%),有效82耳(31.42%),无效99耳(37.93%),总有效率为62.07%.突发性耳聋的疗效与患者性别、耳鸣无关(P>0.05),与患者就诊时间,听力损失程度及听力损失曲线类型、年龄、伴发眩晕有关;在发病7d内就诊、听力损失轻中度、听力损失曲线类型为上升型、凹陷型及不伴眩晕的患者预后较好。结论发病至就诊时间、听力损失曲线类型及损失程度、患者年龄、伴发眩晕与突发性耳聋的预后有一定的相关性,而性别、伴发耳鸣与预后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小儿突发性聋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突发性聋(突聋)的临床特点、疗效以及预后影响因素,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1例(24耳)儿童突聋患者临床资料,并与同期37例(39耳)成人突聋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小儿组7例有明确上呼吸道感染史,发病时伴耳鸣17耳(70.8%),伴眩晕9耳(37.5%),初诊时0.25~4kHz平均听力损失重度聋以上者23耳,占95.8%;治疗后痊愈5耳(20.8%),总有效率29.2%。成人组有上呼吸道感染史5例,占13.5%,初诊时0.25~4kHz平均听力损失重度聋以上23耳(59%),治疗后痊愈6耳(15.4%),总有效率41%。结论小儿突发性聋听力损失较成人重,预后较成人差。病毒感染可能是小儿突发性聋主要病因,初诊时听力损失水平、初诊时间与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