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戊型肝炎     
《传染病网络动态》2002,(7):113-114
  相似文献   

2.
戊型肝炎     
戊型肝炎(戊肝)是一种自限性、肠道传播的急性病毒性肝炎,多以流行暴发出现,病因为新认定的戊型肝炎病毒(HEV)。其常由于粪便污染饮用水而传播,也称为肠道传染性非甲非乙型肝炎(NANB)。 流行病学、临床及病理学特点 流行病学 戊肝可以在短期内暴发或持久流行形式发生。病源通常是污染水,且流行常发生在雨季之后。平均潜伏期为6周(2~9周)。患者家庭成员中两代发病率(0.77%)不高,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散发性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13年9月~2015年6月收治的56例散发性戊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抗HEV-IgM,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56例散发性戊型肝炎患者平均年龄为46.26±14.62岁,其中非老年组(<60岁)46例(82.1%),急性黄疸型42例(75.0%),重叠HBV感染17例(30.7%);非老年组与老年组(n=10)血清白蛋白分别为[(38.7±6.27) g/L和(29.51±3.75)g/L,P<0.05],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为[(79±21)%和(62±21)%,P<0.05];治愈47例(83.9%),治愈与死亡患者峰值TBIL[(174.66±132.40) μmol/L对(324.80±138.6)μmol/L,P<0.05]、白蛋白[(36.50±6.38) g/L对(30.48±4.97)g/L,P<0.05]、PTA[(84±25)%对(55±17)%,P<0.05]存在显著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BIL、Alb、PTA、是否合并症均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散发性戊型肝炎主要发生在中青年男性,临床分型以急性黄疸型肝炎为主,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
5.
6.
戊型肝炎     
《传染病网络动态》2008,(2):114-115
水源因素与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关联性;猪HEV基因型和亚型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戊型肝炎     
《传染病网络动态》2001,(8):108-109
  相似文献   

8.
戊型肝炎     
《传染病网络动态》2004,(6):115-116
戊型肝炎病毒衣壳蛋白同源二聚体的相互作用结构域——李少伟等(福建厦门大学细胞生物学与肿瘤细胞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61005);《生物工程学报》,2004,20(1):90-98[为了探讨戊型肝炎病毒衣壳蛋白同源二聚体形成的关键区域和相互作用结构域,以及二聚  相似文献   

9.
戊型肝炎     
《传染病网络动态》2004,(8):116-118
大肠杆菌重组颗粒性戊型肝炎疫苗对恒河猴的免疫保护——张军等(福建厦门大学细胞生物学与肿瘤细胞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61005);《病毒学报》,2004,20(1):1-6[大肠杆菌表达的戊型肝炎病毒(HEV)衣壳蛋白ORF2片段HEV239重组蛋白颗粒,经铝佐剂  相似文献   

10.
【据《J Viral Hepatitis》2019年7月报道】题:戊型肝炎相关肝衰竭患者新型诊断模型的构建(作者Wu J等)HEV感染可引起急慢性病毒性肝炎、急性或慢加急性肝衰竭(ALF/ACLF)。尽管戊型肝炎具有无症状和自限性等特点,但是急性重症戊型肝炎发展成为ALF和ACLF时常发生。建立戊型肝炎相关肝衰竭患者不同阶段的诊断模型对指导临床具有重要意义。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吴健等对中国大陆地区多中心350例戊型肝炎肝衰竭(HEV-LF)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构建了HEV-LF诊断模型。该模型与HEV-LF患者的病死率和ICU住院时间呈正相关。HEV-LF模型诊断HEV-ALF患者F1~3期能力明显高于CLIF-C-ACLF和iMELD经典评分模型。为了提高临床对该模型的实际操作性,该研究同时构建了可视化的列线图。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影响乙型肝炎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 2014年5月~2017年5月我院诊治的ACLF患者120例,给予内科综合治疗和人工肝治疗,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应用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经过3~6个月治疗,本组患者生存52例(43.3%),死亡68例(56.7%);两组患者性别、发病前病程、长期抗病毒和是否接受人工肝治疗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生存组年龄≥50岁的比例和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0.4%和46.1%,均显著低于死亡组的61.8%和79.4%(P<0.05);两组血清PAB、TBA、BUN、Cr和HBV DNA水平差异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但生存组患者血清TBIL和PT水平显著低于死亡组(P<0.05),血清Alb、CHE、TC和AFP水平显著高于死亡组(P<0.05);生存组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电解质紊乱和多种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7%、1.9%、15.4%和11.5%,显著低于死亡组的45.6%、14.7%、39.7%和26.5%(P<0.05),而两组上消化道出血和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将血清TBIL、Alb、CHE、PT、TC、AFP、年龄和并发症作为自变量,预后结果作为应变量,经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PT、肝性脑病、电解质紊乱和并发症发生是HBV相关的ACLF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了解影响乙型肝炎导致的ACLF患者预后的因素,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把好可能导致死亡因素的治疗关,积极防治各种并发症,才能提高救治ACLF患者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影响乙型肝炎相关肝衰竭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并建立其预后模型.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6年6月至2008年12月在我科收治的178例乙型肝炎相关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x 2和t检验和非参数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年龄、腹水、感染、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甲胎蛋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相关性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发病诱因和影响临床转归的因素。方法 2019年1月~2021年12月我科收治的96例HBV-ACLF患者,接受内科综合治疗,观察90 d生存情况。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HBV-ACLF患者临床转归的因素。结果 本组HBV-ACLF患者发病诱因包括自行停用核苷(酸)类药物53例(55.2%)、并发HAV或HEV感染11例(11.4%)、并发细菌感染9例(9.4%)、劳累7例(7.3%)、饮酒6例(6.2%)、药物性肝损害5例(5.2%)和原因不明5例(5.2%);在治疗观察90 d,生存69例,死亡27例;死亡患者年龄为50(41,69)岁,显著大于生存患者【39(33,58),P<0.05】,并发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和急性肾损伤的比率分别为14.8%、29.6%和44.4%,显著高于生存患者(分别为1.4%、5.8%和14.5%,P<0.05),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为532(204,780)μmol/L,显著高于生存组【302(80,416)μmol/L,P<0.05】,INR为3.0(2.0,3.4),显著大于生存患者【2.1(1.5,2.6),P<0.05】,MELD评分为26(18,37),显著大于生存患者【20(10,29),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4(95%CI:1.02~1.08)】、并发消化道出血【OR=1.51(95%CI:1.23~0.79)】、肝性脑病【OR=0.50(95%CI:0.22~0.78)】、INR【OR=1.52(95%CI:1.22~0.73)】和MELD评分【OR=2.44(95%CI:1.63~3.75)】均是影响HBV-ACLF患者死亡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熟知诱发HBV-ACLF患者发病的诱因有助于做好防治工作,而针对能引起患者死亡的因素做好临床救治可能提高肝衰竭患者生存率,临床和社会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HBV-ACLF)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建立预后评分预测模型.方法 2016年1月~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126例HBV-ACLF患者,记录临床资料,将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建立预后评分预测模型,采用Hosmer-Lemeshow检验评估模型拟合度,采用ROC检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影响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3年10月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肝病科确诊为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500例,统计在治疗随访中肝衰竭预后好转或者病情加重的例数,并结合临床检查,采用Pearson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Pearson单因素分析提示患者出现预后病情恶化与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白蛋白(ALB)、除乙肝外其他肝病病史、凝血酶原时间(PT)、肺部并发感染、肝性脑病、电解质紊乱、血肌酐、入院后抗病毒治疗情况、胆碱酯酶、血脂、血清纳指标有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除乙肝外其他肝病病史、PT延长、肺部并发感染、出现肝性脑病、入院后未接受正规抗病毒治疗是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除乙肝外其他肝病病史、PT延长、肺部并发感染是影响乙型肝炎肝衰竭预后的危险因素,入院后对患者进行正规的抗病毒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并发肝性脑病的危险因素,为降低临床发生率提供可行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4年10月期间入住我院的260例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相关生化指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并发肝性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在260例患者中,急性肝衰竭肝性脑病发生率(100%)明显高于另外三种类型(亚急性27.78%、慢加急性29.73%、慢性48.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90例肝性脑病与170例无肝性脑病患者一般资料和血生化指标,发现除胆固醇、碱性磷酸酶和白细胞计数外,其余项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上消化道出血、肝硬化、白蛋白低、血红蛋白低、肝肾综合征、血小板计数低、腹膜炎、肺部感染、年龄偏大、凝血酶原活动度降低、低钠血症、肌酐偏高、胆碱酯酶偏低、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增高和甲胎蛋白偏低均是肝衰竭患者并发肝性脑病的危险因素;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腹膜炎、PTA、胆碱酯酶、低钠血症和上消化道出血为肝衰竭患者并发肝性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了解肝衰竭患者并发肝性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早预防和早处理,进而对改善患者预后很重要。  相似文献   

17.

Background

The current definitions and etiologies of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 (ACLF) are clearly very different between East and West.

Aims

This study aimed to develop an effective prognostic nomogram for acute-on-chronic hepatitis B liver failure (ACHBLF) as defined by the Asia Pacific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the Liver (APASL).

Methods

The nomogram was based on 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573 patients with ACHBLF, defined according to the APASL, at the Beijing Ditan Hospital. The results were validated using a bootstrapped approach to correct for bias in two external cohorts, including an APASL ACHBLF cohort (10 hospitals, N?=?329) and an EASL-CLIF ACHBLF cohort (Renji Hospital, N?=?300).

Results

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the derivation cohort for survival analysis helped identify the independent factors as age, total bilirubin, albumin, 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 and hepatic encephalopathy, which were included in the nomogram. The predictive value of nomogram was the strongest compared with CLIF-C ACLF, MELD and MELD-Na and similar to COSSH-ACLF in both the derivation and prospective validation cohorts with APASL ACHBLF, but the CLIF-C ACLF was better in the EASL-CLIF ACHBLF cohort.

Conclusions

The proposed nomogram could accurately estimate individualized risk for the short-term mortality of patients with ACHBLF as defined by APASL.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影响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HE)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6月~2014年6月收治入院的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HE患者68例,其中生存47例,死亡21例。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并发HE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死亡组在血清胆固醇、凝血酶原时间、尿素氮、肌酐、血氨、pH值、Child评分方面与生存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年龄、性别比、体质指数、转氨酶、白蛋白、血钠、血钾、门静脉直径、脾静脉直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血清胆固醇、尿素氮、肌酐、血氨和Child评分是影响HE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熟悉影响HE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积极的预防和处理,将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MELD-Na、慢性重型肝炎预后指数(PI)和肝移植标准(LTS)模型对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在138例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入院24小时内进行MELD、MELD-Na、PI和LTS评分,并随访3个月.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判断四个模型的预测能力.结果在观察期内与肝病有关的死亡患者72例,生存者66例.死亡组LTS、MELD-Na、MELD和PI平均值明显高于生存组(P〈0.01),四个模型的AUC分别为0.860、0.801、0.749、和0.7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四个模型预测的正确率分别为82.61%、76.81%、75.36%和73.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4种模型对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均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0.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所致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对影响乙型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的单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影响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将我院2006年1月-2008年6月收治的480例乙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好转治愈组和无效死亡组,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组间比较,将有意义的单因素进一步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33例治愈好转组及347例无效死亡组患者,年龄、基础疾病、肝衰竭分期、持续低钠血症、甲胎蛋白、凝血酶原活动度、总胆红素、肌酐、白蛋白、肝性脑病、腹水、消化道出血等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性别、家族史、是否首次发病、有无休克血压等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凝血酶原活动度、低钠血症,肝性脑病、基础疾病和消化道出血是乙型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x2值分别为10.570,15.181,37.041,11.886,4.853,P值均<0.05).结论 凝血酶原活动度、低钠血症、肝性脑病、基础疾病和消化道出血5个因素对慢加急性肝衰竭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