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4 毫秒
1.
王化  邹强  刘佩芳  叶兆祥 《中国肿瘤临床》2012,39(16):1204-1207
  目的  结合MR增强扫描, 探讨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测量在大肝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疗效评价中的作用。  方法  收集TACE治疗前及TACE后4~6周接受常规MRI、扩散加权成像(b=500, 0 s/mm2)及动态增强成像检查的大肝癌患者32例, 比较TACE前后各病灶ADC值, 并比较TACE治疗后肿瘤强化区和无强化区及与TACE前ADC值的差异。  结果  TACE后整个病灶的ADC值[(1.39±0.18)×10-3mm2/s]较TACE前[(1.23±0.19)×10-3mm2/s升高(P=0.016)。TACE后肿瘤无强化区的ADC值(1.80±0.32)×10-3mm2/s]明显高于肿瘤强化区的ADC值(1.15±0.30)×10-3nm2/s](P < 0.001), 肿瘤强化区的ADC值明显低于TACE前的ADC值(P=0.048), 肿瘤无强化区的ADC值明显高于TACE前的ADC值(P < 0.001)。  结论  ADC值有助于判断肿瘤活性, 分别测量肿瘤强化区和无强化区的ADC值能更准确地评估大肝癌对TACE的治疗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核磁共振成像(MRI)在颅内孤立性纤维瘤/血管外皮瘤(SFT/HPC)Ⅰ、Ⅱ级诊断鉴别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经手术病理证实SFT/HPC的39例患者MRI影像资料,其中WHO-Ⅰ级24例、WHO-Ⅱ级15例,从病灶形态、T2WI信号及DWI特征分析其差异。结果:WHO-Ⅰ级(SFT)和WHO-Ⅱ级(HPC)患者的MRI影像在病灶形态、阴阳征、囊变/坏死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病灶/水肿最大径、水肿指数、术中出血量和Ki-67%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WI扫描信号特征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存在细微差异,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RI影像表现中病灶形态、阴阳征、囊变/坏死可作为SFT/HPC病理分级鉴别的征象,而DWI征象在病理分级诊断中应用有待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3.
背景与目的: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较少见,近年来发病率持续上升。本研究旨在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对ICC的诊断价值。方法: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ICC作常规磁共振成像及DWI成像(b=0,600 s/mm2),分析ICC常规影像特点,定量分析和比较ICC肿瘤实质区与正常肝组织、ICC中肝脓肿区与肿瘤坏死囊变区DWI信号特点及表观扩散系数差异。结果:18例病变T1WI均呈低信号,T2WI均呈较高信号,增强后早期强化多不明显,延迟期呈环状、向心性充填式强化。DWI图像上18例ICC肿瘤实质区均呈高信号,ADC值为(1.32±0.15)×1010-3mm2/s;正常肝实质区ADC值(1.54±0.15)×10-3mm2/s,3例肝脓肿区ADC值(0.09±0.04)×10-3mm2/s,7例肿瘤坏死囊变区ADC值(1.73±0.17)×10-3mm2/s。ICC肿瘤实质区与正常肝组织间、肝脓肿区与肿瘤坏死囊变区间ADC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4.62,P<0.001,t=3.73,P<0.05)。结论:DWI可作为常规MRI诊断ICC的重要补充方法,并对ICC合并肝脓肿与肿瘤坏死区有鉴别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肺外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extrapulmonary 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EPIMT)的CT与MRI表现。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9年8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经手术或穿刺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证实的30例EPIMT患者影像学资料,总结病灶部位、大小、形态、边界、密度/信号、强化方式等影像表现特征。  结果  30例EPIMT中,28例为单发病灶、2例为双发病灶。30例患者的32个肿瘤中,20个形态不规则、11个呈圆形或椭圆形、1个呈多结节融合状;病灶多边界不清,侵犯周围组织或与之黏连;8个其内可见囊变坏死,钙化及出血少见;多数病例CT增强检查后呈明显或中度强化,以渐进性持续强化为主,少数呈"慢进慢出"的强化方式;9例MRI增强检查后均表现为中度或明显延迟强化。免疫组织化学法结果显示,Ki-67增殖指数平均值< 5%的例数约占50.0%,Vimentin、SMA及ALK阳性率分别为93.3%、86.7%及31.8%,S-100阴性率81.8%。  结论  EPIMT的影像学表现为单发、边界不清伴絮状渗出、平扫呈均匀密度/信号,强化方式"渐进性持续强化"或"慢进慢出",瘤周出现淋巴结。对照分析病理总结病变的影像特征,旨在提高影像诊断准确性,并对分型有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马卫霞  于春梅  孙明霞 《癌症进展》2019,17(8):942-944,978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核磁共振成像(MRI)特征,并分析其与病理危险度的关系。方法收集52例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了腹部CT和MRI检查,观察病变的形态学特征。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原发GIST危险度分级方案,将GIST患者分为高危组(n=16)、中危组(n=16)、低危组(n=15)和极低危组(n=5),分析不同组别GIST患者的CT和MRI特征。结果高危组、中危组、低危组、极低危组GIST患者的肿瘤直径、形状、密度分布情况、瘤内继发改变、CT强化程度及强化方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极低危组和低危组GIST的肿瘤直径较小,形状规则,密度较均匀,内部无囊性变、溃疡或出血;高危组GIST患者的肿瘤直径较大,形状较不规则,密度不均匀,多数可见囊性变,少数可见溃疡和出血。极低危组和低危组GIST患者的平均表观弥散系数(ADC)值为(1.81±0.21)×10-3,中危组GIST患者的平均ADC值为(1.69±0.18)×10-3,高危组GIST患者的平均ADC值为(1.21±0.21)×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GIST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通过对肿瘤直径、形状、密度、内部囊变情况、ADC值进行分析,可以对肿瘤的危险度做出一定的评估。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钙化性乳腺癌的动态增强MRI表现及其与预后因子的相关性。  方法  术前经乳腺X线检查检出为钙化性乳腺癌108例(111个病灶), 并同时行乳腺MRI检查。分析肿块与非肿块样病变的MRI动态增强表现和扩散加权成像上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 并研究MRI表现和ADC值与肿瘤的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ER、PR、c-erb-B2、Ki-67、P53表达的相关性。  结果  在111个病灶中, 肿块占66.7%(74/111), 非肿块样病变占33.3%(37/111)。MRI对钙化性病变诊断的敏感性为96.4%(107/111)。漏诊4例, 1例为导管原位癌(DCIS), 3例为浸润性导管癌, 病灶最大径均 < 2 cm。肿块比非肿块样病变的ER阳性率高(χ2=4.681, P=0.038)。肿块的形态与大小存在相关性(χ2=7.688, P=0.043), 肿块中最大径≤2 cm约54.9%(28/51)表现为圆形; 肿块中最大径 > 2 cm约47.8%(11/23)表现为不规则形。平均ADC值Ki-67阳性组为(1.046 8±0.2180 5)×10-3 mm2/s, 阴性组为(1.189 6±0.30348)×10-3 mm2/s, 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94, P=0.011)。  结论  钙化性乳腺癌的MRI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MRI对软组织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60例软组织肿瘤的MRI表现(大小、部位、边界、信号强度、瘤周水肿、液化坏死、囊壁特征及侵袭性特点),总结其不同影像学征象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T2WI信号的均匀性、瘤周水肿、囊壁特征及侵袭性在软组织良、恶性肿瘤中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肿瘤大小、肿瘤边界及液化坏死在两组肿瘤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脂肪源性肿瘤均含有脂肪成分;神经鞘瘤呈梭形,典型特征为靶征、神经出入征;血管瘤分为皮下和肌肉内,前者边界较清,后者通常累及多块肌肉,界限不清,最典型的特点是肿瘤内部或周边可见流空血管影。结论 MRI在软组织肿瘤中的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在区分软组织肿瘤良、恶性及其组织起源上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乳腺叶状肿瘤的超声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方法  按照美国放射学院(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ACR)乳腺超声BI-RADS诊断标准,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85个乳腺叶状肿瘤的超声图像及病理资料。  结果  85个叶状肿瘤中良性33个、交界性28个和恶性24个。肿物形态多呈分叶状、边界清晰、边缘光滑、内部回声不均匀。其中良性叶状肿瘤边界清晰更为常见(χ2=12.721,P=0.002);恶性叶状肿瘤内部多可见囊性无回声区(χ2=9.677,P=0.046)。彩色血流成像显示:75.3%(64/85)的肿物内部探及Ⅱ~Ⅲ级血流信号。26个病变进行了弹性成像,88.5%(23/26)的肿块弹性成像评分为2~3分。  结论  乳腺叶状肿瘤的超声表现具有一定特征,肿块边界是否清晰和肿块内部是否存在小囊性无回声区是鉴别良恶性叶状肿瘤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以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非小细胞肺癌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的鉴别诊断价值。  方法  收集45例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科收治的经皮穿刺活检或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病理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初治患者, 对其行术前常规胸部SE序列MRI平扫和纵隔DWI扫描(b值分别为600、800和1 000 s/mm2), 测量并记录不同b值时肺门纵隔淋巴结的ADC值, 以术后病理结果作为诊断的金标准, 分析非小细胞肺癌肺门纵隔淋巴结的DWI与ADC值特点。  结果  45例患者共送检淋巴结791枚, 其中在DWI上测得ADC值的淋巴结共计68枚, 包括32枚转移性淋巴结和36枚反应增生性淋巴结。最合适的b值为600 s/mm2, 在此条件下, 转移性淋巴结的平均ADC值为(1.73±0.24)×10-3mm2/s, 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的平均ADC值为(2.67±0.16)×10-3mm2/s, 转移性淋巴结组平均ADC值明显小于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组(P < 0.001)。转移性淋巴结不同病理类型间的平均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当以平均ADC值< 2.32×10-3mm2/s为阈值诊断非小细胞性肺癌肺门纵隔淋巴结有无转移时, 其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假阳性率、假阴性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2%、71%、92%、31%、8%、76%和90%。  结论  DWI对NSCLC患者肺门纵隔淋巴结良恶性的鉴别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是一种快速可行的影像学技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MRI对侵袭性垂体瘤的诊断价值与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6例侵袭性垂体瘤的临床资料及其MRI表现.结果:36例侵袭性垂体瘤均向鞍区多个方向生长致周围组织结构受侵,其中以海绵窦和颅底骨质侵犯为主要特征,表现为包绕颈动脉,鞍底受侵下陷,部分肿瘤突破鞍隔,突入蝶窦等,且常伴有坏死或囊变、出血.在T1WI上肿瘤呈低、等信号及混杂信号,T2WI肿瘤呈等信号或不均匀高信号.T1WI增强扫描后肿瘤多呈不均匀强化.结论:MRI检查可清楚显示侵袭性垂体瘤形态、大小、生长方式,以及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脊柱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及进行临床相关性研究, 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及临床治疗。  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经病理证实的脊柱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资料。  结果   11例肿瘤中位于颈椎2例, 胸椎4例, 腰椎2例, 骶椎3例。术后复发3例, 伴动脉瘤样骨囊肿3例。X线及CT表现为偏心性溶骨性破坏, 病灶内密度较均匀, 8例伴发病理骨折, 3例复发病例的影像学表现为虫蚀状溶骨性破坏, 边界不清。MR表现为T1WI呈等低信号, T2WI上表现为混杂高信号, 3例伴动脉瘤样骨囊肿的表现为多囊状高信号。  结论   脊柱骨巨细胞瘤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 对诊断、治疗及术后处理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3.0T MRI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直方图参数与乳腺癌分子分型及预后因素的相关性,并评估ADC直方图在各b值下诊断效能。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6年1月114例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行乳腺MRI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共116个病灶。利用Image J软件对b值为0、500、800、1 000、1 500 s/mm2时ADC进行直方图分析,记录ADC最小值(ADCmin)、ADC平均值(ADCmean)、ADC众数(ADCmode)、偏度及峰度等参数。根据肿瘤分子分型、T分期(T1 vs. T2~3)、组织学级别(高级别vs.低级别)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阳性vs.阴性)进行分组,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不同两组间参数差异,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  结果  b值为500、800、1 000及1 500 s/mm2时,Luminal型的偏度均低于非Luminal型(均P < 0.05),HER-2过表达型的ADCmin均高于非HER-2过表达型(均P < 0.05),T1期肿瘤的峰度均低于T2~3期(均P < 0.05),且峰度与肿瘤大小具有相关性(均P < 0.05)。b值为500 s/mm2时,组织学低级别组的ADCmode及ADCmean较高级别组高(均P < 0.05)。在不同b值下,通过ROC曲线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各直方图参数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ROC curve,AUC)无显著性差异(均P > 0.05)。  结论  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ADC直方图是一种肿瘤异质性的定量分析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各b值间ADC直方图对于乳腺癌分子分型及预后因素诊断效能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头颈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特征,提高该病的术前诊断水平。  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11例病理确诊头颈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CT、MRI表现。  结果  11例患者中8例临床上表现为进行性增大的无痛性头颈部肿块,2例表现为面部肿胀,1例表现为进行性眼球突出,72.7%(8/11)在术前临床诊断为恶性肿瘤。11例患者均在术前行CT或MRI检查,其中6例行MRI检查,3例行CT检查,2例同时行CT和MRI检查。头颈部炎性肌纤维母瘤在CT和MRI上表现与恶性肿瘤相近。11例患者共发现15个病灶,其中86.7%病灶(13/15)边界不清楚,侵犯临近肌肉,46.7%(7/15)病灶有骨质侵犯。3例患者出现神经孔道侵犯,其中2例为发生于咀嚼肌间隙病灶沿圆孔和卵圆孔向颅内侵犯,1例为发生于眼眶视神经管侵犯。头颈部炎性肌纤维母瘤在CT平扫时呈稍低密度,增强扫描呈明显强化。在MRI上表现为:T1W上呈稍低于肌肉信号,在T2WI上信号强度低于或等于信号肌肉,信号明显不均匀,增强扫描呈明显不均匀强化。  结论  头颈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在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上与恶性肿瘤相近。但是MRI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病灶的组织构成,对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背景与目的:腮腺基底细胞腺瘤(basal cell adenoma,BCA)发病率相对较低,临床误诊率高,目前为止,对该病的MRI表现报道较少。该研究结合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和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ed imaging,DWI)探讨BCA的MRI特征及其与病理学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6例腮腺BCA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学改变及MRI影像学特征。分析患者临床表现、病灶数目、部位、大小、形态、信号与强化特征及其病理学表现。结果:26例患者中,女性18例;中位年龄51(32~72)岁;共27枚病灶(25例单发,1例双侧各1枚)。病灶平均大小22 mm(11~36 mm)。13枚病灶位于浅叶,5枚位于深叶,9枚同时累及深、浅叶;肿瘤呈圆形或椭圆形,均未见分叶,边界清楚,其中25枚病灶T2WI见周缘低信号环;对照颈部肌肉,病灶实性部分T1WI呈等或略高信号,T2WI呈高或略高信号,其中21枚病灶内见大小不一囊变区。增强后21枚病灶实性部分呈均匀强化,6枚呈不均匀强化。时间-信号强度曲线显示21枚病灶(77.8%)呈平台型,6枚(22.2%)呈流出型。9例患者(10枚病灶)行DWI检查,表观弥散系数图(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均值为(1.22±0.20)×10-3 mm2/s。镜下显示:肿瘤由单一基底细胞构成,并有明显的基底细胞层及基底膜样结构,缺乏黏液软骨样成分。结论:腮腺BCA的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分析其MRI特征与其病理相关性,对于肿瘤的定性诊断及鉴别诊断有较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采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I-DWI)对鉴别肝细胞性肝癌(HCC)冷冻术后肿瘤坏死、残留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接受冷冻治疗的27例肝癌患者共30个病灶行T1 WI、T2WI常规MRI平扫、DWI序列及动态增强扫描.观察肿瘤冷冻前、后MRI信号改变.对HCC一般特征与ADC值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比较冷冻前后正常肝脏、肿瘤组织及术后坏死、残留组织的ADC值.结果:冷冻坏死的肝肿瘤组织在T1WI图中呈稍低或稍高信号,T2WI呈低或等信号,DWI呈低信号,动态增强无强化.活性残留肿瘤14个(其中12个肿瘤直径>5.0 cm),残留率为46.7%.b值=800 s/mm2时,ADC值由低到高依次为:术后残留肿瘤组织(0.98±0.17)×10-3 mm2/s、术前肝肿瘤组织(1.03±0.20)×10-3 mm2/s、正常肝组织(1.14 ±0.07)×10-3mm2/s、术后坏死肿瘤组织(2.07±0.23)×10-3 mm2/s.肝肿瘤组织与对照组正常肝组织ADC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肝肿瘤组织ADC值与肿瘤大小不相关(r=-0.10,P=0.614),与直径范围,肿瘤分期、是否远端转移无关(P>0.05)、与分化程度有关(P<0.05).肿瘤坏死区ADC值与术前肿瘤组织相比,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残留组织ADC值与坏死组织及正常肝组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P=0.03),与肿瘤组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192).结论:MRI-DWI能有效鉴别肝癌冷冻术后的病灶坏死及残留,为进一步的临床诊治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直肠癌术后病理标本与术前MRI(T1WI、T2WI、DWI)和/或CT显示的肿瘤范围的差异。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6年5月间于湖南省肿瘤医院拟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的直肠癌患者22例,术前行盆腔MRI(T1WI、T2WI、DWI)和/或增强CT检查。分别测量肿瘤沿肠管纵轴长度、垂直肠管横轴位肿瘤最宽径和横轴位肿瘤实际面积,并与术后病理标本测量对应参数比较,评估各影像测量的精确性。  结果  病理长度(Lpath-L)为(4.06±1.14)cm,LT1-L、LT2-L、LDWI-L、LCT-L分别为(3.91±1.51)、(4.62±1.41)、(3.39±1.05)、(3.94±1.23)cm,与Lpath-L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88、0.635、0.688、0.720(P < 0.05);T2WI测量结果存在平均6 mm高估,T1WI、DWI、CT测量结果存在1~6 mm不同程度的低估。病理横截面肿瘤最宽径(Lpath-W)为(2.56±0.94)cm,LT1-W、LT2-W、LDWI-W、LCT-W分别为(3.62±0.99)、(3.66±0.76)、(3.23±0.58)、(3.64±1.04)cm,测量结果存在平均5.1~11.1 mm的高估。肿瘤病理实际面积(Apath)为(4.30±2.83)cm2,AT1、AT2、ADWI、ACT分别为(8.98±3.90)、(8.99±3.43)、(8.41±3.09)、(9.63±4.40)cm2,各影像测量实际面积存在约2倍程度高估。结论:在病变长度方面,各影像存在-6~6 mm差异;最大横截面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高估。因此在直肠癌放疗GTV勾画时,断面侧方应适当保守内收,而上下端也不应过多延伸。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术前临床资料及MR影像特征对HCC手术切除术后早期复发(2年内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间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行手术切除术的244例HCC患者资料。对可能影响HCC手术切除术后早期复发的术前临床资料及MR影像特征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所有患者出院后均规律随访,终点事件为术后2年内肝内复发。结果:单因素分析筛选出肿瘤最大径、肿瘤包膜、瘤周肝实质强化、环形强化、TTPVI、瘤内坏死、卫星灶、动态增强模式、DWI/T2WI不匹配等MR影像特征及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TNM分期、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氨酸氨基转移酶(glutamatergic aminotransferase,AST)、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γ-谷氨酰转肽酶(γ-glutamyl transferase,γ-GT)等临床资料为肝癌患者切除术后早期复发的影响因素。将上述变量纳入多因素C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