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初步探讨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在腮腺恶性肿瘤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20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且术后病理证实的41例腮腺恶性肿瘤患者和66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并计算术前外周血NLR值,比较腮腺恶性肿瘤组和腮腺良性肿瘤组之间NLR的差异,通过ROC曲线获得腮腺恶性肿瘤和腮腺良性肿瘤患者之间术前外周血NLR的最佳临界值。结果 腮腺恶性肿瘤组和良性肿瘤组NLR值分别为2.82±1.40、1.77±0.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5.459,P <0.01),NLR的曲线下面积为0.722,诊断腮腺恶性肿瘤的最佳临界值为2.441,敏感性为56.1%,特异性为90.9%。结论 术前外周血NLR水平检测可作为评价腮腺肿物良恶性的指标之一,NLR值越高,肿瘤分期越高、淋巴结转移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儿童及青少年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儿童及青少年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年龄和性别因素对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甲状腺乳头状癌27例,甲状腺滤泡状癌3例,肿瘤平均直径为(2.56±1.1)cm。儿童组中淋巴结转移率92.3%(12/13),肺转移率46.2%(6/13);青少年组淋巴结转移率88.2%(15/17),肺转移率35.3%(6/17)。儿童组患者病灶更容易发生脉管癌栓、甲状腺被膜侵犯及甲状腺外侵犯,出现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几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儿童及青少年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侵袭性强,容易出现局部侵犯、淋巴结及远处转移,儿童患者比青少年患者侵袭性更强。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少见病理亚型的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头颈外科2014年1月~2019年1月接受治疗的44例少见病理亚型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其中高细胞亚型、弥漫硬化型、侵袭性滤泡癌为侵袭组;巨滤泡亚型、嗜酸细胞亚型、滤泡亚型为非侵袭组。结果 侵袭组中主要为高细胞亚型,多灶病变为50%(9/18),颈转移率为72.2%(13/18),非侵袭组中多灶病变为15.4%(4/26),颈转移率为7.7%(2/26),两组间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侵袭组就诊时易侵犯喉返神经、食管和喉气管。结论 甲状腺癌高细胞亚型有多灶性的倾向,淋巴结转移率更高,易侵犯喉返神经和周围结构;随着肿瘤大小的增加,颈转移率也相应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血镁浓度变化在生化性低钙血症和症状性低钙血症的的关系。方法  对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同一手术组2017年11月~2018年3月行 甲状腺手术的137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和相关检验确定生化和症状性低钙血症与术后血镁的关系。结果 36例(26.28%)患者术后出现低镁血症,术后血镁浓度(0.70±0.07)mmol/L低于术前水平(0.87±0.07)mmol/L,低镁血症的发生率在低钙血症组(32.69%)较正常血钙组(22.35%)明显升高,相比术后血钙正常患者,低钙血症患者术后24小时血镁浓度较术前明显下降(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女性)(HR=5.36,P =0.02)、行甲状腺癌改良根治术(HR=4.03,P =0.02)、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HR=4.63,P <0.001)是导致生化性低钙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而症状性低钙血症仅与甲状腺癌改良根治术(HR=2.99,P =0.025)和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HR=9.90,P <0.001)有关。结论  血镁浓度在甲状腺切除术后普遍降低,尤其是在低钙血症患者,但术后低镁血症并不是生化性或症状性低钙血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GAB1通过PI3K通路对甲状腺癌细胞增殖和淋巴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将人甲状腺癌细胞系SW579分为对照组、siGAB1组和GAB1组,通过质粒转染沉默和过表达GAB1。检测各组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能力。检测淋巴管生成标志物CD34和LYVE-1以及PI3K/AKT通路水平。结果 转染后,siGAB1组的GAB1 mRNA和蛋白分别从3.25±0.24和2.42±0.22降低至0.54±0.05和0.92±0.10(P <0.05),GAB1组的GAB1 mRNA和蛋白升高至10.65±0.92和4.35±0.40(P <0.05)。siGAB1组的细胞增 殖、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GAB1组的上述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siGAB1组的CD34、LYVE-1、PI3K和AK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GAB1组的上述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GAB1可通过促进PI3K通路促进甲状腺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淋巴管生成。  相似文献   

6.
不同部位胆脂瘤侵袭性的免疫组化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探讨不同原发部位胆脂瘤侵袭性的差异。方法根据胆脂瘤的原发部位对标本进行分组,其中上鼓室胆脂瘤7份,鼓室窦胆脂瘤8份,外耳道胆脂瘤4份。对中耳胆脂瘤根据上皮下基质炎症情况分别进行观察,其中炎症组7份,非炎症组8份。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和Ⅳ型胶原在不同原发部位,基质不同炎症反应程度的胆脂瘤标本中的表达,并对染色结果进行量化处理,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并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Ki-67在胆脂瘤中具有明显的表达,计算表达阳性率,比较上鼓室胆脂瘤和鼓室窦胆脂瘤的阳性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Z=0.189,差异参数为0.850)。中耳胆脂瘤和外耳道胆脂瘤标本之间,差异也没有统计学意义(Z=1.306,差异参数为0.192)。对同一标本的不同部位按炎症反应程度进行量化分类比较,2组之间进行非参数的秩和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939,差异参数为0.003)。Ⅳ型胶原在胆脂瘤上皮中仅有间断表达,尤其在胆脂瘤乳头状突出的部位表达断裂明显。结论原发部位的不同不是造成胆脂瘤侵袭性差异的主要因素,而炎症的严重程度能影响胆脂瘤的侵袭性。Ⅳ型胶原在各组胆脂瘤的表达中的断裂说明胆脂瘤侵袭骨质的行为是胆脂瘤局部的至少是从局部开始并逐渐扩散的行为,局部病情的严重程度与局部的炎症反应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豚鼠脑缺血再灌注后需肌醇酶1(inositol requiring enzyme 1,IRE1)、X盒结合蛋白1(Xbox binding protein 1,XBP-1)在其听皮层的反应以及血 液中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和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 M,IgM)的变化,探讨内质网应激及血液免疫反应在脑缺血再灌注后听皮层神经元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健康豚鼠2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各4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缺血15 min组、缺血再灌注6 h组、缺血再灌注24 h组及缺血再灌注7 d组。后四组在相同条件下采用夹闭双侧颈总动脉的方法来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对照组不予手术。缺血15 min组术后马上行听性脑干反应(ABR)测试,其余实验组待再灌注至对应的时间点后行ABR测试。心脏采血酶标记免疫吸附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液CRP和IgM的浓度。断头取脑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测定IRE1、XBP-1表达。结果 ABR测试对照组为(10.0±2.47)dB SPL,缺血15 min组为(15±1.56)dB SPL,缺血再灌注6 h组为(30±2.03)dB SPL,缺血再灌注24 h组为(30±1.67)dB SPL,缺血再灌注7 d组为(15±1.14)dB SPL。缺血再灌注6 h组与24 h组行t 检验,无显著统计学差异,其余各组行方差分析,均有统计学差异(F =170.631,P <0.01)。ELISA法检测CRP对照组为(1198.96±50.81)μmol/ml,缺血15 min组为(1270.70± 34.76)μmol/ml,缺血再灌注6 h组为(1467.80±73.67)μmol/ml,缺血再灌注24 h组为(1352.83±175.71)μmol/ml,缺血再灌注7 d组为(1252.56±41.32)μmol/ml。各实验组行方差分析均有统计学差异(F =6.564,P <0.01)。IgM对照组为(987.32±39.13)μmol/ml,缺血15 min组为(1064.90±39.78)μmol/ml,缺血再灌注6 h组为(1118.03±57.75)μmol/ml,缺血再灌注24 h组为(1122.43±55.40)μmol/ml,缺血再灌注7 d组为(1010.70±55.95)μmol/ml。缺血再灌注6 h与24 h组行t检验无显著差异,其余各组行方差分析均有统计学差异(F =7.413,P <0.01)。HE染色显示各实验组凋亡细胞数 目不等,对照组为2.6±1.13,缺血15 min组为14.1±2.71,缺血再灌注6 h组为24.9±2.20,缺血再灌注24 h组为19.3±1.46,缺血再灌注7 d组为9.4±1.17。各实验组行方差分析均有显著差异(F =109.666,P <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各组IRE1、XBP-1均有显色。 IRE1阳性颗粒数对照组为9.4±1.56,缺血15 min组为25.6±1.58,缺血再灌注6 h组为60.3±1.57,缺血再灌注24 h组为42.2±2.13,缺血再灌注7 d组为18.3±1.59;各实验组行方差分析均有显著差异(F =709.750,P <0.01);XBP-1阳性颗粒数对照组为10.6±1.24,缺血15 min组为24.2±1.52,缺血再灌注6 h组为61.4±1.7,缺血再灌注24 h组为41.1±2.38,缺血再灌注7 d组为18.9±1.59;各实验组行方差分析均有显著差异(F =682.737,P <0.01);IRE1与细胞凋亡率成正相关(r =0.947,P =0.000);XBP-1与细胞凋亡率成正相关 (r =0.933,P =0.000);CRP与IRE1成正相关(r =0.747,P =0.000);CRP与细胞凋亡率成正相关(r = 0.755,P =0.000);IgM与IRE1成正相关(r=0.695,P =0.000);IgM与细胞凋亡率成正相关(r =0.765,P =0.000)。结论 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听皮层组织IRE1α、XBP1蛋白高表达,提示内质网应激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元细胞凋亡的发生发展,IRE1α和XBP1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是内质网应激导致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元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脑缺血导致的听觉受损又有可能引起血液免疫学改变,内质网应激反应激发并加强了免疫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8.
分化型甲状腺癌的颈淋巴转移规律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颈部淋巴转移的规律及临床阳性淋巴结(cN+)的颈部治疗模式;评价术前彩超在诊断甲状腺癌颈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7月-2005年7月诊治93例(113侧)cN+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术前颈部淋巴结触诊阳性患者(64侧)和术前颈部触诊阴性,彩超诊断为颈淋巴转移患者(49侧)两组。记录术后颈清扫标本中转移淋巴结的数量及在Ⅱ、Ⅲ、Ⅳ、Ⅴ、Ⅵ区的分布。结果93例患者中双侧颈转移占21.5%(20/93),113侧颈清扫标本中92侧(81.4%)为多分区转移;转移淋巴结在颈部的分布以Ⅱ、Ⅲ、Ⅳ、Ⅵ区为主,分别为60.2%(68/113)、70.8%(80/113)、61.9%(70/113)、58.4%(66/113);Ⅴ区较少分布22.1%(25/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597,P〈0.001)。颈部触诊阳性患者颈清扫标本中转移淋巴结数量(10.1个),多于颈触诊阴性、彩超检查阳性患者(6.9个);淋巴转移区域也多于后者(3.18区与2.61区);术前彩超检查可以发现43.4%(49/113)的颈部触诊漏诊的颈部淋巴转移。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的颈部淋巴转移为多分区分布,Ⅱ、Ⅲ、Ⅳ、Ⅵ区为主要的转移部位;彩超在甲状腺癌颈淋巴转移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对cN+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应进行包括Ⅱ、Ⅲ、Ⅳ、Ⅴ、Ⅵ区的改良性颈清扫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与声门型喉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115例有明确病理诊断的声门型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通过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确定术前外周血NLR及PLR预测术后生存的最佳截点,以此将患者分为低NLR和高NLR组以及低PLR和高PLR组,分析NLR及PLR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评估术前外周血NLR及PLR对患者术后生存的影响。结果 115例患者中获得随访107例,失访8例,随访率为93.0%。随访患者中27例死于喉鳞状细胞癌,80例生存。根据ROC曲线计算出PLR、NLR的临界值分别为139.79和2.83。107例声门型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74.8%,其中低PLR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82.7%;高PLR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5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4)。低NLR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81.8%;高NLR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5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单因素分析显示,声门型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的预后与患者的T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NLR水平和PLR水平有关(P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PLR水平以及NLR水平为影响声门型喉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均<0.05)。结论 PLR和NLR可能是影响声门型喉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herin,E-cad)及其与连环蛋白复合体(cadherincatenin complex,CCC)的表达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方法垂体腺瘤78例,按Cottier等提出的鞍区MRI影像学判定标准将其分为侵袭性垂体腺瘤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其中侵袭性垂体腺瘤44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34例.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E-cad及其复合体在侵袭性垂体腺瘤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分析E-cad及其复合体的表达与垂体腺瘤激素分泌、是否伴有瘤卒中、坏死、囊性变及肿瘤大小等生物学行为的关系.结果44例侵袭性垂体腺瘤中30例(68.2%)表现为E-cad、α-cat和β-cat一致性低表达,14例(31.8%)表现为E-cad、α-cat和β-cat高、低表达特征无一致性.E-cad、α-cat在侵袭性垂体腺瘤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之间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969,P<0.01);β-cat在侵袭性垂体腺瘤的表达较非侵袭性垂体腺瘤表达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30,P>0.05);E-cad、α-cat在大腺瘤组较微腺瘤组表达低,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38,P<0.05).E-cad在无功能垂体腺瘤较激素分泌性垂体腺瘤表达低,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14,P<0.05).β-cat在伴有瘤卒中、坏死、囊性变组较不伴有组表达低,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01,P<0.05).结论E-cad及其复合体的低表达或表达缺失与垂体腺瘤的侵袭性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母系表达基因3(maternally expressed gene3,MEG3)在鼻咽癌细胞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qRT-PCR检测鼻咽癌细胞CNE-2、C666-1和TW03中MEG3的含量,用MEG3在鼻咽癌细胞株的敲除和过表达分析其表达,采用CCK-8与Transwell检测鼻咽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MEG3在鼻咽癌细胞株中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鼻咽上皮细胞系NP69的表达量(0.99±0.05)(P 均<0.05),其中在CNE-2中的表达水平最低为(0.64±0.03)(F =58.137,P <0.01)。转染后pcDNAMEG3显著促进MEG3的表达(5.43±0.13)(F =447.052,P <0.01),进而抑制鼻咽癌CNE-2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并促进细胞凋亡,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1);而si-MEG3明显下调MEG3的表达(0.373±0.01)(F =593.452,P <0.01),促进鼻咽癌CNE-2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并抑制细胞凋亡,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1)。结论 长链非编码RNA-MEG3在鼻咽癌细胞中呈低表达,过表达MEG3可抑制鼻咽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并可促进癌细胞凋亡,其有望成为鼻咽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对睡眠呼吸障碍(SDB)儿童全身炎症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多导睡眠仪,对65例睡眠打鼾儿童进行整夜睡眠监测,并应用conners简明症状问卷评定儿童行为问题。比较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与单纯鼾症儿童行手术前和手术1年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以及异常行为的改善情况。结果:无论血清C反应蛋白含量还是Conners行为简明症状问卷得分在OSAHS儿童明显高于单纯鼾症及健康对照儿童;单纯鼾症儿童也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在OSAHS组Conners行为简明症状问卷评分由行扁桃体腺样体手术前的14.2±3.8下降到手术后6.7±3.1,血清C反应蛋白含量由术前的(4.25±1.78)mg/L下降到术后的(3.23±1.45)mg/L(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纯鼾症组Conners行为简明症状问卷评分由术前的9.4±4.1下降到术后5.1±2.8,血清C反应蛋白含量由术前的(2.77±1.80)mg/L下降到术后的(1.76±0.81)mg/L(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DB儿童有较多的行为问题出现以及较高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对SDB儿童行为异常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同时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也明显的下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CTB-147C22.8 调控下游蛋白对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状瘤细胞侵袭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在前期高通量基因组表达谱芯片分析下游mRNA KLK6基因的基础上,复苏NP69-空白组、NP69-H145组、NP69-H6373组三组细胞系,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转染CTB-147C22.8前、后人上皮细胞中细胞胞内及胞外E-钙黏素(E-cadherin)、β链蛋白(β-catenin)表达量,cyclin E、cyclin D1、cyclin A、CDK2表达量。结果 NP69-H6373组E-cadher in在细胞浆蛋白表达量较NP69-空白组和NP69-H145组增高且均有统计学意义(F =11.192,P =0.09);实验组β-catenin在细胞浆和细胞核表达量与其他两组比 表达增高,且有统计学意义(F =2.33,P =0.037;F =2.16,P =0.048);NP69-H6373组cyclin E、CDK2表达量较NP69-空白组和NP69-H145组显著增加,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4.132,P =0.043;F =3.981,P =0.037)。结论 lncRNACTB-147C22.8-KLK6可调控其下游蛋白,E-cadherin、β-catenin及cyclin E、CDK2影响呼吸道乳头状瘤细胞的增殖、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术前Tg、TgAb及TSH水平的临床检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19年9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70例甲状腺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将其分成良性结节组(37例)、分化型甲状腺癌组(33例),并在同一时期抽选来我院体检中心就诊的35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所有受检者均在术前接受Tg、TgAb、TSH水平检测,分析对比三组的各项检查指标以及检测阳性率。结果 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的Tg、TgAb、TSH水平均高于良性结节组和对照组,对比差异有意义(P<0.05);分化型甲状腺癌组和良性结节组的血清Tg、TgAb、TSH及联合检测阳性率比对照组高,并且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的各检测阳性率均高于良性结节组,统计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 临床针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实施血清Tg、TgAb、TSH水平检测具有较高的术前诊断意义,其联合检测能帮助鉴别甲状腺疾病类型,值得临床采纳、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血清中TIgE、SIgE在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2个亚型(真菌球型和变态反应型)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23例,用Unicap法检测患者血清中TIgE及SIgE的表达水平,X^2检验及Fishers精确概率计算法对血清中TIgE、SIgE的表达水平与各亚型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血清TIgE阳性10例(43%),SIgE阳性7例(30%)。14例真菌球型中,血清TIgE阳性2例(14%),SIgE阳性1例(7%);9例变态反应型中,血清TIgE阳性8例(89%),SIgE阳性6例(67%)。血清TIgE和SIgE在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2个亚型之间的表达水平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变态反应型真菌性鼻窦炎中血清TIgE和SIgE的表达明显高于真菌球型,其检测指标可以作为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术前鉴别2个亚型的客观指标应用于临床,进而指导临床的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远程嗓音训练对咽喉反流性疾病(LPRD)患者嗓音症状的疗效。方法:前瞻性研究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120例LPRD嗓音障碍患者,按照门诊就诊顺序通过计算机生成的随机数表将患者分为对照组(A组)、面对面嗓音训练组(B组)、远程嗓音训练组(C组),对比分析3组间治疗第8周(阶段1)、治疗第12周(阶段2)及治疗结束后第6周(阶段3)的各疗效指标(主客观嗓音功能评价、反流症状评估)。采用SPSS 22.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纳入研究的120例LPRD嗓音障碍患者(男63例,女57例,年龄18~65岁)。在阶段1时,3组间嗓音障碍指数(VHI)、反流症状指数(RSI)、反流体征评分(RFS)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F=13.72, P<0.05;F=62.50, P<0.05;F=3.78, P<0.05),B组及C组VHI、RSI显著小于A组,C组VHI、RSI显著小于B组;阶段2时,3组间最长发声时间(MPT)、嗓音障碍严重指数(DSI)、VHI、RSI、RFS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F=8.49, P<0.05;F=3.24, P<0.05;F=8.55, P<0.05;F=19.92, P<0.05;F=12.19, P<0.05),B组及C组MPT、DSI显著大于A组,B组及C组VHI、RSI、RFS显著小于A组,C组RFS显著小于B组;阶段3时,3组间基频微扰(Jitter)、MPT、DSI、VHI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F=3.19, P<0.05;F=19.37, P<0.05;F=43.56, P<0.05;F=11.05, P<0.05),3组间RSI、RFS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F=25.58, P<0.05;F=11.82, P<0.05),B组及C组MPT、DSI显著大于A组,B组及C组VHI、RSI显著小于A组,C组RFS显著小于A组及B组。 结论:远程嗓音训练可在特殊时期作为一种替代面对面嗓音训练的方式应用于LPRD。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肥胖指标体质量指数(BMI)和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WC)与甲状腺癌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21年6月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4例甲状腺癌患者为研究组,同期诊治的100例良性甲状腺疾病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受试者病历资料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甲状腺癌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BMI和WC评估发生甲状腺癌的价值,分析其与甲状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两组患者BMI、WC、促甲状腺激素(TSH)以及尿碘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评估甲状腺癌发生风险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794(95%CI = 0.702~0.985),敏感度为70.19%,特异度为83.00%;WC评估甲状腺癌发生风险的AUC为0.858(95%CI =0.778~0.939),敏感度为79.81%,特异度为88.00%,其中WC的AUC高于BMI(P <0.05)。多因素Log i s t ic回归分析显示,BMI(OR =1.893,95%CI =1.106~3.238)、WC(OR=2.277,95%CI =1.226~4.231)、TSH(OR=2.617,95%CI =1.054~6.498)及尿碘浓度(OR=2.100,95%CI =1.041~4.236)均是影响甲状腺癌的影响因素。超重组(BMI≥24 kg/m2,WC≥75.68 cm)和正常组(18.5 kg/m2≤BMI<24 kg/m2,WC<75.68 cm)患者的最大癌灶平均直径、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超重组最大癌灶平均直径较高,且多发生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多为III~IV期。结论 肥胖指标BMI和WC均是发生甲状腺癌的危险因素,且与甲状腺癌的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等临床病理特征有关,其中WC对于甲状腺癌具有更高的危险评估效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中Survivin表达与肿瘤微血管形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47例分化型甲状腺癌、10例甲状腺腺瘤、1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进行Survivin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检测,并应用病理图像分析系统测定其含量;计数微血管密度(MVD)。结果:47例分化型甲状腺癌中Surviv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46.8%,甲状腺腺瘤和正常甲状腺组织中均为阴性表达。分化型甲状腺癌中Survivin蛋白表达与VEGF蛋白表达和MVD计数均具有显著相关性(均P〈O.05);与肿瘤临床分期、肿瘤包膜完整与否及颈部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结论:Survivin在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中表达上调,并与肿瘤微血管生成关系密切,提示Survivin在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年龄组眩晕患者冷热试验的最大慢相角速度(maxSPV)的平均值有无差异,探讨衰老对眩晕患者冷热试验结果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收集2015年3月—2018年11月就诊北京老年医院眩晕门诊的228例患者,年龄14~88岁。所有患者分成3组,60岁以下为A组,60~79岁为B组,80岁以上为C组,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分析3组患者冷热试验的maxSPV的平均值有无差异。结果3组患者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203,P=0.042),A组与B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7),C组与A组、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7,P=0.013)。结论只有在高龄患者中,冷热试验maxSPV的平均值才出现明显下降,提示衰老可能影响眩晕患者的冷热试验。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