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颌面部创伤性动静脉畸形(AVMs)的治疗方法.方法 2006-2011年东南大学附属徐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共收治5例颌面部创伤性AVMs患者,根据病程及病变累及范围将其分为急性和慢性创伤性AVMs;2例急性动静脉畸形行手术切除,3例慢性动静脉畸形采用动脉血管内无水乙醇栓塞加局部穿刺无水乙醇栓塞的治疗方法(双介入治疗).结果 所有病例经过0.5~6年的随访,手术治疗2例治愈;“双介入治疗”2例治愈,1例好转,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动脉血管内无水乙醇栓塞加局部穿刺无水乙醇栓塞治疗是治疗创伤性AVMs的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合并呼吸道梗阻的血管瘤和脉管畸形32例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合并呼吸道梗阻的血管瘤和脉管畸形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经验。方法:1985年6月~2003年6月间.收治32例合并不同程度的呼吸道梗阻和呼吸困难的血管瘤和脉管畸形病例,男20例,女12例,年龄2个月~46岁。平均年龄9.31岁。其中血管瘤3例,静脉畸形12例,淋巴管畸形17例。病变原发于咽喉部4例,面颈部病变压迫或侵犯咽喉26例,上纵隔病变压迫气管2例。合并Ⅰ度、Ⅱ度、Ⅲ度呼吸困难分别为22例、7例、3例。采用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3例.平阳霉素等硬化剂病变内注射治疗14例,手术治疗3例,手术 硬化剂病变内注射治疗12例。32例中,紧急气管切开4例,预防性气管切开11例。结果:3例血管瘤、16例淋巴管畸形和10例静脉畸形治愈;1例淋巴管畸形和2例静脉畸形好转;无效病例0例。结论:对合并呼吸道梗阻的血管瘤和压迫咽喉或气管的淋巴管畸形,分别采用激素疗法和单纯平阳霉素病变内注射治疗,治愈率高,一般不需气管切开;原发于咽喉部的局限性静脉畸形和淋巴管畸形手术容易治愈:侵犯咽喉部的静脉畸形和淋巴管畸形多合并面颈部广泛性病变,需采取手术 硬化剂注射 气管切开的综合治疗.方能治愈或控制病变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理想和安全的治疗口腔颌面部静脉畸形的方法。方法 在瘤体穿刺造影指导下,对43例口腔颌面部静脉畸形行硬化剂序贯介入治疗。结果 随访7个月~3年,病变完全消退者7例;28例消退率≥50%;5例消退率25%~50%;3例病变消退率<25%。未发生肺动脉栓塞等严重并发症,面形及口腔功能良好。结论 对口腔颌面部静脉畸形予无水乙醇、平阳霉素乳剂序贯硬化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技术联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引导下无水乙醇介入治疗难治性口腔颌面部动静脉畸形的可行性,评价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14年3月—2016年4月,应用射频消融技术联合DSA引导下无水乙醇介入栓塞治疗7例口腔颌面部动静脉畸形患者(男4例,女3例),密切随访,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并发症以及影像学资料的变化进行疗效观察及评价。结果 6例有效,1例无效,治疗有效率为85.7%。未观察到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射频消融技术联合DSA下无水乙醇介入栓塞治疗难治性口腔颌面部动静脉畸形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良好,可能成为其重要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颞浅动脉逆行栓塞治疗颈外动脉结扎后口腔颌面部动-静脉畸形经验.方法 2005年5月至2007年6月7例颈外动脉结扎后的口腔颌面部动-静脉畸形患者进行颞浅动脉逆行栓塞治疗.治疗前行血管造影,详尽了解包括双侧颈动脉、椎动脉以及甲状颈干情况.介入治疗采用颞浅动脉切开、逆行引入管腔外经为4F(1F=0.333 mm)的动脉鞘进行栓塞,栓塞材料选用不可吸收组织胶--二氰基丙烯酸正丁酯(N-butyl-2-cyanoacrylate,NBCA).结果 7例均成功进行双侧颈动脉、椎动脉以及甲状颈干的血管造影,造影期间未发生并发症.颈外动脉阻断后的口腔颌面部动-静脉畸形仍呈异常血管团样改变,颈部回流静脉提前显示.血管造影所见:颈外动脉阻断后,病变由颈内动脉的眼动脉供血;椎动脉通过枕动脉与结扎远端的颈外动脉相通;甲状颈干增粗并为病变供血;健侧的颈外动脉扩张后为患侧供血.结论 治疗口腔颌面部动-静脉畸形严禁行颈外动脉永久性结扎,否则不仅不能治疗疾病,相反会促进疾病的发展,同时使该类病变的介入治疗风险加大.颞浅动脉切开、逆行栓塞是有效的治疗途径,适于动-静脉畸形急性出血且无其他有效治疗手段的病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无水乙醇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经皮穿刺栓塞治疗口腔颌面部动静脉畸形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012年3月至2016年1月在徐州市中心医院口腔科进行DSA引导下经皮穿刺无水乙醇介入栓塞治疗的9例口腔颌面部动静脉畸形患者进行跟踪随访,评价其临床症状和影像学的改善情况。结果 9例口腔颌面部动静脉畸形患者中5例完全消退,2例消退率≥50%,2例消退率25%~50%。均未发生脑栓塞、肺栓塞、心脏衰竭等严重并发症,面型及功能保存良好。结论 DSA引导下经皮穿刺无水乙醇介入栓塞治疗口腔颌面部动静脉畸形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颌面部先天性动静脉畸形的PVA栓塞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评价颌面部先天性动静脉畸形行聚乙烯醇泡沫微粒(PVA)永久性栓塞的治疗效果。方法 8例颌面部先天性动静脉畸形(男3例,女5例)进行了PVA永久性栓塞治疗。数字减影的颈动脉造影在PHILIPS V3000下完成,PVA颗粒(250-500μm),栓塞用导管4F或3F。结果 5例患者仅行单次栓塞,3例患者行双次栓塞。栓塞后造影,异常血管团消失,均达到影像治愈;搏动、杂音栓塞后消失;4例肿胀得到改善。栓塞后1-6月,未发现有口腔内渗血或出血。栓塞后反应主要表现为肿胀、疼痛、发热,一般持续3-7d。结论 颌面部动静脉畸形的PVA栓塞治疗安全、有效,但远期效果还有待长期观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舌静脉畸形(venous malformations,VM)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straction angiography, DSA)分型及治疗策略。方法:总结2016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132例舌VM患者的DSA表现,根据影像学特征将其分为4型,Ⅰ型为无回流型、Ⅱ型为低回流型、Ⅲ型为高回流型、Ⅳ型为广泛型,依据分型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无回流型单纯采用平阳霉素进行硬化治疗,低回流型单纯采用聚桂醇泡沫硬化剂进行硬化治疗,高回流型采用无水乙醇结合聚桂醇泡沫硬化剂进行硬化治疗,广泛型先按高回流型进行硬化治疗后再结合整形手术切除。统计各组病例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本组132例病例获得12~41个月随访,平均15.8个月,所有患者术后舌VM明显缩小甚至消失。Ⅰ型8例,有效率100%;Ⅱ型17例,有效率100 %;Ⅲ型98 例,有效率90.8 %;Ⅳ型 9例,有效率77.8%。不良反应主要为组织溃烂、坏死,Ⅰ型0例;Ⅱ型1例,发生率5.88%; Ⅲ型16例,发生率16.33%;Ⅳ型7例,发生率77.78%。结论:基于DSA的舌VM分型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舌VM中大部分为Ⅲ型病例,Ⅰ型比例最小。经黏膜注射无水乙醇是治疗高回流型和广泛型舌VM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口腔颌面部脉管畸形的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8年6月至2012年10月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112例口腔颌面部脉管畸形患者,均采用手术切除治疗,病变切除后直接拉拢缝合83例,邻近皮瓣转移修复19例,中厚皮片移植修复10例。随访观察术后效果。结果术后病理进一步证实,静脉畸形67例、微静脉畸形8例、淋巴管畸形4例、淋巴-静脉畸形24例、动静脉畸形9例。术后1例患者发生皮片感染,化脓部分坏死,患区给予湿敷换药后创面二期愈合。随访6个月至5年,治愈105例,其余7例于术后3~10个月复发,其中1例淋巴-静脉畸形、4例动静脉畸形、2例静脉畸形。复发的静脉畸形患者,病变内注射平阳霉素后均治愈;其他复发患者均再次手术切除后治愈。结论手术切除治疗口腔颌面部脉管畸形在外形和功能上均可获得满意疗效,而且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铜针栓塞治疗颌面部静脉畸形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对26例颌面部静脉畸形患者进行直流电铜针栓塞治疗,26例患者中,15例进行1个疗程治疗,8例进行2个疗程治疗.3例进行3个疗程治疗,观察治疗后的局部反应。结果:26例患者术后均有明显局部反应,其中治疗有效23例,无效3例。结论:铜针栓塞术与常规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简单易行、费用低廉及疗效好的特点,是治疗颌面部静脉畸形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乙醇加明胶海绵经动脉栓塞治疗颌面部蔓状血管瘤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使用无水乙醇加明胶海绵颗粒经供养动脉栓塞治疗颌面部蔓状血管瘤。方法6例颌面部蔓状血管瘤病例行单纯栓塞治疗术,经颈外动脉造影后以纯酒精加明胶海绵颗粒穿刺供养动脉做永久性栓塞治疗。结果本组病例随访2~13.5个月未见复发。结论乙醇加明胶海绵栓塞治疗颌面部蔓状血管瘤可取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平阳霉素和泼尼松龙及鱼肝油酸钠联合注射治疗颌面部静脉畸形的疗效。方法:采用平阳霉素和泼尼松龙及鱼肝油酸钠联合病变内注射治疗60例颌面部静脉畸形患者。1周注射1次,3-5次为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60例患者平均疗程3周,治疗完成后随访0.5~2a,治愈和显效率达94%,有效率为100%。结论:平阳霉素和泼尼松龙及鱼肝油酸钠联合注射治疗颌面部静脉畸形安全、廉价、高效、简便,疗程适中。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颌面部血管畸形诊断、分类及疗效评价中的作用。方法:对110例颌面部血管畸形进行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超声特点,将其分为高流速病变和低流速病变。对DSA检查证实为高流速血管畸形者,常规行供血动脉栓塞治疗。所有数据采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110例血管畸形中,67例二维显示形态不规则的网格状混合性回声,部分伴强回声静脉石,多谱勒显示彩色血流稀少或较丰富,动脉收缩峰血流速度(PSV)平均为(28.53±8.1)cm/s,超声诊断为低流速血管畸形。43例显示72条供血动脉增粗,病变内血流信号极丰富,PSV平均为(144.53±38.9)cm/s,呈低阻动脉型频谱,超声诊断为高流速血管畸形。经DSA检查或术后病理证实,高流速和低流速病变的超声诊断正确率分别为100%和97.02%。43例高流速血管畸形的供血动脉全部行栓塞治疗,栓塞前、后的PSV分别为(144.53±38.9)cm/s和(86.2±36.3)cm/s,阻力指数(RI)分别为(0.55±0.04)和(0.80±0.05)(P均〈0.0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对血管畸形病变做出较正确的诊断和分类,对临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及动脉栓塞术后疗效评价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联合经皮造影数字DSA引导下聚多卡醇泡沫硬化治疗静脉畸形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徐州市中心医院2019—2020年收治的38例静脉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射频消融联合DSA引导下聚多卡醇泡沫硬化治疗.随访至少6个月,观察并评价疗效.结果:按Puig分型,Ⅰ型20例,Ⅱ型18例.所有患者均行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口腔颌面部脉管畸形的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8年6月至2012年10月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112例口腔颌面部脉管畸形患者,均采用手术切除治疗,病变切除后直接拉拢缝合83例,邻近皮瓣转移修复19例,中厚皮片移植修复10例。随访观察术后效果。结果 术后病理进一步证实,静脉畸形67例、微静脉畸形8例、淋巴管畸形4例、淋巴-静脉畸形24例、动静脉畸形9例。术后1例患者发生皮片感染,化脓部分坏死,患区给予湿敷换药后创面二期愈合。随访6个月至5年,治愈105例,其余7例于术后3~10个月复发,其中1例淋巴-静脉畸形、4例动静脉畸形、2例静脉畸形。复发的静脉畸形患者,病变内注射平阳霉素后均治愈;其他复发患者均再次手术切除后治愈。结论 手术切除治疗口腔颌面部脉管畸形在外形和功能上均可获得满意疗效,而且安全。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采用动脉球囊临时阻断联合经皮穿刺硬化方式治疗颌面部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AVM)的疗效和安全性,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介入科门诊的20例颌面部AVM患者的资料。患者年龄(26.8±3.0)岁(18~36岁),均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为AVM,并按照外周AVM的Yakes分类进行分型,介入术中采用球囊临时阻断责任动脉主干,使高流量AVM变为低流量静脉畸形,再经皮穿刺畸形血管注射聚桂醇泡沫硬化进行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及影像学变化,参照Achauer标准评价疗效。其中Ⅱa型AVM占60%(12/20),且治疗均有效;Ⅲb型和Ⅳ型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差。20例患者治疗的临床有效率为85%(17/20),临床治愈率为50%(10/20),无皮肤坏死、器官功能受损等严重并发症。存在主要责任供血动脉的颌面部AVM病例适合用球囊临时阻断对应责任动脉主干,再用经皮穿刺硬化治疗处理,此种方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铜针留置通电加硬化剂注射治疗颌面部巨大静脉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例颌面部巨大静脉畸形,首先采用铜针留置通电,降低血液流速,再辅以硬化剂注射,根据Achauer等的分级标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5例患者中,2例为Ⅱ级,治疗后病变缩小26%-50%;3例为Ⅲ级,治疗后病变缩小51%-75%。结论:铜针留置加硬化剂治疗颌面部巨大静脉畸形效果显著,该治疗方法简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