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老年(年龄≥75岁)急诊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预后情况,分析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2009年至2011年在全国20家医院连续入选急诊就诊、年龄≥75岁房颤患者为本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和治疗情况,并进行1年随访,主要终点事件为全因死亡,次要终点事件为心血管死亡、卒中、大出血事件及主要不良事件。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上述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入选766例老年急诊房颤患者,年龄(80.76±4.66)岁,女性占56.9%。1年的全因病死率为24.3%,心血管病死率为12.8%,卒中发生率为10.6%,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33.6%,再入院率32%。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年龄( HR1.073,95% CI 1.042~1.105)、心率( HR 1.008,95% CI 1.002~1.013)、痴呆/认知障碍史( HR 1.849,95% CI 1.016~3.365)、既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 HR 1.824,95% CI 1.303~2.551)为老年房颤患者1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女性( HR 1.664,95% CI 1.036~2.675)、高血压病史( HR 2.035,95% CI 1.080~3.836)、痴呆/认知障碍史( HR 2.773,95% CI 1.220~6.302)、为老年房颤患者1年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老年急诊房颤患者的预后较差,年龄、心率、痴呆/认知障碍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是老年急诊房颤患者1年全因死亡和主要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女性、高血压病史、痴呆/认知障碍史为老年急诊房颤患者1年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CHA2DS2-VASc评分与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风险评分对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确诊房颤并接受PCI术治疗的1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后评估CHA2DS2-VASc评分和GRACE风险评分。术后随访12个月,主要结局指标为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次要结局指标为全因死亡率。依照是否发生MACE和是否死亡分别将患者分组,并比较各亚组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CHA2DS2-VASc评分和GRACE风险评分对结局指标的预测价值。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等,评估CHA2DS2-VASc评分和GRACE风险评分对结局指标的预测效能。结果 21例(11.7%)患者发生MACE(MACE组),159例患者未发生MACE(非MACE组); MACE组患者年龄、充血性心力衰竭发生率、CHA2DS2-VASc评分和GRACE风险评分均高于非MACE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例(5.6%)患者死亡(死亡组), 170例患者存...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联合血浆纤维蛋白原(FIB)、CHA2DS2-VASc评分预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左心耳血栓形成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桐城市人民医院治疗的NVAF患者164例,根据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检查结果,有左心耳血栓患者35例,无左心耳血栓患者129例。比较有和无左心耳血栓患者临床资料、超声心动图参数、FIB、CHA2DS2-VASc评分差异。结果 有左心耳血栓患者体重指数、吸烟比例、阵发性房颤比例、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NLR)和FIB分别为(26.10±1.87) kg/m2、45.71%、60.00%、2.44±0.68、(3.30±0.87)g/L,明显高于无左心耳血栓患者[(24.65±1.96) kg/m2、20.93%、25.58%、1.96±0.70、(2.77±0.81)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左心耳血栓患者左心房前后径、左心房横径、左心房上下径、左心室收缩末内径和CHA2DS2-VASc评分≥3分比例分别为(46.60±4.50...  相似文献   

5.
孙伟 《临床荟萃》2020,35(9):792-795
目的 本研究旨在验证CHA2DS2 VASc评分对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无复流现象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 将我院收治接受原发性PCI治疗的300例STEMI患者分为两组:将27例无复流患者作为第一组,将其余27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计算每例患者CHA2DS2 VASc风险评分。结果 CHA2DS2 VASc评分与无复流相关性的多变量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A2DS2 VASc评分中各个成分对无复流预测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接受PCI治疗的STEMI患者中,较高的CA2DS2 VASc评分与无复流现象风险和住院病死率相关。  相似文献   

6.
高琼  蒲强  何艳 《系统医学》2023,(2):30-36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一年内多次住院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2017年9月—2021年12月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乌当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心房颤动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33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年最大住院次数≥2次的心房颤动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定义为多次住院组,<2次的心房颤动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定义为非多次住院组,其中多次住院组患者220例,非多次住院组313例。应用二元Logsitic回归模型分析心房颤动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多次住院的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中多次住院组年龄更大、女性、缺血性卒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冠心病、持续性心房颤动例数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sitic多因素回归显示年龄(OR=1.040、95%CI 1.021~1.058,P<0.001)、女性(OR=2.475、95%CI1.693~3.619,P<0.001)、冠心病(OR=1.602、95%CI 1.030~2.493,P=0.037)、持续性心房颤动(OR=1.605、95%CI1.112~2.317,P=0.012)、缺血性卒中/TIA(...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CHADS2评分和CHA2DS2VASc评分预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缺血性卒中风险的优劣性。方法选择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缺血性卒中合并非瓣膜性房颤的患者320例,分别计算CHADS2评分(总分0~6分)和CHA2DS2VASc评分(总分0~9分).并根据评分分为低(0分)、中(1分)、高危(≥2分)三组,比较两种评分在相同危险组间的差异。结果320例入选患者t260q6(81.30%)未采取抗凝/抗血小板聚凝措施,45例(14.10%)平素服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预防卒中,15例(4.70%)平素服用华法林或新型口服抗凝药预防卒中。CHADS2评分组低危患者28例(8.80%),中危患者95例(29.71%),高危患者197例(6160%);CHA2DS2VASc评分组低危患者6例(1.90%),中危患者24例(7.50%),高危患者290例(9060%),x^2检验提示两种评分存在显著差异(p=0.000)。一致性检验示两种方法一致性差(Kappa=0208)。结论CHA2DS2VASc评分预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缺血性卒中风险优于CHADS2评分,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方案的实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房颤)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对38例房颤病人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冠造)。结果冠造正常者22例(57.8%),冠脉有不同程度狭窄者16例。确诊冠心病 11例(28.9%),其中阵发性房颤 4例,持续性房颤 7例。结论仅根据房颤诊断冠心病特别是阵发性房颤错诊率较高,应综合临床全面资料分析确诊病因。  相似文献   

9.
啜玉娟  陈牧雷 《浙江临床医学》2009,11(11):1206-1208
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脑卒中的年发生率平均为5%,不同亚组间差异很大0.5%~12%。房颤占所有脑卒中原因的15%~20%,在房颤基础上发生的卒中与无房颤患者相比,导致严重功能障碍和致死的比例更高^[1]。心房颤动(房颤)是缺血性卒中常见的危险因素,临床试验证实华法林能使非瓣膜房颤脑卒中的年发生率从4.5%下降至1.4%,且比阿司匹林更有效^[2]。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心房颤动的病因进行分析,并比较房颤合并不同疾病患者栓塞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 选择1997年至2005年在北京安贞医院住院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房颤患者782例,其中风湿性心脏病273例,冠心病266例,非风湿瓣膜性心脏病69例,高血压63例,心肌病45例,特发性房颤39例,先天性心脏病17例。观察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冠状动脉造影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房颤,以风心病和冠心病最为常见,分别为34.9%和34.0%。风心病患者发生房颤的年龄较冠心病患者轻,风心病房颤患者占中年组(40~60岁)的85.9%,其中女性占54.6%,冠心病房颤患者占老年组(〉60岁)的70.4%,其中男性占73.9%,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以房颤为首发症状就诊的89例患者中,冠心病仅占12.3%,特发性房颤占43.8%,高血压占31.4%,其他占12.5%。脑栓塞的发生率分别为风心病5.1%,冠心病2.2%,风心病合并冠心病11.7%,其他类型心脏病2.9%。左房血栓的检出率分别为风心病13.9%,冠心病3.1%,风心病合并冠心病15.1%,其他类型心脏病3.3%。结论 器质性心脏病并发房颤患者不同病因的年龄、性别的构成差异明显。冠心病房颤患者中,多合并有其他心脏病,如瓣膜性心脏病、高血压等。以房颤为首发症状的患者诊断冠心病应该谨慎。风心病患者合并冠心病并不少见,其栓塞的发生率明显升高,抗凝治疗后房颤患者栓塞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CHADS2评分与其左心房/左心耳(LA/LAA)血栓患病率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87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资料,对其进行CHADS2评分,根据TEE检查结果分为血栓组及非血栓组,分析CHADS2评分与LA/LAA血栓患病率间的关系及各因子在两组中的差异.结果 187例中,27例(27/187,14.44%)确诊为LA/LAA血栓,其中0分者1例(1/47,2.13%),1分者11例(11/82,13.41%),2分者8例(8/33,24.24%),3分者5例(5/17,29.41%),4分者1例(1/6,16.67%),5分者1例(1/2,50.00%);随着CHADS2评分增高,非瓣膜性房颤患者LA/LAA血栓的患病率呈增高趋势(P=0.001).血栓组中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者占37.04%(10/27),高于非血栓组(x2 =5.92,P=0.02);而CHADS2评分标准中的其他因子在两组中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随着CHADS2评分增高,非瓣膜性房颤患者LA/LAA血栓的患病率呈增高趋势;充血性心力衰竭是LA/LAA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左室射血分数(LVEF)≥0.50的住院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中心房颤动(房颤)的发生和分布类型,及房颤对此类心衰预后的影响.方法 调查患者417例次,按LVEF<0.50与≥0.50分为两组,根据患者入院前是否有房颤病史分为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及入院后新发房颤.随后观察并记录严重恶性事件发生情况及因慢性心衰而再人院次数及每两次住院的间隔时间.结果 LVEF<0.50的慢性心衰更多见于男性,一年内心肌梗死的发病率较LVEF≥0.50者高[15.6%(34/218)比8.0%(16/199),P<0.01],且房颤使得患者脑卒中发生率较不伴房颤者明显增高(24.3%(27/111)比8.4%(9/107),P<0.05),急性冠脉综合征、心血管死亡事件例数及死亡数也高于不伴房颤者;在LVEF≥0.50的慢性心衰患者中新发房颤数量较LVEF<0.50者明显增多(51比30,P<0.05),房颤可见伴发在近2/3的患者中,且再入院次数较不伴房颤者增加[(2.78±1.79)次比(2.00±1.35)次,P<0.01],前两次入院间隔时间亦较不伴房颤者缩短[(117±107)d比(154±130)d,P<0.05].结论 房颤更易发生在LVEF≥0.50的慢性心衰患者,导致更短的再入院间隔,强调治疗和管理这类房颤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我院心房颤动住院患者华法林服用情况,分析未服用的原因.方法:对2006-2008年我院心房颤动患者的住院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和统计,并电话调查未服用的原因.结果:我院心房颤动住院患者华法林服用率为23%,长期服用率仅为7.1%;文化程度低(OR=1.3,95% CI:0.7 ~ 2.5)、非中心城区(OR=1.3,95% CI:0.6 ~ 2.7)和阵发性房颤(OR=2.0,95% CI:0.8 ~ 4.8)都不是华法林未被使用的预测因素;电话调查显示,医生未告知的比例很大(65.7%);医生未告知或顾虑太大可能导致华法林不被服用(OR=2.7,95% CI:1.3 ~ 5.6).结论:我院心房颤动住院患者华法林服用率及长期服用率均很低;医生未告知或顾虑太大可能是患者未服用华法林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及保护因素。方法对入选的901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进行随访3年,收集其一般状况、相关疾病病史和服用药物的临床资料,按照随访期间是否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分为卒中组(n=39)和非卒中组(n=862),并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发生卒中的危险因素及保护因素。结果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有年龄(OR=1.087,95%CI:0.240~1.315)、心力衰竭病史(OR=2.245,95%CI:1.033~4.880)、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OR=5.265,95%CI:2.545~10.889)、其他全身性栓塞病史(OR=5.034,95%CI:1.307~19.386)、利尿剂的应用(OR=3.505,95%CI:1.715~7.165);保护因素有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的应用(P0.05,OR=0.316,95%CI:0.122~0.815)。结论年龄、心力衰竭、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其他全身性栓塞病史,以及利尿剂的应用,是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而ARB的应用是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及保护因素。方法对入选的901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进行随访3年,收集其一般状况、相关疾病病史和服用药物的临床资料,按照随访期间是否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分为卒中组(n=39)和非卒中组(n=862),并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发生卒中的危险因素及保护因素。结果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有年龄(OR=1.087,95%CI:0.240~1.315)、心力衰竭病史(OR=2.245,95%CI:1.033~4.880)、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OR=5.265,95%CI:2.545~10.889)、其他全身性栓塞病史(OR=5.034,95%CI:1.307~19.386)、利尿剂的应用(OR=3.505,95%CI:1.715~7.165);保护因素有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的应用(P0.05,OR=0.316,95%CI:0.122~0.815)。结论年龄、心力衰竭、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其他全身性栓塞病史,以及利尿剂的应用,是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而ARB的应用是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6.
17.
郇强  袁震  申捷 《中国临床医学》2012,19(6):685-688
目的:评估决奈达隆(dronedarone)治疗心房颤动或心力衰竭的安全性。方法:检索1990年1月—2012年8月PubMed、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上公开发表的有关决奈达隆治疗心力衰竭或心房颤动的随机对照研究。对被选中的9个随机对照研究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决奈达隆增加了人群总死亡率[相对危险度(relativerisk,RR)=1.75,95%可信区间(95%confidence interval,95%CI)=1.15~2.26]、心血管病死亡率(RR=2.33,95%CI=1.49~3.64)和心脏疾病恶化风险(RR=1.57;95%CI=1.13~2.18)。结论:Meta分析显示,决奈达隆治疗心房颤动或心力衰竭时,使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增加,因此,应仅作为替代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2010年欧洲心房颤动(房颤)指南颁布以来,临床实践中非瓣膜病房颤住院抗栓治疗的现状,评估华法令应用非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该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非瓣膜病房颤患者,据住院记录收集一般资料、疾病特点、临床并发症及抗栓治疗,并按CHA2DS2-VASc积分评估抗栓治疗情况,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华法令抗凝治疗的影响因素。结果 535例非瓣膜病房颤患者的平均年龄为(77.15±10.52)岁,女性68.04%。其中5.23%的患者接受华法令抗凝治疗,而71.40%的患者接受抗血小板药物。CHA2DS2-VASc≥1分的患者,118(22.26%)例未应用任何抗栓药物。2011年,2012年及2013年3个年度比较,华法令的依从性缓慢提高。年龄≥65岁患者464例,接受华法令的26例(5.60%)。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χ2=4.21,P=0.04)、中风史(χ2=4.77,P=0.03)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χ2=4.38,P=0.04)是华法令抗栓治疗非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发现仅中风史(OR=4.67,P=0.04)是华法令非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结论临床实践中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华法令抗凝治疗依从性与指南要求差距甚远,而抗血小板治疗广为临床接受。年龄、中风史等出血危险因素是华法令非依从性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适量运动对于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运动能力以及远期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OVID,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 (CENTRAL),web of science数据库,纳入对房颤患者进行适量体育活动干预的临床试验。本研究的主要终点为静息心率,最大心率,6 min步行试验,最大运动功率,全因死亡率以及卒中发生率,用以评估适量运动对房颤患者活动耐力以及预后的影响。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7项试验,2 452例患者,试验组为适量运动干预组,对照组为不活跃组。适量运动并不会显著增加患者的静息心率(MD=-1.68,P=0.70)以及最大心率(RD=9.72,P=0.11)。运动训练可显著提高房颤患者的运动能力,明显增加6 min步行距离(MD=59.07,95%CI=11.70-106.44,P<0.05),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运动功率(MD=17.96,95%CI=-6.30-42.22,P=0.15)。适量运动对房颤患者的远期预后不会造成不良影响,适量运动组对比不活跃组,全因死亡率为15.7% vs 14.2%(RD=0.03,95%CI=-0.18-0.25,P=0.75);卒中发生率5.0% vs 2.9%(RD=0.02,95%CI=-0.06-0.09,P=0.6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适量运动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房颤患的活动耐力,且不增加卒中以及全因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调查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住院患者的衰弱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3月—10月在温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183例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FRAIL衰弱问卷、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Padua风险评估表进行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住院患者衰弱的影响因素。 结果 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住院患者衰弱前期和衰弱的发生率分别为39.9%和28.4%,仅有31.7%患者无衰弱。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性别、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房内径、Barthel指数得分和Padua得分是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衰弱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合并衰弱的发生率高。高龄、左心室射血分数低、左心房内径增大等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更易出现衰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