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学生网络成瘾与抑郁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中学生网络成瘾与抑郁的相关性,为加强中学生心理卫生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网络成瘾量表和抑郁量表,对3 798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元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网络成瘾与抑郁的相关性.结果 中学生网络成瘾、抑郁检出率分别为5.2%和38.4%;不同网络使用情况、不同性别网络成瘾和抑郁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网络成瘾与抑郁存在正相关,成瘾组与未成瘾组抑郁因子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学生网络成瘾和抑郁发生情况不容乐观,网络成瘾与抑郁之间存在统计学关联.  相似文献   

2.
了解中学生网络成瘾与自杀意念和自杀尝试的关系,为中学生自杀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二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采用自编青少年健康知识问卷、Young网络成瘾量表、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Olweus儿童欺负问卷,于2016年11-12月对广州市3 229名初、高中学生进行匿名调查,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网络成瘾与自杀行为的关系.结果 中学生网络成瘾报告率为14.68%,过去12个月自杀意念、自杀尝试的报告率分别为12.51%和2.04%.调整一般人口学因素后,网络成瘾与自杀意念和自杀尝试的关联OR值分别为3.88(95%CI=3.04~ 4.96)和2.42(95%CI=1.41~4.13),均有统计学意义;引入抑郁和欺负行为后,网络成瘾和自杀意念OR值下降至2.58(95%CI=1.99~3.34) (P<0.05),而与自杀尝试的关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学生网络成瘾与自杀意念和自杀尝试均存在关联,可能由抑郁和欺负行为介导.中学生的网络成瘾和自杀问题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
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治疗方法与技术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网络成瘾是指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明显的社会、心理损害的一种现象,是一种与上网有关的包括病态行为和认知适应不良的心理障碍。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与普及,网络成瘾成了网络时代的一种新的心理障碍。自上世纪90年代末起,网络成瘾现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成为近年来心理学、临床医学和社会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正处于身心发展阶段的中学生,由于求知欲旺盛,好奇心强,喜欢追求时尚,自我控制能力弱,人生观与价值观尚未形成等原因,因而网络成瘾的学生越来越多,程度也越来越深。  相似文献   

4.
探讨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与网络成瘾的关系,为提升青少年健康,预防不良危险行为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中国黑龙江、湖北、安徽、广东、云南5个省15 538名初中和高中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课题组编制的《青少年心理行为健康状况调查问卷》调查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网络成瘾行为、一般人口学特征、家庭情况及心理状况等.结果 调查前1年,被试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网络成瘾、可疑网络成瘾的自我报告率分别为28.7%,3.3%和29.9%.有无自伤行为组间孤独感和情绪管理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2.35,25.62,P值均<0.05).单因素分析显示,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与网络成瘾有相关性(P<0.05);在控制性别、民族、年级、独生子女、父亲文化程度、家庭类型、管教方式、情绪管理、孤独感等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各类型与网络成瘾各类型仍有相关性(OR=1.30~2.79),且网络成瘾者发生各类型NSSI风险均高于可疑网络成瘾者.结论 网络成瘾和可疑网络成瘾行为是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独立危险因子.加强对网络成瘾的预防可减少自伤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了解江苏省中学生网络成瘾行为发生情况,为制定相关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2005和2008年江苏省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调查资料,比较3a间江苏中学生网络成瘾行为发生率的变化情况.结果 3a间江苏省中学生网络成瘾发生率由5.3%上升到6.2%,女生增长幅度高于男生(x2=6.76,P<0.05).重点中学学生核心家庭的女生和初一学生网络成瘾行为发生率增长幅度最为明显.结论 网络成瘾发生率在江苏省中学生中呈迅速上升趋势,需采取措施及时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大学生网络使用状况及网络成瘾对抑郁的影响,为大学生网络成瘾及其导致抑郁情况的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整群分层选取兰州市8所高校一~四年级大学生1807名,应用上网行为调查表及抑郁自评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用网络成瘾诊断量表进行判断分析.结果 大学生网络成瘾率为11.07%,网络成瘾倾向率为10.46%;男生网络成瘾率为13.50%,女生网络成瘾率为8.51%;二年级学生网络成瘾检出率最高为14.86%,一年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检出率最高(13.46%);农科学生网络成瘾检出率最高为16.98%;上网目的多为游戏的学生中抑郁检出率最高为53.48%;网络成瘾、网络成瘾倾向及网络未成瘾的大学生的中重度抑郁检出率分别为34.00%、38.10%和11.99%.结论 网络成瘾状况对兰州市大学生抑郁情况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7.
2011年数据显示,10~ 19岁网民占总体比例的26.7%,青少年由于出生在"新的虚拟世界"且意识不到出现成瘾的问题[1],因此,网络成瘾对青少年的影响最大且与青少年的物质滥用有着密切关系[2~3].童年期虐待是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这一不良经历与青少年多种不良心理、行为有着密切联系.有研究发现,儿童情感虐待与青少年抑郁存在因果联系[4],受到心理虐待与忽视的青少年可能更会求助于网络,易于发生网络成瘾[5-6].大量研究证实,网络成瘾和抑郁症状密切相关[7-9].因此,探讨童年期虐待、抑郁症状和网络成瘾三者间的深层次关系对于初中生网络成瘾行为的预防和矫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武汉市中学生网络成瘾行为分析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12  
目的了解武汉市中学生网络成瘾程度和网络行为特点,探讨与中学生网络成瘾有关的因素,为网络成瘾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编网络使用情况问卷和网络成瘾量表调查武汉市5所中学的初一-高二年级学生1 260名。结果网络成瘾率为4.1%,初四年级学生成瘾率最高(11.5%),男生(7.8%)高于女生(1.2%);成瘾者的平均周上网时数为7.4 h,显著高于非成瘾者的3.5 h;在网吧上网的成瘾率最高(7.0%),不同网上行为中网上玩游戏的成瘾率最高(8.4%);成瘾者对网络造成的负面影响的自我知觉能力较弱。结论年级、性别、上网地点、网上行为等因素与中学生的网络成瘾有关。干预措施应有的放矢,分类指导,同时要严管网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青少年抑郁情绪、网络成瘾及校园欺凌及其影响因素间的网络关系,为青少年心理状况及相关危险行为的综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于2020年9月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江苏省13个市抽取1个城区、1个郊县,共抽5 000名在校中学生进行调查,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抑郁、网络成瘾、校园欺凌及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青少年抑郁与网络成瘾呈正向相关(β=0.35,P<0.01);青少年遭受校园欺凌与抑郁状态和网络成瘾呈正向相关(β值分别为0.23,0.05,P值均<0.01)。青少年抑郁在睡眠时长对网络成瘾的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间接效应为-0.01,占总效应的63.6%。青少年抑郁在中高强度运动频次对网络成瘾的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间接效应为-0.01,占总效应的21.8%。结论 青少年抑郁、网络成瘾、遭受校园欺凌间相互影响,在制定预防和干预策略时需全面考虑其影响因素,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综合预防和干预策略,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提供科学有效的保障。  相似文献   

10.
张贵锋  马浩  黄泳  刘洋洋  苏沛珠 《中国校医》2011,25(10):739-741
目的了解大学生网络成瘾与抑郁的相关性,为加强大学生心理卫生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网络成瘾量表和贝克抑郁量表,对3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元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网络成瘾与抑郁的相关性。结果大学生网络成瘾、抑郁检出率分别为4.5%和55.6%;网瘾组显著高于非网瘾组BDI积分,且网络成瘾与抑郁在一定程度上呈正相关(P<0.01)。结论大学生网络成瘾人群中,抑郁发生率较高,2者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所以在防治网络成瘾的同时应警惕抑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张宛筑  邓冰 《中国学校卫生》2015,36(10):1489-1491
探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在城市中学生中的应用效果,为制定适用于学生群体的网络成瘾量表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对分层整群抽取的贵阳城区3 075名中学生进行施测,分析量表信度和效度.结果 调查共获得有效问卷2 875份.量表的Kappa系数为0.796,分半信效度为0.915,各因素与所属分量表的相关系数在0.886~0.947之间;各因素与总分的相关系数在0.840 ~0.896之间;2个分量表与总分的相关系数为0.954,0.943;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2个分量表的拟合度指数GFI,AGFI,NFI,TLI,IFI,CFI指标都超过0.90,因子模型基本符合理论结构假设.结论 中文网络成瘾量表用于城市中学生网络成瘾情况测评具有较好的可行性、信度与效度,可用于我国城市中学生网络成瘾测评.  相似文献   

12.
赵继娟  张仁忠 《中国学校卫生》2014,35(12):1890-1891
了解射阳县中学生网络成瘾现状,为制定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对分层整群抽取的射阳县10所中学的2 962名学生进行匿名式网络成瘾现状问卷调查.结果 射阳县中学生的网络成瘾率达4.9%.男、女生网络成瘾率分别为7.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0.40,P<0.01);初中生和高中生分别为4.5%,5.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0,P>0.05);重点中学和普通中学学生分别为3.6%,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33,P<0.01);大家庭、核心家庭和其他家庭的学生分别为4.2%,4.7%,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95,P<0.05).结论 射阳县中学生网络成瘾率略低于江苏省平均水平,学校类型、学习成绩、家庭类型等因素均会影响学生的网络成瘾率.  相似文献   

13.
中学生网络成瘾与其网络行为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目的探讨中学生网络成瘾与其网络行为的相关联系,为预防中学生网络成瘾提供相关依据。方法使用网络成瘾问卷(IAT)和自编学生网络使用情况调查表、家庭情况调查表,对广州市1 198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不同年级和性别的中学生网络成瘾人数和比例不同。单、双亲家庭中学生网络成瘾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上网时间与网络成瘾率成正比;不同上网地点网络成瘾性不同,其中在网吧上网最易成瘾。结论男生网络成瘾性的比例高于女生,单亲家庭对中学生网络成瘾性影响大,上网时间和上网地点均对网络成瘾有影响。  相似文献   

14.
张熳  潘晓群 《中国学校卫生》2012,33(6):689-690,693
目的 探讨中学生受欺侮行为与网络成瘾的关系,为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按江苏省不同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水平,在南京、苏州、徐州、盐城、宜兴、射阳、昆山、通州8个市(县),采用系统抽样方法抽取学校,再在每所学校中抽取班级,以抽中班级的所有学生为调查对象,共调查中学生24649名.采用“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江苏省中学生受欺侮检出率为57.1%,网络成瘾率为5.3%,两者在不同人口学特征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随受欺侮频率和种数的增加,中学生网络成瘾率也随之增高;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6种欺侮形式均与网络成瘾密切相关(OR值为1.57 ~2.55).结论 受欺侮行为是发生网络成瘾的危险因素;应高度关注中学生的受欺侮行为,及时发现和采取干预措施,避免造成更严重的危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上海市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变化趋势,为青少年网络成瘾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2004—2019年上海市92 171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评价中学生网络成瘾、孤独感、学习压力感和抑郁情绪。  结果  2004—2019年上海市中学生网络成瘾检出率为4.3%,呈稳定状态(t=1.8,P>0.05)。网络成瘾检出率男生(5.3%)高于女生(3.4%)(χ2=186.8,P < 0.01),中职校(7.7%)>普通高中(4.6%)>初中学生(2.8%)(χ2=746.5,P < 0.01)。女生、普通高中生、中职校学生、16~20岁学生、有孤独感和有学习压力感的学生网络成瘾率呈增长趋势,年均百分比变化率(APC)分别为6.62%,5.45%,2.13%,3.36%,4.09%,3.60%(P值均 < 0.05)。  结论  2004—2019年上海市青少年网络成瘾检出率总体呈稳定状态,部分群体中呈增长趋势。应重点关注有心理问题的青少年,但仍需综合有效的防控方案对青少年网络成瘾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6.
任彩霞 《中国学校卫生》2014,35(7):1079-1081
探查留守中学生网络成瘾与社会支持、心理健康的关系,为预防和干预留守中学生网络成瘾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网络成瘾诊断量表、SCL-90心理健康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以随机分层取样法选取河南省4个县的584名初、高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 中学生网络成瘾者共有53人,占全体被试的9.1%,留守与非留守中学生网络成瘾检出率分别为12.6%,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58,P<0.01);其中,留守男生、留守女生网络成瘾检出率分别为15.0%,5.0%,留守高一、留守初二学生网络成瘾检出率分别为17.0%,8.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非网络成瘾组留守中学生SCL-90量表各因子得分均低于网络成瘾组(P值均<0.01);留守中学生的网络成瘾得分与主观社会支持呈负相关(P<0.01)、与心理健康总分及各个因子分均呈正相关(P值均<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心理健康、主观社会支持、性别和年级对留守中学生网络成瘾有显著影响(P值均<0.05).结论 应对留守中学生网络成瘾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并重视留守中学生对社会支持的主观感受.  相似文献   

17.
南京市中小学生网络使用及网络成瘾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南京市中小学生网络使用和网络成瘾情况,以及与网络成瘾有关的影响因素,为采取相应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法,使用自行设计的"网络使用情况调查表"以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南京市1 466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74%的学生有自己的电脑;70%的学生在小学中年级以后开始上网;84%的学生在自己家中上网;2/3的学生每周上网<2次,93%的学生每次上网时间<4 h;约15%的学生见过网友;3%的学生浏览过黄色网页。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依次为:听歌、看电影、学习、玩游戏、收集信息、聊天交友等。学生网络成瘾率为2.66%,男生(3.76%)高于女生(1.44%)。网络成瘾的学生SCL-90量表的10个因子症状分数有9个因子高于正常学生。结论学生网络使用普遍;网络成瘾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8.
行为主义理论在中学生网络成瘾行为中的应用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容  阮昆良  郑涌 《中国学校卫生》2005,26(11):951-952
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网络成瘾已成为当今大、中学生十分突出的心理卫生问题,使众多的青少年成为这一病态行为的受害。网络成瘾作为一种特殊行为成瘾,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并且缺乏明确、易操作的诊断标准,使得许多人对网络成瘾现象认识不够深刻,从而阻碍了其研究和矫治。根据网络成瘾的临床实证研究,该就行为主义原理在网络成瘾的形成及矫治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以期为网络成瘾行为找到有效的心理行为干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中学生情感、躯体虐待与网络成瘾的关系,为网络成瘾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在合肥市选取5所中学,以班级为单位整群抽取初一、初二、高一和高二共76个班级的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中学生的社会人口统计学特征、Young网络成瘾量表和亲子冲突策略量表等.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以网络成瘾作为因变量,儿童虐待作为自变量,以性别、年龄、家庭类型等因素为协变量,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在所有调查的3798名学生中,有81.1%的学生报告发生情感虐待,55.1%的学生报告发生躯体虐待;在所有使用网络的3507名学生中,有182名(5.2%)学生被诊断为网络成瘾.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中度躯体虐待和重度躯体虐待OR值及95%CI分别为3.02(1.63~5.58)和4.00(2.01~7.93).结论 中度躯体虐待、重度躯体虐待可能是中学生网络成瘾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壮族中学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状况及其与网络成瘾之间的关联,为有效预防壮族中学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提供支持。方法 2018年3—6月在广西8座城市随机整群抽取14 822名壮族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包括人口学信息、家庭状况、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网络成瘾、心理状况等。结果壮族中学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报告率为30.54%,偶尔、频繁存在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报告率为18.24%,12.30%。存在网络成瘾壮族中学生报告率为1.82%,疑似网络成瘾率为29.77%。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在不同学段、是否独生子女、家庭收入、家庭类型、教育方式、精神病家族史、网络成瘾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67,34.25,73.39,16.12,116.71,10.66,294.48,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初中阶段(OR=0.53)、非独生子女(OR=0.79)与壮族中学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呈负相关,家庭月收入≥5 000元(OR=1.49)、家庭类型为联合家庭(OR=1.98)、家庭类型为隔代家庭(OR=1.30)、教育方式为忽视(OR=1.35)、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