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系统评价任务导向训练改善发育性协调障碍(developmental coordination disorder,DCD)儿童运动能力效果的有效性,为后期团队开发预防和治疗儿童DCD的运动康复手段提供指导方向.方法 检索2011年1月1日至2018年1月31日收录在中国知网(CNK1)、EMBASE以及Pubmed数据库中有关任务导向训练干预DCD儿童运动能力的学术研究.中文检索词:发育性协调障碍、动作特殊发展障碍、运动发育迟缓、特定运动技能发育障碍、运动障碍、动作协调;任务导向训练、干预.英文检索词:DCD,task-oriented training,intervention,NTT,CO-OP,motor imagery training(MIT).由2位研究者对纳入的各项研究进行质量评估并提取结果数据.利用Review Manager 5.2软件对提取的结果数据进行荟萃分析.结果 共纳入8篇文献,涉及178名DCD儿童.分析结果显示,任务导向训练能够明显改善DCD儿童的平衡能力(SMD=0.83,95%CI=0.57~1.10,P<0.01),增强手眼协调性(MD=0.79,95%CI=0.05~ 1.52,P=0.04),提高精细操作能力(SMD=0.87,95%CI=0.32~1.42,P=0.00)以及速度与敏捷能力(SMD=0.74,95%CI=0.32~1.16,P=0.00),且结果具有较强的稳定性.结论 任务导向训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DCD儿童的综合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扬州市城区学龄前儿童发育性协调障碍(developmental coordination disorder,DCD)的发病情况,为DCD的早预防、早诊断、早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随机整群抽取扬州市城区3所幼儿园1 454名3~7岁儿童,使用儿童运动评估成套试验(movement assessment battery for Children,M-ABC)筛查儿童发育性协调障碍,使用儿童发育筛查测试(developmental screen test,DST)和韦氏学龄前及幼儿智力量表(the Wechsler preschool and primary scale of intelligence,WPPSI)剔除智力落后儿童,采用美国精神病诊断手册第四版(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IV,DSM-IV)确诊DCD。结果 调查发现学龄前儿童DCD异常和可疑率分别为5.2%和12.0%。男童DCD异常及可疑率(7.3%和14.0%)高于女童(2.7%和9.7%),M-ABC实验得分差异体现在手灵巧度和动态平衡两个方面(均有P<0.001)。不同年龄的儿童DCD异常及可疑率不同(χ2=18.502,P=0.005),由高到底依次为4~岁组、6~7岁组、5~岁组和3~岁组,M-ABC实验得分差异体现在手灵巧度和目标抓握两个方面(均有P<0.001)。结论 扬州市城区学龄前儿童DCD患病率不容乐观,手灵巧度和目标抓握能力相对落后。应根据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儿童的运动协调发展特点,加强其整体运动协调能力训练。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无锡市学龄前儿童发育性运动协调障碍(DCD)流行情况。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无锡市省属、市属和民办幼儿园各2所,对抽中幼儿园儿童家长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儿童家庭情况、儿童发育性运动协调障碍问卷(DCDQ)2部分,采用描述流行病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共对无锡市省属、市属、民办幼儿园共6所的999名学龄前儿童家长进行调查,男童518人,占51.9%,女童481人,占48.1%;年龄以4岁为主,占45.6%;家庭结构以核心家庭为主,占73.9%;家庭年收入以10万元为主,占45.7%;儿童父亲和母亲文化程度均以初中、高中/中专为主,分别占56.1%、59.8%;出生方式主要以剖宫产为主,占55.4%。DCD阳性儿童108例,阳性率为10.8%,男、女童阳性率分别为11.4%、10.2%。年龄、幼儿园类型、家庭年收入、父亲文化程度、母亲文化程度不同的儿童DCD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家庭年收入10万元(OR=0.672)、幼儿园类型为省级园(OR=0.724)的儿童DCD阳性可能性均较小。结论无锡市儿童DCD阳性率较高,建议根据不同幼儿园类型和家庭收入情况制定适宜的筛查儿童DCD的措施以便及早对阳性儿童做出干预,降低对儿童身心健康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4.
杨阳  宋祖玲  刘璐  李霞  陈杨 《中国校医》2018,32(11):839-841
目的 了解目前成都市学龄前儿童影响体质水平的各运动素质指标,探讨学龄前儿童各运动素质指标的年龄性别差异及发展特点。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成都市5所公立幼儿园1 077名 3 ~ 6 岁学龄前儿童,并依据 《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幼儿部分)进行体质测试,采用方差分析对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儿童的运动素质指标评分进行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对不同年龄组及不同性别的运动素质指标评级进行比较。结果 除坐位体前屈外,男童女童立定跳远、走平衡木、双脚连续跳、10 m折返跑、网球掷远5个项目的水平均随年龄增长而显著提高;男女童仅有坐位体前屈与10 m折返跑2项指标的评级分布存在差异,且女童均优于男童。运动素质指标单项分析中,儿童在双脚连续跳表现最优,而坐位体前屈中表现最差。结论 成都市 3 ~ 6 岁学龄前儿童不同运动素质指标的发展存在显著差异,应根据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及不同运动素质指标制定个性化的运动干预策略,以增强学龄前儿童的体质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5.
了解武汉市学龄前儿童发育迟缓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学龄前儿童发育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2017年10-12月,采用方便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武汉市市区内的3所幼儿园3~6岁儿童,对1338名主要监护人进行问卷调查.包括“一般家庭状况”和“发育行为状况”(中文版《年龄与发育进程问卷》),分为沟通、粗大动作、精细动作、解决问题及个人一社会5个能区的发育状况.结果 1173名儿童发育正常,可疑发育迟缓率为16.07%,其中沟通能区迟缓率最高(6.13%),其次为粗大动作能区(5.53%)、解决问题能区(4.04%)、精细动作能区(3.96%)和个人一社会能区(3.4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育迟缓更常见于男童(OR=1.77,95%CI=1.29~2.44),月龄36~ <42(OR=3.57,95%CI=2.24 ~ 5.69)和父亲文化程度较低(OR=1.90,95%CI=1.12~3.23).结论 武汉市学龄前3~6岁儿童不同能区发育迟缓有一定的检出率,发育状况受到月龄、性别以及父亲文化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对上海市学龄前儿童的户外活动情况进行横断面现况调查,了解其户外体力活动的参与现状,为学龄前儿童户外体力活动评价及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于2018年3-6月间使用课题组自行编制儿童户外体力活动调查问卷,以监护人代答的方式对454名在园学龄前儿童近期的日常活动情况进行调查,正态分布数据两组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数据间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结果 学龄前儿童工作日参与户外活动时间平均1.49 h/d,双休日平均2.64 h/d。最受儿童喜爱的5个运动项目分别是散步、滑板/轮滑、跑步、自行车、舞蹈,组织类型大多数以家庭为主。学龄前儿童运动项目在不同年龄段、家长鼓励程度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海市学龄前儿童户外活动现状不容乐观,在运动方式、场地、陪同者、运动项目等方面体现出上海市学龄前儿童生活环境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描述上海市徐汇区4~6岁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现状,以更好地进行儿童心理卫生保健。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使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对徐汇区2 830名4~6岁学龄前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上海市徐汇区2 830名4~6岁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总检出率为8.66%,其中男童为5.45%,女童为11.86%,男童前3位行为问题因子依次为攻击、抑郁及违纪,女童前3位行为问题因子依次为多动、分裂样及攻击。结论本次调查提示女童的行为问题检出率高于男童,且行为问题因子也以多动、攻击等为主。应不断加强儿童心理卫生保健工作,尤其是加强对女童的心理卫生保健。  相似文献   

9.
为了掌握我市学龄前儿童的身体素质状况 ,我们对市区 2 5间幼儿园的 3~ 6岁的儿童进行了调查研究。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 ,在市区 2 5间幼儿园中 ,各园抽取 1/3的 3~ 6岁健康儿童共 1915人 ,男童 10 5 0人 ,女童 865人。1.2 测试项目及方法 测试项目包括立定跳远 ,沙包掷远、单脚站立、2 0m快跑。测试方法参照学前教育专业系列教材“学前儿童体育”的要求进行测量。1.3 统计分析 测量所得数据应用SPSS软件包处理完成 ,比较检验采用方差分析(α =0 .0 5 )。2 结 果表 1 各年龄组儿童运动能力测试指标的…  相似文献   

10.
运动、饮食和睡眠构成了儿童每天24 h自然养育的3个要素。学龄前儿童的运动与其骨骼、心肺健康、动作和认知发展、以及社会心理健康等各方面均密切相关,并且也将持续影响着成年后乃至一生的健康。近几年来,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和世界卫生组织相继推出儿童早期(涵盖出生至学龄前阶段)的运动指南,而我国尚无学龄前儿童运动指南。为此,首都儿科研究所、北京体育大学及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联合运动科学、儿科学和公共卫生领域的专家组成指南工作组。指南研制全过程遵循了严谨、透明的指导原则,借鉴指南研究与评价工具(AGREE II),采用文献资料法,在全面检索文献和整理国外学龄前儿童运动相关指南及研究证据的基础上,形成指南推荐意见的核心内容。通过共识会议反复讨论修订,最终完成《学龄前儿童(3~6岁)运动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该指南是我国首次研制针对学龄前儿童的运动指南,适用于健康的3~6岁学龄前儿童,应用人群为儿童保健专业人员、幼儿园教师及儿童家长。《指南》遵循了国际身体活动指南的发展趋势,全面考虑了学龄前儿童1天24 h的各种活动行为,包括运动、久坐行为以及睡眠,从学龄前儿童运动原则、运动时间、运动类型以及运动监测与评估4个方面提出10条推荐意见,为我国学龄前儿童科学和安全的运动以满足其身体发育需求提供专业指导。  相似文献   

11.
探讨长宁区学龄前儿童非故意伤害的流行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为制定切实可行的儿童伤害预防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以长宁区6所幼儿园小班和中班790名幼儿为研究对象,随访监测儿童1 a内非故意伤害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790名学龄前儿童1 a间共发生非故意伤害23人次,年发生率2.91%,其中男童发生率为2.38%(10/421),女童发生率为3.52% (13/3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916,P=0.338).非故意伤害类型以跌落/坠落为主(占52.2%),52.2%的伤害发生在家中或幼儿园,所有伤害均为轻微伤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儿童非故意伤害有关的因素有年龄、性格、近1 a非故意伤害史、是否对家庭环境进行安全性评估和孩子健康状况(P值均<0.05).结论 长宁区学龄前儿童非故意伤害发生率虽处于较低水平,但应继续针对儿童非故意伤害相关因素采取综合性安全防范措施,重点加强对家庭环境进行安全性评估,以及关注近1 a有非故意伤害史的儿童.  相似文献   

12.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ours of television watched per week and eye-hand coordination among preschool children in a middle class suburb. Other variables included home arts and crafts activities, I.Q., age, and preschool experience. Significant negative relationships were found between hours of television watched and eye-hand coordination as well as the number of home crafts. Significant positive relationships were found linking both home crafts and nursery school experience to increased eye-hand age. Nursery school experience was also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I .Q.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上海市公立幼儿园4~6岁儿童中孤独谱系障碍(ASD)的患病情况。方法 随机选取松江区与徐汇区为代表,以普查方式,采用克氏孤独症行为量表、社会交往问卷、高功能ASD筛查问卷,对调查区域的公立幼儿园中所有10 385名4~6岁儿童进行筛查,对筛查阳性者采用孤独症诊断访谈量表与DSM-5进行诊断。结果 在9 665份有效问卷中,共9名患儿确诊为ASD,男女性别比为8 : 1,时点患病率为0.93‰,ADI-R评估结果与DSM-5的诊断一致。其中2名患儿没有就诊记录,“语言”相关问题为家长选择就医的首要主诉,“社会交往质的障碍”为确诊患儿最显著的症状。结论 上海市学龄前儿童孤独谱系障碍的时点患病率较低,可能与一些患儿未入园有关。  相似文献   

14.
上海市学龄前儿童攻击性行为与家庭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上海市学龄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发生情况,并了解其与父母教养行为等家庭因素的关系.方法 采用儿童行为量表(CBCI)父母问卷攻击行为分量表、父母行为量表和一般情况问卷对上海市10所幼儿园1234名学龄前儿童进行调查.结果 根据CBCI量表攻击分量表,12.9%(95%CI:11.0~15.0)的学龄前儿童有攻击性行为,其中男童攻击性行为发生率为13.7%(93/680),女童为11.9%(66/554).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父母敌意/强制的教养行为(OR=2.396,95%CI:1.636~3.510),以及父母与祖父母对儿童不一致的管教态度(OR=1.867,95%CI:1.287~2.710)更能引起儿童的攻击性行为;相对于无睡眠困难者,经常存在入睡困难(OR=3.415,95%CI:1.901~6.135)或有时存在入睡困难(OR=2.147,95%CI:1.256~ 3.671)的儿童也具有更多的攻击性行为;此外,儿童看电视时间少于1 h/d(OR=0.252,95%CI:0.136~0.467)、父亲年龄大(OR=0.703,95%CI:0.503~0.983),儿童经常参加户外活动(OR=0.617,95%CI:0.399~0.955)是其攻击性行为的保护因素.结论 学龄前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发生率较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在家庭中应注重父母对儿童的教养方式、家庭教育的一致性以及对儿童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以减少或预防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文字特性对学前儿童阅读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不同特性的文字对学前儿童阅读的影响 ,对智力正常已具备入学能力的学前儿童进行 3个月的汉字或拼音的教学 ,然后进行汉字卷或拼音卷的阅读理解测试。结果显示 :2个汉字班试卷中各项成绩优于 2个拼音班 ,而且汉字班完成试卷时间也短于拼音班。提示 :不同特征的文字对学前儿童的阅读产生不同的影响 ,学前儿童学习拼音较学习汉字有较大困难 ,从而提出拼音作为初学儿童学习汉字的入门是否合适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上海市学龄前儿童的气质特征,为学龄前儿童的科学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3~7岁儿童气质量表》家长评定问卷,对整群抽取的上海市4个城区10所幼儿园的1 082名学龄前儿童进行调查。结果学龄前儿童的气质类型分布为易养型9.6%,中间型70.1%,启动缓慢型10.1%,难养型10.3%。气质类型分布无性别和年龄差异。在活动水平和反应阈2个维度,男童得分高于女童(P值均<0.01);而在心境和注意分散度2个维度,女童得分高于男童(P值均<0.01);不同年龄组男童在趋避性、适应性、反应强度和反应阈等维度的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女童不同年龄组在活动水平、趋避性和反应强度等维度的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北京1995年常模组相比,上海2011年各年龄组同性别儿童的节律性和心境得分均较高。结论学龄前儿童的气质类型分布以中间型最多,部分气质维度具有年龄差异和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了解北京、上海、广州3地学龄前儿童的膳食摄入和偏食情况,为指导合理饮食并帮助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食物频率问卷(FFQ)收集北京、上海、广州3地城区各5所幼儿园共3 045名调查对象过去6个月中21种常见食物摄入状况。结果调查对象蔬菜摄入不足现象较为严重,每日平均摄入量仅为89.29 g;禽肉类每日平均摄入量为55.32 g,远高于推荐量;60.26%的学龄前儿童存在严重偏食情况,其中58.46%的男童、61.41%的女童均严重偏食,男女童严重偏食率差异有统计意义(χ2=24.625,P<0.05)。结论3地学龄前儿童蔬菜摄入不足、肉类食用过多,将导致水溶性维生素、膳食纤维摄入不足及营养过剩、超重肥胖等营养不均衡现象。  相似文献   

19.
上海市区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调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 了解上海市区学龄前儿童的膳食营养和生长发育状况及家长与托幼机构可能存在的问题。 [方法 ] 选取上海市区 2 15名 3~ 6岁学龄前儿童 ,采用称重法与记录法进行 3天的膳食调查 ,同时进行体格检查和营养生化指标的测定。 [结果 ] 上海市区学龄前儿童的生长发育较 1995年有了改善 ,但儿童的体格发育合格率低 ,体重不足率高 ,仍有营养不良与肥胖存在 ;贫血发生率高。近 60 %的儿童热能摄入不合理 ,碳水化物摄入太少 ,钙、锌、视黄醇当量、维生素C和硒摄入不足相当普遍。 [结论 ] 家长与托幼机构要重视学龄前儿童的合理营养 ,在目前的饮食基础上 ,稳定并提高粮食摄入 ,增加豆类及深色蔬菜摄入 ,适当降低高动物性食物摄入 ,以培养学龄前儿童良好的饮食习惯。  相似文献   

20.
The publication is the third fragment of the multiparameter study. The level and causes of genome instability and sensitivity are assessed in children living in Magnitogorsk, a city with one of the largest mills in Russia. The city is in the list of the world's 35 most polluted ones. A transverse retrospective analysis found no differences in primary morbidity among 5-7-year-old children who had been living in different districts of Magnitogorsk since birth and were going to municipal kindergartens located adjacent to their house. Contrary to the expectations, the prevalence of morbidity and diseases that were markers for an industrial town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among the children residing in the settlements situated around the mills than that in the city's other districts. There were 9 organic compounds that had no hygienic standards, the content of which in the snow samples collected in the areas of the examined kindergartens correlated with the prevalence of the children's morbidity. Family social and living conditions were shown to affect the children's morbid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