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耳内镜下双侧同期鼓室成形术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在我科行耳内镜下双侧同期鼓室成形术的14例患者临床资料,共28耳,其中单纯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16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伴鼓室硬化症8耳,中耳胆脂瘤4耳;共完成鼓室成形术I型20耳,鼓室成形术II型7耳,鼓室成形术III型1耳;术后观察分析鼓膜愈合及听力改善情况。结果 术后复查12~24个月,14例(28耳)患者鼓膜移植物均成活,27耳穿孔鼓膜完全愈合,愈合率96.4%;1耳遗留小穿孔,于二次局麻下手术处理后愈合。28耳术前气导听阈为(55.4±21.6)dBHL,术后气导听阈为(35.5±16.4)dBHL(t=11.234,P<0.05);术前气骨导差为(29.3±10.3)dBHL,术后气骨导差为(11.3±3.9)dBHL(t=10.752,P<0.05)。结论 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术可获得较高的手术成功率,取得良好的听力改善效果,双侧同期手术可节省医患人力、物力资源。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耳内镜下软骨膜-软骨岛在鼓膜修补术中应用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7月86例行鼓膜修补术的慢性中耳炎静止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3例,使用软骨膜-软骨岛移植物行鼓膜修补术;对照组43例,使用全厚软骨-软骨膜移植物行鼓膜修补术。对比两组术前穿孔部位、穿孔大小、手术后鼓膜愈合率、术后6个月平均气导听阈及气骨导差。结果 对照组鼓膜愈合35例(81.4%),再穿孔8例(18.6%);观察组鼓膜愈合41例(95.3%),再穿孔2例(4.7%),两组鼓膜愈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37,P<0.05)。术后6个月纯音听阈检查,对照组平均气导听阈(33.54±4.81)dB HL,骨气导差(14.05±5.72)dB HL;观察组平均气导听阈(28.84±2.53)dB HL,骨气导差(9.40±2.77)dB HL,两组听力均较术前提高,两组间比较平均气导听阈和气骨导差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5.347、4.516,P 均<0.05)。结论 耳内镜下软骨膜-软骨岛行鼓膜修补术鼓膜愈合率高,术后听力改善更显著,是一种有效的鼓膜修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双侧同期鼓室成形术的可行性及术后听力改善情况。方法 对24例(48耳)双侧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行双侧同期鼓室成形术,将病变较重侧作为第一手术耳优先手术,对侧耳为第二手术耳。第一手术耳(24耳)完成鼓室成形术Ⅰ型13耳、鼓室成形术Ⅱ型10耳、鼓室成形术Ⅲ型1耳;第二手术耳(24耳)均施行鼓室成形术Ⅰ型。术中取用第一手术耳侧的耳屏软骨-软骨膜作为双侧鼓膜修复材料,以术后3个月鼓膜情况及纯音听阈结果评估鼓膜愈合成功率及术后听力改善程度。结果 24例(48耳)患者术后鼓膜一期完全愈合47耳,愈合率为97.9%(47/48),其中第一手术耳23耳,愈合率为95.8%(23/24),1耳遗留穿孔,门诊换药后愈合;第二手术耳24耳,愈合率为100%(24/24)。术后3个月复查纯音测听,第一手术耳平均气骨导差由术前(30.59±13.50)dB缩小至(15.39±12.40)dB,差值为-15.2 dB。第二手术耳平均气骨导差由术前(19.72±9.89)dB缩小至(8.98±10.18)dB,差值为-10.74 dB。双耳术前、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分别为6.02、4.87,P 均<0.001)。术后气骨导<20 dB的耳数为68.8%(33/48)。48耳术后均未出现医源性感音神经性聋、面瘫、味觉改变及眩晕等并发症。结论 双耳同期鼓室成形术,术后鼓膜愈合率高,术后听力明显改善,出现医源性感音神经性聋等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手术方式,并能节省住院时间及费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耳内镜下经耳道入路中耳胆脂瘤手术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我科58例中耳胆脂瘤患者采用耳内镜下经外耳道 入路鼓室探查术+鼓室成形术+/- 改良乳突根治术,观察术后3个月鼓膜愈合率,比较术前及术后3个月平均气导听阈及气骨导差。结果 58例患者术后3 个月鼓 膜愈合56例(占96.55%),因感染继发性穿孔2例(占3.45%),均在门诊耳内镜下处理后完全愈合。58例患者术前平均气导听阈(49.02±20.06)dB HL,术后3个月平均气导听阈(35.58±15.68)dB H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5.65,P<0.05)。58例患者术前平均气骨导差(34.40±28.10)dB HL,术后3个月平均气骨导差(18.32±10.63)dB H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3.10,P<0.05)。术后无1例严重感音神经性聋,无面瘫及眩晕并发症。结论 耳内镜下经外耳道入路中耳胆脂瘤手术具有可行性高、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干耳时间短、术后鼓膜愈合率高、听力改善效果良好、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耳内镜下岛状软骨-软骨膜复合体对干湿耳状态下的疗效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静止期患者,分为干耳组和湿耳组,均在耳内镜下用岛状软骨-软骨膜复合体以内置法行鼓室成形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鼓膜愈合率及术后6个月听力。结果 干耳组鼓膜愈合28例,湿耳组鼓膜愈合26例,愈合率没有统计 学意义(χ2=0.185,P =0.667)。术后6个月干耳组平均气导由术前(39.19±5.04)dB HL提高至(27.86±4.18)dB HL(P<0.05),平均气骨导差由术前(18.76±3.05)dB HL下降至(11.06±2.68)dB HL(P<0.05),湿耳组平均气导由术前(38.24±3.77)dB HL提高至(29.17±4.76)dB HL(P<0.05),平均气骨导差由术前(19 . 81±3 . 2 7)dBHL下降至(12.01±4.04)dB HL(P<0.05),而两组听力提高程度并无明显差异(P =0.287)。结论 耳内镜下应用岛状软骨-软骨膜复合体在干耳或湿耳状态下行I型鼓室成形术均能改善听力和修复鼓膜。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单侧听耳患者的鼓室成形术,了解手术方法和手术疗效。方法对9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胆脂瘤型进行了乳突根治术加鼓室成形术,对37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单纯型和中耳炎后遗症进行鼓室成形术,并比较术后效果。手术后3个月~1年之间进行术后听力评价。结果46耳单侧听力耳术前言语频率气导平均听阈为60.2±23.1dB HL,骨导听阈35.7±17.0dB HL;手术后的平均气导听阈为51.3±22.6dB HL,骨导听阈为36.3±10.6dB HL。鼓室成形术后疗效评定:37耳外耳道宽敞,人工鼓膜完整,血运好,近正常鼓膜色泽;纯音测听500~2000Hz平均气导听力改善23例(62.16%,23/37),听力不变13例(35.14%,13/37),听力恶化(下降10dB以上)1例(2.70%,1/37)。乳突根治术加鼓室成形术后疗效评定:9耳术腔干洁,人工鼓膜完整,血运好,近正常鼓膜色;纯音测听500~2000Hz平均气导听力改善5例(56.56%,5/9),听力不变4例(44.44%,4/9)。结论各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都可作为单侧听力耳的手术适应症。手术时只要注意手术技巧,认真仔细,一般不会造成手术后骨导听力的下降。术后干耳和保持原有听力是手术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典Wullstein Ⅲ型鼓室成形术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手术中的适应证及其术后听力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开放式Ⅲ型鼓室成形术的患者34例(34耳),患者均有听骨链破坏而镫骨结构完整,鼓膜内陷与镫骨头或砧骨豆状突直接连接,根据术中是否植入钛合金部分人工听骨(partial ossicular replacement prosthesis,PORP)分为两组, Wullstein Ⅲ型鼓室成形术(Ⅲ型组)11例和植入钛合金部分人工听骨(PORP组)23例。分别比较两组术后0.5、1、2和4 kHz的平均气导听阈、平均气骨导差的变化情况。结果Ⅲ型组患者术前平均气导听阈为46.59±16.60 dB HL,术后为34.89±10.34 dB HL,气导听阈提高11.70±19.30 dB HL;PORP组术前平均气导听阈为44.23±12.31 dB HL,术后为37.08±14.36 dB HL,提高7.14±14.39 dB HL;Ⅲ型组术前平均气骨导差(air-bone gap,ABG)为23.98±13.08 dB HL,术后为16.25±6.98 dB HL,缩小7.73±14.93 dB HL;PORP型组术前平均ABG为26.58±10.27 dB HL,术后为19.40±13.28 dB HL,缩小7.17±13.63 dB HL。两组患者在气导听阈提高值及ABG缩小的差异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gt;0.05)。结论开放式鼓室成形术中,如果鼓膜内陷与镫骨头或砧骨豆状突形成连接,可以予以保留,短期随访术后听力水平与植入PORP重建听骨链的效果相当,长期效果还需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耳内镜下双侧同期鼓室成形术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21例有双侧同期手术意愿的双侧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以主要诉求耳或病变较重耳为主要手术耳,限定对侧耳病变(鼓膜紧张部穿孔,仅需行I型鼓室成形术),分析实际完成耳内镜下双侧同期鼓室成形术例数及改二期手术的例数及原因,术后3月行耳镜及纯音听阈检查,分析疗效。结果 21例患者中,1例因主要手术耳术中出血较多,手术时间较长;1例术中发现镫骨底板固定需行镫骨撼动术,且对侧耳鼓膜穿孔直径达7 mm; 1例术中鼓室天盖破坏需行修补术,这3例对侧耳改行二期手术;余18例完成耳内镜下双侧同期鼓室成形术,其中,主要手术耳I型鼓室成形7例、II型9例以及III型2例,对侧耳均行I型鼓室成形术。术后15例主要手术耳鼓膜一期愈合,愈合率为83.3%(15/18),平均气骨导差由术前33.6±8.7 dB下降至术后13.7±9.2 dB; 18例对侧耳鼓膜均一期愈合,愈合率为100%,平均气骨导差由术前24.6±6.2 dB下降至术后15.8±7.1 dB。所有病例术后无面瘫、眩晕等症状,未出现严重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耳内镜下鼓室探查和鼓室成形术治疗中耳常见病变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30例耳漏伴听力下降患者,包括慢性单纯性中耳炎12例、粘连性中耳炎5例、鼓室硬化6例、中耳胆脂瘤7例。均行耳内镜下鼓室探查+鼓室成形术,根据病变情况行病变清除、外耳道重建、听骨链重建、鼓膜成形等。观察患者鼓膜愈合率、干耳率、听力效果等。结果 28例患者鼓膜修复良好,愈合率93.3%,2例遗留小穿孔,经搔刮穿孔边缘后愈合,均达到干耳。术前平均气导(52.41±19.89)dB,术后(38.11±18.36)d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9.221,P =0.000);术前平均骨导(19.93±16.31)dB,术后(20.21±16.22)d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2.623,P =0.014);术前平均气骨导差(32.49±10.74)dB,术后(17.81±9.42)d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9.730,P =0.000)。对不同疾病分组,各组间术前的平均气导、骨导及气骨导差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各组间术后平均气导、骨导及气骨导差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0例患者保留鼓索神经21例,占70%;术后面瘫0例;术后眩晕3例,均为轻度;术后骨导明显提高者0例。结论 耳内镜手术适应证广,适应于各种中耳疾病,总体效果满意。耳内镜下手术具有微创、美观等特点,去除骨质较少,易于重建修复。耳内镜下外耳道、中耳手术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探究耳内镜下I型鼓室成形术在干湿耳状态下手术的疗效差异。方法前瞻性纳入2017年7月~2017年9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静止期患者,术前由2名耳内镜医师和1名临床医师独立判断鼓膜及鼓室黏膜情况,将45例患者分为干耳组和湿耳组。其中干耳患者29例,湿耳患者16例。I型鼓室成形术后3个月时的鼓膜愈合率和听力改善率。结果术后3个月时干耳患者中26例(89.6%)的患者鼓膜完全愈合,湿耳患者中14例(87.5%)鼓膜完全愈合,两组气骨导差均明显下降,干耳组气骨导差由术前(23.5±7.3)dB HL下降至(8.6±6.2)dB HL,湿耳组气骨导差由术前(25.1±7.6)dB HL下降至(10.5±8.0)dB HL。两组在鼓膜愈合率和听力改善率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不伴有听骨链病变的静止期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术前湿耳状态并非手术禁忌证,其术后鼓膜愈合率以及听力改善率与干耳手术一致,且可以降低患者术前等待时间,减少抗生素使用和并发症发生,但这一结论仍需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Over-under法和内置法Ⅰb型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间行Ⅰb型鼓室成形术的28例(28耳)单侧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以Over-under法修补鼓膜且鼓室内放置明胶海绵15例(耳)(Over-under法组),以内置法修补鼓膜且鼓室内不放置明胶海绵13例(耳)(内置法组).术后1月复查耳内镜及纯音听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各频率及语频气导平均听阈的变化及鼓膜愈合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移植鼓膜均愈合,鼓膜修补成功率均为100%;术后各频率气导听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Over-under法组手术前后0.25、0.5、1、2、4及8 kHz平均气导听阈差分别为14.33± 3.48、12.33±2.48、9.00±2.19、8.67±3.33、5.33±2.46、-1.00±3.56 dB;内置法组分别为21.92±3.78、19.23±3.09、12.69±2.24、7.69±1.34、6.92±2.97、7.69±3.70 dB,两组术后听阈均较术前降低;手术前后语频气导平均听阈差值Over-under法为10.00±1.91 dB,内置法组为13.21±1.78 dB,两组间听力改善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可行Ⅰb型鼓室成形术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无论选择Over-under法还是内置法,鼓膜修补成功率相似,术后听力改善程度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耳内镜下鼓室成形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我科采用耳内镜下对42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上鼓室胆脂瘤及鼓室硬化症的患者进行鼓室探查、上鼓室进路乳突根治加鼓室成型术,观察鼓膜愈合成功率,并比较手术前及手术后3个月平均气导听阈(PTA)及气骨导差(A-B gap)。结果42例患者术后鼓膜一期完全愈合40例(占95.2%),遗留穿孔2例(占4.8%)者均在门诊耳内镜下处理后完全愈合。术前患者平均气导听阈52.32±14.70 d B HL,术后3个月平均气导听阈30.59±12.16 d B HL,听力提高程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3例患者术后出现皮瓣部分缺血坏死,经门诊处理后恢复。未出现严重感音神经性耳聋,无面瘫及眩晕并发症。结论:耳内镜下中耳手术及鼓室成形术具有良好的可行性。部分经过选择的中耳胆脂瘤也适合耳内镜下进行。耳内镜下具有视野广阔清晰,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及听力效果良好、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未来中耳手术的一个热点及方向,但单手操作等缺点仍需术者熟练克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Tos改良联合进路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28耳)施行改良联合进路鼓室成形术病例,总结技术特点,观察手术并发症及术后听力。结果:26耳(92.86%)干耳;3耳术后鼓膜再穿孔(10.71%),其中2耳微小穿孔经处理后愈合。24耳术后3-6个月鼓膜恢复光锥,其中22耳保持鼓膜前倾角,1耳鼓膜-外耳道前壁夹角变钝,1耳鼓膜外移愈合。1耳再发性上鼓室内陷囊袋形成,1耳胆脂瘤复发。无听力下降、面瘫病例。手术前后纯音测听结果比较示:术后听阈[(42.80±17.97)dB]优于术前[(47.49±18.01)d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气骨导差[(19.76±7.49)dB]较术前[(30.65±10.02)dB]显著缩小(P〈0.01)。结论:改良联合进路鼓室成形术能有效清除鼓室及乳突病灶,并形成稳定的中耳含气腔和传声结构,适用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尤其是气化不良乳突的完壁式乳突切除鼓室成形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听骨链畸形患者的听力学特征和耳内镜手术效果分析。方法 对35例(38耳)听骨链畸形患者行手术前后纯音听力测试,并对听骨链畸形根据Cremers Classification分型,对各个分型进行听力学特征分析。35例(38耳)均在耳内镜下进行手术,其中13耳行人工镫骨置换术,17耳行鼓室成形Ⅱ型术,8耳行鼓室成形Ⅲ型术。通过比较手术前后气骨导差变化来分析术后效果。结果 析35例(38耳)听骨链畸形患者的纯音测听。结果,2000 Hz骨导听阈处有明显听阈下降。35例(38耳)听骨链畸形患者,11耳为镫骨底板固定(Ⅱa),占29.0%,平均气骨导差为(44.6±7.5)dB HL。2耳为镫骨底板固定伴砧镫关节假连接或固定(Ⅱb),占5.3%,平均气骨导差为(42.9±8.9)dB HL。17耳为镫骨畸形但底板可活动(Ⅲa),占44.7%,平均气骨导差为(37.8±9.7)dB HL;4耳为镫骨底板可活动但伴砧镫关节假连接或固定(Ⅲb),约占10.5%,平均气骨导差为(34.1±10.6)dB HL;4耳为镫骨底板可活动但锤砧关节假连接或固定(Ⅲc),约占10.5%,平均气骨导差为(39.0±7.8)dB HL。耳内镜术后3个月,行人工镫骨置换术者平均气骨导差为(21.0±11.4)dB HL,较术前缩小(24.0±11.1)dB HL;行Ⅱ型鼓室成形术者平均气骨导差为(17.1±10.5)dB HL,较术前缩小(20.0±8.3)dB HL;行Ⅲ型鼓室成形术者平均气骨导差为(22.0±14.1)dB HL,较 术前缩小(20.0±13.0)dB HL。结论 先天性听骨链畸形患者的纯音测听结果中,2000 Hz骨导听阈有明显的听阈下降,在听力图上呈现与耳硬化症相似的V型切迹形状。先天性听骨链畸形分型中,先天性镫骨底板活动伴听小骨畸形为常见。采用耳内镜下不同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可明显提高听力,缩小气骨导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鼓膜小穿孔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耳内镜下手术修补方式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8年10月我科诊治的90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鼓膜小穿孔患者,根据修补方式(内置法或夹层法)和手术时鼓室黏膜情况(干耳或湿耳),观察对比鼓膜愈合率及术后3个月听力改善情况。结果 90例患者干性穿孔53例,鼓膜穿孔边缘潮湿者(湿耳)37例;内植法64例,夹层法26例。术后鼓膜一期愈合87例,夹层法术后鼓膜愈合率高于内植法,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554)。湿耳组中夹层法修复鼓膜成功率高于内植法,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P =0.047)。术后3个月平均气导听阈较术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5.055,P<0.05),气骨导差明显缩小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5.351,P<0.05)。结论 耳内镜下内置法鼓膜成形术治疗中耳炎鼓膜小穿孔,有微创、便捷和疗效确切等优势。针对鼓膜穿孔边缘潮湿、耳漏反复发作及前上象限穿孔者,该术式需慎重考虑,应优先选择夹层法鼓膜成形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耳廓全层整片软骨结合外嵌技术在II、Ⅲ型鼓室成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以耳廓全层整片软骨为移植材料采用外嵌法(将整片软骨置于纤维鼓环外侧,并将部分软骨片嵌顿于鼓切迹)行Ⅱ、Ⅲ型鼓室成形术的160例(165耳)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18~65岁,平均33.5±9.2岁;其中鼓室硬化98耳,上鼓室胆脂瘤47耳,粘连性中耳炎20耳。术中采用部分听骨赝复物(PORP)重建听力105耳,采用全听骨赝复物(TORP)重建听力60耳,术后随访12~36个月。分析患者术前、术后纯音听阈,耳内镜图像及并发症,观察部分患者术后颞骨CT显示的鼓室含气腔情况。结果 PORP组术前0.5~4 kHz平均气导听阈51.34±10.46 dB HL,平均气骨导差32.88±5.25 dB,术后一年平均气导听阈及气骨导差分别为30.24±8.66 dB HL、13.60±6.18 dB,术后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TORP组术前平均气导听阈54.85±9.48 dB HL,平均气骨导差34.59±6.85 dB,术后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回顾性分析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干湿耳患者行鼓室成形术后的鼓膜穿孔愈合和听力改善情况。方法 根据患者鼓室黏膜情况,将40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分为干耳组和湿耳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病程、切口方式及移植材料,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的鼓膜穿孔愈合和听力改善情况。结果 干耳组和湿耳组在性别、年龄、病程、鼓膜穿孔大小、切口方式及移植材料的选择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耳组和湿耳组鼓室成形术后的鼓膜初期愈合良好,愈合率均为100%。中长期随访中发现干耳组术后3个月、6个月各1例患者发生鼓膜愈合后再穿孔。湿耳组术后3个月1例患者鼓膜愈合后再穿孔。余患者鼓膜形态及位置恢复良好,无明显内陷、外移情况。两组患者术后鼓膜愈合情况经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分析,P值为0.905,大于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耳组术后气导听力改善值为(10.66±5.47)d B HL,湿耳组术后气导听力改善值为(10.03±4.09)d B HL,两组听力改善值经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分析,P值为0.637,大于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湿耳组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耳内镜下耳屏软骨膜夹层法鼓膜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耳内镜下耳屏软骨膜夹层法修补鼓膜的80例患者,对患者术后鼓膜穿孔愈合率、鼓膜愈合形态、听力改善情况、并发症等随访至少1年。结果 80例鼓膜愈合79例,愈合率为98.8%;所有鼓膜愈合形态良好;患者术前与术后1年气导平均听阈分别为(39.1±8.5)dB HL、(20.5±9.1)dB H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0.31,P <0.01);术前与术后1年平均气骨导差分别为(21.1±5.5)dB、(9.5±7.1)d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7.84,P <0.01),听力改善明显。所有病例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耳内镜下耳屏软骨膜夹层法修补穿孔鼓膜,术后鼓膜愈合形态佳,听力恢复良好,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可供临床选择和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及外伤性鼓膜穿孔患者行耳后进路-夹层法鼓膜成形术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85例(308耳)行耳后进路-夹层法鼓膜成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随访281耳(91.23%)鼓膜愈合,287耳(93.18%)术后气骨导差值在15dBHL以内;213耳术后气骨导差缩小≥15dBHL(包括15dB)听力提高69.16%,21耳术前、术后气骨导差值未改善(仍在15-30dBHL之间),占6.82%。无耳鸣、面瘫等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和外伤性鼓膜穿孔患者行耳后进路-夹层法鼓膜成形术后鼓膜愈合率高,多数患者听力改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耳内镜下经外耳道后壁翻瓣夹层法修补鼓膜穿孔的效果。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耳内镜下经外耳道后壁翻瓣,运用耳屏软骨-软骨膜夹层法修补鼓膜穿孔病例68例(68耳),术后对穿孔鼓膜的愈合率、患耳听力恢复情况进行随访分析至少1年。结果  全部病例(68例68耳)鼓膜穿孔愈合,愈合率100%,移植物无发生内陷、外移或钝角愈合情况。术后1年气导听阈(24.82±6.63)dB HL,与术前(42.79±11.07)dB H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2.92,P <0.01);术后骨气导差(10.08±4.83)dB HL,与术前(22.57±6.69)dB HL相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 =26.81,P <0.01),听力改善明显。结论 采用耳内镜下经外耳道后壁翻瓣,运用耳屏软骨-软骨膜夹层法进行鼓膜穿孔修补,鼓膜愈合成功率较高,术后听力恢复良好,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