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耳内镜下耳屏软骨-软骨膜鼓膜修补术和传统显微镜下颞肌筋膜鼓膜修补术的疗效。方法回顾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我科接受鼓膜修补术的患者460例,按手术方式分为2组,一组耳内镜下耳屏软骨-软骨膜鼓膜修补术(耳内镜组),共242例(242耳),另一组显微镜下颞肌筋膜鼓膜修补术(显微镜组),共218例(218耳)。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1个月、3-6个月、1-2年鼓膜愈合率的情况。结果耳内镜组平均手术时间(43.5±14.2)min,平均术中出血量(5.2±1.8)ml,而显微镜组平均手术时间(84.0±13.5)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15.0±4.1)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55,P<0.01;t=-12.14,P<0.01);术后1个月耳内镜组鼓膜愈合率为94.21%,显微镜组为91.74%;术后3-6个月、术后1-2年随访,长期鼓膜愈合率耳内镜组和显微镜组鼓膜愈合率分别为92.15%和89.4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内镜下耳屏软骨-软骨膜修补鼓膜穿孔可以获得较好的愈合率,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值得一定范围内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内镜与显微镜下行耳屏软骨-软骨膜鼓膜修补术治疗鼓膜穿孔的效果。方法 选取120例(120耳)鼓膜穿孔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显微镜下耳屏软骨-软骨膜鼓膜修补术,研究组患者接受内镜下耳屏软骨-软骨膜鼓膜修补术。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前和术后6个月的气骨导差、气导听阈、术后鼓膜再穿孔发生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t =16.623,P <0.05),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t =18.848,P <0.05);术前两组的气骨导差和气导听阈均无显著差异(t =0.050、0.060,P 均>0.05),术后6个月研究组的气骨导差和气导听阈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 =5.558、4.856,P 均<0.05);研究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t =8.640,P <0.05),两组的鼓膜再穿孔率无显著差异(t =0.209,P >0.05)。结论 相较显微镜下手术,内镜下行耳屏软骨-软骨膜鼓膜修补术治疗鼓膜穿孔的手术创伤更小、手术时间更短,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听力恢复。  相似文献   

3.
耳内镜及手术显微镜下自体脂肪鼓膜修补术的比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通过对手术显微镜下及耳内镜下自体脂肪鼓膜修补术的疗效比较,探讨耳内镜下脂肪鼓膜修补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6月至2001年6月间78例(83耳)显微镜下自体脂肪鼓膜修补术及2001年7月至2005年6月间108例(115耳)耳内镜下行脂肪鼓膜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全部患者随访时间均超过6个月,二组鼓膜穿孔愈合率分别为91.57%(76/83)和93.04%(107/115),二组中不同大小、不同位置、不同类型鼓膜穿孔患者的愈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内镜下鼓膜穿孔自体脂肪修补术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无需手术切口、并发症少、节省费用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耳内镜下耳屏软骨-软骨膜和耳屏软骨膜修补鼓膜大穿孔的疗效。方法 回顾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接受鼓膜修补手术的97例(97耳)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采用耳内镜下耳屏软骨-软骨膜修补鼓膜穿孔48例和采用耳内镜下耳屏软骨膜修补鼓膜穿孔49例,术后1、3、6、12个月复查,至少随访3个月以上。比较两组术后3个月以上鼓膜愈合率及听力情况。结果  术后3个月软骨-软骨膜组鼓膜愈合率95.83%(46/48),软骨膜组鼓膜愈合率95.92%(47/49)(χ2=0.000,P >0.05);术后3个月平均气导阈值均较术前提高,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404,P >0.05)。结论 耳内镜下软骨-软骨膜修补鼓膜穿孔与软骨膜修补疗效相当,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系统评价我国唇龈沟进路与鼻内镜下揭盖术治疗鼻前庭囊肿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鼻前庭囊肿术式选择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VIP、CBM、CNKI、WanFang、PubMed、EMBASE、Google、Cochrane Library(截止至2017年12期),由两位研究者独立完成文献筛选,纳入关于唇龈沟进路与鼻内镜下揭盖术治疗鼻前庭囊肿的随机对照实验。对其资料进行综合质量评估,应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9篇文章数据,共有1619例患者,824例患者行唇龈沟进路手术,795例患者经鼻内镜下揭盖术治疗,鼻内镜下揭盖术的手术时间[MD =3.69,95%CI[3.50,3.88];出血量[MD =30.86,95%CI[30.48,31.24];术后24小时疼痛[MD =3.53,95%CI[3.31,3.74];住院时间[MD =2.25,95%CI[2.10,2.41];愈合时间[MD =2.14,95%CI[2.08,2.21];术后复发时 间[MD =4.13,95%CI[2.45,6.97];均明显小于经唇龈沟进路手术(P<0.00001)。结论 与唇龈沟进路组相比,鼻内镜下揭盖术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愈合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术后复发率等。鉴于本次研究仅限于国内文献,加之可能存在发表偏倚的影响,尚需更多国内外纵向、横向研究并给予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6.
鼓膜修补术属耳科常见手术,该手术通常在显微镜下进行。我科2004年5月~2008年9月开展硬性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治疗慢性中耳炎陈旧性鼓膜穿孔和外伤性鼓膜穿孔67例,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根据鼓膜穿孔大小选择不同鼓膜成形术及修补材料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255例鼓膜穿孔患者,根据鼓膜穿孔大小,分别对98例鼓膜小穿孔患者(穿孔直径小于3 mm)采用耳内镜下或显微镜下脂肪团块嵌塞法行鼓膜修补术,对75例鼓膜中穿孔患者(穿孔直径3~5 mm)行耳内镜下或显微镜下耳屏软骨-软骨膜内置法、不制作外耳道皮瓣行鼓膜修补术,对82例鼓膜大穿孔患者(穿孔直径大于5 mm)行显微镜下耳屏软骨-软骨膜内置法、制作外耳道皮瓣行鼓膜修补术.术后1~3个月行耳内镜复查,观察其疗效.结果 三种手术方式修补鼓膜小、中、大穿孔的愈合率分别为98.0%(96/98)、96.0%(72/75) 和96.34%(79/82),总愈合率为96.86%(247/255),术后言语频率平均气导听阈20.1±4.3 dB HL.结论 针对鼓膜穿孔大小选择不同鼓膜成形术及修补材料是可行的,其疗效均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治疗鼓膜穿孔的疗效.方法应用单手操作行前内植后夹层法鼓膜成形术,治疗30耳鼓膜穿孔.结果有28耳愈合良好听力提高较为满意,穿孔愈合率为93.3%,与在显微镜下手术疗效无明显差异.结论应用耳内镜手术治疗鼓膜穿孔方便、灵活、视野好,为一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鼓膜穿孔可引起患耳的听力下降,并增加中耳感染与后天继发性胆脂瘤性中耳炎的风险。鼓膜修补术属耳科常见手术,该手术通常在显微镜下进行。我科2005年1月~2010年9月开展硬性耳内镜下自体脂肪鼓膜修补术治疗慢性中耳炎陈旧性鼓膜穿孔和外伤性鼓膜穿孔36例,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切除扁桃体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CNKI及万方数据库国内外关于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与传统扁桃体剥除术的随机对照试验及临床对照试验。运用RevMan 5.1软件对两种手术方式在术中、术后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20个随机对照试验和5个临床对照试验,共4162例患者。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与传统扁桃体剥除术相比,显著缩短了手术时间[MD=-16.04,95%CI(-20.24,-11.84),P <0.00001],减少了术中出血量[MD=-50.07,95%CI(-66.03,-34.11),P <0.00001],缩短了住院时间[MD=-3.18,95%CI(-5.72,-0.63),P =0.01],加快了恢复进食时间[MD=-1.98,95%CI(-3.11,-0.85),P =0.0006],减轻了患者疼痛程度(术后6、24、48、72 h)(VAS评 分)(P <0.05),减少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MD=0.65,95%CI(0.46,0.93),P =0.02],同时延长了白膜脱落时间[MD=1.84,95%CI(0.24,3.44),P =0.02],而平均疼痛时间无显著差别。结论 现有的研究表明,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切除扁桃体在应用价值上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更加安全和有效,但是由于数量少,期待更多高质量的试验提供高质量的证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耳内镜下经外耳道鼓膜成形术的手术方法并观察其疗效.方法 59例鼓膜穿孔患者,依据鼓膜穿孔面积及边缘有无残余鼓膜,在耳内镜下经外耳道行内植或双“门形”皮瓣法内植法鼓膜修补术.结果 术后随访1~6个月,一期治愈率94.9%.结论 耳内镜下经外耳道鼓膜成形术疗效好、创伤小,可部分代替显微镜下鼓膜成形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耳内镜下耳屏软骨-软骨膜与颞肌筋膜在鼓膜大穿孔修补术中临床应用的区别。方法 回顾性分析120例(120耳)2015年1月~2018年6月于我院住院诊断为慢性中耳炎,鼓膜穿孔达50%以上,并行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患者。将患者分为两组,耳屏软骨-软骨膜组70例(70耳)采用耳屏软骨-软骨膜修补,颞肌筋膜组50例(50耳)采用颞肌筋膜修补。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术后鼓膜修补愈合率、术后气骨导差的变化等,分析比较耳屏软骨-软骨膜与颞肌筋膜在鼓膜大穿孔修补中的 效果与价值。结果 耳内镜下A组手术时间比B组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住院天数明显缩短,且两组鼓膜愈合率和听力改善无明显差异。结论 耳屏软骨-软骨膜在耳内镜下鼓膜大穿孔修补术中较颞肌筋膜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鼓膜修补术是临床治疗鼓膜穿孔、提高听力的唯一有效方法。临床治疗鼓膜穿孔的方法很多,如耳内镜下行内植法、外植法、夹层法等,疗效不一。我科自2005年3月-2008年3月行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治疗鼓膜穿孔45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鼓膜穿孔患者45例,均为单耳发病,其中男13例,女32例;年龄20-45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耳内镜及显微镜下行鼓膜成形术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6年6月四川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收治160例行鼓膜成形术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耳内镜组和显微镜组,各80例。比较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1个月、6个月、1年的鼓膜愈合率,术后3个月的听力改善情况。结果耳内镜组平均手术时间和平均术中出血量低于显微镜组(P0.05);耳内镜组平均住院时间和术后干耳时间1月患者比例低于显微镜组(P0.05);两组术后1个月、6个月、1年鼓膜愈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平均气导听阈、平均气骨导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平均气导听阈、平均气骨导差均低于术前(P0.05)。结论耳内镜下鼓膜成形术与传统显微镜下鼓膜成形术相比,疗效相当,但具有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微创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耳内镜下耳屏软骨环-软骨膜修补术治疗鼓膜穿孔的疗效。 方法 将80例(80耳)鼓膜穿孔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行耳内镜下耳屏软骨环-软骨膜修补术,对照组行显微镜下颞肌筋膜鼓膜修补术。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临床疗效、鼓膜愈合率、听力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分别为(42.19±12.35)、(82.67±11.16)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5.06±1.34)、(14.27±2.35)mL,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P均<0.05。观察组治愈28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00%(38/40),对照组分别为23、8、9例,77.50%(31/4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1个月鼓膜愈合率分别为95.00%(38/40)、87.50%(35/40),术后6个月鼓膜愈合率分别为92.50%(37/40)、85.00%(34/40),术后12个月鼓膜愈合率分别为92.50%(37/40)、85.00%(34/40),两组术后1、6、12个月鼓膜愈合率比较,P均>0.05。两组术后1、6、12个月听力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术后1年内发生再度穿孔3例(7.5%),对照组术后1年内发生再度穿孔6例(1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01, P=0.479)。 结论 耳内镜下耳屏软骨环-软骨膜修补术治疗鼓膜穿孔效果确切,可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提高临床疗效及鼓膜愈合率,改善患者听力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根据鼓膜穿孔大小选择不同鼓膜修补方法的可行性和疗效观察。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2年1月鼓膜穿孔患者,根据鼓膜穿孔大小,分别对90例鼓膜小穿孔患者(穿孔直径〈3mm)采用耳内镜下脂肪团块嵌塞法,对70例鼓膜中穿孔患者(穿孔直径3-5mm)行耳内镜下脂肪平片内置法,对80例鼓膜大穿孔患者(穿孔直径〉5mm)行显微镜下颞肌筋膜内置法。术后1-3个月分别行耳内镜检查。结果3种手术方式修补鼓膜穿孔的愈合率分别为100%(90/90)、97%(68/70)和95%(76/80),总愈合率为97.5%(234/240)。结论针对每个患者鼓膜穿孔大小选择不同鼓膜修补术是可行的,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不同技术和材料在鼓膜修补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耳内镜、手术显微镜技术联合不同材料对特点各异的鼓膜穿孔行鼓膜成形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针对不同大小及位置的鼓膜穿孔患者109例109耳,选择性地采用耳内镜下脂肪组织鼓膜成形术(31耳)、软骨膜鼓膜成形术(43耳)和显微镜颞肌筋膜鼓膜成形术(35耳),比较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全部患者随访6~18个月,三组鼓膜穿孔愈合率分别为90.3%、90.7%和91.4%;手术前后平均听阈均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针对不同鼓膜穿孔的特点有选择性地应用手术显微镜或耳内镜技术,以及不同来源的移植材料进行鼓膜成形术,均能达到有效的治疗结果;对中央型的穿孔应用耳内镜下脂肪、软骨膜材料能达到微创目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耳内镜下利用生物羊膜移植行鼓膜穿孔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苏州市吴中人民医院2015 年4月~2017年3月收治的38例(38耳)接受耳内镜下采用生物羊膜行鼓膜穿孔修补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术后3、6个月鼓膜穿孔愈合情况以及术后6个月听力恢复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8例患者术后3、6个月鼓膜愈合分别为36(94.7%)、35(92.1%);术后6个月复查纯音测听气导平均听阈为(28.42±7.31)dB,较术前提高(17.19±5.31)dB;手术前后听力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091,P﹤0.05)。结论耳内镜下利用生物羊膜行鼓膜修补术,避免了自体取材造成的手术切口创伤与瘢痕,且具有手术时间短,患者术中出血量少等优点,为鼓膜穿孔提供了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相对经济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泪前隐窝入路与柯陆式入路在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手术疗效的差异。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全文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关于经泪前隐窝入路与柯陆式入路在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手术疗效的对照研究。由4名评价员独立筛选、讨论,纳入研究资料后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经筛选共纳入10项研究694例患者,其中泪前隐窝组348例,柯陆式组34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手术时间[MD=-2.68,95%CI(-8.72~3.37),P =0.39]、术中出血量[MD=-21.28,95%CI(-52.18~9.63),P =0.18]、住院时间[MD=-0.78,95%CI-1.73~0.17),P =0.1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后,单组样本量<20例两组患者手术时间[MD=-8.67,95%CI(-11.67~-5.66),P<0.01]、单组样本量<30例术中出血量[MD=-71.33,95%CI(-81.23~-61.42),P<0.01]、单组样本量<20例住院时间[MD=-2.24,95%CI(-3.32~-1.16),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泪前隐窝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优于柯陆式组;泪前隐窝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柯陆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40,95%CI(0.26~0.62),P<0.01],治愈情况[OR=1.55,95%CI(0.48~2.72),P =0.76]、术后复发[OR=0.89,95%CI(0.59~1.35),P =0.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泪前隐窝入路与柯陆式入路是治疗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两种手术方式,当前证据显示泪前隐窝入路治疗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疗效优于柯陆式入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鼓膜小穿孔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耳内镜下手术修补方式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8年10月我科诊治的90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鼓膜小穿孔患者,根据修补方式(内置法或夹层法)和手术时鼓室黏膜情况(干耳或湿耳),观察对比鼓膜愈合率及术后3个月听力改善情况。结果 90例患者干性穿孔53例,鼓膜穿孔边缘潮湿者(湿耳)37例;内植法64例,夹层法26例。术后鼓膜一期愈合87例,夹层法术后鼓膜愈合率高于内植法,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554)。湿耳组中夹层法修复鼓膜成功率高于内植法,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P =0.047)。术后3个月平均气导听阈较术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5.055,P<0.05),气骨导差明显缩小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5.351,P<0.05)。结论 耳内镜下内置法鼓膜成形术治疗中耳炎鼓膜小穿孔,有微创、便捷和疗效确切等优势。针对鼓膜穿孔边缘潮湿、耳漏反复发作及前上象限穿孔者,该术式需慎重考虑,应优先选择夹层法鼓膜成形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