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5 毫秒
1.
评价因病缺课系统在学校传染病防控中的预警作用,为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12-2017学年上海市松江区新桥镇内所有8所中小学校的因病缺课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并与同期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中的传染病数据进行比较,评估学校因病缺课监测系统上报传染病的时效性和准确性.结果 2012-2017学年,8所中小学校共报告因病缺勤人天数为13 587人天,人均因病缺课0.38 d,因病缺课率为0.21%.导致学生缺课的主要症状是发热(35.34%),病因主要归属为类呼吸道感染症状,占73.50%;其次是类肠道感染症状,占14.10%.同期的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中,8所中小学校共计发生传染病231例,其中204例在缺勤缺课监测系统中被提前监测并上报,占88.31%.204例病例中有69例(33.82%)缺课时间差中位数比国家传染病系统中的早3.67d,有103例(50.49%)晚1.23 d.节假日和上课日传染病报告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24.48,P<0.01).结论 因病缺课监测可为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发挥一定的预警作用.加强学生因病及早就医行为和家长报告意识,提高因病缺课上报及时率和准确率仍是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上海市闵行区水痘因病缺课监测系统和全国疾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监测数据,了解水痘在中小学因病缺课中的特征,为做好校内水痘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21年水痘因病缺课和全国疾病报告信息系统监测数据,描述性分析因病缺课系统与网络直报系统数据一致性和水痘因病缺课的流行特征。【结果】2021年闵行区水痘发病率为48.28/10万,中小学因病缺课率为612.08/10万,水痘因病缺课率为6.03/10万,水痘因病缺课率分布与病例发病情况一致,男生缺课率高于女生,2个发病高峰期缺课率较高,不同学段学生水痘因病缺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5.217,P<0.001),初中生缺课率最高。水痘高发期和非高发期的缺课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73,P=0.863),因病缺课系统和网络直报系统实际匹配率为88.90%,网络直报的病例与未网络直报病例之间缺课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46,P=0.730)。【结论】闵行区水痘发病率和因病缺课率相对较低,因病缺课系统和网报直报系统数据的一致性有所提高,水痘日常校园防控常年保持在较好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杭州市小学生因病缺课的特征和主要原因,为降低学生因病缺课率提供依据。方法从学生健康系统收集2016—2017学年杭州市小学生因病缺课系统监测资料,分析小学生因病缺课发生率、病因、发生时间和年级分布。结果 2016—2017学年杭州市小学生总因病缺课率为34.73/万,女生因病缺课率为35.67/万,高于男生的33.86/万(P0.05)。因病缺课前三位病因分别为感冒或流感、胃肠道疾病和其他传染病,因病缺课人天数构成比分别为67.66%、8.88%和8.01%。因病缺课病例集中在11月、12月和3月,缺课率分别为45.63/万、47.26/万和49.56/万。一至六年级小学生因病缺课构成比依次为25.23%、20.32%、17.07%、17.11%、10.74%和9.54%。其中,一年级男生感冒或流感缺课率最高,四年级男生其他传染病缺课率最高;一年级女生感冒或流感和耳鼻喉疾病缺课率最高,三年级女生意外伤害缺课率最高,四年级女生胃肠道疾病和其他传染病缺课率最高(均P0.003)。结论呼吸道传染病是小学疾病防控的重点,低年级学生是重点关注人群,秋冬和冬春之交是防控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4.
分析2011-2015学年金山区中小学生因病缺课的流行特征和原因,为降低学生因病缺课率,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1-2015学年金山区中小学生因病缺课系统监测数据,描述中小学生因病缺课流行特征,并比较不同性别、不同学段学生因病缺课情况.结果 2011-2015学年金山区中小学生总因病缺课率为0.28%,缺课的首位原因为发热,占全部缺课病例的42.95%;其次为呼吸系统症状/疾病(22.24%)、消化系统症状/疾病(10.60%)以及传染病(6.45%);缺课病例集中于11-12月及3-5月,各种病因所致缺课分布高峰的时间不同;各学年男生缺课率均高于女生(P值均<0.01);不同学段之间,小学缺课率最高,高中最低,各学年不同学段缺课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传染病和伤害所致的平均缺课天数最多(6.7,5.2d).结论 小学生及男生是缺课的重点关注人群.应根据中小学生缺课的主要病因及其时间分布特点提前采取措施,降低学生缺课率.  相似文献   

5.
学校缺勤缺课监测对于水痘监测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学校缺勤缺课监测系统中因水痘缺课的数据,探讨其对水痘监测的作用。方法收集2010学年第一学期监测数据,通过描述性分析并与网络直报水痘资料进行比较,评价缺勤缺课监测的及时性、敏感性等特征。结果 2010学年第一学期共计监测97d,1 644所学校因水痘缺课3 287人、20 202人天。缺课率和缺课天数在高发期(11~12月)要高于其他月份。52.11%水痘病例来自小学。网络直报病例缺课天数要长于未网络直报病例(P<0.05)。对于就诊病例网络直报的及时性要好于学校缺勤缺课监测。结论学校缺勤缺课监测对于水痘缺课的报告与网络直报系统基本一致,而前者对于那些未就诊的轻症水痘病例具有更高的监测价值,学校缺勤缺课监测系统未来应侧重于基于症状的症候群监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因病缺课监测系统呕吐腹泻症状缺课数据,了解呕吐腹泻症状在上海市闵行区中小学因病缺课中的流行特征,为做好校内聚集性呕吐腹泻疫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新版《上海因病缺课缺勤直报系统》收集2018学年第二学期上海市闵行区中小学呕吐腹泻症状因病缺课监测数据,通过描述性分析了解呕吐腹泻症状缺课的流行特征和聚集性疫情苗子特点。结果 2018学年第二学期在闵行区的161所学校共监测85 d,因呕吐腹泻症状缺课3 599人天数,缺课率为0.27‰。3月份呕吐腹泻症状缺课率最高,为0.35‰,与其他月份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181.840,P=0.000);不同学段学生呕吐腹泻症状缺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3.468,P=0.000),表现为小学最高(0.34‰)。小学中一年级缺课率最高(0.44‰),不同年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827,P=0.000)。聚集性苗子事件时间分布与缺课率分布一致,但地区分布不同,苗子事件中48.75%的病例是3 d后复课。结论 呕吐腹泻症状是中小学生常见缺课原因,缺课率较高,无法识别聚集性疫情的首例病例,校园聚集性疫情的防控重点在于及时报告和呕吐物的规范处置。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无锡市新区学生因病缺课状况,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11-2012学年选取新区43所中小学、幼儿园,按《无锡新区学生缺课网络直报工作方案》开展因病缺课监测。结果 2011-2012学年学生因病缺课发生比例为34.92%,因病缺课率0.61%,平均因病缺课天数1.95d。因病缺课高峰出现在3月份。一般感冒居缺课病因首位,占76.86%,其余依次为胃肠道疾病(3.56%)、手足口病(2.55%)、水痘(2.11%)、意外伤害(2.01%)。结论应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加强对学生常见病的预防,保障学生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分析深圳市2014-2015学年中小学生因病缺课情况,为制定深圳市中小学生健康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深圳市学生健康监测系统",对2014年9月-2015年7月全市中小学生因病缺课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14-2015学年深圳市中小学生因病缺课率为22.08%,人均缺课天数为1.67 d,男生与女生的缺课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3.148,P0.05),男生的缺课率高于女生。小学生的缺课率比例明显高于初中生和高中生(χ2=103.318,P0.05);缺课时间分布显示,1月份、3月份和6月份为缺课三个高峰期。结论应加强校园传染病及意外伤害的防控,并加大春秋季流行性感冒的预防措施,逐渐完善健康监测系统上报环节,做好深圳市中小学生健康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西安市小学生传染性疾病相关症状监测网上直报工作数据,为早期预警学校传染病疫情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2018年西安市开展监测网上直报工作的36~71所小学,对学生因病缺课的主要症状、疾病进行统计描述,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性别、年级学生因病缺课症状上报率。结果不同年份、年级、性别学生因病缺课症状上报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 310.31,44.96,12 433.01,P值均<0.01),其中2017年高于其他年份,低年级高于高年级,男生高于女生。缺课症状中发热最多(39.7%),其次为咳嗽(19.6%),均在12月出现高峰。缺课天数中位数2 d(0.5~200 d)。上报缺课疾病24种,其中传染性疾病报告17种,占4.8%,前3位是流行性感冒(1.7%)、水痘(1.6%)、流行性腮腺炎(1.1%)。系统发出症状预警信息1 639条,以发热症状预警信息最多(68.0%),其次是咳嗽(29.7%);其中79条症状预警信息被证实为学校传染病疫情预警信息,前3位为聚集性流感样病例疫情29起,流行性感冒疫情26起,水痘疫情19起,症状预警的总体阳性预测值为4.8%。结论发热和咳嗽为主要预警症状,呼吸道传染病是小学生传染性疾病症状监测预警最多的疾病,需要提高早期预警学校传染病疫情的精准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掌握南通中小学生因病缺课情况,探讨降低学生因病缺课率的措施。方法:对2012学年02011.9-201 2.06)南通市已开展因病缺课监测网络直报的532所中小学的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学生因病缺课率0.05%,平均因病缺课天数1.38d。学生缺课原因前5位是一般感冒、水痘、胃肠道疾病、腮腺炎、意外伤害。冬春季节是学生患病的高发期。结论:预防和控制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的疾病是降低因病缺课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学生因病缺课监测是获得学生健康状况信息的主要途径[1].为准确掌握学生疾病发生情况,逐步建立学生疾病监测和预警系统,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疫情等公共卫生事件在学校的发生和流行,南通市开展了学生因病缺课监测网络直报工作,现将2012-2015学年537所中小学因病缺课监测网络直报监测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分析深圳市中小学生2011-2016学年因病缺课分布特征,为学校传染病风险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从“深圳市学生健康监测信息系统”收集2011-2016学年学生因病缺课数据,利用R软件Lattice包制作发生频数热力图进行分析.结果 2011-2016学年“深圳市学生健康监测信息系统”共收集因病缺课个案915 659例.按天分布热力图显示,总体上中小学生因病缺课发生数全年不均衡,发生热点多集中于上半年,最密集的月份是3月.因病缺课发生最多的病因是“感冒或流感”(61.79%).不同病因个案按天分布特点可归纳为4种类型,即按月集中型(包括感冒或流感、胃肠道疾病、腮腺炎和手足口病)、全年波动型(包括气管炎或肺炎、水痘、眼病和牙病)、全年平均型(伤害和风疹)和半年差异型(耳鼻喉疾病和“未诊断”个案).结论 上半年是因病缺课高发时期,尤其是3月.根据疾病发生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因病缺课人次数.  相似文献   

13.
2007~2008学年常熟市中小学生因病缺课监测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掌握常熟市中小学生因病缺课情况,探讨降低学生因病缺课率的相关措施。方法对2007~2008学年常熟市已开展因病缺课监测网络直报的58所中小学的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学生因病缺课发生比例10.55%,因病缺课率0.92%,平均因病缺课天数1.68 d。学生缺课原因前5位是感冒、其他疾病、水痘、胃肠道疾病和意外伤害。春季是学生患病的高发期。结论预防和控制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的疾病是降低因病缺课率的重要措施,同时需加强安全教育避免意外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浦口区学生因病缺课状况与预警系统监测情况,为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9-2020学年南京市浦口区所有中小学校及托幼机构的因病缺课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并对预警系统的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19-2020学年浦口区中小学生人均因病缺课天数为1.39 d,因病缺课率为0.36%,托幼机构学生人均因病缺课天数为1.42 d,因病缺课率为0.55%.因病缺课症状构成显示,发热是中小学生因病缺课的主要原因,咳嗽是托幼机构学生因病缺课的主要原因.因病缺课疾病构成显示,感冒是中小学生因病缺课的主要原因,也是托幼机构学生因病缺课的主要原因.中小学生因病缺课呈现12月及5~6月两个高峰,托幼机构学生因病缺课呈现11~12月及6月两个高峰;缺课预警系统监测结果显示,中小学生和托幼机构学生疾病预警的主要病种是感冒,中小学生症状预警的主要原因是发热,托幼机构学生症状预警的主要原因是咳嗽.结论 学生因病缺课监测是传染病防控工作关口前移的重要措施,通过缺课预警系统,实现对学校传染病的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可有效减少学校传染病聚集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这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的形势下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探讨高校因病缺课症状监测预警系统模式,为降低学生因病缺课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青岛市某高校2009-2010学年因病缺课系统的监测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大学生因病缺课症状监测系统报告传染病缺课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大学生因病缺课监测系统报告传染病缺课种类有10种,共有106人次;传染病以呼吸道传染病(水痘、流感)和肠道传染病(感染性腹泻、菌痢)为主,因传染病缺课的病种由高到低前4位依次为水痘(31人次)、感染性腹泻(27人次)、流感(15人次)、传染性结膜炎(14人次).因传染病缺课发生比例为4.72‰,缺课率为0.068‰,平均缺课天数为2.74 d;传染病主要以12月(30人次)、11月(17人次)、3月(13人次)及9月(12人次)为高发;大一学生因传染病缺课率高于其他年级(P<0.01),男生因传染病缺课率高于女生(P<0.01).结论 学生因病缺课症状监测系统对学校防控传染病起重要作用,是防控传染病的前期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佛山市高明区中小学生因病缺课情况,为学校制定学生健康干预措施及传染病防控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利用"佛山市学生健康监测信息系统"中的学生因病缺课数据,对因病缺课学生的患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高明区中小学生2016—2018学年因病缺课70 084人次,各学年因病缺课率分别为0.33%、0.42%和0.50%,呈逐年上升趋势,各学年因病缺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 633.324,P0.05)。因病缺课学生所患疾病最常见的是普通型感冒,其次为原因不明或其他疾病。每年的3~6月及11月至次年1月为因病缺课高发时间。结论高明区中小学生2016—2018学年因病缺课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高发疾病主要为呼吸道疾病,应根据因病缺课的发生特点,开展针对性的干预和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2009 - 2010年青岛市学校因病缺课症状监测直报系统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为学校传染病防控提供科学有效的策略.方法 通过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监测数据进行比较,对学校症状监测直报系统上报各种传染病症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流感、结膜炎和腮腺炎症状监测病例数均高于传染病疫情监测病例数,水痘症状监测病例数与传染病疫情监测病例数近似,手足口病症状监测病例数低于染病疫情监测病例数.流感、结膜炎、腮腺炎、手足口病和水痘的症状监测中,疾病聚集人数达到高点时间普遍比疫情监测信息系统报告时间早1周.结论 学校因病缺课症状监测直报系统可以提前预警传染病相关症状信息,及时反映传染病疫情暴发和流行趋势.因病缺课症状监测直报系统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配合使用,可使学校传染病防控获得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对乌鲁木齐市5所学校学生因病缺课网络直报情况分析, 掌握学生因病缺课疾病规律, 为进一步预防和控制学校常见病及多发病的发生和发展, 进一步促进学校卫生防疫工作, 指导学生健康促进理念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对乌鲁木齐市5所学校2016-2019学年全体在校学生因病缺课网络直报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结果 2016-2019学年共监测乌鲁木齐市5所学校学生总数29 130人, 因病缺课8 239人, 因病缺课人天数14 302, 缺课人占比28.28%。总缺课天数14 302天, 总人均缺课天数1.74天, 总缺课率0.245%。初中的总缺课率最高(0.27%), 小学的总缺课率最低(0.12%);男生的总缺课率(0.25%)高于女生(0.24%);缺课高峰在3-5月和11-12月;缺课病因排序前5位的是:呼吸道疾病(50.3%)、消化道疾病(12.4%)、慢性病(7.73%)、传染病(6.33%)、意外伤害(5.54%)。男女生因病缺课病因排序前两位相同, 男生传染病、意外伤害分别为第3、4位;而女生排第3、4位则为慢性病、传染病。男生的意外伤害引起的缺课明显高于女生;在三学段, 呼吸道疾病引起的缺课都在第一位。结论 三学年因病缺课率呈上升趋势;因病缺课有明显人群分布特点;因慢性病缺课的占比在初中段呈上升趋势;致缺课病因在四季度的排位不同。应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常见病监测干预力度, 加强对意外伤害的防控力度,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9.
杨月  叶盛  刘辉  刘黎 《中国学校卫生》2022,43(12):1835-1838
  目的  分析2019—2021学年南京市中小学生因病缺课情况,为进一步做好校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和常见传染病预防工作提供参考。  方法  利用“江苏省学生健康监测系统”,收集并整理2019—2021学年南京市中小学生因病缺课监测数据,比较不同学年和学段学生因病缺课率,症状和病因构成以及时间分布。  结果  2019—2021学年南京市中小学生总体因病缺课率分别为0.25%,0.39%和0.73%(χ2=392 611.44,P < 0.01);各学年小学因病缺课率均高于其他学段(χ2值分别为47 783.45,20 935.07,13 459.63,P值均 < 0.01)。各学年因病缺课症状构成排名前2位是发热和咳嗽,病因构成是感冒和胃肠道疾病。2021学年因意外伤害缺课排位有所上升,居缺课疾病排位第4。2019和2021学年因病缺课高峰均在11—12和3—4月,2020学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第2高峰延至6月。  结论  南京市中小学生因病缺课率逐年上升,小学生是重点关注人群。呼吸道和胃肠道疾病是校内常见病预防重点,冬春季是流行高发期。加强因病缺课监测对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下校内常见传染病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盱眙县2017—2018学年中小学校学生因病缺课情况,为采取预防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17—2018学年中小学校学生因病缺课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17-2018学年中小学校学生因病缺课发生比例为14.16%;因病缺课率为0.10%;人均因病缺课天数为1.24 d;男生因病缺课率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病缺课多发于冬春季,最高峰出现在1月。缺课病因顺位前五位为:一般感冒、胃肠道疾病、意外伤害、水痘、气管炎(肺炎)。 结论 学校应该加强学生健康教育和安全教育,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