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预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 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阳性和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1级(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grade 1,CIN1)妇女进展的生物学标志物。  方法  2010年10月至2012年8月在山西省、河南省和江西省招募7 543名妇女,采用hrHPV DNA检测和E6蛋白检测(Onco E6)等方法进行宫颈癌筛查,任一结果阳性者转诊阴道镜并取活检,于1年后随访。纳入基线hrHPV阳性或病理诊断CIN1者。  结果  共纳入794例满足条件妇女,1年后88例妇女病理级别发生进展。基线hrHPV DNA中高载量者进展的风险是低载量者的2.9倍(95%CI为1.8~4.8),hrHPV16/18/45、E6蛋白阳性者进展的风险分别是阴性者的2.4倍(95%CI为1.5~3.9)、2.9倍(95%CI为1.5~5.9),其进展至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2级及以上(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grade 2 or worse,CIN2+)的绝对风险分别为4.9%(95%CI为3.2~7.4)、9.0%(95%CI为5.5~14.3)、18.8%(95%CI为10.2~31.9)。hrHPV16/18/45中高载量且E6蛋白(Onco E6)阳性妇女进展的绝对风险高达32.4%(11/34)。  结论  hrHPV DNA中高载量、hrHPV16/18/45分型以及E6蛋白(Onco E6)可作为妇女hrHPV阳性和CIN1进展的生物学标志物,特别是hrHPV中高载量且E6蛋白(Onco E6)阳性妇女,临床应给予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细胞学、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 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分型对于阴道镜结果正常或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妇女的风险预测作用。  方法  基于1999年6月在山西省建立的宫颈癌筛查队列,以2005年随访时阴道镜结果为正常或低度病变的596例妇女为研究对象,于2010年和2014年进行随访。分析hrHPV阴性组、hrHPV阳性组、HPV16/18阳性组、细胞学LSIL以下组和细胞学LSIL及以上组发生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2级及以上(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grade 2 or worse,CIN2+)的瞬时、5年和9年累积风险和相对危险度。  结果  细胞学LSIL以下组发生CIN2+的瞬时、5年和9年累积风险分别为0.2%、2.8%和4.2%,细胞学LSIL及以上组相应的风险分别为14.7%(RR=73.8,95% CI为9.7~561.5)、40.0%(RR=16.0,95% CI为8.2~31.1)和51.4%(RR=15.0,95% CI为8.3~27.0)。hrHPV阴性组发生CIN2+的瞬时风险、5年和9年累积风险较低,分别为0.6%、2.7%和3.8%,hrHPV阳性和HPV16/18阳性组发生CIN2+的风险逐渐升高,其中HPV16/18阳性组的相应风险分别为13.2%(RR=23.4,95% CI为5.1~106.9)、36.9%(RR=15.4,95% CI为6.9~34.3)和42.6%(RR=14.1,95% CI为6.8~29.2)。  结论  阴道镜结果正常或LSIL妇女,若细胞学结果为LSIL及以上或HPV16/18阳性,未来进展为高度宫颈癌前病变的风险较高,细胞学和HPV16/18分型可用于该人群的临床分流管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cobas 4800 HPV检测技术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  方法  对河南省新密市856例年龄 > 21岁有性生活的妇女进行宫颈癌筛查。每位妇女均接受了cobas 4800 HPV检测、高危型HPV第二代杂交捕获试验(hy brid capture 2 technology, HC2)检测、ThinPrep液基细胞学和阴道镜检查。阴道镜下在可见病变处直接取活检; 任意筛查结果阳性但无可见病变时, 于宫颈外口鳞柱交界处行四象限随机活检和宫颈管搔刮术(endocervical curettage, ECC)。  结果  cobas 4800HPV检测与HC2检测对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IN)2级以上(CIN2、CIN3及宫颈癌)患者的灵敏度均为94.4%(34/36), 特异度分别为63.2%(516/817)和63.9%(522/817);一致率为83.4%(711/853), 两者具有高度一致性(Kappa=0.65)。cobas 4800 HPV检测对于液基细胞学检查漏诊的患者具有100%检出率。cobas 4800 HPV16及18分型检测对于CIN2以上患者的阳性预测值21.9%为HC2检测10.3%的2.13倍。妇女感染HPV16及18型患CIN2以上病变的年龄比感染其他类型平均小5.4岁。  结论  cobas 4800 HPV检测与HC2检测具有相似的准确性和良好的一致性, 比ThinPrep液基细胞学检查更为灵敏, 并且能鉴别HPV16及18两种高风险类型HPV感染, 利于医生更有针对性地随访宫颈病变中的高危病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液基细胞学联合HPV分型方法检测妊娠合并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IN), 初步了解此类患者中TCT及HPV感染情况与妊娠宫颈病变的关系。  方法  对象为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确诊为妊娠合并宫颈上皮内瘤变的72例患者, 初次孕期保健均进行细胞学、HPV检测, 对这些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  结果  妊娠合并CIN发生率为2.1%。72例患者中全部产前行宫颈TCT检测, HSIL为32例, LSIL为40例, 56例于产前保健时检测HPV, 其中48例(85.7%)为阳性结果, 32例为HPV16型单独或混合感染。72例孕期保健时行阴道镜活检病理诊断CINⅠ16例、CINⅡ16例、CINⅢ40例。  结论  液基细胞学联合HPV分型检测在妊娠合并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的应用是安全而且有效的。在妊娠期CIN患者中HPV感染率高, 且HPV16型与CIN高等级病变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
李文艺  尹格平 《肿瘤学杂志》2010,16(11):852-854
[目的]探讨薄层液基细胞学(TCT)、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检测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2007年11月至2008年3月280例患者行TCT、HPV亚型检测以及阴道镜下宫颈活检,以阴道镜下病理结果为标准,分析TCT、HPV检测对宫颈病变诊断的准确率。[结果]TCT及HPV检测两者之一阳性的78例患者中,病理学诊断为CIN及宫颈癌20例,检出率25.64%(20/78);两者检测均阴性者,CIN检出率0.49%(1/202);两者检测均阳性者,CIN及宫颈癌检出率61.54%(16/26)。两者之一检测阳性组CIN及宫颈癌检出率显著性高于两者检测均阴性组(χ2=42.88,P〈0.01)。TCT检测阳性42例中,CIN及宫颈癌18例,检出率42.86%(18/42);HPV检测阳性62例中,CIN及宫颈癌检出率29.03%(18/62)。[结论]无创性的TCT、HPV检测是宫颈阴道镜活检的有效补充,个体化应用于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检测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液基细胞学检测(TCT)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间眉山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760例宫颈筛查患者,所有患者均行TCT检测,对于TCT阳性的患者行阴道镜检测,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观察分析TCT检测的准确度和特异度。结果760例患者中液基细胞学异常者159例(20.9%),其中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75例(9.9%),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43例(5.7%),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41例(5.4%)。159例患者阴道镜下宫颈活检术发现,宫颈上皮内瘤变(CIN)I患者73例(45.9%)。在75例ASCUS患者中,阴道镜检查CIN I 41例,CIN II 18例,TCT诊断符合率为78.7%;43例HSIL患者中,阴道镜检查CIN I14例,CIN II 18例,CIN III 6例,3例宫颈癌,符合率为95.3%;41例LSIL患者中,阴道镜检查CIN I18例,CIN II 13例,CIN III 3例,符合率为82.9%。结论 TCT检查在宫颈癌筛查中准确度较高,可为临床诊断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摘 要:[目的] 评估HPV16/18 DNA分型检测对宫颈未明确意义的非典型鳞状细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s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ASC-US)女性癌前病变风险预测的分层作用。[方法] 在山西省宫颈癌筛查方法研究Ⅰ队列基础上开展,该队列所有随访对象均接受了hrHPV DNA检测(hybird capture 2,HC2)、液基细胞学检查和醋酸染色肉眼观察,任一结果阳性者转诊阴道镜,必要时取活检;同时对HC2阳性者进行HPV型别检测(LiPA)。以2005年和2014年随访时检出416例ASC-US女性为研究对象计算hrHPV DNA阴性组、hrHPV DNA阳性组、HPV16/18阳性组和其他hrHPV型别阳性组的中度及以上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grade 2 or worse,CIN2+)检出率,以及HPV16/18筛查CIN2+的临床效果。以2005年随访发现的253例ASC-US为研究对象,计算以上各组的5年CIN2+累计发病风险和相对危险度。[结果] ASC-US且hrHPV阳性者中HPV16/18阳性占27.4%,其CIN2+检出率(9.7%)高于其他hrHPV型别阳性者(3.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 2.7,95%CI:0.4~17.3),hrHPV阴性者中无CIN2+检出。基线hrHPV阴性组CIN2+ 5年累积发病风险为1.9%,与之相比,其他hrHPV型别阳性组、hrHPV阳性组、HPV16/18阳性组的5年发病风险逐渐增加,分别为5.3%(RR=2.7,95%CI:0.3~23.0)、8.5%(RR=4.5,95%CI:1.1~17.8)和11.8%(RR=6.2,95%CI:1.1~33.9)。与hrHPV DNA检测相比,HPV 16/18检测筛查CIN2+的灵敏度下降,特异度升高[相对灵敏度0.6(95%CI:0.3~1.2),相对特异度1.3(95%CI:1.2~1.4)]。[结论] 在ASC-US人群中利用HPV16/18分型检测筛查CIN2+,在获得较高特异度的同时会损失灵敏度;HPV16/18能有效区分ASC-US且hrHPV阳性人群的即时和长期发病风险,可用于ASC-US人群的临床分流管理。  相似文献   

8.
TCT制片质量控制和宫颈癌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液基细胞学(TCT)制片质量控制方法以及筛查宫颈癌的优点.方法: 分析18500例液基细胞学制片技术的取材、涂片、染色等过程质量控制方法,并筛查出阳性者诊断,包括宫颈癌、鳞状上皮内高度病变,与活检和HPV DNA阳性检出率对照.结果: TCT优片率98.8%(18287/18500),TCT检出的和活检检出宫颈癌100%(18/18),CIN3级97%(30/31),CIN2级90%(42/46),HPVDNA阳性检出率与细胞学分级密切相关且在细胞学与组织学相同级别基本一致.结论: TCT制片质量控制有利于提高制片质量及宫颈癌、鳞状上皮内高度病变诊断,TCT检查敏感性高,可作筛查宫颈癌的检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humanpapillomavirus,hrHPV )载量和分型检测在中国农村地区妇女人群中预测宫颈鳞状上皮高级别病变发生的价值。方法:2012年5 月至2015年5 月以农村妇女人群为基础选取江西省兴国县、靖安县和玉山县2 257 例,年龄35~64岁纳入本前瞻性队列研究。同时采用HC- 2(hybridcapture-2)和导流杂交技术(HybriMax )两种方法分别检测hrHPV 载量和亚型,两种方法中任一亚型阳性者行阴道镜及活检检查,并将HC- 2 检测阳性结果中病毒载量< 10.0 RLU/CO认定为低病毒载量,病毒载量≥ 10.0 RLU/CO为高病毒载量。对hrHPV 结果阴性或病理诊断为CIN 1 的2 211 例妇女行24个月无干预随访。根据随访分别评价hrHPV 载量和HybriMax 分型两种检测方法预测宫颈鳞状上皮高级别病变(CINgrade2 orworse,CIN 2 +)的效果。结果:纳入基线、随访数据完整的女性共1 636 例。2 年内采用HC- 2 检测的132 例基线高病毒载量妇女中CIN 2 +的发生率为3.03%(4/ 132),其相对危险度(RR)值为42.24(95%CI 为4.76~375.2);采用HybriMax 分型检测的159 例基线分型HPV 16或18型阳性妇女中CIN 2 + 的发生率为2.51%(4/ 159),RR值为33.06(95%CI 为3.72~293.9)。 对2 年内HC- 2 检测中高病毒载量例数和HybriMax 分型检测中HPV 16/ 18型别阳性例数进行比较,CIN 2 + 的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HPV高载量和HPV 16/ 18型别阳性妇女人群进展为CIN 2 + 的风险均较高。在不具有持续监测hrHPV 条件的农村地区,HC- 2 检测的病毒载量≥ 10.0 RLU/CO阈值设定,与HybriMax 分型检测HPV 16/ 18型别均对hrHPV 初筛有分流作用,并对CIN 2+ 发生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刘冬  叶敏娟  杨越波 《中国肿瘤临床》2013,40(24):1531-1534
  目的  了解HPV基因型与宫颈病变的关系。  方法  选取2010年3月至2011年1月在广州中山大学第三医院妇科就诊并愿意接受HPV检查和问卷调查的妇女为对象。剔除标准:1)已切除子宫;2)已行宫颈锥切;3)不愿意参加本研究。入选360例,年龄为19~66岁,平均为35.6岁,户籍均为广州地区。利用核酸分子杂交技术检测21种HPVDNA。宫颈正常/炎症组为256例,CIN1组为34例,CIN2/3组为61例,宫颈癌组为9例。  结果  HPV感染率宫颈正常/炎症组为18.4%(47/256),CIN1组为67.6%(23/34),CIN2/3组为96.7%(59/61),宫颈癌组为100%(9/9)。CIN1组、CIN2/3组HPV感染率均比正常/炎症组高(P < 0.001);CIN2/ 3组的HPV感染率比CIN1组高(P < 0.001)。CIN主要感染类型依次为HPV16(44.2%)、HPV58(24.2%)、HPV52(11.6%)、HPV33(8.4%)。宫颈癌主要感染类型为HPV16(88.9%)。  结论  随着宫颈病变程度进展HPV感染率呈升高的趋势,HPV16、58、52、33相关的感染与宫颈癌前病变关系密切,应引起足够重视,其中HPV16感染易致病变进展及癌变发生。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评价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TCT)和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检测在子宫颈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525例TCT提示为炎症和细胞学异常的患者进行HPV检测和阴道镜活组织检查病理分析。结果 TCT结果为未明确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和癌[鳞状细胞癌(SCC)和腺癌(AC)]的患者,其组织病理诊断为轻度不典型增生(CINⅠ)及以上病变的比例分别为55 %(160/290)、88 %(99/113)、92 %(24/26)和100 %(4/4)。其中441例TCT阳性患者,病理诊断炎症和腺体鳞化共148例,假阳性率34 %;84例TCT阴性患者中子宫颈中、重度糜烂或有子宫颈息肉的患者病理诊断为CINⅠ及以上病例22例,即TCT假阴性率26 %,TCT与组织病理诊断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5.4,P=0.000)。其中74 % HPV阳性患者病理学诊断为CINⅠ及以上病变,HPV检查与组织病理诊断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94,P=0.000)。年龄≤30岁组病理诊断为阳性患者中CINⅠ占62 %(61/98),CINⅡ及以上仅为38 %(37/98),无癌的发生;而>30岁组病理诊断为阳性患者中CINⅠ仅占37 %(81/217),但CINⅡ及以上比例明显增加[63 %(136/217)],且癌有所增加,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71,P=0.012)。子宫颈光滑组中CINⅠ及以上患者占所有病理诊断阳性结果的26 %(83/315),子宫颈糜烂者占74 %(232/315),其中14例癌症均发生在子宫颈糜烂患者中,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9,P=0.014)。结论 TCT和HPV在子宫颈病变筛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ER、Bcl-2蛋白在不同程度宫颈病变中的相关性及意义。  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慢性宫颈炎20例、低度宫颈上皮内瘤变30例、高度宫颈上皮内瘤变70例及80例宫颈癌组织中ER和Bcl-2蛋白的表达。  结果  ER在慢性宫颈炎组中阳性率为75%,随着宫颈病变程度的加重,其表达率逐渐降低(χ2=24.266,P < 0.01),与慢性宫颈炎组比较,CINⅡ~Ⅲ组和宫颈鳞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INⅠ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51,P=0.386)。与肿瘤组织类型及病理分级无关;BCL-2在宫颈鳞癌组中阳性率为75.38%,随着宫颈病变程度的加重,其表达率逐渐增高(χ2=27.715,P < 0.01),与慢性宫颈炎组比较,CINⅠ组、CINⅡ~ Ⅲ组及宫颈鳞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宫颈鳞癌病理分级相关(χ2=4.862,P=0.027),与肿瘤组织类型无关(P=0.500);CIN Ⅱ~Ⅲ组中联合表达阳性率为38.57%(27/70),宫颈鳞癌组中联合表达阳性率为15.38%(10/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108,P=0.003)。CINⅡ~Ⅲ组中ER与Bcl-2蛋白表达存在相关(r=0.506,P < 0.01),其余组中无相关关系。  结论  在宫颈病变的进展中,ER和Bcl-2表达呈相反趋势,在CINⅡ~Ⅲ组中有相关性,联合表达阳性可能是宫颈高度上皮内瘤变发生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A simulation model is presented that assumes that persistent infection with 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 (hrHPV) is a necessary cause of cervical cancer. For the estimation of the model parameters, data of recent Dutch follow-up studies were reanalyzed. The predicted incidences of cervical cancer,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IN1, CIN2 and CIN3) and abnormal cytology were validated with nationwide figures and population-based screening results. The model predicted a lifetime risk for cervical cancer of 2.9% with a peak at age 48 years. The predicted lifetime risk dropped to 0.4% when attending cervical screening. For women who were not hrHPV infected at 30 years, the lifetime risk was 1.6%. Sensitivity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to check natural history assumptions that were only weakly identified from available data sets. The incidence of CIN3 observed with screening appeared a useful clinical end point as the predicted incidence was robust against changes in the sensitivity of cervical cytology and the duration to CIN3. The model can be used to study the health-economic benefits that can be achieved in nationwide screening when including an hrHPV test.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超薄液基细胞学检测(TCT)和第二代双基因杂交捕获-高危HPV DNA检测法(HC2-HPV-DNA)在宫颈癌早期病变及癌前病变患者中的筛查效果。方法选择进行宫颈病变筛查的5000例患者。采用TCT和HC2-HPV-DNA法对患者进行筛查,再与宫颈活检病理学结果进行对比,分析TCT、HC2-HPV-DNA和TCT+HC2-HPV-DNA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TCT和HC2-HPV-DNA检测结果与病理组织学结果相比有一定的差异,病理组织学结果≥CINⅠ为阳性者414例,占总检测例数的8.28%;TCT检查≥ASCUS为阳性者409例,占总检测例数的8.18%;HC2-HPV-DNA阳性者499例,占总检测例数的9.98%。TCT+HC2-HPV-DNA联合检测的敏感度(99.28%)高于HC2-HPV-DNA(52.42%)、TCT(45.65%)单项检测的敏感度(P﹤0.05)。而TCT+HC2-HPV-DNA联合检测的阳性预测值(82.36%),高于TCT(46.21%)、HC2-HPV-DNA单项检测的阳性预测值(43.49%)(P﹤0.05)。结论 TCT联合HC2-HPV-DNA筛查可以明显提高宫颈癌早期及癌前病变诊断的敏感度和阳性预测值,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妊娠期生理特点与宫颈癌的关系及加强宫颈疾病史妇女围妊娠期宫颈癌筛查的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间陕西省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妇产科门诊建立档案并接受正规产前检查的22141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处于妊娠期进行分组,妊娠期3328例,非妊娠期18813例。按照自愿原则,受检者接受液基细胞学检查(TCT),共计3328例。TCT异常者及发现宫颈病变的孕妇,在产后6周进行TCT复查。对选择同期接受宫颈癌筛查项目的非孕期妇女开展TCT检查结果分析。结果TCT检查结果显示,妊娠期和非妊娠期妇女细胞学阳性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妊娠组患者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高于妊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低度上皮内病变(LSIL)、不典型鳞状细胞(ASC-H)、鳞状细胞癌(SCC)和不典型腺细胞(AG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宫颈组织学结果中,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及宫颈癌发生率、活检率和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34例细胞学异常的妊娠期妇女,细胞学转阴率为68.7%(92/134),阴道镜检查结果显示,炎症或人乳头瘤状病毒(HPV)感染6例,CINⅠ5例、CINⅡ3例,CINⅢ2例,没有浸润癌出现。结论多数妊娠合并宫颈病变患者在产后可自行缓解或无进展,预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