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7 毫秒
1.
了解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倾向与性格倾向、精神状态和外环境因素的联系,为针对大学生手机成瘾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量表(SAS-C)、艾森克人格量表(EPQ)、情绪自评量表(SAS、SDS)以及自编的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影响因素调查表,对901名不同专业和年级的宁波某高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智能手机成瘾群体占14.5%,成瘾倾向群体占36.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手机成瘾影响因素有神经质、人生理念与追求、内外向和非IT娱乐休闲活动(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为0.530,0.209,-0.187,0.161,P值均<0.05).SAS-C得分与E量表得分呈负相关(r=-0.412,P<0.05),与N量表得分呈正相关(r=0.449,P<0.05),性格内向群体积极参与非IT娱乐休闲活动仅占9.6%,神经质高分群体中人生理念与追求弱化或缺失的占51.9%.结论 智能手机是大学生压力与情感释放的一种媒介,但单一的压力和情绪宣泄途径易致过分依赖而成瘾.  相似文献   

2.
付允生  刘洋 《中国学校卫生》2016,37(12):1890-1892
了解长春市高校朝鲜族大学生网络成瘾状况及对网络成瘾大学生进行足球训练干预效果,为朝鲜族大学生戒除网络成瘾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在长春市高校中随机整群选取3所高校朝鲜族大学生共2 286名作为调查对象,采用网络成瘾量表进行调查.同时随机选取长春大学为干预点校,以84名朝鲜族网络成瘾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2人,对干预组进行16周的足球公选课教学干预,并对干预前后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朝鲜族大学生具有网络成瘾倾向的人数为10.28%,网络成瘾为7.87%,重度网络成瘾为2.58%.朝鲜族大学男生网络成瘾倾向、网络成瘾的人数比例均高于朝鲜族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21,18,13.95,P值均<0.01).朝鲜族大学男女生大一至大三年级随着年级的升高,网络成瘾倾向和网络成瘾的人数比例均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大四年级则均下降.16周的足球公选课教学干预显示,干预组干预后网络成瘾量表得分为(53.34±12.26)分,与干预前的(72.87±8.0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17,P<0.01).对照组干预前后网络成瘾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34,P>0.05).干预后干预组与对照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57,P<0.01).结论 足球公选课教学干预对朝鲜族网络成瘾大学生具有一定的干预效果,对朝鲜族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探讨大学生手机成瘾与孤独感的关系以及交往焦虑在其中的中介作用,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预防和干预提供实证支持与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MPATS)、孤独量表(UCLA)和交往焦虑量表(IAS),对海南省5所高校的4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在手机成瘾戒断症状维度和交往焦虑上女大学生得分(17.27±4.52,42.43±7.31)高于男生(16.15±5.06,40.70±7.92)(t值分别为-2.22,-2.15,P值均<0.05),来自农村大学生的交往焦虑得分(42.37±7.75)高于城镇大学生(40.60±7.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5,P<0.05);在手机成瘾中的突显行为、社交抚慰以及交往焦虑上,大三学生得分(10.19±2.91,7.44±2.45,43.07±7.59)高于大一(9.02±3.05,7.40±2.23,42.89±7.56)、大二(9.04±2.93,6.97±2.46,41.70±7.15)和大四学生(8.68±2.89,6.53±2.43,38.17±7.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5.192,2.866,8.000,P值均<0.05).手机成瘾中戒断症状、突显行为、社交抚慰、心境改变与交往焦虑以及孤独感之间存在正相关(r值分别为0.34,0.30,0.38,0.30,0.09,0.27,0.24,0.18,P值均<0.05),交往焦虑与孤独感呈正相关(r=0.34,P<0.01).交往焦虑在大学生手机成瘾与孤独感的关系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结论 大学生手机成瘾与孤独感正相关,而交往焦虑是形成孤独感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张琳  刘鹏 《中国学校卫生》2017,38(8):1251-1253
了解体育锻炼及团体心理辅导的共同作用对朝鲜族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干预效果,为大学生社交焦虑干预策略的制定提供支持.方法 在吉林大学选取468名朝鲜族在校大学生,采用症状自评量表、交往焦虑量表(IAS)和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进行调查,筛选出68名社交焦虑朝鲜族大学生进行干预.结果 干预前,干预组与对照组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得分、IAS总分、SAD总分、社交回避和社交苦恼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后干预组症状自评量表总分为(107.08±22.35)分,对照组为(178.87±40.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06,P<0.01).干预后,IAS总分、SAD总分、社交回避和社交苦恼得分干预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809,-14.081,-16.135,-11.859,P值均<0.01).干预组干预后症状自评量表总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494,P<0.01);IAS总分、SAD总分、社交回避和社交苦恼得分干预后得分均低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85,20.589,18.076,11.254,P值均<0.01).结论 体育锻炼联合团体心理辅导对朝鲜族大学生社交焦虑具有较好的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学生手机成瘾与睡眠质量、交往焦虑的关系。方法于2019年5月随机抽取济南市5所高校共计1 703名大学生,采用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和交往焦虑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的大学生手机成瘾、睡眠质量、交往焦虑得分分别为32.84±9.30、3.81±2.29、42.32±8.67。手机成瘾、睡眠质量总分及交往焦虑两两之间均成正相关(r=0.208、0.335、0.215,均P0.01)。手机成瘾显著正向预测睡眠质量(β=0.24,P0.01)。睡眠质量显著正向预测交往焦虑(β=0.22,P0.01)。睡眠质量在手机成瘾与交往焦虑中存在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25.1%。结论手机成瘾能直接影响交往焦虑,也能通过睡眠质量间接影响交往焦虑。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高原地区大学生手机成瘾现状,并探讨其对睡眠质量的影响,为大学生手机成瘾的预防干预及改善睡眠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21年3—4月,采用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量表(Smartphone Addiction Scale for College Students, SAS-C)和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The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对青海大学1 43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评估其手机成瘾现状及睡眠质量情况。结果 高原地区大学生睡眠质量差的检出率为27.26%,手机成瘾的检出率为36.23%。大二、大三、大四年级相对大一年级都是影响睡眠质量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440、1.562、2.504;规律锻炼是影响睡眠质量的保护因素,OR值为0.583;手机成瘾程度是影响睡眠质量的危险因素,边缘人群相对于普通人群,OR值为1.451,SAS-C人群相对于普通人群,OR值为3.077。SAS-C得分与PSQI总分、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睡眠障碍均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高原地区大学生手...  相似文献   

7.
刘巍 《中国学校卫生》2017,38(2):286-289
了解延边地区朝鲜族大学生网络成瘾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朝鲜族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和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在延边大学以班级为单位,随机抽取4 246名朝鲜族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对其网络成瘾情况及心理健康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有13.59%的朝鲜族大学生存在网络成瘾问题.其中男生的网络成瘾检出率(18.08%)高于女生(7.59%)(x2=97.421,P<0.01);城市生源(16.69%)高于乡村(9.00%)(x2=51.56,P<0.01);不同学习成绩、每月生活支出、家庭情况学生网络成瘾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 147.574,1 234.531,385.965,P值均<0.01).网络成瘾大学生生活事件中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受惩罚、丧失和健康适应等因子得分均高于非网络成瘾大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4.279,38.411,36.383,3.415,21.205,P值均<0.01).网络成瘾朝鲜族大学生SCL-90各因子得分均高于非网络成瘾大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生源地等9个因素进入回归模型(P值均<0.05).结论 朝鲜族大学生网络成瘾状况与东部沿海城市大学生一致,网瘾者生活事件和心理问题较为严重.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及时干预和引导.  相似文献   

8.
探讨大学生手机成瘾评分变化的轨迹,并分析不同轨迹与焦虑和抑郁的关联,为寻找焦虑抑郁的危险因素以及缓解大学生手机成瘾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对山东大学2017级1 562名学生进行5次随访问卷调查.使用手机成瘾倾向量表(Mobile Phone Addiction Tendency Scale,MPAT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进行调查,通过潜在类线性混合模型识别手机成瘾评分变化轨迹,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轨迹与抑郁和焦虑之间的关联.结果 学生末次调查时手机成瘾评分为(42.9±5.4)分,焦虑、抑郁的检出率分别为33.7%(526名),40.2%(628名);手机成瘾评分变化轨迹被分为稳定组、高水平-下降组、低水平-快速上升组、中水平-上升组和高水平-上升组共5类,各组人数分别为701名(44.9%),309名(19.8%),96名(6.2%),232名(14.9%),224名(14.3%).以手机成瘾评分变化轨迹稳定组作为参照,手机成瘾评分变化轨迹为高水平-上升组和低水平-快速上升组的学生发生焦虑(OR=3.19,95%CI=2.32~4.40;OR=8.38,95% CI=5.09~13.77)、抑郁(OR=3.29,95% CI=2.40~4.52;OR=4.49,95%CI=2.82~7.16)的风险增加.结论 高校心理教育部门应从干预大学生手机使用入手,尤其要关注手机成瘾倾向上升较为严重的个体,从而降低大学生群体焦虑、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评价运动处方干预和团体心理辅导对朝鲜族焦虑症状大学生的干预效果,为朝鲜族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干预提供支持.方法 在东北随机抽取3所高校1 362名朝鲜族大学生,对其采用状态一焦虑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进行问卷调查,最终对筛选出的96名焦虑症状大学生均分为4组进行2个月的干预,干预前后进行生化指标检测,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干预前后对照组朝鲜族大学生的特质焦虑、状态焦虑、焦虑自评量表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006,-0.011,0.013,P值均>0.05).运动处方干预组干预前后测试得分仅在焦虑自评量表方面存在统计学意义(t=3.109,P<0.01),在特质焦虑和状态焦虑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854,1.641,P值均>0.05).团体心理辅导组干预前后结果与运动处方组基本一致.运动处方联合团体心理辅导组干预前后特质焦虑、状态焦虑、焦虑自评量表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784,2.707,4.489,P值均<0.01).对照组在血清素、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皮质醇含量方面干预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003,-0.036,0.024,P值均>0.05).运动处方联合团体心理辅导组干预前后血清素和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皮质醇方面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507,-6.061,-2.051,P值均<0.05).结论 团体心理辅导和运动处方干预对降低朝鲜族焦虑大学生焦虑水平有较好效果,尤其是运动处方联合团体心理辅导干预模式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了解手机成瘾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机制及自我控制和自尊在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武汉、昆明、聊城地区3所高职院校的898名学生作为被试,使用手机成瘾指数量表、抑郁—焦虑—压力量表(简版)、自我控制量表和自尊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高职学生手机成瘾检出率为27.6%.手机成瘾指数量表得分在性别、年级、是否独生子女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手机成瘾得分(45.80±10.41)与抑郁—焦虑—压力量表得分(36.18±9.13)呈正相关(r=0.53,P<0.01).手机成瘾倾向与自我控制、自尊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54,-0.28,P值均<0.01);自我控制在手机成瘾倾向与心理健康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β=-0.36,P<0.01),手机成瘾倾向对抑郁、压力的影响受到自尊的调节.结论 手机成瘾对心理健康不但有直接负面效应,并且通过自我控制来影响心理健康;自尊水平越高,手机成瘾对心理健康的负面作用越弱.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手机成瘾和焦虑的关系及睡眠质量的中介作用,为大学生手机成瘾预防和干预提供实证支持和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手机成瘾倾向量表(CSMPAT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阿森斯失眠量表(AIS),对江苏省2所高等职业院校1917人进行调查和访谈。结果女生手机成瘾评分为(34.02±15.01)分,高于男生的(30.41±13.70)分;非独生子评分为(32.39±14.53),高于独生子的(30.47±13.79)分;生活目标不清晰无生活目标评分分别为(32.89±14.42)分和(33.31±13.78)分,均高于生活目标清晰的(29.68±13.95)分。女生睡眠质量评分为(3.97±3.55)分,高于男生的(3.49±3.28)分;非独生子评分为(3.87±3.55)分,高于独生子差的(3.36±3.12)分;无生活目标和目标不清晰评分为(4.97±5.12)分和(3.96±3.35)分,高于生活目标清晰的(3.17±3.23)分;家庭经济差评分为(3.95±3.66)分,高于条件一般的(3.57±3.28)分和条件好的(2.78±3.80)分。手机成瘾、焦虑和睡眠质量之间存在正相关,且睡眠质量在焦虑和手机成瘾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β=0.15,P0.05)。结论降低焦虑水平和改善睡眠质量可改善大学生手机成瘾,提高身心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2.
探究大学生手机成瘾、社会支持与抑郁的关系,为高校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于2019年5月采用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Mobile Phone Addiction Tendency Scale,MPATS)、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Scale,PSSS)、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nter for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Depression Scale,CES-D),随机抽取山东省5所高校共l 703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手机成瘾、社会支持与抑郁得分分别为(32.84±9.30) (67.20±11.09) (11.61±8.65)分.低社会支持组大学生手机成瘾及抑郁得分[(34.93±9.11)(14.56±9.21)分]均高于高社会支持组[(30.54±8.96) (8.34±6.59)分](t值分别为10.01,15.89,P值均<0.01).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社会支持组中手机成瘾对抑郁变异的解释度低于低社会支持组(R2值分别为0.16,0.19,P值均<0.01).社会支持在大学生手机成瘾与抑郁中存在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值为-0.10,占总效应的21.0%.结论 大学生社会支持在手机成瘾对其抑郁的影响中存在部分中介效应,提升大学生的社会支持水平有利于降低手机成瘾对抑郁症状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3.
探究大学生感觉寻求、领悟社会支持与手机成瘾的关系以及领悟社会支持在感觉寻求与手机成瘾间的调节作用,为有效控制大学生手机成瘾行为提供参考.方法 方便抽取黑龙江省4所大学974名大学生作为被试,使用“感觉寻求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进行测评.结果 大学生手机成瘾者有188名,检出率为19.30%;不同年级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661,P<0.01),大三学生的手机成瘾得分高于大一、大二学生,大四学生的手机成瘾倾向得分高于大一学生(P值均<0.05).感觉寻求与手机成瘾倾向呈正相关(r=0.443,P<0.05),领悟社会支持与感觉寻求、手机成瘾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213,-0.248,P值均<0.05).领悟社会支持在感觉寻求预测手机成瘾间起调节作用(AR2=0.117,β=-0.105,£=7.840,P<0.01).结论 大学生感觉寻求和手机成瘾的关系受领悟社会支持的调节,领悟社会支持水平越高,感觉寻求诱发大学生手机成瘾的程度越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手机成瘾与焦虑症状在大学生儿童期心理虐待和抑郁症状之间的作用,为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于2023年2—5月,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安徽省芜湖市1所高校大一至大三的学生1 799名,采用2项患者健康问卷(PHQ-2)、儿童心理虐待量表(CPMS)、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MPATS)和2项一般焦虑症(GAD-2)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各研究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并探讨手机成瘾与焦虑症状的链式中介效应。结果 大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为9.7%,儿童期心理虐待检出率为28.6%。抑郁症状与儿童期心理虐待、手机成瘾、焦虑症状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8,0.32,0.27),儿童期心理虐待与手机成瘾、焦虑症状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9,0.71),手机成瘾与焦虑症状呈正相关(r=0.30)(P值均<0.01)。儿童期心理虐待能有效预测抑郁症状、手机成瘾和焦虑症状(β值分别为0.08,0.06,0.66,P值均<0.01);手机成瘾、焦虑症状在儿童期心理虐待和抑郁症状之间存在链式中介效应(效应量占25.27%,P<0.05),总间接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  相似文献   

15.
考察学校适应在女大学生生命意义感与手机成瘾间的作用,为改善大学生手机成瘾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济南市6所本科院校的1 355名女大学生,采用生命意义感量表、大学生学校适应量表、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一女生手机成瘾得分(34.02±7.87)低于大二(36.67±8.03)、大三女生(37.19±10.40)(F=4.58,P相似文献   

16.
探讨医学生成人依恋、自我同一性与手机成瘾的关系,为预防医学生手机成瘾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分层整群随机抽取广西某医学院校1 014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成人依恋量表、自我同一性量表、手机成瘾量表进行评价.结果 医学生手机成瘾检出率为16.57%,手机成瘾组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得分均高于非手机成瘾组(t值分别为2.809,7.312,P值均<0.01),现在的自我投入得分(15.38±3.06)低于非手机成瘾组(16.34±3.40)(=-2.839,P<0.01).相关分析显示,依恋回避、依恋焦虑与自我同一性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12,-0.150,P值均<0.01),依恋回避、依恋焦虑与手机成瘾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106,0.369,P值均<0.01),自我同一性与手机成瘾呈负相关(r=-0.198,P<0.01).结构方程模型显示,依恋焦虑正向预测手机成瘾(β=0.522,P<0.01),依恋回避对手机成瘾的直接效应无统计学意义,完全通过自我同一性影响手机成瘾,中介效应有统计学意义(效应值=0.115,P<0.05,95%CI=0.108~0.126).结论 成人依恋和自我同一性是手机成瘾的重要影响因素,自我同一性在依恋回避和手机成瘾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大学生智能手机使用情况并探讨其与睡眠质量的关系,分析焦虑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通过分层整群抽样于2017年11—12月对南京某医科大学475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使用智能手机成瘾量表(SAS-SV)、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进行评估。结果调查者手机成瘾评分为33.48±8.74,手机成瘾检出率55.50%;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为4.53±2.16,睡眠质量不佳检出率31.81%;焦虑评分为4.11±4.05,焦虑检出率8.50%。智能手机成瘾评分与性别、拥有手机时间、每日使用手机时间、每晚睡前是否使用手机、每晚睡前使用手机的时间等因素有关。不同手机消费金额的学生睡眠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广泛性焦虑的学生手机成瘾评分(38.13±8.85)和睡眠质量评分(6.63±2.33)高于无广泛性焦虑学生的手机成瘾评分(32.97±8.57)和睡眠质量评分(4.29±1.98)。焦虑在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和睡眠质量不佳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37.35%。结论智能手机成瘾可直接影响睡眠质量,也可以通过广泛性焦虑间接发生作用。  相似文献   

18.
探讨不同手机功能的使用对高职学生感知到的压力和手机成瘾倾向的影响,为指导高职生科学使用手机提供参考.方法 使用方便抽样法在武汉、聊城2所高职院校抽取911名学生,使用智能手机使用问卷(SU)、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MPAT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和抑郁-焦虑-压力量表简版中的压力分量表(DASS-S)进行施测.结果 高职学生最常使用的手机功能是社交网站[(4.77±1.06)分],女生在手机社交功能上的得分高于男生(t=2.05,P=0.04),男生在MPATS和DASS-S、消极应对方式分量表上的得分高于女生(P值均<0.01).手机的社交功能与积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r=0.17,P<0.01),手机的游戏功能与消极应对方式、压力和手机成瘾呈正相关(P值均<0.01).消极应对方式能够正向预测压力和手机成瘾(β值分别为0.53,0.50,P值均<0.01),消极应对方式和压力在非社交功能与手机成瘾中的链式中介效应有统计学意义(95%CI=0.06~0.24,P<0.01).结论 经常使用手机非社交功能的高职生感知到的压力更大.手机的游戏功能对高职学生身心健康有不利影响,消极应对方式是压力和手机成瘾的一个强有力的预测变量.  相似文献   

19.
乔瑞红  苗秋香 《中国学校卫生》2021,42(10):1516-1519
  目的  了解高校大学生不同手机成瘾变化趋势与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问题之间的关联,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干预和预防手机成瘾提供参考。  方法  2018—2019年对河南2所高校的1 824名2018级大学生进行手机成瘾、抑郁、焦虑状况5次随访调查,了解大学生手机成瘾的变化轨迹及其与抑郁焦虑之间的关联。  结果  第5次调查中,高校大学生手机成瘾平均得分为(43.19±5.51)分,焦虑检出率为34.21%,抑郁检出率为40.73%。在城乡、不同班级排名、睡眠时间方面,大学生手机成瘾状况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65,3.79,3.82,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手机成瘾变化趋势平稳组学生相比,高成瘾-升高组(OR=3.21,95%CI=2.33~4.41)、低成瘾-急速升高组(OR=8.39,95%CI=5.08~13.78)发生焦虑的风险较高(P值均<0.01);高成瘾-升高组(OR=3.31,95%CI=2.39~4.51)、低成瘾-急速升高组(OR=4.51,95%CI=2.81~7.15)发生抑郁的风险较高(P值均<0.01)。  结论  高校应关注大学生手机成瘾问题,尤其手机成瘾问题集聚上高的学生应重点关注,以有效降低大学生的抑郁和焦虑等负面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海军舰艇艇员焦虑情绪及与人格特征的关系,为舰艇艇员的心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海军某部队740名舰艇艇员为对象,采用自编一般情况问卷、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其进行测评。结果焦虑发生率为10.24%,舰艇艇员焦虑情绪的标准分和反向单分均值得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均值(P0.01)。相关分析显示,海军舰艇艇员SAS标准分与文化程度、工作能力、朋友数量和EPQ-E因素呈显著负相关(P0.05,P0.01),与EPQ-P、EPQ-N因素呈正相关(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EPQ-E、EPQ-N分别进入以焦虑标准分值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P0.05)。结论舰艇艇员焦虑情绪与人格特征显著相关,应针对艇员不同的个性特点实施不同形式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