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分析河南省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河南省17个省辖市91 604名中小学生进行远视力检查和视力不良影响因素问卷调查。结果河南省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72.32%,其中女生(77.66%)高于男生(67.27%)(P<0.01),城区(74.11%)高于郊县(70.83%)(P<0.01);随着年级的升高,视力不良检出率呈上升趋势。重度视力不良检出率为46.12%。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女生(OR=1.628,95%CI:1.574~1.684)、经常/总是黑暗中看电子屏幕(OR=1.166,95%CI:1.109~1.224)、经常/总是躺着或趴着看书或电子屏幕(OR=1.138,95%CI:1.088~1.191)是视力不良的危险因素;而郊县、低学段(小学和初中)、每天读写时间不到1 h、睡眠充足、读写姿势正确和户外活动时间长是保护因素(OR=0.954、0.279、0.572、0.670、0.811、0.889、0.945,95%CI分别为0.923~0.987,0.266~...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东莞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关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2个片区13所中小学校学生进行视力检查和问卷调查。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视力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调查东莞市中小学学生3 717名,男女性别比为1.24∶1,视力不良检出率为76.46%(2 842/3 717),其中小学、初中、高中检出率分别为57.84%(631/1 091)、77.46%(907/1 171)和89.62%(1 304/1 45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生(OR=1.470)、高学段(初中、高中OR分别为2.612、6.727)、父母近视(只有母亲近视、只有父亲近视、父母均近视OR分别为1.654、1.888、2.719)、做作业时间长(OR=1.377)是视力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 东莞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发生率较高,可针对性别、家庭因素、作业量、用眼行为等因素制定行之有效的家校干预措施。同时应加强对师生、家长开展针对性的宣教活动,提高其防控意识。  相似文献   

3.
研究与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有关的健康危险行为,为学生近视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上海市3 个城区和3 个郊区12 所小学、27 所中学和职高共8 863 名学生,进行视力检测和问卷调查,分析影响上海地区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的相关危险行为.结果 上海地区中小学生的视力不良检出率为75.2%,性别、学段及城郊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值分别为69.30,1 153.84,110.15,P 值均<0.01).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读写姿势不正确、平均每天放学后做作业时间≥2 h 、周末参加补习班是影响上海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的主要危险行为(OR 值分别为1.54,1.32,1.38,P 值均<0.01).结论 上海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高,且重度视力不良比例较高.识别造成视力不良的健康危险行为并予以矫正是防止视力不良发生和发展的重要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濮阳市中小学生近视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采取适宜的近视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濮阳市1个区和2个县共16所学校的4 804名中小学生进行视力检查和视力不良影响因素专项问卷调查。采用χ2检验进行不同人群的近视率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近视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2021年濮阳市中小学生近视检出率为69.61%。其中女生近视检出率为73.45%,男生近视检出率为65.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着学段的升高,近视检出率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上升趋势(趋势检验结果P<0.001)。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提示,躺着趴着看书或电子屏幕(OR=1.315,95%CI:1.077~1.605)是近视的危险因素;而根据身高调整课桌椅高度(OR=0.844,95%CI:0.732~0.974),在学校做眼保健操(OR=0.717,95%CI:0.621~0.828),读写时眼睛距书本超过一尺(OR=0.765,95%CI:0.666~0.879),老师提醒注意读写姿势(OR=0.840,95%CI:...  相似文献   

5.
刘宪峰  陈慧  张宏伟 《职业与健康》2023,(7):956-960+964
目的 了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为有关部门开展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于2021年9月,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4个师所在区域166所学校39 416名中小学生开展视力检查和问卷调查,运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021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调查39 416名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62.38%。女生视力不良检出率(67.25%)高于男生(57.52%),城区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67.42%)高于郊县学生(55.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性别=397.183,χ2地区=579.969,均P<0.05);随学段的升高,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呈上升趋势(χ2趋势=1 577.837,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生、初中及以上学段、放学后做作业时间超过3 h、读写时胸口离桌沿超过1拳、躺着或趴着看书或电子...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佛山市高明区中小学生视力健康相关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控制学生视力不良提供干预措施。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019年佛山市高明区6所中小学校1 632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双裸眼视力检查,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视力健康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佛山市高明区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61.58%,其中女生(66.54%)高于男生(57.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52,P0.01);不同学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21,P0.01),高中最高(74.34%),初中次之(68.04%),小学最低(47.2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眼保健操频次、放学后读写时长、读写姿势被老师提醒、走路或乘车用眼习惯、日均户外活动时间、父母近视情况、日均睡眠时间这7个维度的视力不良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生、读写姿势从不或偶尔被老师提醒、父母亲至少一方近视、日均睡眠时间8 h是视力不良的危险因素,放学后读写时长1 h是视力不良的保护因素。结论佛山市高明区中小学生视力健康问题突出,应及时在学校、家庭和学生中开展干预行动,从而有效改善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状况。  相似文献   

7.
探讨学生读写习惯对视力的影响,为制定有针对性的中小学生视力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天津市市区有代表性的5所学校共2 081名中小学生,对其进行视力检查和问卷调查,并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读写习惯对视力的影响.结果 2 081名中小学生总体视力不良检出率为53.96%,其中重度视力不良检出率为23.79%.男、女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分别为50.18%和58.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81,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读写时身体与课桌保持1拳距离是视力不良的保护因素(OR=0.751);眼睛距离书本过近如< 20 cm(OR=1.575)、在阳光直射下看书(OR=1.531)、持续长时间读写如120~180 min(OR=2.549)、乘坐交通工具时玩电子产品(OR=1.726)是视力不良的危险因素(P值均<0.05).结论 中小学生的读写习惯会对视力状况产生影响,学校和家长应帮助中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  相似文献   

8.
了解重庆市主城区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现状及近视主要影响因素,为学生近视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随机抽取重庆市主城区中学(完中)和小学各6所共11 878名中小学生进行视力检查和近视相关影响因素问卷调查,对学生视力不良现状及其构成进行统计学分析,对近视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重庆市主城区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总检出率为53.4%,其中近视占视力不良的96.5%.视力不良率女生(56.4%)高于男生(50.6%)(x2=107.000,P<0.01);城市学生(54.1%)高于乡镇学生(52.5%)(x2=107.000,P<0.01);中学生(71.9%)高于小学生(40.1%)(x2=112.000,P<0.01).在视力不良构成中,轻度视力不良占19.5%,中度占31.1%,重度占49.4%.多因素分析显示,学习时眼距书本不足1尺、父母近视、家长未限制孩子看电视/玩电子产品时间、平均每天户外活动时间、平均每天睡眠时间是中小学生近视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P值均<0.05).结论 中小学生视力不良较严重并具不同特征.学生近视与多因素综合作用有关,需进行针对性的综合干预.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佛山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状况及主要影响因素,为预防中小学生近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20年11—12月,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从佛山市抽取三个行政区共11 725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调查对象视力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 佛山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人数为6 158人(52.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住校(OR=1.13,95%CI:1.00~1.28),电子屏幕使用时间>2 h/d (OR=1.44,95%CI:1.33~1.56),体力活动≤2 h/d(OR=1.43,95%CI:1.28~1.59),父母近视(OR=1.76,95%CI:1.62~1.91)为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读写时胸距桌距离一拳(OR=0.58,95%CI:0.53~0.63)为视力的保护因素。联合效应分析显示,体力活动>2 h/d 且电子屏幕时间≤2 h/d组中小学生视力不良风险最低(OR=0.40,95%CI:0.35~0.47)。结论 佛山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较高。学校和家长应从运动、合理用眼等方面综合干预,加强青少年视力不良的防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菏泽市中小学生近视的危险因素及干预效果研究。方法 2010年5月—2014年7月选择菏泽市中小学29 047名学生人群进行调查,入组人群均经过详细的眼科视力检查及近视的相关因素问卷调查,并随机抽取其中1 549名学生进行干预研究,分析其干预效果。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影响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菏泽市主城区中小学生近视检出率为47.19%,其中,轻度者占23.87%,中度者占48.91%,重度者占27.23%。不同视力情况的中小学生在使用电脑时间、手机时间、户外活动、手工活动、阅读姿势、学习时间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使用电脑、手机、学习时间越长,发生近视的危险性就越大(OR=10.751,95%CI为3.836~17.666;OR=12.782,95%CI为6.370~19.193;OR=3.059,95%CI为1.751~4.087);户外活动、手工活动时间越长,发生近视的危险性就越低(OR=0.658,95%CI为0.135~0.981;OR=0.378,95%CI为0.157~0.857);此外,阅读姿势是近视的危险因素(OR=12.391,95%CI为6.535~18.248),而家长监督是近视的保护因素(OR=0.022,95%CI为0.002~0.234)。结论中小学生近视患病率呈逐年增加趋势,其近视患病率增加的主要因素与手机使用时间多长有关。加强近视的预防教育活动、限制手机的把玩时间及加强户外运动时间有助于中小学生近视患病率的降低。  相似文献   

11.
了解陕西省宝鸡市7~ 18 岁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现状、配镜率及相关因素,为中小学生视力保护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于2016年4月收集陕西省宝鸡市10 225 名7~ 18 岁中小学生视力和是否配镜情况,分析学生视力和配镜率现状及其相关因素.结果 学生视力不良率为42.84%,视力不良学生配镜率为53.47%,女生视力不良率(47.37%) 高于男生(38.53%) (χ2 = 81.58,P<0.01),视力不良女生配镜率(54.92%) 高于男生(51.78%) (χ2 = 53.36,P<0.01).使用最小二乘法多元回归分析发现,随着学生年龄增长,视力不良率不断升高(B = 0.073,95%CI = 0.065 ~ 0.080,P<0.01),并伴随视力不良程度不断加深(B= 0.045, 95%CI = 0.029~ 0.061,P<0.01); 配镜率随着年龄而增长(B = 0.042,95%CI = 0.030 ~ 0.054,P< 0.01),男生(B= -0.033, 95%CI = -0.060~ -0.006,P= 0.02) 配镜率相对女生较低.结论 陕西省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率高,配镜率低; 视力不良程度显著影响配镜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小学生静态行为与视力变化的关联性,为学生视力不良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7年抽取广州市5所小学,纳入一至四年级学生4 969名,并于2年后进行随访。采用经信、效度检验的《广州市小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系统问卷》收集小学生基线放学后做作业、看电视、用电脑/玩游戏、往返交通等静态行为时间。使用5 m标准对数视力表分别测量基线和随访的视力。分别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和Logistic回归分析小学生静态行为与视力变化值以及视力不良的关联性。  结果  2年期间,一至四年级学生视力不良的累积发病率为48.74%。放学后做作业时间与左眼视力变化值呈负相关(β=-0.012,95%CI=-0.023~-0.002)。放学后做作业时长与视力不良的发生正性相关(OR=1.16,95%CI=1.05~1.27)。静态行为总时长、视屏时间、往返交通时间与视力变化相关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结论  静态行为中的放学后做作业时间增加与小学生视力降低相关,合理减轻课业负担有利于视力保护。  相似文献   

13.
分析月经初潮、首次遗精与户外活动时间联合作用对中国学生视力的影响,旨在为制定防控儿童青少年视力不良的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基于2012年基线调查,在中国7 个省市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7 210 名中小学生纳入研究对象.按照青春期发育指标与户外活动时间的不同将研究对象分成4 组.分年龄、性别探讨视力不良检出率,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月经初潮/首次遗精与户外活动时间联合作用对学生视力的影响.结果 所调查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70.9%.不论男、女生,月经初潮/首次遗精与户外活动时间的不同联合分组之间的视力不良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值分别为74.17, 262.06,P 值均<0.01),均表现为已出现月经初潮/首次遗精且户外活动时间< 2 h 组最高(男女生分别为76.0%,77.8%),其次是已出现月经初潮/首次遗精且户外活动时间≥2 h 组(71.9%, 73.8%),未出现月经初潮/首次遗精且户外活动时间≥2 h 组最低(62.9%, 56.1%).多因素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在调整年龄、地区、学习习惯等因素后,已出现月经初潮/首次遗精且户外活动时间<2 h 组学生视力不良发生的风险明显高于未出现月经初潮/首次遗精且户外活动时间≥2 h 组[OR 值(OR 值95%CI) = 1.46(1.27 ~ 1.69) ]; 分性别分析发现,男女生呈现相同趋势[OR 值(OR 值95%CI) 分别为1.38(1.13~ 1.67),1.54(1.24 ~ 1.90) ].结论 中国学生月经初潮/首次遗精和户外活动时间与视力不良有密切关联; 不论男、女生,已出现青春期发育且户外活动时间较短者更易发生视力不良.在学生进入青春期前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可预防未来视力不良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安阳市儿童青少年视力现状,为制定近视干预措施和效果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儿童青少年近视筛查规范,对安阳市12所中小学校和6所幼儿园4 790名各类学生进行视力监测,采用卡方检验、线性趋势性检验、近视危险因素的logistics回归分析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021年安阳市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6.37%,幼儿园大班、小学低年级、小学高年级、初中和高中学生的近视患病率分别为10.17%、23.42%、51.97%、76.50%和87.44%,近视患病率随着学生学段升高而增加(χ2趋势=1386.84,P<0.001)。女生近视率(59.33%)高于男生(53.70%)(χ2=15.43,P<0.001),城区学生近视率(61.40%)高于县郊学生(48.32%)(χ2=78.87,P<0.001)。随着学段的升高,学生总体近视程度也在逐渐增加(χ2趋势=438.19,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女生近视的OR(95%CI)为1.38(1.20~1.59,P<0.001);县郊学生近视的OR(95%CI)为0.70(0.61~0.81,P<0.001);以幼儿园大班为参照值,小学低年级、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的学生患近视OR值分别为2.67、9.66、30.16和57.10(P<0.001)。结论 安阳市儿童青少年近视患病率呈现进展迅速、低龄、高发的特点,应通过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预防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南通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有效防控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南通市17所学校共2 568名中小学生,进行视力检查和问卷调查.结果:南通市2 568名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82.09%.学生视力不良的严重程度随着学段的升高呈上升趋势(X2趋势=156.7...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武汉市新洲区中小学生近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制订辖区视力健康管理干预措施和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20年10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武汉市新洲区5所中小学的学生进行视力检查,并通过问卷调查其用眼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近视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调查1 002人,其中小学生385人,初中生432人,高中生185人。2020年武汉市新洲区中小学生总近视率为56.5%,其中小学生为43.4%,初中生为60.0%,高中生为75.7%,比较各学段近视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749,P<0.001);按照性别分层,女生的近视率为62.4%,男生的近视率为51.6%,比较男女生近视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71,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女生、初中生和高中生的近视可能性较大(OR=1.510,1.846,3.206;95%CI=1.150~1.923,1.261~2.703,1.878~5.472);近距离用眼时间≥1 h才休息、平均每天看电脑≥2 h是导致中小学生近视的危险因素(OR=1.745,1.835;95%CI=1.315~2.315,1.271~2.649),每天户外运动时间≥2 h和睡眠时间≥8 h是防止中小学生近视的保护因素(OR=0.508,0.626;95%CI=0.371~0.695,0.431~0.910)。结论 武汉市新洲区中小学生近视防控工作应重点关注女生、初中生和高中生,加强健康教育指导中小学生保障睡眠、减少电子屏幕和近距离用眼的时间,并增加户外运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深圳市中小学生近视影响因素,为开展学生近视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深圳市选取2个区,每个区选小学、初中和普通高中各1所,职业高中1所,共计对14所学校3 073名学生开展近视及影响因素调查。结果对于小学生,每天用电脑2~<3 h(OR=2.23,95%CI=1.19~4.20),不上体育课(每周2节:OR=0.34,95%CI=0.13~0.91;每周4节:OR=0.23,95%CI=0.08~0.62;每周5节及以上:OR=0.33,95%CI=0.11~0.97)与近视呈正相关;课间休息或放学时老师不拖堂(偶尔:OR=1.99,95%CI=1.51~2.63;经常:OR=2.07,95%CI=1.29~3.30),在近距离用眼时0.5~<1 h休息1次眼睛("1~<2 h"OR=1.33,95%CI=1.03~1.70;"≥3 h"OR=1.87,95%CI=1.17~3.00),父母均不近视(一方近视:OR=1.69,95%CI=1.32~2.17;双方近视:OR=2.13,95%CI=1.50~3.02)与近视呈负相关。对于初中生,父母均不近视(一方近视:OR=3.27,95%CI=2.17~4.94;双方近视:OR=5.38,95%CI=2.78~10.42)与近视呈负相关。对于高中生,男性(女性OR=1.52,95%CI=1.07~2.14),每天在校做2次眼保健操(OR=0.41,95%CI=0.23~0.75),每天白天累计户外活动时间≥2 h(OR=0.70,95%CI=0.49~1.00)与近视呈负相关。结论深圳市不同学段学生近视危险因素不尽相同,对具有高危因素的学生应重点防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泰安市儿童青少年近视流行现状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为近视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9年10月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泰安市25所学校(幼儿园)抽取4~19岁儿童青少年,进行远视力检查和非睫状肌麻痹条件下的屈光检测,并对四年级及以上的中小学生开展近视影响因素问卷调查。结果 泰安市7 524名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患病率为60.2%,5岁组、6岁组、小学、初中、高中和职高学生近视患病率分别为11.7%、14.0%、38.3%、82.3%、91.4%和74.4%。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为女(OR=1.583,95%CI:1.374~1.825,P<0.001)、年级增加(OR=1.062,95%CI:1.052~1.072,P<0.001)、每天作业时长达2~3小时(OR=1.320,95%CI:1.067~1.633,P=0.010)、经常躺着或趴着看书或电子屏幕(OR=1.354,95%CI:1.094~1.676,P=0.005)是本地学生近视患病的危险因素,而在校能够每天做2~3次眼保健操(OR=0.776,95%CI:0.663~0.909,P=0.002)、2周调换1次座位(OR=0.631,95%CI:0.467~0.853,P=0.003)、每周能上2次体育课(OR=0.639,95%CI:0.423~0.967,P=0.034)、课间休息到户外活动(OR=0.699,95%CI:0.584~0.837,P<0.001)则是近视的保护因素。结论 泰安市儿童青少年近视患病率呈现低龄、高发、进展迅速的特点,期望通过切实减轻课业负担、改变不良用眼习惯、加强校内眼保护措施来实现近视控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女童月经初潮与筛查性近视的关联,为制定儿童青少年近视预防与控制策略及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标准,在安徽省分别选取宿州、合肥和池州市3个地区,将1725名9~13岁女童纳入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研究对象基本信息及是否出现月经初潮,采用裸眼远视力检查结合串镜检查确定筛查性近视,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