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急性前庭病     
急性前庭病的特点是急性或亚急性出现眩晕或平衡障碍,可以由于前庭外周各部或中枢前庭结构的功能低下或各种原因的刺激引起。本文着重于对前庭急性外周病变,如BPPV、前庭神经元炎、上半规管裂隙综合征及前庭阵发症;前庭中枢急性病变如前庭性偏头痛及一些新近认识的文献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急性前庭病     
急性前庭病的特点是:急性或亚急性出现眩晕或平衡障碍,可以由于前庭外周各部或中枢前庭结构的功能低下或各种原因的刺激引起。本文着重于对前庭急性外周病变,如BPPV、前庭神经元炎、上半规管裂隙综合征及前庭阵发症;前庭中枢急性病变如前庭性偏头痛及一些新近认识的文献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单侧或双侧前庭功能低下患者要取得良好的前庭康复疗效,需要对治疗流程进行科学管理。这些相关因素包括:多学科康复治疗团队、高效的康复技术、对患者有 效的监督管理、康复运动剂量及康复疗程时间,以及可能影响康复效果的其他因素(如年龄、性别、开始康复的时间、药物等)。提高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将有助于提高前庭康复治疗效率,增加患者依从性和信心,达到更好的前庭康复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前庭自旋转试验(vestibular autorotation test,VAT)在单侧前庭功能低下(unilateral vestibular hypo function,UVH)患者前庭康复治疗前后的动态变化。方法:回顾性研究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就诊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耳鼻咽喉科...  相似文献   

5.
前庭神经炎(VN)是单侧前庭神经急性损伤后出现的一种急性前庭综合征。近年来,VN的发病率和慢性化程度明显升高。相关研究显示,VN患者慢性症状的改善更多是中枢代偿的结果,而不是外周前庭功能的恢复。且恢复期病程长短可能与前庭知觉功能、心理因素和视觉依赖性等因素相关。本文提出早期识别并干预影响VN患者远期预后的相关因素的观点,旨在于识别VN患者"急性到慢性"头晕转变的预测因素,使易进入慢性期的高危VN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前庭诱发的肌源性电位(VEMP)在慢性头晕患者和单侧前庭功能低下患者中的表现,明确VEMP异常和病变侧别及受累结构的关系。方法:在本观察性研究中,我们对66例受试者进行了VEMP检查(短纯音刺激,强度100dB nHL,频率1 000Hz,带通滤波10~1 500Hz,刺激率4.3Hz)。根据临床表现和冷热试验,其中33例患者被诊断为单侧前庭功能低下,另外33例受试者为年龄性别匹配的对照。分析p13-n23的振幅、不对称率、潜伏期、耳间差异和阈值。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Shapiro-Wilks检验和Mann-Whitney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63.63%的慢性前庭功能低下的患者存在VEMP异常,其中13例患者VEMP异常出现在前庭功能低下侧,3例患者出现在病变对侧。5例患者双侧VEMP异常。结论:冷热试验诊断为单侧慢性前庭功能低下的患者中,63.63%存在不同程度的VEMP的改变。54.54%的患者VEMP异常出现在前庭功能低下侧,24.24%的患者的VEMP异常出现在病变对侧。VEMP能够增强对单侧前庭功能低下患者的功能评价。  相似文献   

7.
临床上双侧前庭功能低下的诊断及治疗是较为困难的,近年来,随着国内眩晕工作的深入,以及Barany学会国际前庭疾病分类委员会发表了双侧前庭病的诊断标准,对这类疾病的认识正在逐渐深入。双侧前庭功能低下的治疗是棘手的,目前并无药物治疗,绝大部分应用临床的手术并不能改善这类患者症状,目前国外正在研制的前庭植入技术距离临床应用仍有较大距离。目前研究表明,前庭康复治疗可以显著改善双侧前庭功能低下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前庭神经炎是引起急性眩晕发作的常见原因之一,可导致单侧前庭功能障碍。其发病原因可能是潜伏于前庭神经节中的单纯疱疹病毒被激活。大多单侧发病,且多累及前庭上神经,而极少单独累及前庭下神经,可能与其解剖结构有关。病史和查体、头脉冲试验、温度试验、前庭肌源性诱发电位检测能实现分型诊断。对症支持药物只用于急性期缓解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类固醇激素(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的效果还存在争议,但可以减轻水肿,改善眩晕症状和促进前庭功能康复。而早期积极的前庭康复治疗是使各类患病人群回归正常生活、回归社会不同岗位(包括飞行人员重返蓝天)的最有效方法。本文就前庭神经炎在流行病学、临床特征、病因学、相关检查、诊断、鉴别诊断、病程、治疗、医学鉴定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了临床上前庭康复的几个关键问题。根据前庭代偿的原理,前庭代偿存在窗口期或关键期;前庭康复的临床策略包括凝视稳定性训练、姿势稳定性训练和习服训练;前庭康复选择基于前庭疾病分类,即根据急性、发作性和慢性前庭综合征指导选择前庭康复策略;根据前庭代偿过程中,不同前庭功能检查结果与前庭康复之间的关系,通过前庭功能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前庭康复是外周与中枢性眩晕及平衡障碍的重要而有效的治疗方法,利用人类大脑的适应性、可塑性及代偿功能是其治疗的基础。眩晕病及平衡障碍的诊治应归于交叉学科和跨学科的共同协作。前庭康复工作需要耳科医生与神经科医生和康复科医生合作。现将前庭康复的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前庭康复治疗(vestibular rehabilitation therapy,VRT)对平衡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对76例平衡障碍患者根据单、双侧及针对性康复原则随机分为四组,A组(单侧)29例为单纯药物组,B组(单侧)29例为药物联合前庭康复组;C组(双侧)9例为单纯药物组,D组(双侧)9例为药物联合前庭康复组,分别给予药物联合前庭康复训练治疗或单纯药物治疗,疗程4周,采用前庭症状指数(vestibular symptom index,VSI)主观评估,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功能性伸手试验及Fukuda踏步试验评估平衡功能,比较各组的疗效。结果 4组患者治疗后VSI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无论单侧或双侧平衡障碍患者,药物联合前庭康复治疗组患者治疗后BBS评分、功能性伸手试验、Fukuda踏步等平衡功能均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组(均为P<0.01)。结论前庭康复训练联合药物治疗平衡障碍患者的效果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前庭康复训练可作为前庭功能减退平衡功能障碍患者的辅助疗法。  相似文献   

12.
前庭康复是前庭功能损伤后缓解症状与功能恢复的基础。国际上,前庭康复系统化的工作标志是前庭康复专著的出版。中国前庭康复工作起步较晚,推进比较缓慢。目前,国内前庭康复工作的开展基本是以“眩晕中心”为依托,医生在患者就诊时给予康复指导,并进行随访,还缺乏康复科专业的大夫进行眩晕的前庭康复治疗。随着耳科学的发展,眩晕在中国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本文通过了解前庭康复的理论、现状及其教育,指导相关医生掌握康复培训基础与临床的专业技能,以特殊的评价技术和治疗技术积极推进前庭康复,使国内前庭康复工作能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该文就小脑半球在前庭代偿及前庭眼反射方面的作用进行了探讨。在单侧前庭周围性损害后,患者会立即出现急性前庭功能失调,其临床特征与前庭一眼、前庭一脊髓及前庭自主神经系统有关,表现为自发性眼震,不对称前医眼反射,步态不稳及植物神经系统症状如、}卜、呕吐等症状体征。随后这些表现可通过前庭代偿过程得以缓解。前庭代偿的时间取决于患者的年龄及其中枢神经系统尤其是脑干及小脑结构的完整性。临床上经常遇到单侧前庭周围性病变失代偿病例,分析其原囚有以下几种:迷路功能不稳,非前庭性感觉传入系统损害,活动减少,中枢神经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国内外前庭康复对前庭神经炎患者前庭功能恢复的影响进行评价。方法 电子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维普、万方数据库系统,全面收集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前庭康复治疗前庭神经炎的随机对照研究。根据预先制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Cochrane Handbook 5.0严格评价文献质量。提取数据,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后纳入5篇文献,均为前庭康复治疗前庭神经炎且以冷热试验中半规管轻瘫为观察指标的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对纳入研究按时间进行亚组分析,综合第1、3、6个月亚组结果显示前庭康复与药物治疗相比未能明显改善受损的前庭功能。第12个月亚组显示前庭康复对半规管轻瘫值影响合并后效应量MD=-3.34[95%CI=-6.38, -0.30],合并效应量检验(Z =2.15,P =0.03),结果显示前庭康复组与药物组半规管轻瘫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观察前庭功能变化,前庭康复与药物治疗前庭神经炎相比,经过1年的时间前庭康复可以明显改善受损的前庭功能。  相似文献   

15.
双侧前庭病病因与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双侧前庭病的病因,并对双侧前庭病的临床表现与诊治进行讨论。方法 本组101例患者均为双侧前庭功能低下,对患者现病史、既往史、眼震电图记录、相关的耳科学和听力学检查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101例患者中,氨基甙类前庭耳毒33例,占32.6%;双侧梅尼埃病18例,占17.8%;迷路震荡1例,占1.0%;耳硬化症4例,占4.0%;双侧前庭病4例,占4.0%;中枢性前庭病15例,占14.9%;原因不明26例,占25.7%。结论 双侧前庭病诊断要根据患者病史、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和前庭功能检查,尽可能找出病因并对因治疗。如果损害已经产生,治疗应该避免应用前庭抑制剂和耳毒性药物,并行前庭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6.
对32例接受人工电子耳蜗植入的患者前庭功能作一总结。患者年龄12~74岁,男性13例,女性19例,采用的电子耳蜗为:6极4道21例;16级8道4例;22极4道7例。手术前后以冷热水试验、旋转试验及摆动试验估价前庭功能,若三者结果不一致,则以旋转试验为准。结果显示术前前庭功能低下或丧失者甚多,分别各为12例,未发现前庭功能增强者。术后仅3例出现前庭症状,一周内均消失。术则前庭功能正常或低下者术后均无眩晕症状。术后前庭功能检查19例无变化,8例术前前庭功能正常者术后减退i例,1例术前无叵应而术后出现前庭反应,但反应强度仍低下。无…  相似文献   

17.
前庭神经炎是指只有前庭系统的病变而没有听觉和中枢性病变,是一种急性的或慢性的原因不明的眩晕病。急性者系指单一的严重的眩晕发作,持续几天或几周,常诊断为流行性眩晕、前庭麻痹或前庭神经元炎。慢性者系指轻的,渐起的不知不觉的短时的反复眩晕发作,这2种类型  相似文献   

18.
作者报道了取迷路后径路行前庭神经切断治疗单侧美尼尔氏病24例,和非美尼尔氏病单侧前庭功能失调(包括不能代偿的前庭神经炎14例,  相似文献   

19.
在某些先天性或后天性聋的病例中有的病变仅局限在耳蜗,而前庭器官是正常的。当进行耳蜗植入时,有损伤前庭系统的危险性。该作者从1987一1992年35例耳蜗植入中选择术前有残余前庭功能的6名病人,对其术前及术后前庭功能进行比较,这6例的病因包括中耳炎,先天性聋、突聋、耳硬化症及不明原因老。检测指标:①变温试验的最大慢向速度,③前庭眼反射:用速度梯度试验。前庭功能根据以上2个指标的结果分成4类:反射正常,反射低下,反射亢进、无反射。6例中本前有2例反射亢进,2例反射正常,2例反射低下,其中3例术后丧失前庭功能,其中一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外周前庭器官损伤后不同时间病理状态下传出性前庭神经系统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generelatedpeptide,CGRP)的变化。方法制作wistar大鼠单侧外周前庭损伤模型29只,对照健康动物16只,取动物脑干切片,用ABC法作传出性前庭神经系统CGRP免疫组化反应。结果健康动物传出性前庭神经系统CGRP呈弱阳性反应,单侧前庭损伤后双侧传出性前庭神经系统CGRP反应呈强阳性反应,其阳性反应程度在损伤后10~12d达高峰,以后随前庭功能恢复而逐渐减弱,但5个月时阳性反应程度仍高于健康动物。结论传出性前庭神经系统CGRP在外周前庭器官损伤后可能起一定的调节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