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LCNEC)的18F-氟脱氧葡萄糖(FDG)PET/CT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7年5月经病理证实的37例肺LCNEC患者的18F-FDG PET/CT影像学表现,包括病灶位置、形态特征、代谢和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预测淋巴结转移的价值。SUVmax与肿瘤最大径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37例肺LCNEC患者均为单发,其中周围型28例(28/37,75.7%)、中央型9例(9/37,24.3%)。30例病灶(30/37,81.1%)可见分叶征,多为浅分叶;10例病灶(10/37,27.0%)可见毛刺征。29例病灶(29/37,78.4%)边界清晰,9例病灶(9/37,24.3%)可见胸膜凹陷征,2例病灶可见液化坏死,1例病灶可见空洞形成,1例病灶内见点状钙化,1例病灶内见充气支气管征。37例病灶18F-FDG代谢程度均高于肝脏,SUVmax为11.7±5.2(3.3~25.3),肿瘤最大径为(3.2±1.5)cm,SUVmax与肿瘤最大径呈正相关(r=0.569,P=0.000)。15例病灶伴有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转移,8例可见远处转移,包括骨转移4例、肾上腺转移1例、肝脏及骨转移2例、肾上腺及骨转移1例。约登指数最大为0.573,所对应的SUVmax为11.9,诊断效率最高,灵敏度为80.0%,特异度为77.3%。结论肺LCNEC的18F-FDG PET/CT多表现为周围型类圆形软组织结节或肿块,边缘清晰,充气支气管征少见,18F-FDG摄取较高。原发肿瘤SUVmax是判断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半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肺类癌的18F-氟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的影像学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8年8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病理证实的16例肺类癌患者的18F-FDG PET/CT影像学表现,包括病灶的位置、形态特征、代谢情况及全身转移情况。16例肺类癌患者包括男性6例、女性10例,年龄43~78岁,中位年龄65岁;典型类癌(AC)5例,非典型类癌(TC)11例。采用t检验比较TC与AC两组病灶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的差异。 结果 16例肺类癌均为单发,病灶密度均匀,均无坏死囊变和钙化,CT值为(38±7) HU。9例中央型肺类癌中,8例可见“冰山征”,5例伴阻塞性肺炎;7例周围型肺类癌均未见阻塞性肺炎。1例AC患者可见多发骨转移,其余15例均未发现淋巴结及远处转移。16例肺类癌的SUVmax为4.00±1.64,最大径为(2.59±1.00) cm,SUVmax与最大径无相关性(r=0.238,P=0.375)。TC的SUVmax为3.32±1.17,AC的SUVmax为5.49±1.6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83,P=0.008)。 结论 肺类癌18F-FDG PET/CT多表现为类圆形软组织结节或肿块,对18F-FDG的摄取轻度增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继发性骨淋巴瘤在18F-FDG PET/CT显像中的影像学特点。 方法 对2012年4月至2015年6月行全身18F-FDG PET/CT显像的46例继发性骨淋巴瘤患者的PET/CT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骨髓穿刺结果分为阳性和阴性两组,对两组显像相应穿刺部位(髂棘)SUV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同时绘制穿刺部位SUV诊断继发性骨淋巴瘤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 结果 46例继发性骨淋巴瘤患者中,霍奇金淋巴瘤6例、非霍奇金淋巴瘤40例;单发10例,多发18例,全身弥漫分布18例。46例患者骨质异常表现多样,其中,骨髓浸润型31例(67.40%)、混合型10例(21.74%)、硬化型3例(6.52%)、溶骨型2例(4.34%)。46例患者中肱骨或股骨受累32例(69.57%),均为骨髓浸润型表现。骨髓穿刺阳性组及阴性组SUV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t=4.036,P < 0.001,提示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穿刺部位SUV诊断继发性骨淋巴瘤的ROC曲线结果显示SUV诊断界值为2.35,其诊断继发性骨淋巴瘤的特异度和灵敏度分别为83.3%和80.0%。 结论 继发性骨淋巴瘤的18F-FDG PET/CT影像学表现存在一定的特征性,在该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且对骨髓穿刺部位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儿童及青少年淋巴瘤占所有儿科恶性肿瘤的10%~15%,其多为高度侵袭性肿瘤,较成人更易侵犯结外组织。准确的分期以及早期疗效评价对儿童及青少年淋巴瘤患者具有重要价值。传统影像学方法(超声、CT、MRI及67Ga成像)在其诊治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8F-FDG PET/CT是将PET的功能代谢显像与CT的解剖结构显像相融合的一种新型成像技术。笔者通过对18F-FDG PET/CT检查在儿童及青少年淋巴瘤中的分期、疗效评级、随访中的作用作一综述,发现18F-FDG PET/CT在淋巴结、脾脏监测方面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可通过一次显像发现更多的病灶,在分期方面的准确性优于传统影像学方法。同时,因其代谢改变早于解剖形态的改变,能更早期、准确地评估疗效,对残留病灶的性质进行判断。由于其较低的复发率,需权衡在随访过程中监测复发及辐射暴露之间的利弊关系。  相似文献   

5.
肺癌的精准分子靶向及免疫治疗的研究和临床应用已成为当前肺癌治疗领域的热点。18F-FDG PET/CT是结合形态学与分子代谢的影像学技术,与传统的影像学检查如CT、MRI相比,18F-FDG PET/CT能够及时反映肿瘤细胞的活性,对指导肺癌的精准放化疗及监测疗效有重要价值。笔者主要就18F-FDG PET/CT在肺癌病灶的靶区勾画、疗效评估及预后评价中的价值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PET/CT作为一种集功能代谢及解剖形态信息于一身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在疾病良恶性诊断、肿瘤分期与再分期和疗效与预后评价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甲状腺偶发瘤的发现愈来愈多,引起了临床医师的密切关注。笔者分别就PET/CT检查中发现的局灶性及弥漫性甲状腺偶发瘤的发生率、恶性率、良恶性病变的影像学特征及研究新进展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18F-FDG PET/CT相关参数对结直肠癌(CRC)根治术后患者的无病生存时间(DFS)和总生存时间(OS)的预后预测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至2016年10月行18F-FDG PET/CT检查的132例CRC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93例、女性39例,中位年龄63岁。使用18F-FDG PET/CT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2.5及SUVmax的20%、30%、40%、50%等作为不同阈值,计算不同阈值的平均标准化摄取值(SUVmean)、肿瘤代谢体积(MTV)和病灶糖酵解总量(TLG),并预测CRC患者根治术后的DFS和OS。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获得18F-FDG PET/CT相关参数的曲线下面积,并获得DFS的最佳阈值。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 结果 ROC曲线分析预测DFS最佳阈值分别为SUVmax=19.36、MTV=22.64 cm3、TLG=117.78 g、TLG20%=129.74 g、TLG30%=107.05 g、TLG40%=73.22 g和TLG50%=56.13 g。DFS预后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9-9、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化疗、SUVmax、MTV、TLG、TLG20%、TLG30%、TLG40%、TLG50%是CRC患者DFS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SUVmax(95%CI:1.882~5.815,OR=3.308,P=0.000)、临床分期(95%CI:1.226~3.819,OR=2.164,P=0.008)和CA19-9(95%CI:1.182~3.724,OR=2.098,P=0.011)是影响CRC患者术后DFS的独立危险因素。OS预后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EA、CA19-9、组织学类型、SUVmax、MTV、TLG、TLG20%、TLG30%、TLG40%、TLG50%是CRC患者OS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SUVmax(95%CI:1.129~6.624,OR=2.735,P=0.026)、TLG50%(95%CI:1.640~19.801,OR=5.699,P=0.006)和CA19-9(95%CI:1.868~11.084,OR=4.550,P=0.001)是影响CRC患者术后OS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18F-FDG PET/CT相关参数SUVmax、TLG50%可以用于评估CRC患者的预后,参数值越大,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Ⅱ~Ⅲ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治疗前18F-FDG PET/CT显像中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代谢体积(MTV)和病灶糖酵解总量(TLG)的预后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5年12月诊治的85例初诊Ⅱ~Ⅲ期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前18F-FDG PET/CT显像资料。以SUVmax的41%作为阈值,得出病灶的SUVmax、MTV和TLG。由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判断SUVmax、MTV及TLG预测无进展生存期(PFS)的最佳界值点。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 检验,多因素生存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 结果 85例DLBCL患者的SUVmax、MTV及TLG的中位数分别为23.9(16.3)、25.1(95.3)cm3、424.4(1404.6)。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SUVmax的曲线下面积(AUC)=0.610(95%CI=0.483~0.736,P=0.109),MTV的AUC=0.729(95%CI=0.621~0.838,P=0.001),TLG的AUC=0.726(95%CI=0.621~0.831,P=0.001)。由于SUVmax的AUC较小,不能通过ROC曲线分析获得界值点,因此以SUVmax的中位数23.9作为界值点进行分组。MTV的界值点为39.1 cm3(灵敏度为73.1%,特异度为69.5%);TLG的界值点为404.5(灵敏度为80.8%,特异度为61.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nn Arbor分期、β-2微球蛋白、乳酸脱氢酶、大肿块、国际预后指数(IPI)、SUVmax、MTV、TLG是Ⅱ~Ⅲ期DLBCL患者PFS的影响因素(χ2=19.118,P=0.000;χ2=12.310,P=0.000;χ2=4.861,P=0.027;χ2=7.731, P=0.013;χ2=19.693, P=0.000;χ2=6.414, P=0.011;χ2=14.538,P=0.000;χ2=13.089, P=0.000)。Ann Arbor分期、β-2微球蛋白、大肿块、IPI、MTV、TLG是患者总体生存期(OS)的影响因素(χ2=14.550, P=0.000;χ2=5.473, P=0.019;χ2=5.643, P=0.018;χ2=15.943, P=0.000;χ2=13.877, P=0.000;χ2=12.677, P=0.000)。由于MTV与TLG呈高度相关,多因素分析时,二者中仅纳入了TLG,结果显示乳酸脱氢酶、TLG是影响患者PFS的独立危险因素(RR=4.891, 95%CI=1.332~11.955,P=0.017;RR=0.195, 95%CI=0.058~0.660,P=0.009),IPI、TLG是影响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RR=0.508, 95%CI=0.270~0.956,P=0.036;RR=0.433, 95%CI=0.227~0.826,P=0.011)。 结论 18F-FDG PET/CT所测得的TLG是影响Ⅱ~Ⅲ期DLBCL患者PFS及OS的独立预后因素,TLG比SUVmax具有更好的预测价值,对DLBCL患者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胃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18F-FDG PET/CT作为一项集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与计算机断层扫描于一体的成像模式,被广泛地应用于胃癌的诊断、分期、复发、疗效的评估及生存预后。笔者就18F-FDG PET/CT在胃癌的分期、复发及预后中的价值进行综述,以了解18F-FDG PET/CT在胃癌临床应用中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0.
18F-FDG PET/CT心肌代谢显像是目前被公认的监测患者存活心肌的"金标准",在冠心病的临床诊疗、血管再通术的预后评价等方面起指导作用。保证合格的图像质量是发挥其作用的关键。然而,18F-FDG PET/CT心肌代谢显像图像质量受到许多因素影响,其中血糖水平、胰岛素功能是主要的影响因素。通过调整显像前饮食结构、禁食时间、长期服用药物、检查日的血糖水平、调节血糖的方法以及注射显像剂的时间等可提高图像质量,并提升显像的成功率。为此,笔者对18F-FDG PET/CT心肌代谢显像图像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及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18F-氟脱氧葡萄糖(FDG) PET/CT的影像特征在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及炎症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鉴别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行18F-FDG PET/CT、肺部表现为类炎症改变并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的21例肺MALT淋巴瘤患者[男性13例、女性8例,年龄56~74(66.2±5.8)岁]及33例炎症型NSCLC患者[男性20例、女性13例,年龄48~84(64.6±9.6)岁]的临床资料。手动勾画CT及PET的感兴趣区,测量病变最大截面的长径及短径、CT值、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和峰值标准化摄取值(SUVpeak),分析影像征象(病变形态、支气管征、病变位置、淋巴结及脾脏的代谢情况)。采用χ2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及校正t检验比较2组间的差异。 结果 21例肺MALT淋巴瘤患者中,肿块型少于实变型(28.6%对71.4%),33例炎症型NSCLC患者中,肿块型多于实变型(57.6%对42.4%),二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42,P=0.037);肺MALT淋巴瘤患者中空气支气管征的比例高于炎症型NSCLC患者(90.5%对75.8%),合并高代谢淋巴结的比例明显低于炎症型NSCLC(14.3%对48.5%),二者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χ2= 0.996、3.288,均 P>0.05);肺MALT淋巴瘤患者中单侧发病的比例低于双侧发病(23.8%对85.7%),炎症型NSCLC患者中,单侧发病的比例高于双侧发病(84.8%对15.2%),二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133,P<0.001);肺MALT淋巴瘤患者中脾脏高代谢者11例(52.4%),炎症型NSCLC患者中未见脾脏高代谢者,二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708,P<0.001)。肺MALT淋巴瘤患者的长径和短径较炎症型NSCLC患者短 [(5.89±2.14) cm对(6.26±2.75) cm、(3.88±1.98) cm对(4.21±1.56) cm],二者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46、?1.87,均P>0.05)。肺MALT淋巴瘤患者的CT值高于炎症型NSCLC患者[(45.4±10.5) HU对(21.6±50.1) HU],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89,P<0.001);肺MALT淋巴瘤患者的SUVmax和SUVpeak较炎症型NSCLC患者低[(5.71±2.10)对(9.89±4.53)、(4.48±2.31)对(7.46±4.44)],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58、?3.23,均P<0.01)。 结论 18F-FDG PET/CT对于肺MALT淋巴瘤和炎症型NSCLC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其中SUVmax、SUVpeak、脾脏代谢情况以及CT图像中的病变形态、病变位置、CT值等可作为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肾上腺淋巴瘤的CT及18F-FDG PET/CT影像学征象,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10例肾上腺淋巴瘤的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料,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及18F-FDG PET/CT检查,观察和比较肿瘤发生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MSCT表现(部位、最大径、形态、密度、边界、强化方式、腹膜后淋巴结等情况,并计算各期强化率)和计算病灶SUVmax。结果 原发性肾上腺淋巴瘤7例,继发性肾上腺淋巴瘤3例;双侧病灶者7例,单侧病灶者3例,共计17侧病灶;肿瘤最大径不等,平均5.6 cm;肿块呈椭圆形共13侧,三角形3侧,1侧呈结节状增生;13侧边界清晰,4侧边界模糊;病灶平扫CT值平均40.4 Hu;动脉期平均强化率为24.28%;静脉期平均强化率37.46%;大部分(14/17)CT平扫及(13/17)增强密度较均匀一致,动脉期呈轻中度强化,门脉期呈进行性强化;2例发现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均表现为18F-FDG高摄取,SUVmax为8.7~23.5,平均值为12.5。结论 肾上腺淋巴瘤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PET/CT 可准确显示肿瘤累及的范围和淋巴结,在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肺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多种多样,需结合病变CT特征、FDG浓聚程度、其他脏器侵犯情况以及实验室检查等进行综合判断。笔者选取了2例经病理确诊的肺淋巴瘤患者,分别为原发性肺淋巴瘤和继发性肺淋巴瘤,详细分析了其临床特征及18F-FDG PET/CT影像学表现,期待对临床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笔者报道了一例原发性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18F-FDG PET/CT显像病例,从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18F-FDG PET/CT影像学等方面分析该病特点,并通过文献回顾了原发性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鉴别诊断要点。研究结果显示,本例原发性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8F-FDG PET/CT影像学表现为巨大软组织团块影、边缘光滑、内见多发点状钙化灶,18F-FDG代谢团块状增高,SUVmax为26.2。18F-FDG PET/CT显像能够为原发性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显像视觉和半定量分析在颅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8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18F-FDG PET/CT检查的45例颅内PCNSL患者[男性26例、女性19例,年龄(57.49±2.54)岁]的影像资料,并分别与52例脑胶质瘤和60例脑转移瘤患者进行对比,采用视觉分析3组患者的病灶分布和形态特征,半定量分析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肿瘤与对侧相应部位脑组织SUVmax的比值(T/WM),评价18F-FDG PET/CT在颅内PCNSL诊断中的价值。2组间半定量结果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校正后t检验,2组间诊断效能的比较及鉴别诊断阈值的判断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进行分析。 结果 视觉分析结果显示,颅内PCNSL以高摄取18F-FDG的幕上、单发、结节状或团块状病灶为多见,水肿、占位效应及瘤内继发改变不明显。半定量分析结果显示,与脑胶质瘤和脑转移瘤相比,颅内PCNSL的SUVmax最高(脑胶质瘤:9.96±0.48;脑转移瘤:11.97±0.58;颅内PCNSL:26.42±1.17,t=13.02、11.07,均P=0.000),T/WM亦最高(脑胶质瘤:2.99±0.09;脑转移瘤:2.60±0.08;颅内PCNSL:4.37±0.10,t=10.13、13.88,均P=0.000),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当SUVmax=15.8时,颅内PCNSL与脑胶质瘤鉴别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最大(0.982),而当SUVmax=16.8时,颅内PCNSL与脑转移瘤鉴别诊断的AUC最大(0.946);T/WM=3.395为颅内PCNSL与脑胶质瘤鉴别诊断的最佳阈值,T/WM=3.220为颅内PCNSL与脑转移瘤鉴别诊断的最佳阈值。 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可以作为传统影像学诊断颅内PCNSL的有效补充,同时在颅内PCNSL与脑胶质瘤和脑转移瘤的鉴别诊断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肺隐球菌病(PC)的18F-FDG PET/CT影像学表现及PET代谢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5年10月行18F-FDG PET/CT检查,经病原学或病理检查确诊为PC的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CT类型(单发结节型、多发结节型、肺炎型、混合型)及征象、PET代谢特征(低代谢型、高代谢型)。结果22例PC患者中,单发结节型9例,多发结节型7例,肺炎型1例,混合型5例。发病部位以下肺为主,累及一侧或双侧肺下叶15例(15/22,68.18%),其中仅累及右肺下叶9例(9/22,40.91%)、仅累及左肺下叶2例(2/22,9.09%)。22例PC患者中,有实性结节病灶21例,病灶CT征象以血管集束征(12/21)、毛刺征(10/21)、晕征(8/21)最常见,支气管充气征(6/21)及分叶征(4/21)次之。病变结节18F-FDG PET最大标准化摄取值为1.00~12.67,以高代谢型为主(20/22),6例单发结节误诊为恶性肿瘤。结论PC以单发或多发结节为主,葡萄糖代谢标准化摄取值差异大,误诊率较高。肺内葡萄糖高代谢的单发结节在诊断为肺癌时需与PC相鉴别。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CT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手术、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CT影像表现。结果 21例MALT中,双侧肺分布14例(66.7%),单侧肺病灶7例(33.3%)。病灶形态呈斑片及实变影16例(76.2%),结节形或肿块样4例(19%),弥漫性间质性改变1例(4.8%)。结节状病灶、实变病灶及斑片状病灶内有较粗大的支气管充气征12例,粗大蜂窝状改变2例,MALT病灶边缘较清晰,不规则15例,伴毛刺样改变的5例,胸膜凹陷的3例,伴胸腔积液的4例。结论肺MALT淋巴瘤CT表现多样,可为单发结节影、斑片状影及实变影,亦可弥漫性间质性改变,病灶内常伴有粗大的支气管充气征,病灶周边不规则,伴毛刺及胸膜凹陷改变,上述影像表现要考虑MALT的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2例MALT淋巴瘤的CT表现,影像观察指标为病灶的数量、分布、形态、密度及伴随征象.结果 12例MALT淋巴瘤中共检出肺实变、肺肿块、肺结节、磨玻璃样病灶32个,病灶单发2例,多发10例;多发病例中单肺多发2例,双肺多发8例.肺实变10例共21个病灶,其内均可见支气管充气征,1例2个病灶内见支气管扩张;肺肿块或结节影3例共5个病灶,3个病灶内可见支气管充气征;磨玻璃样改变2例共6个病灶;1例伴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肿大.结论 MALT淋巴瘤CT上常表现为双肺多发、含有支气管充气征的肺实变、肿块、结节样或磨玻璃样改变;上述影像表现及相对缓慢的病变过程提示MALT淋巴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对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采集的图像进行物理校正,提高其图像分辨率与对比度,并使之可进行半定量分析,并以PET/CT半定量参数为标准,评价校正后半定量符合线路各参数的准确性。 方法 将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采集的图像经过衰减校正、散射校正、点扩散函数校正等处理过程,去除影像中物理衰减、散射、噪声等干扰,提高图像分辨率与对比度,并通过点源及美国国家电气制造商协会标准模型测试,确定图像分辨率、对比度以及其测定18F-FDG放射性浓度的准确性。于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收集已确诊胸部肿瘤的患者15例(男性13例),患者均先、后采集胸部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和胸部PET/CT扫描,并将符合线路图像经第三方软件校正后重建为半定量符合线路图像。对半定量符合线路图像与PET/CT显像的肿瘤病灶分别测量最大化标准摄取值(SUVmax)、平均标准化摄取值(SUVmean)、瘦体质量标准化摄取值(SULpeak)、肿瘤代谢体积(MTV)半定量参数,并采用配对t检验及线性回归做相关分析。 结果 在模型研究中,经过校正的半定量符合线路图像平面半高宽从(13.1±1.2)mm减少至(9.5±0.8)mm [PET为(7.4±0.4)mm],而轴向半高宽从(13.5±1.1)mm减少至(9.8±0.7)mm[PET为(7.6±0.5)mm],同时图像对比度提高到6.32(传统符合线路为1.79,PET为6.69)。在对患者进行的研究中,配对t检验示半定量符合线路的各参数,包括SUVmax、SUVmean、SULpeak以及MTV,与PET各参数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6、3.90、3.92和3.98,均P<0.01);但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两者之间有着很好的相关性,r分别为0.8218、0.8390、0.8171和0.8791。改变SUVmean和MTV的阈值,并不影响其与PET的相关性。 结论 经过校正,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的图像分辨率与对比度得到显著提高,可显示更小的病灶,同时具备了类似PET/CT的半定量分析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