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林丽云  沈丽祯 《临床肺科杂志》2007,12(11):1166-1166
股静脉穿刺是静脉采血的常用方法。为提高一次穿刺采血减轻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并用一次性采血针行股静脉穿刺采血,并与注射器穿刺采血做对照,现总结如下。一、垂直穿刺法取一次性静脉采血针,负压采血10ml注射器。穿刺点为腹股沟韧带中,内1/3交界处,股动脉搏动内侧小于0.5cm,右  相似文献   

2.
小儿特别是新生儿、婴儿期静脉采血多采用股静脉、颈静脉穿刺法,这种穿刺采血法有许多弊端,为此,我们近几年来多采用外周静脉采血法。自1998—06/2000—08,112例运用此方法,成功108例,失败4例,成功率达96.4%,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梁妙玲  陈淑芳 《内科》2010,5(2):195-197
静脉采血是协助临床诊断疾病,为治疗提供依据的主要手段,也是临床上基础护理的重要内容。采血时一般患者都选择粗、直、比较充盈的血管,如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桡静脉等。但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循环血量急剧减少,外周血液循环差,血管萎陷、扁平、弹性差,呈条索状,浅静脉消失,此时采血不易抽出足够血量,必须选择较大的静脉穿刺。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新生儿桡动脉和股静脉采血穿刺的效果。方法:将采集血标本的20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例,其中观察组采取桡动脉采血穿刺,对照组采取股静脉采血穿刺,比较两组患儿的一次穿刺成功率、采血时间及采血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6.00%,对照组为85.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儿采血时间为(3.85±0.46)min,对照组为(6.77±1.32)min,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采血不良事件发生率为9.00%,对照组为39.0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新生儿桡动脉采血一次穿刺成功率高、采血时间短、采血不良事件发生率少、患儿疼痛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采血是临床上常用的检诊手段。股静脉穿刺采血在满足检验需血量、减少血细胞的破坏方面优于外周静脉采血,安全性高于后囟穿刺采血,所以为新生儿科常用。由于新、生儿股静脉穿刺有一定难度,为提高其成功率,我们对股静脉穿刺技巧进行了对比性探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梁妙玲  陈淑芳 《内科》2009,4(5):812-813
静脉采血是协助临床诊断疾病,为治疗提供依据的主要手段,也是临床上基础护理的重要内容。股静脉穿刺采血是采集危重患者血标本检验和细菌培养的常用方法。股静脉穿刺采血成功的关键是准确定位。传统方法在定位时需扪及股动脉,但危重病人股动脉搏动常较微弱或很难摸到搏动,尤其是猝死的病人股静脉采血难度更大,使穿刺成功率低。另外,因反复扪股动脉易浪费时间,影响抢救,如果手指消毒不严格还有可能增加感染概率。我们采用股静脉体表投影点定位法采血进针部位直观,不仅定位准确、方便、快捷,为抢救危重病人赢得时间。而且只需消毒穿刺区皮肤,可减少感染机会。本方法方便、省时、成功率高,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三指定位法在新生儿股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可供穿刺的股静脉暴露段很短,若穿刺时进针部位过低,或在股动脉搏动处过于偏内侧进针,都可能刺不到股静脉而穿刺失败,或造成腹股沟处血肿。2002-2004年,我们采用三指定位法进行新生儿股静脉采血106例次,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2.4%,优于常规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快速浅静脉穿刺在采血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00名进行健康体检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改良后的快速浅静脉穿刺,对照组采用传统静脉穿刺,比较两组在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皮下淤血、穿刺时间和疼痛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静脉穿刺一次性成功率较高,皮下淤血较少,穿刺时间较短,疼痛程度较轻(P均〈0.01)。结论使用快速浅静脉穿刺采血,一次性成功率高,能减轻被采血者的痛苦,值得在静脉采血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一次性采血针在小儿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霞  佘广燕  赵君梅 《山东医药》2005,45(32):77-78
自2005年2月以来,我们应用一次性采血针采集小儿静脉血,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研究对象为同期空腹采血患儿160例,男82例,女78例;年龄5~7(6.33±0.11)岁。将16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0例,两组性别、年龄、肥胖程度等无显著差异(P>0.05)。采血人员均工作3a以上,穿刺技术娴熟,与患儿沟通能力强;穿刺部位均选取肘正中静脉。对照组采用苏州产10ml注射器采血,采血者右手持针筒,食指固定针头进针,所采血标本注入一次性真空试管;观察组采用苏州产一次性静脉采血针(形状同普通头皮针,尾端为一带橡皮套的8号针,便于插入试管中)…  相似文献   

10.
离心方向穿刺静脉输液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6月~2002年5月,我院对长期静脉输液患者采用远端小静脉离心方向穿刺方法,患者无任何不适,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锁骨下静脉穿刺与股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锁骨下静脉穿刺与股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的不同特点及并发症防治.方法将228例病人按穿刺部位分为A组(锁骨下静脉穿刺110例)和B组(股静脉穿刺118例),观察不同组间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及采取的预防措施.结果两组间穿刺成功率接近,A组成功107例,B组成功112例,股静脉穿刺组并发症略高,锁骨下静脉穿刺组损伤小且病人耐受性强.结论两种静脉穿刺方法均可用于危重病人的救治.  相似文献   

12.
改良放松止血带方法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静 《临床肺科杂志》2007,12(10):1148-1148
静脉穿刺是护理工作中最常用的基本操作技术,良好的穿刺水平可减轻患者的痛苦,保护血管,增进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并减轻护理人员工作量。因此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是广大护理人员的共同目标。但在工作中常常发生虽然穿刺成功,但因放松止血带不当而终致静脉穿刺失败的情况,为此,笔者将传统的放松止血带法改良为按压固定穿刺血管,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改良的股动静脉穿刺法效果。方法:分析比较2009-03-2011-07期间采用改良股动静脉穿刺法(改良组136例)与采用常规股动静脉穿刺法(对照组174例)的效果。结果:改良组股动脉一针穿刺成功率为94.0%,股静脉一针穿刺成功率为92.0%,动静脉瘘发生率为0,局部血肿发生率为1.4%;对照组股动脉一针穿刺成功率为87.0%,股静脉一针穿刺成功率为78.0%,动静脉瘘发生率为1.1%,局部血肿发生率为3.4%。改良组的股静脉一针穿刺成功率、动静脉瘘发生率及局部血肿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改良穿刺方法成功率高、股动静脉瘘发生少,是一种简单、准确、可靠的股动静脉穿刺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静脉观察仪在儿科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2月至2014年3月医院儿科收治的84例静脉输液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研究组患儿应用静脉观察仪辅助穿刺进行静脉输液治疗,对照组患儿应用常规方法穿刺进行静脉输液治疗,比较两组患儿静脉穿刺输液治疗的效果。结果研究组患儿每次治疗静脉穿刺成功需要的时间、穿刺次数分别为(102.1±97.4)s和(1.1±0.2)次;对照组患儿分别为(307.3±114.2)s和(2.3±0.6)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患儿家长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应用静脉观察仪辅助进行静脉穿刺,无创、操作简单,可显著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有效减轻患儿痛苦,减轻护士工作强度及心理压力,改善护患关系,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腋静脉穿刺技术已经在静脉输液、麻醉及介入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锁骨下静脉穿刺相比,腋静脉穿刺具有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的特点。腋静脉穿刺盲穿的体表标志主要有2个,一个是Nichalls在1987年提出的体表标志;另一个是Magney在1993年提出的体表定位法,因该法复杂,经验不丰富者穿刺不易成功,且易造成气胸等并发症。笔者经过对以往腋静脉穿刺方法的研究及临床实践,总结出一种新的穿刺方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手术室护士在低年资麻醉医师行股静脉穿刺置管时的护理配合要点.方法 对由5年以下工作经验的初级职称麻醉医师完成的38例股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护理配合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38例中穿刺成功31例(81.6%),失败7例(18.4%).误穿动脉1例(2.6%),血肿形成1例(2.6%).成功穿刺置管时间7~12(7.6±1.8)min.结论 手术前,护士积极做好穿刺准备,并重点对低年资麻醉医师给予信心支持及技术指导,可以提高股静脉穿刺置管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宁晓辉 《山东医药》2009,49(50):80-80
2008年1—12月,我们对500例输液患者采用手背静脉松拳握指直刺法行静脉穿刺,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减轻了患者的疼痛。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000例输液患者中,男578例、女422例,年龄9—76岁;均神志清楚,皮肤感觉正常。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0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气泡移动法能否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方法选择60例输液患者,血管条件差,穿刺不易回血者,采取自身对照。对照组:常规行静脉穿刺,是否穿刺成功参照回血及输液者手感。实验组:常规排气,排气后用手指轻弹输液器乳头处过滤器,会出现小气泡,再将小气泡排至头皮针细管近针头处,气泡大小长约2~3mm,按常规行静脉输液,是否穿刺成功参照气泡是否回移动及输液者手感。结果气泡移动法穿刺气泡移动例数比对照组回血例数明显增多(P〈0.01),气泡移动法穿刺成功率高于常规穿刺法(P〈0.01)。结论静脉输液时采用气泡移动法有利于判断穿刺是否进入血管,可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双止血带用于手术病人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手术病人静脉充盈度及穿刺的成功率。2005年2月起我们对200例手术患采用单、双止血带进行血管充盈度及穿刺成功率的观察比较,结果发现双止血带结扎法明显的改善了静脉充盈度及提高了静脉穿刺成功率,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 观察分腿式平卧位穿刺法在婴儿头皮静脉穿刺疼痛管理中的运用效果。方法 选择292例在门诊连续输液2 d以上行头皮静脉穿刺的婴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单日输液者149例为观察组,采用分腿式平卧位行头皮静脉穿刺;双日输液者143例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平卧位,将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疼痛评分、家属满意度、护士评价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婴儿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家属满意度比较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分腿式平卧位穿刺法用于婴儿穿刺疼痛管理中,既缓解了婴儿的操作性疼痛,提高了工作效率,又增强了护士对静脉穿刺所致疼痛的管理意识,使医患关系更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