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组织多普勒超声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收缩后收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健康人在等容舒张期出现的收缩后收缩(PSS)现象及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组织多普勒超声检测3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36例正常人的局部心肌,获得不同节段射血期、等容舒张期的峰值速度(VS、VIR)、应变率(SRS、SRIR)、应力(εS,εIRn)等。结果 正常组的生理性PSS多位于室间隔、前壁的基底、心尖段。梗死组的病理性PSS等容舒张期峰值速度增大,持续的时间延长。梗死组有92个节段VIR〉VS,结合应变率和应力分析,39个节段在等容舒张期主动收缩;12个节段为矛盾运动,其中8个节段是主动与被动活动的混合。结论 病理性和生理性PSS有明显差别。利用组织多普勒超声各项指标,有助于理解病理性PSS的机制,并指导临床的诊断、治疗。 相似文献
2.
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评估慢性房颤患者左室壁运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DTI)探讨慢性房颤患者的室壁运动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的信息,方法,将研究分为三组,A组为18例正常对照,B组为15例心房大小正常的房颤患者,C组为16例心房扩大的房颤患者,所有患者均无严重瓣膜病或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采用HP SONOS 5500超声显像仪和脉冲DTI,分别在心尖四腔心切面和胸骨旁长轴切面测定左室侧壁和后壁收缩期峰值速度(VS),舒张期峰值速度(VE),心电图QRS波起始至收缩期峰值速度的平均时间T1,心电图QRS波起始至舒张期峰值速度的平均时间T2,平均心率为R-R,结果 (1)A组正常人均有舒张早期和晚期两个波峰(E峰和A峰),B组和C组房颤患者均只有一个舒张期波峰(E峰),(2)A组与B组这间的DTI测值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均为P>0.05),(3)C组左室侧的VS显著小于A组(P<0.05),C组左室后壁的VS,VE均显著大于A组(P均<0.05),C组侧壁的T1/(R-R)^1/2,Ts/(R-R)1/2显著高于A组(P均<0.05),C组后壁的T1/(R-R)^1/2,T2/(R-R)^1/2与A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均>0.05),结论 左房增大的房颤患者左室壁在长轴方向收缩活动减弱,舒张期峰值速度延迟,在短轴方向舒缝活动增强,DTI技术能精确地定量分析房颤患者的室壁活动,可成为评价房颤患者心肌舒缩功能的无创伤性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犬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心室局域心肌等容舒张期、快速充盈期在长轴方向的舒张运动特点.方法对24只急性心肌梗死犬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条件下采集冠状动脉结扎前、结扎后4 h心尖二腔心、心尖四腔心及心尖五腔心切面各3个心动周期动态图像,并应用QTVI定量分析功能对梗死前、后左心室各节段长轴方向的运动特点进行分析.取样容积分别置于基底部、乳头肌水平、心尖部心内膜水平的左心室前壁(AW)、下壁(IW)、侧壁(LW)、后室间隔(PS)、前室间隔(AS)和后壁(PW),分别记录舒张早期峰值速度(Ve)、等容舒张期峰值速度(Vivrp),包括等容舒张期负向及正向峰值速度(Vivrp1,Vivrp2)及对应时间(T1,T2),并计算等容舒张期平均加速度(a).结果急性心肌梗死后受累节段的Ve明显低于正常时的相应节段(P<0.05或P<0.01);受累节段Vivrp1下降(P<0.05),而Vivrp2无明显变化(P>0.05).心尖部梗死节段AW、AS的a大于正常时的相应节段(P<0.05或P<0.01),而相邻及相对节段LW、PS和IW、PW的a则小于正常时的相应节段(P<0.01);中部梗死节段AW、AS的a大于正常时的相应节段(P<0.05),相邻PS的a则小于正常时的相应节段(P<0.01);基底部与梗死节段相邻的PS、AS、AW的a也小于正常时的相应节段(P<0.05或P<0.01).结论QTVI能敏感、直观,且无创定量评价左心室局域心肌舒张功能,对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超声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技术对原发性高血压病左心房收缩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 根据左室心肌质量指数将高血压病分为左室构型正常组及左室肥厚组,测量左房室瓣环心房收缩期组织运动速度(A’),衡量其与传统的评价左心房功能的参数如左房射血力、左房功能等的相关性。结果 伴随高血压病情的加重,A’、心房收缩期血流峰值速度(A)、左房灌注分数(LAT)、左房射血分数(LAEF)、左房搏出量(LASV)、左房射血力、左房功能左室肥厚组与左室构型正常组及健康对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A’与IAEF、LASV、左房射血力、左房功能高度正相关。结论 QTVI技术可定量估测左心房收缩功能,是无创性评价高血压病左心房收缩功能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左、右心室纵向收缩功能。方法 对49例SLE患者(SLE组)与33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应用二维斑点追踪及组织多普勒技术获取三尖瓣瓣环位移(TAPSE)、三尖瓣瓣环等容收缩期速度(IVCv)和三尖瓣瓣环收缩期速度(PSv)。应用QLab 9.0软件分析获得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值(GLS)。结果 SLE组GLS值、TAPSE、IVCv及PSv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SLE组中抗心肌抗体(AMA)阴性者TAPSE和PSv低于对照组(P均<0.05)。GLS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TAPSE、IVCv及PSv有一定的相关性(r=-0.57、-0.76、-0.81、-0.78,P均<0.01)。结论 SLE患者左、右心室纵向收缩功能有不同程度的受损。 相似文献
6.
组织同步成像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收缩同步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组织同步成像(TSI)探讨前壁心肌梗死(心梗)患者和下壁心梗患者的左心室收缩运动的同步性,以及不同梗死部位对心肌同步性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对60例健康人、30例前壁心梗及28例下壁心梗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TSI测量左室心肌12个节段的收缩期达峰值速度时间(Ts),计算12节段Ts的标准差(Ts—SD)和12节段的最大和最小时间的差值(Ts—diff)。结果 对照组Ts—SD及Ts—diff最小。前壁心梗组及下壁心梗组的Ts—SD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Ts—diff在前壁心梗组及下壁心梗组明显大于对照组(PG〈0.05)。心力衰竭心梗组的Ts—SD大于心功能正常心梗组(P=0.053)。心梗患者的Ts—SD及Ts—diff与QRS的宽窄无明确关系。前壁心梗组的前壁和前间隔的Ts明显长于对照组及自身其他心肌节段(P〈0.05)。下壁心梗组的下壁和后壁Ts明显长于对照组及自身其他心肌节段(PG〈0.05)。心梗组的侧壁Ts长于对照组(PG〈0.05)。结论 TSI能够快速定量分析心梗患者室壁运动的时间延迟,其检测的参数与QRS间期的宽度无明显关系。不同部位的心肌梗死均影响心肌的同步性,最延迟Ts取决于不同的梗死部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运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和组织追踪(TT)技术结合腺苷负荷超声心动图试验评价心肌存活的新方法。方法 采用QTVI及TT检测36例老年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静息状态和腺苷(140 μg·kg-1·min-1 持续6 min)作用下各节段收缩期峰值运动速度(Vs)、等容收缩期峰值运动速度(Vivc)以及收缩期最大位移(Ds)。以核素心肌灌注、代谢显像结果作为金标准将各节段划分为存活心肌组及非存活心肌组,分析QTVI 及TT评定存活心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基础状态下存活组与非存活心肌组之间Vs、Vivc、D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腺苷作用下存活心肌组心肌Vs 、Ds升高(P<0.05),而Vivc无明显变化(P>0.05)。腺苷作用下非存活心肌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0.05)。ROC曲线判定,以存活心肌腺苷负荷后△Vs(%)≥16.5作为截断值,则QTVI结合腺苷药物超声心动图识别存活心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2.8%、78.8%;以存活心肌组心肌腺苷负荷后△Ds(%)≥18.5作为截断值,则TT结合腺苷药物超声心动图识别存活心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1.1%、76.9%。联合运用△Vs%和△Ds%两项指标,检测心肌存活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9.3%、88.5%。结论 QTVI及TT结合腺苷药物超声心动图能够为识别存活心肌提供可靠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实时三平面定量组织速度成像(Triplane-QTVI)技术定量评价左心室不同透壁程度梗死心肌节段心内、外膜下心肌运动情况。方法 对26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MI)患者(A组)、39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MI)患者(B组)及25名健康志愿者(正常组)采集实时三平面组织速度图像,测量左心室梗死心肌节段收缩期心内膜下心肌峰值运动速度(Vs-endo)、心外膜下心肌峰值运动速度(Vs-epi)及其比值i(i=Vs-endo/Vs-epi)。结果 ①正常组Vs-endo、Vs-epi 均呈基底段、中间段至心尖段递减的趋势,同一心肌节段Vs-endo均>Vs-epi,i>1。②与正常组比较,A组梗死心肌节段Vs-endo均明显减低(P<0.05),Vs-epi 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1(P<0.05)。③与正常组比较,B组梗死心肌节段Vs-endo、Vs-epi均明显减低,i≈1(P<0.05)。④A、B两组梗死心肌节段之间比较Vs-epi、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STMI型心肌梗死及STMI型心肌梗死患者梗死心肌节段呈现不同的收缩运动特征;同一心肌节段Vs-endo、Vs-epi及其比值能敏感反映心肌是否受损及受损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静息状态下局部心肌等容收缩期运动指标评价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存活性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TDI)对30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和30例正常人局部心肌等容收缩期运动系列指标进行检测,于胸骨旁左室长轴观,心尖左室长轴观、两腔观和四腔观,将取样门宽分别置于左室基底段和中段内膜下心肌层,获取16个节段的TDI,测量等容收缩期正、负向波(IVC1,IVC2)峰值速度(V,VIVC2)及其差值(DIVC)等,并与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所测心肌存活分数(VF)对比分析,以VF<30%定为梗死区内无存活心肌.结果 与对照组相应部位相比,心肌梗死组梗死部位VIVC1,DIVC减低(P<0.05~0.01),VIVC2及IVC2持续时间(TIVC2)增大(P<0.05);IVC1持续时间(TIVC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梗死部位与对照组相比变化多不显著(P>0.05);心肌梗死节段横向DIVC明显小于同一节段纵向DIV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TDI所测心肌横向及纵向DIVC值与SPECT心肌灌注显像所测VF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37(P<0.001)和0.797(P<0.001).若以横向DIVC>-1.50为截断值预测局部心肌具有存活性的敏感性为75%,特异性达75%;以纵向DIVC值>0.92为截断值预测局部心肌具有存活性的敏感性达77.8%,特异性为87.5%.结论 心肌梗死患者梗死区等容收缩期TDI具有特征性变化,应用横向及纵向DIVC均可作为静息状态下评价心肌存活性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0.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评价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左心室旋转收缩功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技术评价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左心室旋转收缩功能的价值。
方法 获取15例DCM患者与17例正常人的标准左心室二尖瓣水平、心尖水平短轴切面TVI图像,应用QTVI技术离线分析室间隔、侧壁、前间隔、后壁处心肌组织速度曲线,应用公式计算收缩期左心室二尖瓣水平、心尖水平旋转和左心室扭转;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双平面Simpson方法计算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
结果 与正常人相比,DCM患者收缩期左心室二尖瓣水平、心尖水平旋转和左心室扭转均显著降低。DCM患者收缩期左心室二尖瓣水平、心尖水平旋转和左心室扭转与LVEF均有较好的相关性。
结论 DCM患者的左心室旋转收缩功能显著受损,QTVI技术评价的左心室旋转收缩功能是准确反映左心室收缩功能的超声新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组织多普勒(tissue Doppler imaging,TDI)应变成像技术评价无心肌梗死史的冠心病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变化。方法:对既往均无心肌梗死史的25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和26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心病的患者(冠心病组)进行TDI应变分析。分别得出每例研究对象的平均左心室应变峰值。结果:冠心病组和对照组的年龄、心率以及经常规超声心动图Simpson法测量的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的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但冠心病组的平均左心室应变峰值显著低于对照组[(-42.3±9.3)%比(-28.8±10.3)%,P<0.01]。结论:TDI应变峰值能敏感地反映左室功能不全的亚临床信息,有助于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2.
定量组织多普勒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功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用定量组织多普勒成像(QTVI)技术测算Tei指数评价心肌梗死(MI)患者左心功能。方法应用脉冲血流多普勒方法测量30例正常人和30例MI患者二尖瓣关闭至下一次开放的时间(a)、主动脉射血时间(b),计算传统Tei指数(c-Tei);QTVI条件下,测算二尖瓣环各位点的Tei值及其均值(t-Tei);所有MI患者行同位素门控心血池造影检查,记录左心室射血分数(ECT-EF)、左心室局部射血分数(REF)及左心室峰充盈率(PFR)。结果(1)心肌梗死组(MI)患者左室整体t-Tei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延长;且不同部位的心肌梗死患者,其各室壁Tei值延长的程度不同;(2)t-Tei值与c-Tei值有密切的相关性;MI患者t-Tei值与LVEF、门控心血池造影所测得的ECT-EF、PFR之间呈明显的负相关性,二尖瓣环各位点的Tei指数与REF之间呈负相关关系。结论利用QTVI测算Tei指数可准确评价心脏整体和局部功能,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对心肌梗死患者左室功能的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运用多普勒组织成像(DTI)技术,对心肌梗死患者梗死区域、二尖瓣坏处的运动速度进行检测,探讨DTI技术在心肌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多普勒组织成像二维彩色、M型及频谱形式,检测25例心肌梗死患者梗死区域和心尖四腔观二尖瓣环侧壁处色泽变化及收缩、舒张期运动速度(VS、VE、VA),时间速度积分(TVIS、TVIE、TVIA),并与20例健康成人对照分析。结果:心梗组梗死区域和二尖瓣坏处的彩色暗淡,VS、VE、TVIS、TVIE显著降低而A、TVIA无显著差异。结论:DTI技术能准确显示梗死区域运动异常,精确测定局部收缩和舒张运动速度。尤其二尖瓣环处的运动能准确反映整体的收缩、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4.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对心肌梗死患者心肌速度梯度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目的 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分析正常人及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运动速度及心肌速度梯度(MVG),探讨MVG评价缺血心肌局部功能的价值。方法 离线分析19例心肌梗死患者和13例正常对照者左室后壁及前室间隔的心肌多普勒速度曲线,分别测量收缩期及舒张早期短轴方向和长轴方向上的心肌运动速度,并计算相应的MVG。结果 心肌梗死时缺血节段在短轴方向上仅前室间隔的心肌速度较正常明显下降,长轴方向上心肌运动速度较正常无明显变化,而短轴方向和长轴方向上MVG均较正常显著降低。结论 MVG是比心肌运动速度更敏感的反映局部心肌缺血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和组织追踪对正常人左室壁运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张茜 《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4,5(4):251-253
目的应用定量组织多普勒速度成像(quantitative tissue velocity imaging,QTVI)和组织追踪法(tissue tracking,TT)分析正常人左室心肌长轴方向舒缩运动的特点,探讨QTVI和TT技术评价心肌运动的应用价值.方法获取标准心尖位左室长轴切面、两腔切面及四腔切面,分别应用QTVI和TT技术,对30例正常人左室各节段长轴方向舒缩运动的特点进行测定分析.结果正常人每个心动周期中,室壁运动速度曲线均包括收缩波(S)、快速充盈波(E)和左房收缩充盈波(A)三个主要运动波,以及等容舒张波(IR)和等容收缩波(IC).正常人心肌不同节段收缩期和舒张期运动速度呈一梯度.同一室壁从心底向心尖部,运动速度和位移逐渐降低.同一水平不同节段心肌运动速度和位移也有差别.结论正常人室壁运动存在特有的不均一性,QTVI和TT对评价局部心肌运动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进而为诊断冠心病开辟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运用组织多普勒新技术评价非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后的左室节段功能。方法:入选4 例非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无明显的(>30%)冠脉再狭窄,未行PTCA或支架植入术而单纯经冠脉移植骨髓单个核细胞,同时给予标准药物治疗,随访移植前和移植后3个月的超声心动图。运用组织多普勒显像测量左室长轴16个节段的速度、位移、应变力/率。在常规二维超声下测量左室射血分数,并评价室壁运动积分指数。结果:移植3 个月后, 患者左室前壁与下壁、前间隔与后壁之间收缩期峰值速度差值明显减小(P<0.05);左室收缩后收缩节段数降低14.06%(P>0.05);梗死节段收缩期纵向位移明显增大(P<0.05);梗死节段收缩期、舒张早、晚期应变力/率与正常节段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以中间段和心尖段改善更显著(P< 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升高[(44.25±6.29)% 对(53.5±6.45)%, P<0.05],室壁运动积分指数呈下降趋势(1.64±0.14 对1.41±0.48,P>0.05)。结论:(1)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冠脉移植自体骨髓干细胞3个月后,梗死心肌节段收缩与舒张功能均提高,以心尖段和中间段改善更显著。(2)组织速度、位移、应变力/率显像在检测局部心肌功能方面较传统心超更敏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的曲线解剖M-型(Curved Anatomical M-Mode,CAMM)技术对心肌梗死区域心肌室壁运动进行分析,评价CAMM技术对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应用价值。
方法应用组织多普勒CAMM模式,分析心肌梗死区域和周围正常心肌在心动周期内各个时相的彩色运动带的颜色及对应的心电时相。
结果心肌梗死区域心肌运动呈多种表现,综合归纳为:(1)红、蓝色彩带颜色黯淡,收缩期及舒张期内各时相分界不清;(2)收缩期与舒张期红、蓝色带倒错;(3)收缩期或舒张期彩带中夹有细带状杂色。
结论CAMM技术为分析心肌梗死区域心肌室壁运动异常提供了一种简便、有效且较准确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DTI收缩指标的变化与心肌缺血程度的关系。方法 观察对象共 5 4人 ,观测项目为患者左室壁节段及二尖瓣环DTI s波形改变 ,并与相应的ECT指标进行了比较。结果 ECT室壁节段放射性测值心梗组非缺血区与对照组差别不显著 ,分别为 0 .76± 0 .2~ 0 .98± 0 .1与 0 .77± 0 .2~ 0 .96± 0 .1,缺血区则明显减低 0 .3 1± 0 .2~ 0 .88± 0 .2 (P<0 .0 5 )。ECT心血池显像心梗组左室射血分数为 (4 6.6± 8.9) % ,较对照组 (64 .4± 9.7) %低 (P <0 .0 5 ) ,心梗组反映左室整体功能的二尖瓣环处平均DTI s波幅为 8.4± 1.6~ 10 .5± 3 .8cm /s ,也明显低于对照组 12 .5± 2 .2~ 16.6± 4.9cm/s ,s波速度高低与ECT EF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r =0 .67,P <0 .0 5 ) ;同时心梗组缺血节段的DTI s波速度 4.8± 0 .5~ 6.8± 1.5cm/s明显低于对照组 6.6± 1.5~ 12 .5± 3 .8cm /s(P <0 .0 5 ) ,其DTI s波幅的高低与放射性的疏密成正相关 (r =0 .68,P<0 .0 5 )。结论 如以ECT结果作为判断标准 ,DTI s波用于缺血壁段及左室收缩功能定量评价有较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Detection of Regional Myocardial Dys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Using Velocity Vector Imaging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Ruxandra Jurcut MD PhD Christos J. Pappas MD Pier Giorgio Masci MD Lieven Herbots MD PhD Mariola Szulik MD PhD Jan Bogaert MD PhD Frans Van de Werf MD PhD Walter Desmet MD PhD Frank Rademakers MD PhD Jens-Uwe Voigt MD Jan D'hooge PhD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Echocardiography》2008,21(8):879-886
20.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对心梗病人左室心肌局域舒张功能的分析 总被引:20,自引:6,他引:20
目的探索冠心病人左室等容舒张期和快速充盈期局部心肌的舒张运动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60帧/秒以上的高帧频对18例心肌梗死病人(MI组)和20例正常人(对照组)的左室心肌进行QTVI检查。获取左室各节段心肌长轴方向的同步运动曲线,测量其等容舒张期、快速充盈期、心房收缩期局部心肌的运动速度V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