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根据牙周病的最新研究进展,探讨在原有的造模方法基础上用改进的实验方法在短期内建立牙周病实验动物模型,用于牙周病病因分析、诊断治疗和经口腔黏膜给药的药理学研究等,也为其它口腔黏膜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甘草锌膜对实验性口腔溃疡的治疗作用及黏膜刺激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甘草锌膜对金黄地鼠实验性口腔溃疡的治疗作用及口腔黏膜局部刺激性.方法:人工建立金黄地鼠口腔黏膜创伤性溃疡动物模型,将模型动物随机分成2组:甘草锌膜组和空白膜组,观察给药后溃疡面积的愈合情况.金黄地鼠正常口腔黏膜给药,观察药物对口腔黏膜的刺激性.结果:甘草锌膜组的溃疡面积缩小效果优于空白膜组(P<0.05).甘草锌膜对金黄地鼠口腔黏膜无明显刺激作用.结论:甘草锌膜对金黄地鼠实验性口腔溃疡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并且无黏膜刺激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口腔黏膜下纤维化伴牙周病的临床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口腔黏膜下纤维化伴牙周病患者78例进行分析,按照治疗方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观察组采用基础治疗+丹参联合泼尼松龙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基础治疗+泼尼松龙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病损面积、菌斑指数、张口度和牙周探诊深度。结果两组治疗后病损面积、菌斑指数、牙周探诊深度均有明显下降(P<0.05),张口度均有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改善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丹参联合泼尼松龙治疗口腔黏膜下纤维化伴牙周病患者,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利春风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8):618-619
目的了解艾滋病(AIDS)患者口腔黏膜的病损状况及表现特征,为其防治与护理提供参考。方法将某院2010年1月到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22例确诊住院的艾滋病患者,由同一个专业的医护人员进行口腔黏膜健康检查,观察患者的口腔黏膜病损状况及表现特征。结果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口腔黏膜病变症状,患病率前三位依次为口腔溃疡(77.27%)、白色念珠菌病(63.64%)和艾滋病相关牙周病(36.36%)。结论艾滋病患者口腔黏膜的病损状况及表现特征对艾滋病的早期发现、预防及治疗有重要的意义,应引起医护人员尤其是口腔医师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述了军队陆军口腔健康状况,包括龋病、牙周病、口腔黏膜病损、口腔修复、第三磨牙阻生、牙齿外伤等情况,指出了口腔卫勤保障存在的问题,从提高口腔保健意识、完善口腔卫勤保障体系、加强基层部队卫生机构基本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加强口腔卫生勤务保障工作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牙周炎疾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80例牙周病患护理方法与指导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口腔黏膜恢复正常,恢复患者社交的自信。结论通过临床护理工作使患者修复受损牙周组织,减轻痛苦,掌握牙周炎的防治知识。  相似文献   

7.
药物治疗口腔溃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口腔溃疡是口腔常见病、多发病,影响身体健康,仅次于龋齿病,牙周病排列第3位。口腔溃疡是指口腔内黏膜表皮细胞因种种原因而发生上皮破坏脱落。由于黏膜组织层含有血管神经,所以破溃后出现疼痛甚至出血、饮食不佳等症状[1]。发生口腔溃疡的病因目前未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复方奥硝唑大黄口腔膜的安全性。方法:将口腔膜分别贴在健康豚鼠背部和口腔颊侧黏膜上,进行急性皮肤刺激实验和黏膜刺激实验;将药膜浸膏涂抹在牙周膜上,观察对牙周组织的毒性。结果:急性皮肤刺激反应及强度积分值均为0。黏膜刺激实验中未见充血、出血、肿胀、糜烂、溃疡等反应。牙周组织毒性实验中未出现细胞炎症反应。结论:该药膜对皮肤及口腔黏膜无刺激性,对牙周组织无毒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佛山市成年人牙周病患病情况,以便制定正确的预防措施,提高口腔健康水平。方法对佛山市1250名成年人进行口腔健康状况普查。结果 1250人共发现牙周病患者125例,发生率为10.0%;其中轻度牙周炎患者25人,中度牙周炎78人,重度牙周炎21人。牙周病患者主述症状包括牙龈出血、牙齿松动等。牙周病的患病率男大于女,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有增高的趋势。结论佛山市成年人牙周病患病不容忽视,有必要大力开展口腔健康教育,形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重视口腔保健,及时治疗口腔疾病,提高口腔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与RAU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用大鼠口腔黏膜抗原乳化液注射方法建立复发性口腔溃疡大鼠动物模型。大鼠眼眶采血,免疫组化染色,CD4+、CD8+细胞计数并计算其比值。结果:实验大鼠于最后一次抗原注射6d后开始出现口腔溃疡。溃疡大鼠CD4+、CD4+/CD8+较正常大鼠降低(P<0.05)。结论:RAU的发病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失衡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