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创  柯桦  唐渊 《河北医学》2004,10(1):38-40
目的:观察小剂量红霉素(3~5μg/kg/min)治疗新生儿胃食管反流的疗效。方法:采用小剂量红霉素.用微量电脑输液泵静脉给药治疗新生儿胃食管反流68例。通过食管复方泛影葡胺(compound meglumine diatrizoute)造影.观察患儿3d后呕吐症状及食管复方泛影葡胺造影反流情况.结果:无效0例.微效,3例.显效.14例.治愈51例。结论: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新生儿胃食管反流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吴才  章五一 《中原医刊》2006,33(7):13-14
目的 评价残胃连同脾胰尾移入胸腔,残胃食管侧端吻合术(简称残胃食管吻合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癌采用残胃食管吻合术2例,结合文献资料83例进行分析。结果 残胃食管吻合术85例,并发吻合口瘘3例(3/85,3.53%),吻合口狭窄5例(5/85,5.88%),病理残端癌与吻合口复发癌2例(2/85,2.35%),肺部感染4例(4/85,4.71%),包裹性脓胸及切口感染3例(3/85,3.53%),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 残胃食管吻合术相对操作简单、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保留了残胃,提高了病人的生存质量,可作为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癌的一种手术方式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避免食管贲门癌术后发生幽门梗阻。方法:对胃的游离范围进行了改进,常规游离胃超过幽门2cm-3cm达十二指肠球部。结果:幽门梗阻的发生率:改进前6/342,其中:食管癌1/104占0.96%,贲门癌5/238占2.1%;改进后0/226。结论:切断食管时把支配胃的副交感神经纤维随同迷走神经全部切断,胃的交感神经仍存在。为了避免副交感神经切断后,交感神经功能相对亢进发生幽门痉挛导致非机械性幽门梗阻。应常规游离胃超出幽门2cm-3cm达十二指肠球部,使支配胃的交感神经也被切断,防止胃的神经调节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4.
林作仁  王永惜 《广东医学》1998,19(6):452-452
残胃食管、贲门癌胃次全切除术后残冒发生的食管、贲门癌,再次外科治疗,在消化道的重建上较为复杂。近年来,国内文献多有报道。我们近8年来,对28例胃次全切除术后残胃发生食管、贲门癌病例,进行外科治疗,现报道如下。l临床资料全组28例,男性对倒,女性回例,年龄43~69岁,平均月.5岁,首次胃次全切除术后至发生食管、贲门癌的确诊时间最短5年,最长30年,其中85刀%(24/28)超过10年,平均18年。首次胃次全切除的原因均为胃、十二指肠溃疡,均行Bill-c)rl---ll式手术。本次发生贲门癌15例,入院后开腹探查2例,行残胃切除…  相似文献   

5.
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癌及残胃贲门癌28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癌及残胃贲门癌的外科手术治疗的方式。方法: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癌及残胃贲门癌28例。残胃贲门癌施行残胃和吻合口切除,Roux-Y式重建消化道者10例;中下段食管癌16例,8例保留2支胃短动脉供血,5例利用胃左动脉及部分胃短动脉供血,3例利用胃空肠吻合口的侧支循环的血供,行食管-残胃吻合;上段食管癌2例,行结肠代食管术。结果:残胃贲门癌术后患者,4例存活5年以上;中下段食管癌术后患者,5例仍健在;2例胸上段食管癌术后患者,1例仍存活。全组患者无术后死亡。结论: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残胃贲门癌行全胃及吻合口切除,Roux-Y式重建消化道为首选;中下段食管癌保留残胃,连同脾、胰尾移入胸腔内,行食管-残胃吻合更符合生理;上段食管癌宜行结肠代食管术。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60岁,因进行性吞咽困难伴呕吐40余天入院。查体无异常发现。食管吞钡剂X线摄片示食管上段可见明显扩张,最粗段约3.5cm,食管中段可见不规则狭窄长约7.0cm,管壁僵硬,黏膜破坏明显。胃镜示距门齿18cm处食管黏膜呈菜花样隆起,质脆,易出血,进镜至20cm处管腔狭窄,胃镜不能通过。病理:食管鳞状细胞癌I级,该肿瘤近期生长较旺盛。确定诊断为食管鳞癌。4d后在无痛胃镜下用35W射频烧灼黏膜隆起处,无出血,胃镜能通过,术中胃镜未进入胃内。  相似文献   

7.
埃索美拉唑治疗儿童胃食管反流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埃索美拉唑治疗儿童胃食管反流的疗效。方法:将46例胃食管反流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给予埃索美拉唑1.5mg/(kg·d),qd,晨起口服;对照组16例,给予胃舒平,1-2片,次,tid,饭前半小时服用,3周为1个疗程,两组均于1个疗程结束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减轻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有效率96.6%.高于对照组75%(P〈0.01)。结论:埃索美拉唑治疗儿童胃食管反流疗效优于胃舒平,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埃索美拉唑与莫沙必利联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疗效。方法将83例GERD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4例,给予埃索美拉唑40mg/d,莫沙必利5nag,3次/d,口服;对照组39例,给予奥美拉唑20nag,2次/d.莫沙必利5mg,3次/d,口服。于治疗后1,4,8周观察临床症状缓解情况以及8周后胃镜复查结果。结果治疗组症状改善、胃镜检查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与莫沙必利联用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73岁,进食后上腹不适半月,伴返酸,无恶心呕吐,无疼痛及哽噎感,无头痛头晕,无胸闷及呼吸困难。体检未查及明显异常。钡餐示:下段食管癌。于2 0 0 3年7月7日入院。入院后胃镜检查,病理示:①食管鳞状细胞癌。②胃黏膜非典型增生。于2 0 0 3年7月18日行“食管癌切除术”。术中见瘤体位于食管下段,约5cm×4cm×4cm大小,侵及外膜,附近可见肿大淋巴结。1 病理检查切除食管及部分胃,食管长7.5cm ,φ2 .5cm~3.5cm ,胃大弯长8.5cm ,小弯长3cm。于食管下段见一溃疡型肿物,长4 .5cm ,宽2 .5cm ,切面灰白色,质脆,侵及外膜。距上端切线2 .5cm ,距…  相似文献   

10.
我院自1989年12月~1994年12月,对72例食管中下段癌病人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其中68例行改良式食管一胃围巾式吻合,对48例病人进行术后随访(9015)天,随访率70.58%,无1例发生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仅1例,狭窄率为2.08%。1临床资料1.1本组年龄44~77岁。男性38例,女性10例。其中腺癌28例,鳞癌40例。1.2吻合方法行左侧剖胸,在距肿块上下超过5cm之食管及贲门切除肿块。清扫其附近的淋巴结,封闭贲门或下半胃后,行改良式胃-食管围巾式吻合,即在胃和食管吻合前。于胃底最高点下方2~3cm处的胃前壁做一卵圆形浆肌层切口,直径约3cm…  相似文献   

11.
例1.男,46岁。因上腹部疼痛不适2周,伴呕血5h,于2004年10月7日急诊入院。入院前因酒后出现呕血,呈咖啡色,量约700ml。查体:T37℃,P92次/min,BP120/70mmHg(1mmHg=0.133kPa)。轻度贫血貌,淋巴结不大,心肺未见异常,腹软,无压痛,肝脾不大。血Hh90g/L,RBC2.6×10^12/L,WBC15×10^9/L。肝、胆、胰、脾超声未见异常。胃镜检查:胃底区可见1个2.0cm×3.0cm不规则的紫红色微隆起肿物,中央处可见血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雷贝拉唑钠10mg/d在胃食管反流病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并与奥美拉唑20mg/d比较。方法:根据反流症状、食管24hpH监测和胃镜检查结果,采用随机开放对照临床研究,将137例偶有反酸症状的胃食管反流病(GERD)分成雷贝拉唑组10mg/d83例及奥美拉唑组20mg/d84例,疗程为2周。记录服药前后烧心、反酸、反食和胸骨后疼痛症状的改变情况,判断诊断和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的改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P=1.000)。结论:雷贝拉唑钠10mg/d能安全、有效地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其疗效与奥美拉唑20mg/d相当。  相似文献   

13.
食管胃静脉曲张经内镜注射组织粘合剂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进一步评价食管胃静脉曲张应用经内镜下注射组织粘合剂(Histoacryl)N-J基-2氰基丙烯酸酯(N-bvuty1-2‘cynocrylate)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2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注射组织粘合剂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其中食管胃静脉曲张以胃静脉曲张明显9例,孤立性胃静脉曲张7例,食管胃静脉曲张硬化治疗后残留静脉曲张4例,分流术后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2例。Histoacry1和Lipiodol的配比0.5/0.8的比例。每点注射混合液0.5-2.5ml。结果:急诊注射12例,止血11例,占91.7%,择期治疗10例,2-6月组织粘合剂排出,静脉曲张减轻或消失,近期再发出血2例,占9.1%,随访1-20月,平均8.2月,复发出血1例占4.5%。结论:组织粘合剂经内镜下注射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是一微创,可重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苗建平 《四川医学》2006,27(2):161-161
目的观察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哮喘的疗效。方法将46例分为两组:治疗组23例应用糖皮质激素和β2受体激动剂吸入平喘,加用胃动力药多潘立酮10mg口服,3次/d,H2受体阻滞剂雷尼瞽丁0.15g口服,2次/d,疗程1周。对照组23例应用糖皮质激素和β2受体激动剂吸入平喘治疗,疗程1周。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7%,对照组有效率52%。两组差异P〈0.05。结论哮喘与GERD之间关系密切,抗哮喘的同时应注意抗胃食管反流治疗,对哮喘发作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许俊敏  吴小珑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34):1087-1088
目的观察兰索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兰索拉唑片组:30mg,1次/d,旱晨空腹口服;枸橼酸莫沙必利片组:5mg,3次/d,餐前30min口服;兰索拉唑+枸橼酸莫沙必利治疗组:剂量及用法同前。3组均治疗6周后观察临床显效率及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显效率及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兰索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较单独用药临床疗效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管状胃成形术对减轻贲门癌切除术后胃食管反流症的作用。方法:对80例贲门癌患者按手术中采用管状胃或普通胸腔胃分为常规手术组和管状胃手术组各40例,比较2组患者术后3个月胃食管反流症发生率,并行胃食管24 hpH监测,将反流超过5 min的次数、反流百分率、最长反流时间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常规手术组术后发生胃食管反流症19例(47.5%),管状胃手术组发生9例(22.5%)。管状胃手术组反流超过5 min的次数、反流百分率和最长反流时间均较常规手术组少或短(P0.01)。结论:管状胃成形术能有效降低贲门癌切除术后胃食管反流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消除食管胃吻合术后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及胃返流等三大并发症。方法 食管两侧剪1.5cm,形成二叶瓣片。胃前壁造口为胃腔内。不缝粘膜层,将食管肌层与胃壁浆肌层作双层间断缝合,二层间距为3cm,以食管胃套接术代替食管胃吻合术。结果 194例,无吻合口瘘,无吻合口狭窄及胃返流,结果满意。结论 (1)缝合粘膜层是食管胃吻合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基本原因。(2)食管胃套接术,不缝粘膜层,以套接术代替吻合术,从理论上及临床应用,确能消除吻合口瘘、吻合口窄狭及胃返流三大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非营养性吸吮治疗早产儿胃食管返流的疗效,评估对胃食管返流早产儿血胃泌素、胃动素及胃排空的影响。方法将早产儿胃食管返流患儿14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74例)和对照组(71例),两组均根据体重和出生日龄计算热卡,用同一种配方乳喂养,喂养不足的部分给予静脉营养补足,治疗组加用非营养性吸吮(NNS)。通过食管复方泛影葡胺(compound meglumine diatrizoate)造影,观察患儿7~14d后呕吐症状及食管复方泛影葡胺造影返流情况,记录胃残留率的变化,同时放免法测定血胃泌素、胃动素水平,实时超声测定胃排空。结果治疗组7d,14d胃残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半排空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胃泌素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早产儿7d,14d胃动素水平无差异(P〉0.05)。结论NNS治疗早产儿胃食管返流疗效显著、安全、有效,可促进胃泌素分泌,加快胃排空,有利于早产儿生后胃肠功能的发育,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患儿,女,8个月,主诉腹泻3d,伴精神不振1d,于2004年4月20日入院,患儿入院前3d开始腹泻,大便稀,5~6次/d。入院前1d开始精神不振,多睡,哺乳差,恶心,呕吐胃内容物2次,非喷射性,伴口渴,无发热,病后尿量不少。患儿系孕足月,第一胎第一产,自然分娩,生后无窒息,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食,按时预防接种,目前发育情况同正常同龄儿水平,否认有家族性慢性疾病史。查体:T37.4℃,P150次/min,R40次/min,体重10kg。  相似文献   

20.
张宪明  王天英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1):2898-2899
目的:观察和探讨食胃宁合剂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方法:在临床实践中用庆大霉素650mg、普鲁卡因500mg、硫糖铝5g、次碳酸铋2.5g,加馏水至200ml,混合摇匀后(定名为食胃宁合剂),于餐前0.5h口服15ml,3次/d。结果:利用食胃宁合剂治疗慢性胃炎80例,效果显著。结论:食胃宁合剂组方合理,服用方便,用于治疗慢性胃炎针对性强、起效快、疗效好、费用低,值得临床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