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观察阿司匹林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肝细胞NF-κB表达及血清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 建立 T2DM大鼠模型,将其随机分为T2DM组、阿司匹林治疗组和二甲双胍对照组,给药1个月后检测各组大鼠血糖、血脂、血清胰岛素、血清TNF-α含量和肝细胞NF-κB变化.结果 ①T2DM组大鼠以上指标明显升高,阿司匹林治疗组和二甲双胍组除血糖外,以上指标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NF-κB阿司匹林组表达为阴性,T2DM和二甲双胍组均为阳性.②相关性分析表明T2DM组大鼠NF-αB表达与TNF-α、胰岛素浓度呈正相关.结论 阿司匹林可通过抑制肝细胞NF-κB的表达,降低血清TNF-α的水平,有效改善胰岛素抵抗状态.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COPD大鼠骨骼中磷酸化NF-κB通路蛋白的表达情况及意义。方法:采用气管内滴入脂多糖+反复熏香烟法复制COPD大鼠动物模型。Western blot方法测定大鼠骨骼肌内磷酸化NF-κB蛋白的表达,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及膈肌中IL-1β的表达。结果:Western blot结果显示,COPD大鼠骨骼肌中磷酸化NF-κB蛋白的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ELISA结果显示,IL-1β在血清及骨骼肌中的表达均升高(P0.01);NF-κB与IL-1β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55,P0.01)。结论:COPD大鼠骨骼肌中NF-κB表达上调,IL-1β可激活骨骼肌中NF-κB通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1,MCP-1)和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健康成人20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20例,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组,糖尿病组采取胰岛素强化治疗,疗程2周.留取清晨空腹肘静脉血5mL,分离出单核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胰岛素强化治疗前后单核细胞上MCP-1和NF-κB的表达;同时检测治疗前后Homa-IR、WBC、N%. 结果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后:外周血单核细胞上MCP-1和NF-κB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由治疗前的(0.89±0.26)%、(15.53±2.49)%分别下降为(0.50±0.18)%、(12.22±2.80)%;Homa-IR,WBC和N%明显降低;单核细胞MCP-1和NF-κB表达水平与Homa-IR、WBC和N%变化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存在增强的低度炎症反应,胰岛素强化治疗可降低外周血单核细胞上MCP-1和NF-κB蛋白的表达,提示胰岛素除降糖作用外,尚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黄连素改善肥胖胰岛素抵抗大鼠骨骼肌胰岛素抵抗的可能机制。 方法 40只Wistar大鼠分为高脂组(HF组,30只)和正常对照组(NC组,10只)。成模后处理NC组10只及HF组10只大鼠。检测血浆中内毒素(ET)水平,RT-PCR检测骨骼肌中 Toll样受体4(TLR4) mRNA ,Western blot检测骨骼肌TLR4、IκB激酶(IKKβ)、IKKβ 181位丝氨酸磷酸化(p-IKKβSer181、核因子κB(NF-κB)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蛋白表达,胰岛素受体(IR)与胰岛素受体底物(IRS)-1总蛋白及磷酸化水平。余20只肥胖大鼠分为黄连素干预组( FB组,10只)及肥胖模型对照组( FC组,10只),继续高脂饮食喂养,FB 组予200 mg/(kg·d)每日1次黄连素灌胃,FC 组予等量蒸馏水灌胃,持续8周后检测以上指标。 结果 肥胖大鼠血浆中ET水平升高,且骨骼肌TLR4/IKKβ/NF-κB内毒素信号通路激活,炎症因子TNF-α蛋白表达增加,黄连素干预使肥胖胰岛素抵抗大鼠血浆中ET水平降低,且骨骼肌组织TLR4/IKKβ/NF-κB内毒素信号通路各蛋白及TNF-α蛋白表达均下调, IR及IRS-1酪氨酸磷酸化水平均升高( P<0.05)。结论 黄连素可改善肥胖胰岛素抵抗大鼠骨骼肌胰岛素抵抗,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骨骼肌 TLR4/IKKβ/NF-κB内毒素信号通路减少炎症因子TNF-α产生所致。  相似文献   

5.
目的 用胰腺炎相关性腹水(PAAF)刺激人单核细胞,探讨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对细胞炎症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PAAF收集自重症胰腺炎患者.将体外培养的人单核细胞THP-1分为4组:对照组(C组)、实验组(A组)、吡格列酮组(P组)、GW9662(G组).A组用PAAF刺激细胞;P组加入终浓度为20 μmol/L吡格列酮,2h后再用PAAF刺激细胞;G组先加入PPARγ拮抗剂GW9662,30 min后加入吡格列酮,2h后再用PAAF刺激细胞.12 h后收集4组细胞,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细胞TNF-α、IL-6的mRNA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检测NF-κB p65、p38MAPK的活化程度和IκB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PAAF刺激后,A组细胞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6的mRNA表达增加,NF-κB、p38MAPK活化,IκB蛋白水平降低,与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P组经吡格列酮干预后,TNF-α、IL-6的mRNA表达降低,NF-κB、p38MAPK活性下调,IκB蛋白表达升高,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组应用GW9662后可拮抗吡格列酮降低促炎细胞因子的作用,TNF-α、IL-6的mRNA表达增加,NF-κB、p38MAPK活化,IκB蛋白水平降低,与P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吡格列酮可能通过抑制NF-κB、p38MAPK炎症信号通路活化,减少促炎细胞因子产生,控制炎症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苦酸通调方对自发性糖尿病大鼠腹部脂肪组织中NF-κB及IKKβ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高脂饲料喂养的雄性SPF级ZDF大鼠3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苦酸通调组、吡格列酮组3组,普通饲料喂养的雄性SPF级ZL大鼠为正常对照组,每组各10只。苦酸通调方组按照3.29 g/(kg·d)灌胃,吡格列酮组按照1.07 mg/(kg·d)灌胃。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灌服等体积蒸馏水,每天1次,连续12周。经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腹部脂肪组织中NF-κB、IKKβ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在治疗第12周末,模型组、吡格列酮组、苦酸通调组大鼠腹腔脂肪组织中NF-κB、IKKβ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与模型组相比,苦酸通调组和吡格列酮组NF-κB、IKKβ蛋白的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P0.05),且苦酸通调组优于吡格列酮组(P0.05)。结论苦酸通调方组在一定程度上能抑制糖尿病大鼠腹部脂肪组织中NF-κB、IKKβ蛋白的表达,可能是苦酸通调方抑制炎症信号通路的传导而发挥其改善胰岛素抵抗治疗糖尿病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复方贞术调脂方(FTZ)对游离脂肪酸(FFA)诱导的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NF-κB-IRS1-GLUT4通路的影响,阐明FTZ缓解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FFA诱导HepG2细胞使其产生胰岛素抵抗,3个剂量的FTZ干预后,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HepG2细胞培养液上清液中葡萄糖的含量,酶联免疫法检测HepG2细胞培养液上清液中TNF-α、IL-6的含量,Western blot检测HepG2细胞中NF-κB、IRS1、GLUT4蛋白表达,采用PDTC阻断NF-κB蛋白,测定其下游靶点IRS1的蛋白表达.结果 FTZ可降低细胞上清液中葡萄糖、TNF-α、IL-6的含量,下调NF-κB的蛋白表达,上调IRS1和GLUT4的蛋白表达.阻断NF-κB之后,再加入FTZ,IRS1的蛋白表达量较未阻断时显著降低.结论 FTZ可改善FFA诱导的胰岛素抵抗,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介导的IRS1-GLUT4通路来改善胰岛素抵抗.NF-κB是FTZ作用的关键靶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谷氨酰胺对克雷伯杆菌引起的大鼠肺炎炎症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模型组、谷氨酰胺组,通过气管滴入克雷伯杆菌建立大鼠肺炎模型,谷氨酰胺组在造模前1d即腹腔注射10 mL/kg谷氨酰胺,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连续给药7d,大鼠脱颈处死,取肺组织及血清进行检测.称量记录右肺湿重及干重(W/D),HE染色检测肺组织病理形态,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肺组织匀浆及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RT-PCR检测核因子-κB(NF-κB)p65和NF-κ:B抑制蛋白(IκBα)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NF-κB p6和IκBα蛋白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谷氨酰胺组能降低W/D比值5.98±0.29 vs.4.32±0.33(P<0.05)],减轻肺组织充血水肿、炎性细胞浸润,改善肺组织形态,抑制血清和肺组织匀浆中TNF-α、IL-1β及IL-6的分泌(P<0.05),并抑制NF-κB p65和kBα磷酸化水平(P<0.05).结论 谷氨酰胺能抑制克雷伯杆菌引起的大鼠肺炎炎症,与抑制NF-κB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9.
曹萍  卢启明  张岫兰 《医学争鸣》2005,26(15):1398-1400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 pylori)感染时胃黏膜中核因子-κB(NF-κB)和白细胞介素-8(IL-8)mRNA及蛋白的表达关系和分布.方法:H. pylori阴性慢性胃炎18例和H. pylori阳性慢性胃炎患者38例,胃黏膜活检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和原位杂交法检测NF-κB p65蛋白、IL-8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H.pylori阳性慢性胃炎组胃黏膜中NF-κB p65蛋白、IL-8 mRNA和蛋白的表达较H. pylori阴性组显著增强(5.7±3.3 vs 3.0±2.5,3.7±2.6 vs 1.1±1.3,4.0±3.0 vs 1.9±1.6,P<0.01),三者的表达均与胃黏膜慢性炎症程度密切相关(rs分别为0.536,0.474和0.537,P<0.01),与炎症活动性也呈正相关(rs分别为0.575,0.357和0.469,P<0.05),同时与H.pylori密度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rs分别为0.702,0.614和0.713,P<0.01);p65蛋白表达与IL-8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呈正相关关系(rs分别为0.666,0.682,P<0.01).结论:H.pylori感染导致胃黏膜NF-κB p65和IL-8的表达增加,NF-κB可能通过调控IL-8基因转录,参与了H. pylori相关性胃炎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和吡格列酮对代谢综合征(MS)大鼠心肌NF-κB、PPAR-α和PPAR-γ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和MS模型组(B组),构建MS模型后将B组余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B1组)、麝香保心丸组(B2组,麝香保心丸13.5 mg·kg-1·d-1)、吡格列酮组(B3组,吡格列酮1.5 mg·kg-1·d-1)、麝香保心丸+吡格列酮组(B4组,麝香保心丸13.5 mg·kg-1·d-1+吡格列酮1.5 mg·kg-1·d-1)。比较不同药物干预对大鼠收缩压、血脂、血糖、空腹胰岛素(FINS)以及大鼠心肌组织NF-κB、PPAR-α和PPAR-γ表达的影响。结果:造模后B组大鼠收缩压、血脂、血糖及FINS较A组升高(P<0.05,P<0.01)。药物干预后,B2、B3、B4组收缩压、血脂、血糖及FINS较B1组改善(P<0.05,P<0.01),且B4组改善情况较B2、B3组更明显(P<0.05)。与B1组相比,B2、B3、B4组大鼠心肌组织NF-κB表达下调,PPAR-α、PPAR-γ表达增加(P<0.05),这种调控在B4组更明显(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和吡格列酮均可调控MS大鼠心肌NF-κB、PPAR-α和PPAR-γ的表达,改善MS大鼠心肌重构,两者合用时影响更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本研究拟通过建立C57-BABL/c小鼠同种异体皮肤移植模型,观察胸腺肽α1(Tα1)对皮肤移植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同时探讨Tα1在体内诱导移植免疫耐受的机制。方法 取80只C57小鼠作为供体,80只BABL/c小鼠作为受体,建立C57-BABL/c小鼠同种异体皮肤移植模型,将移植术后的受体小鼠分为4组:A组,对照组(移植后不给予任何药物,n=20);B组,环孢素A(CsA)治疗组(移植后给予CsA 10 mg/kg,n=20);C组,Tα1治疗组(移植后给予Tα1 400 μg/kg,n=20);D组,联合治疗组(移植后给予CsA 10 mg/kg+Tα1 400 μg/kg,n=20)。上述药物每日腹腔注射1次,共注射21 d。观察、记录移植皮片存活情况;各组分别于移植术后第1、7、14、21 d处死5只小鼠,取血行液相芯片细胞因子检测;取移植皮片作HE染色;取小鼠脾脏淋巴细胞行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分化。结果 在移植后第1、7、14、21 d,同时点B、C、D组与A组相比,D组分别与B组、C组相比,白细胞介素(IL)-1、IL-2、IL-6、IL-17均降低( P<0.05),而IL-10均升高( P<0.05);而 B、 C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sA与Tα1单药对细胞因子的作用类似,而联合用药能加强单药效果。B组及D组CD4/CD8比例倒置。D组CD4+CD25+ T细胞数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移植后使用Tα1,在一定程度上能减轻T细胞对移植物的损伤,但不能完全阻止排斥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空肠旁路术(DJB)对肥胖型2型糖尿病(T2DM)大鼠血糖稳态、胰岛素抵抗及炎症的改善作用,阐明其可能机制。方法:20只ZDF大鼠随机分为DJB组和假手术组,每组10只。每组存活8只大鼠。分别在手术前1周和手术后2、4、6周采用罗氏血糖仪测定2组大鼠空腹血糖(FBG)水平,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胰岛素水平,计算大鼠胰岛素敏感指数(HOMA-ISI)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手术后6周处死大鼠,HE染色观察大鼠BP肠袢炎性细胞形态表现,免疫组织学法观察大鼠BP肠袢中AMPK和pAMPK mRNA表达水平,QRT-PCR法检测大鼠炎症相关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核因子κB (NF-κB)和白细胞介素10(IL-10) 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2周开始DJB组大鼠FBG水平明显降低(t=3.798,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DJB组大鼠FBG水平也明显降低(t=3.205,P<0.05)。术后6周,与假手术组比较,DJB组大鼠术后HOMA-IR明显降低(t=4.441,P<0.05),HOMA-ISI明显升高(t=-8.65,P<0.05)。HE染色,与假手术组比较,DJB组大鼠BP肠袢肠管炎性细胞形态明显改善。QRT-PCR法检测,与假手术组比较,DJB组大鼠BP肠袢中促炎性因子IL-1β、IL-6、TNF-α和NF-κB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而抗炎性因子IL-10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与假手术组比较,DJB组大鼠BP肠袢中AMPK及pAMPK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DJB可明显改善T2DM大鼠血糖稳态及胰岛素抵抗,其机制可能与DJB改善T2DM大鼠BP肠袢的炎症状态、调控炎症因子的表达和活化AMPK分子有关。  相似文献   

13.
缬沙坦联合霉酚酸酯对糖尿病大鼠肾脏TRAIL及NF-κB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凋亡诱导配体(TRAIL)及其核因子-κB(NF-κB)在糖尿病大鼠肾组织的表达及其联合应用缬沙坦(valsartan)和霉酚酸酯(MMF)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TRAIL及其NF-κB的影响.方法 采用一侧肾切除腹腔注射STZ(55 mg/kg)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8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C)、糖尿病组(DM)、缬沙坦治疗组(DM+V)、霉酚酸酯治疗组(DM+M)、联合治疗组(DM+V+M).取材,检测各项生化指标,并采用荧光实时定量RQ-PCR方法检测肾皮质TRAIL及其NF-κB的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测定肾组织TRAIL及其NF-κB蛋白的表达.结果 ①DM组24 h尿蛋白和肾重/体重比均高于NC组(均P<0.05),并随糖尿病时程延长逐渐增高,于DM12周时达到最大值;血白蛋白在DM8周组开始下降(P<0.01),并逐渐降低;血肌酐、尿素氮于DM16周组开始下降(P<0.01).各治疗组与DM8周组相比较,肾重/体重比变小(P<0.05),24 h尿蛋白总量降低(均P<0.05),血白蛋白回升(P<0.05).以联合组最为明显.②荧光定量PCR显示TRAIL在12周前表达降低(均P<0.01),16周时其表达量明显升高(P<0.01).各治疗组与DM8周组比较表达增加(P<0.05),以霉酚酸酯组和联合组最为明显(P<0.01).DM组NF-κB的mRNA表达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强(P<0.01),各治疗组与DM8周组比较表达均降低(均P<0.05),以联合组最为明显.③免疫组化显示TRAIL主要在肾曲小管表达,肾小球和脉管系统没有表达.DM各组在12周前表达均降低(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周后表达明显增强(均P<0.01).各治疗组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均P<0.05).NF-κB在肾小球和肾小管均有表达,DM各组NF-κB表达量随时间逐渐增高,各治疗组可显著降低NF-κB表达.结论 TRAIL作为自身免疫系统的一个重要监控因子,其在糖尿病大鼠肾脏中的表达说明其密切参与了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可能由NF-κB调节.早期缬沙坦和霉酚酸酯联合干预治疗可通过来增强TRAIL的表达,对肾脏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参苓白术散对脾虚湿困型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结肠组织NF-κB p65蛋白表达及相关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48只Wistar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柳氮磺吡啶组、参苓白术散组,每组12只,脾虚湿困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rinitrobenzene sulfonic acid,TNBS)/乙醇灌肠结合环境与饮食干预法复制,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并比较各组大鼠结肠组织NF-κB p65蛋白表达,ELISA法测定血清IL-6、IL-8、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NF-κB p65蛋白表达及IL-6、IL-8、TNF-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参苓白术散组和柳氮磺吡啶组较模型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苓白术散组与柳氮磺吡啶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可以明显改善UC大鼠结肠组织中NF-κB p65蛋白表达及血清IL-6、IL-8、TNF-α水平,促进肠黏膜的修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沙格列汀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 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NC组)、2型糖尿病模型组(T2DM组)、模型+沙格列汀1.0 mg/kg治疗组(Sax组).NC组大鼠饲以普通饲料;T2DM组及Sax组大鼠以高脂饮食联合链脲佐菌素(STZ)造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Sax组大鼠每日1次灌胃给予沙格列汀1.0 mg/kg,NC组和T2DM组灌胃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连续给药12周后实验终止.记录大鼠体重,测定24 h摄食量、饮水量和24 h尿量;检测空腹血糖(GLU),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血肌酐(Cr)和血尿素氮(BUN)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取肾脏组织行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检测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TFG-β)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肾组织NF-κB p65、COX-2的蛋白表达水平,RT-PCR检测TNF-α、IL-6、FoxO1的mRNA表达水平. 结果 Sax组与T2DM组大鼠相比,GLU、TG、TC和LDL水平明显降低(P<0.05),HDL水平明显升高(P<0.05);大鼠饮水量、体重明显降低(P<0.05);Sax组较T2DM模型组大鼠肾小球肿胀、炎性浸润现象明显缓解,TFG-β表达水平降低(P<0.05);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失衡明显改善(P<0.05);下调炎症相关因子TNF-α、IL-6、FoxO1的mRNA表达水平及NF-κB p65、COX-2的蛋白表达水平(P<0.05). 结论 DPP-4抑制剂沙格列汀具有保护大鼠2型糖尿病肾损害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为抑制炎症的发生及参与免疫调节.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高脂饮食诱导小鼠胰岛素抵抗,了解脂肪组织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神经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appa B,NF-κB)信号通路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 C57BL/6雄性小鼠80只,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普通饮食和高脂饮食喂养,每组随机抽样分为4亚组,各5只小鼠,分别于喂养12周后监测体质量、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水平;处死后取脂肪组织,经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观察脂肪组织形态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脂肪组织TLR-4、NF-κB蛋白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lpha,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表达。结果高脂喂养小鼠胰岛素抵抗模型建立成功;高脂组发生胰岛素抵抗,对照组未发生胰岛素抵抗;高脂组小鼠的体质量、空腹血糖、胰岛素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脂肪组织HE染色显示脂肪细胞逐渐增大;脂肪组织TLR-4/NF-κB蛋白从第3天开始出现高表达,到第5天开始达到高峰,并且一直持续在较高水平,同时脂肪细胞也出现TNF-α、IL-6的明显表达。结论高脂饮食可激活脂肪细胞TLR-4/NF-κB信号通路,并与胰岛素抵抗之间具有关联性。  相似文献   

17.
塞来昔布在2型糖尿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型非甾体抗炎药塞来昔布在2型糖尿病中作用及其机制。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为拜唐平+二甲双胍治疗方案组(A组)、塞来昔布联合拜唐平+二甲双胍治疗方案组(B组)及20例健康对照组。比较各组治疗前、后血糖、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CRP)、核转录因子-κB mRNA水平,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2(IL-2)、白介素-6(IL-6)含量水平的差异;比较各治疗组治疗前与治疗后上述各指标含量的差异。结果:治疗前各治疗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血糖、CRP、血中NF—κB mRNA水平,TNF—α、IL-2、IL-6含量水平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各治疗组治疗前、后之间CRP、血中NF—κB mRNA水平,TNF—α、IL-2、IL-6含量水平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治疗组1与治疗组2相比较,血糖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存在明显的炎症反应过程,塞来昔布作为新型非甾体抗炎药,其不仅具有明显的抗炎症反应,且可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老年糖尿病肾病早期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核因子-κB(NF-κB)p65磷酸化活化水平、血清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水平,探讨NF-κB p65的磷酸化水平与胰岛素抵抗(HOMA-IR)、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糖脂代谢等因素的关系。方法选择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患者(DN组)66例及老年健康体检者对照组(NC组)30例为研究对象,测定外周静脉血NF-κB p65的磷酸化水平,血清炎症因子(hs-CRP、TNF-α、IL-6、IL-1β)水平,生化指标: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空腹胰岛素(FINS),测量身高、体重、血压,计算HOMA-IR、UAER。结果 DN组外周血NF-κB p65水平和血清炎症因子hs-CRP、TNF-α、IL-6、IL-1β水平比NC组升高(P<0.05)。相关分析显示,NF-κB与FBG、HbA1c、HOMA-IR、UAER呈正相关关系(r=0.920、0.953、0.911、0.859,P<0.01)。结论老年糖尿病肾病早期患者外周血NF-κB表达水平升高,其表达水平与血糖控制水平、胰岛素抵抗、尿白蛋白排泄率相关。  相似文献   

19.
黄连解毒汤对2型糖尿病大鼠靶组织葡萄糖转运子4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观察黄连解毒汤对2型糖尿病大鼠脂肪和肌肉组织葡萄糖转运子4(glucose transporter4,GLUT4)蛋白表达及转位的影响,以此探讨黄连解毒汤治疗2型糖尿病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尾静脉注射小剂量(30mg/kg)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加高脂高热量饮食喂养的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造模动物随机分为模型组、阿司匹林组和黄连解毒汤组,另设正常对照组。药物干预治疗10周后,各组动物进行口服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并检测各组动物体质量变化、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血清胰岛素(fasting seruminsulin,FINS)及脂肪和肌肉组织胰岛素刺激前后GLUT4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黄连解毒汤组OGTT明显改善,大鼠体质量减轻,FBG降低,胰岛素刺激前后脂肪和肌肉组织中的GLUT4蛋白表达均较高。结论:黄连解毒汤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应可能与提高脂肪和肌肉组织中GLUT4的蛋白表达及转位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