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严重创伤性休克病人伤情复杂,病情变化快,如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院前救治,常常可死于现场或转运途中,死亡率高.因此及时、准确、快速的现场救治和妥善转送,可显著提高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背俞穴温针灸对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心电图及血液动力学的影响,并探讨其机理.方法:将60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在基础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背俞穴温针灸治疗,对照组30例,仅予以基础药物治疗,观察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普通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及血液动力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背俞穴温针灸治疗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观察电针背俞穴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型冠心病心电图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在基础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电针背俞穴治疗,对照组30例,仅予以基础药物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心电图的结果.结果 治疗组心电图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电针背俞穴配合药物治疗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型冠心病心电图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贾赫 《陕西中医》1989,10(2):80-81
<正> 脏腑背俞穴首载于《灵枢·背俞》,后经《脉经》、《甲乙经》、《千金方》等历代医籍不断补充而完备,在临床受到历代医家的重视,现就背俞穴在诊断、主治、配伍方面的应用浅淡如下: 一、背俞穴诊断相应脏腑病背俞穴作为脏腑经气输注于背部之处,故当脏腑器官发生病变时就会在相应的背俞穴上表现出一些异常变化,如皮肤色泽变化,形态变化(凹陷、隆起),按之有异物感(结节、条索状、半球  相似文献   

6.
背俞穴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背俞穴是脏腑经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位于足太阳膀胱经的第一侧线上,大体依脏腑位置而上下排列,共12穴,即肺俞、厥阴俞、心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大肠俞、小肠俞、膀胱俞。背俞穴在临床上的应用很广泛,且  相似文献   

7.
王玉莲 《光明中医》2015,30(1):114-115
目的观察背俞穴温针灸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外周血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6例发病72h内的AC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背俞穴温针灸组)34例,对照组(基础治疗组)32例;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14、21天血清TNF-α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天与对照组比较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4天TNF-α水平与治疗后7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1天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背俞穴温针灸可明显促进ACI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其作用机理可能与TNF-α等促炎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8.
针刺背俞穴治疗胃脘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佩云 《四川中医》2000,18(12):49-49
笔者采用针刺脏腑背俞穴配足三里穴治疗急性胃痛 ,并以常规针刺中脘、内关、足三里、公孙等穴治疗胃脘痛作对照观察 ,结果针刺背俞穴组疗效显著 ,现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背俞穴组 36例以慢性胃炎急性发作为主 ,其中男1 9例 ,女 1 7例 ;年龄最小 2 1岁 ,最大 63岁 ;病程短者 1天 ,长者 3天左右。常规针刺组 33例亦是慢性胃炎急性发作为主 ,其中男 1 8例 ,女 1 5例 ;年龄最小2 5岁 ,最大 58岁 ;病程短者半天 ,长者 3~ 4天。两组病例随机分组。2 治疗方法背俞穴组 :取穴 :膈俞、肝俞、脾俞、胃俞、足三里。以上穴位均双取 ,针刺得气后 ,针尖…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背俞穴温针灸治疗对卒中后抑郁(PSD)患者神经功能康复及早发性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将60例PS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背俞穴温针灸,治疗前后用Barthel指数、NIHSS量表和HAMD量表评估,并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及抑郁状态功能均有明显改善,NIHSS评分、HAMD评分均比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MBI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背俞穴温针灸能较好改善PSD患者运动功能及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10.
韩知渊 《山西中医》2011,27(8):35-37
通过引证古今文献,阐述了内脏绞痛产生的原因、针灸镇痛的机理、经烙的作用等,认为钟灸背俞穴具有疏通经络、调节脏腑气血等作用,其机理是通过自主神经、肾素-血管紧张素等调整脏腑功能,从新起到缓解内脏纳痛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12.
邵经明老中医从事针灸临床教学6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重脏腑辨证,倡用背俞穴,选穴精干,颇有独到之处。现将其背俞穴临床运用经验,整理介绍如下,仅供同道参考。1 肺俞为主,治疗哮喘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反复发作性疾患。本病初期多属肺实,病程日久,可致肺、脾、肾俱虚。邵老在治法上不仅重视发作时祛邪平喘,而且更强调缓解期扶正固本。他认为坚持“冬病夏  相似文献   

13.
背俞穴概述     
<正>脏腑之气输注于背部的腧穴称为背俞穴。背俞穴与相应脏腑之间气血贯注、内外相应的联系在针灸治疗中有重要意义。现将背俞穴名称、定位、应用等概述如下。1背俞穴名称及位置背俞穴首见于《灵枢.背腧》,但仅载有五脏背俞穴的名称和位置,至于六腑背俞穴《素问.气府论》只提出"六府之俞各六",尚未列出具体穴名和位置,至王叔和的《脉经》才补充了六腑背俞穴中的大肠俞、小肠  相似文献   

14.
韩知渊  王巍 《中医药通报》2011,(3):35-37, 17
本文从内脏绞痛产生的原因、针灸镇痛的机理、经络的作用等方面入手,重点从经络学、神经解剖学角度提出针灸背俞穴疏通经络止痛、调节脏腑气血,直达病所缓解内脏绞痛的机理。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内脏绞痛产生的原因、针灸镇痛的机理、经络的作用等方面入手,重点从经络学、神经解剖学角度提出针灸背俞穴疏通经络止痛、调节脏腑气血,直达病所缓解内脏绞痛的机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温针灸背俞穴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4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53例)和对照组(51例)。两组患者均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另予螺内酯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温针灸背俞穴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心率变异性指标和炎症因子水平,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心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试验组治疗后心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心率变异性指标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试验组心率变异性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N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peptide, NT-proBNP)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过程中,两组出现胃肠道反应、心律失常、血钾升高、低血压...  相似文献   

17.
从背俞穴与夹脊穴的关系论背俞功能带   总被引:29,自引:4,他引:29  
目的:证明背俞功能带的存在,为临床实践提供新思路.方法:从背俞穴与夹脊穴的发展源流、作用机理及临床应用方面,探讨同一脊柱水平背俞穴与华佗夹脊穴的同一性.结论:同一脊柱水平上的穴点,具有相同的发展渊源、作用机理和临床功能,从而证明背俞功能带的存在.  相似文献   

18.
背俞穴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俞穴是针灸学十四经中特定穴的一种.最早见于<灵枢·背腧>篇,其日:"肺腧在三焦之间,心腧在五焦之间……肝腧在九焦之间,脾腧在十一焦之间,肾腧在十四焦之间.皆挟背相去三寸所,则欲得而验之,按其处,应在中而痛解,乃其腧也."现在针灸学所说的背俞穴,是以脏腑命名的十二个,即肺俞、厥阴俞、心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大肠俞、小肠俞、膀胱俞,已成为针灸临床上重要而常用的特定穴.笔者在多年的针灸临床实践中,应用背俞穴或以背俞穴为主治疗脏腑病,均获得满意疗效.现整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盛燮荪  杭宇飞 《陕西中医》2000,21(5):233-234
<正> 唐代医学大家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两部巨著中,载录了大量针灸学内容,举凡腧穴考正,奇穴罗遗,各科疾病的针灸取穴经验,以及灸法之操作等糜不俱备而为后世师法。其中对于背俞的应用,补前人所未备,尤具特色,兹不揣简陋,浅析如下。 1 取背俞穴治脏腑诸疾,因症配穴 背俞穴的最早记载,首见于《灵枢·背俞》篇,惟但言五脏俞在背部的部位,及宜灸不宜刺之说,并无详述各俞穴的主治病症。《素问·风论》篇虽有“风中五脏六腑之俞,亦为脏腑之风,各入其门户所中,则为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背俞穴温针灸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6月治疗的冠心病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一组和联合组,各40例。单一组给予麝香保心丸进行治疗,联合组在单一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背俞穴温针灸治疗,分析2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各项评估指标显著低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采用背俞穴温针灸联合麝香保心丸进行治疗,临床疗效较好,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