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药雾化一号在气管切开雾化护理中的应用疗效。方法对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脑外科行气管切开的患者210例进行雾化护理,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观察组105例和对照组105例,对照组采用雾化吸入庆大霉素加蛋白酶传统治疗,观察组采用雾化一号吸入治疗。结果治疗1周后临床总疗效率对照组81.9%,观察组95.2%,观察组患者发热及啰音等体征消失时间及胸片病灶消散时间较对照组有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雾化一号在气管切开雾化护理中,可降低病死率,缩短病程,提高拔管率。  相似文献   

2.
唐贝  王蕊  常青  王东华 《光明中医》2011,26(5):966-967
目的研究利咽合剂雾化吸入对气管切开病人肺部感染并发症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气管切开病人提供帮助。方法选取40例气管切开病人随机分为两组,26例进行利咽合剂雾化吸入作为实验组,14例不进行利咽合剂雾化吸入作为对照组,气管切开2周为一实验周期。结果气管切开1周内实验组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为30.77%,对照组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为71.43%,两者有显著差异。结论利咽合剂雾化吸入可使气管切开病人呼吸道湿化、减少痰液生成、稀释粘稠痰液使痰液易于吸出,利于体位引流排痰。纯中药制剂可起到消炎镇咳、祛痰化瘀的重要的作用,显著减少、延迟气管切开病人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病人气道湿化的方法以保证呼吸道通畅,保障肺部气体交换.方法:采用"持续气道湿化法"进行气道湿化.结果:25例患者痰液易于吸出,无呼吸道阴塞及感染,结论:对25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的病人应用持续气道湿化法,气道湿化效果好,操作方便、安全,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病人气道湿化的方法以保证呼吸道通畅,保障肺部气体交换。方法:采用“持续气道湿化法”进行气道湿化。结果:25例患者痰液易于吸出,无呼吸道阴塞及感染,结论:对25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的病人应用持续气道湿化法,气道湿化效果好,操作方便、安全,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气管切开病人即为人工气道,完全丧失了上呼吸道对人体吸入气体的加温与湿化作用。加之人工气道患者咳嗽能力减弱,呼吸道失水增加,未经湿化的气体直接经人工气道进入下呼吸道,导致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学改变。我科对20例气管切开患者采用为两本持续湿化代替传统气道内定时、间断、滴注湿化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气道应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湿化的效果.方法:将我科收治的60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30例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加温推注湿化气道,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的常温气道内定时、间断滴注湿化法,并进行连续观察、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形成痰痂、发生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的例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同时减少了护理工作量.结论:气道湿化应用微量注射泵持续加温推注湿化法明显优于传统常温气道内的定时、间断滴注湿化法.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比较经皮气管切开与常规气管切开的优缺点。方法采用经皮气管切开的患者30例,与常规气管切开32例患者做对照。比较两者在手术时间及并发症(切口出血、神经损伤、气胸、切口感染、气管食管瘘、皮下气肿)的发生率有无显著性差异。结果经皮气管切开组手术时间3-5(3.6±0.89)min,发生切口出血1例。常规气管切开组手术时间20-60(34.1±8.95)min,发生切口出血、气胸、皮下气肿、切口感染等并发症7例。2组在手术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上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经皮气管切开较常规气管切开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经皮气管切开与常规气管切开的优缺点。方法采用经皮气管切开的患者30例,与常规气管切开32例患者做对照。比较两者在手术时间及并发症(切口出血、神经损伤、气胸、切口感染、气管食管瘘、皮下气肿)的发生率有无显著性差异。结果经皮气管切开组手术时间3~5(3.6±0.89)min,发生切口出血1例。常规气管切开组手术时间20~60(34.1±8.95)min,发生切口出血、气胸、皮下气肿、切口感染等并发症7例。2组在手术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上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经皮气管切开较常规气管切开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颈脊髓损伤致高位截瘫,由于呼吸肌运动功能丧失,造成了呼吸功能的低下、咳嗽反射的破坏。极易发生不同程度的呼吸道梗阻,故伤后患者并发症重,死亡率高。气管切开是抢救高位截瘫,维持呼吸道通畅的最有效的方法。而气管切开术后及时排痰、保证有效通气、防止肺部感染却是病人康复的关键。自2001年起,我科采用急诊手术减压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拌高位截瘫病人40例,其中行气管切开术者30例。现将高位截瘫行气管切开术后病人及时清理痰液等一系列护理措施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皮气管切开与传统气管切开各项指标的差异。方法:对50例气管切开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皮气管切开手术时间、出血量、拔管后切口愈合情况及颈部瘢痕大小均优于传统气管切开。结论:经皮气管切开术操作简单、安全、快速、并发症少。术后瘢痕小,是快速建立人工气道的一项成熟技术,需行气管切开时应首选此法。  相似文献   

12.
气管切开病人插胃管小窍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管切开后需留置胃管进行胃肠减压或从胃管内灌注食物、药物和水分以满足病人的营养供给或治疗需要,在ICU病人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但这类病人由于气囊或气管套管对气管内壁的推拉作用,给插管增加了很大的难度,按普通插胃管的方法往往难以奏效,胃管不是误入气管,就是盘曲在病人口腔内,而反复插管不仅增加病人的痛苦,也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为提高插管的成功率,笔者经过临床实践和查阅有关资料,总结了一些小窍门,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的方法以保证呼吸道通畅,保障肺部气体交换。方法采用“持续气道湿化法”进行气道湿化。结果25例患者痰液易于吸出,无呼吸道阻塞及感染。结论对25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的患者应用持续气道湿化法,气道湿化效果好,操作方便、安全,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理对气管切开病人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气管切开病人,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经过护理,病人下呼吸道感染明显减少,无并发症发生,缩短了人工气道建立的时间,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相应的护理措施对气管切口病人并发症的预防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伴躁动病人的护理改进措施。方法:对2011年6月-2012年6月期间我院重症监护室接收的31例有躁动表现的气管切开患者改进了护理方法,井将结果与2011年6月之前相同例数气管切开伴躁动患者进行比较。结果:31例气管切开伴躁动表现患者,在实施改进护理方法之后,其躁动表现例次明显降低,脱管、拔管的情况几乎未发生过,效果明显。结论:对气管切开件躁动患者的护理工作,在积极做好预防的同时,需勤于并善于观察患者的各种临床拄状和表现,充分考虑引起套管脱出的原因及诱因,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气管切开患者的躁动例次以及脱管、拔管发生的例次。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掌握气管切开病人的吸痰时机,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方法通过对我院36例气管切开病人以听诊为依据,确定痰液位置,选择吸痰时机,依据痰液性状选择吸痰方式。结果有效减少因吸痰过于频繁导致的气道黏膜损伤,未发生痰液带血现象。结论适时吸痰是保证呼吸道通畅,确保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气管切开病人肺部感染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福花 《河南中医》2005,25(7):88-88
气管切开是解除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道阻塞、改善呼吸困难的一种急救措施。我院2001年10月~2004年6月,气管切开后发生肺部感染病人30例,通过对病人的痰液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并控制肺部感染的发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分析ICU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间IUC收治的气管切开的肺部感染患者44例给予综合护理干预作观察组,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10月ICU的患者44例给予常规护理作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及并发症.结果:在护理效果及并发症等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CU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效果良好,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早期气管切开治疗颅脑外伤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140例颅脑外伤行气管切开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70)和对照组(n=70)。对照组采用常规气管切开术,治疗组采用早期气管切开术,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治疗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患者较对照组治疗有效率高、治疗时间缩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早期气管切开治疗颅脑外伤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