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和评价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作用价值.方法 选择收集我院脑梗死偏瘫患者76例,均在早期实施全面、系统、规范,包括心理、人文关怀、肢体康复锻炼、诱导和鼓励语言训练等的一系列精细康复护理措施.结果 通过实施系统、有效护理,康复锻炼,大大提高治疗有效率,74例患者功能不同程度好转或部分恢复,2例患者功能无恢复.结论 早期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及康复锻炼,能有效促进患侧肢体功能尽早、最大程度恢复,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2.
我们采用康复护理方法治疗59例脑梗塞偏瘫病人,其中,基本痊愈8例,占13.6%,显效32例,占54.2%,有效13例,占22.0%,无效6例,占10.2%.康复护理方法减轻了患者的残疾程度,有效地提高了偏瘫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语言和肢体康复护理脑梗塞的效果。方法:脑梗塞恢复期患者36例采取语言和肢体康复护理,观察其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ADL评分显著高于护理前(P〈0.05)。结论:系统康复护理的基础上根据脑梗塞患者病情特点强调语言及肢体康复护理,对于改善脑梗塞恢复期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肩周炎又称" 五十肩","漏肩风",是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一种退行性病变,多见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尤其以50岁左右多见,男女发病率之比为1∶3.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涉及肩周炎的治疗方式很多,临床报道也不胜枚举,笔者查阅一定资料,将肩周炎的疗法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急性脑梗塞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早期康复治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科采用的中西医结合早期综合康复疗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探讨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2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作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同时,增加康复训练,对比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治疗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小腿周径明显比对照组更大,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康复训练,能有效减轻致残程度,加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脑梗塞偏瘫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及促进肢体功能康复情况。方法:选取我院脑梗塞偏瘫患者60例(2020年1月至2020年8月),随机分为早期康复护理的观察组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观察患者肢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FMA评分高,Barthel评分高,NIHSS评分低,满意度评分高,P<0.05。结论:给予脑梗塞偏瘫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获得较好的满意度,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8.
脑血管意外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致残率很高,所以促进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最大限度的恢复,不仅有助于患者日后的生活,也是患者重新走向社会所必须。早期的治疗和肢体功能恢复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脑血管偏瘫患者的早期肢体康复训练和心理康复,提高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脑血管病渡过危险急性期后,留下不同程度的偏瘫、肢体功能障碍后,往往不能在短期内完全恢复[1]。患者情绪低落,自己感觉是一个废人,失去生活的信心。因此,做好康复期的心理护理及肢体功能的训练,是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为此我们采取以下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讨论近年来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发展现状,以期为脑卒中患者制定合理的康复护理计划提供参考,使他们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查阅近年来国内外康复医学文献研究资料,从肢体康复的时间、方法、内容等方面介绍了改善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方法,并通过实践说明了:早期、科学、合理的康复护理能提高大脑和脊髓的可塑性,可以有效的减少肢体功能障碍对患者正常生活的影响,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使他们能有效的回归社会和家庭。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治疗与护理对脑梗塞的疗效。方法:选择经确诊的脑梗塞的病人48例,随机分两组,观察组24倒,对照组24例。在采取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观察组实行早期康复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康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采用康复训练及护理有利于脑梗塞病人全面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脑梗塞是因脑部血管供血,供养,供氧等组织出现供应障碍而引发的,脑梗塞起病急,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如偏瘫失语等。其临床表现为一侧上、下肢体,上、下半身或全身无力,呈现麻痹现象,多发于中、老年患者,致残率较高,恢复时间长。因此及时治疗和进行康复训练十分必要,近年来国内外康复医学的发展证明,恰当的康复医疗护理,是减少脑梗塞患者死亡和致残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急性脑梗塞患者的早期康复治疗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治疗与护理对急性脑梗塞后偏瘫、失语的疗效观察。方法:选择经确诊的急性脑梗塞的病人80例,随机分组。在采取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观察组实行早期康复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康复训练2个月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8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2.5%,2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4个月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2.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0%,2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早期采用康复训练及护理有利于急性脑梗塞病人全面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健康教育在脑梗塞偏瘫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功能锻炼、饮食指导为重点,兼顾心理康复,通过对56例脑梗塞偏瘫患者实施康复健康教育,使患者得到较好的康复,并有效地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指导病人做好肢体功能康复护理,降低致残率和复发率.方法:训练组、对照组各55例.结合根据病人情况,对患者进行肢体功能康复护理指导,引导患者做好肢体功能的恢复.结果:训练组训练前偏瘫48例、轻瘫7例,训练后偏瘫5例、轻瘫6例;对照组训练前偏瘫48例、轻瘫7例.训练后偏瘫24例、轻瘫9例.结论:肢体功能康复护理指导对脑梗塞患者恢复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促进脑梗塞患者语言、肢体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90例,均为我院2011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脑梗塞患者,随机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划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回顾相关资料。结果:观察组康复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1%,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干预后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梗塞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利于语言及肢体功能的恢复,提高日常生活水平,为生存质量的改善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老年脑梗塞患者肢体功能康复护理效果。方法:将42例老年脑梗塞患者按照年龄段分为3组,采用ADL评定及分级干预,在入院时和干预4周、3个月、6个月对患者的肢体功能康复护理效果进行评定。结果:按照本研究干预后,患者的肢体功能明显改善。结论:早期肢体功能康复护理能显著改善老年脑梗塞患者肢体的功能,有效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中风包括脑梗死和脑出血,约80%的存活者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1],其中最常见的是偏瘫。早期护理、康复介入可改善患者运动功能,预防并发症,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8.
脑卒中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随着对卒中诊断、抢救水平的提高,其死亡率已大幅度下降,但致残率则明显上升。偏瘫是脑卒中最常见并发症之一,为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生存质量,我院于2005年1月将全程护理理念应用于脑卒中患者早期肢体康复中,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5年1月~2006年8月在我院神经内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脑梗塞患者应用早期康复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展开研究。方法以来该院接受治疗的脑梗塞患者共102例为研究对象,按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两组,应用常规护理模式的为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护理的则为观察组。统计不同护理方法所取得的效果,并进行对比。结果在护理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为96.1%,对照组为80.4%;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为98.0%,对照组为82.4%,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脑梗塞患者而言,通过对其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可有效促进其临床症状的改善及神经功能的恢复,实现良好护患关系的构建,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对中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分组设计,将40例中风偏瘫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和早期康复护理组,早期康复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早期康复处理,包括良肢位摆放、肢体按摩、康复训练、心理指导等,以简式Fugl-Meyer评定量表(FMA)、ADL评定量表等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变化,以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后早期康复护理组日常生活能力和躯体运动能力评分都高于常规护理组(P<0.01)。结论:早期康复护理能更好地促进中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