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挖除术治疗胃间质瘤的配合与护理。方法:术前充分做好器械、物品准备;术中与操作者默契配合、及时沟通,根据手术过程准确递送器械,根据病变大小调整钩刀、IT刀的刀芯伸出长度2—3mm,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处理术中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结果:40例成功完成肿瘤挖除,成功率为95.2%。手术时间30~80分钟(平均42分钟)。主要并发症:穿孔13例,2例联合腹腔镜穿孔修补,11例小穿孔行内镜下止血铗夹闭成功;术中大出血2例,转外科手术治疗。随访时间3—24月,未发现肿瘤残留及复发病例。结论:内镜黏膜下挖除术治疗胃间质瘤作为一种新的微创治疗方法是安全、有效的,医护的默契配合能有效地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风险和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腹腔镜手术及开腹手术治疗胃间质瘤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 2019 年 1 月至 2019 年 12 月 于凤城市中心医院实施治疗的 120 例胃间质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抽签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60 例。对 照组患者实施开腹胃间质瘤切除手术,观察组患者实施腹腔镜胃间质瘤切除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 术后进食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复发率以及肿瘤恶性潜能 Fletcher 分级。 结果:观察 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 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观察组患者肿瘤分级状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与开腹手术治疗胃间质瘤 相比,腹腔镜手术治疗胃间质瘤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降低肿瘤恶性潜能 Fletcher 分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消化道早期癌前病变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后的护理干预。方法选择32例病理提示早期癌、异型增生、符合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患者,均采用ESD,实施护理干预。结果32例患者通过ESD一次性完整切除病变,达到治愈的效果,其效果好、安全、经济,而术后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结论对ESD治疗后的消化道早期癌前病变患者行护理干预可提高手术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2010年1月期间收治诊疗的24例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本组24例GIST患者平均发病年龄47.8岁。发病部位:胃12例(50%),回肠4例(16.7%),空肠6例(25%),十二指肠、结肠各1例(8.3%)。本组病例术前均未能确诊。24例全部行外科手术切除,病理证实良性18例(75%),恶性6例(25%)。肿瘤大小与良恶性相关(P〈0.05)。术后随访:良性GIST18例,平均随访时间24个月,14例无局部复发、转移;2例术后1年内复发再手术;恶性GIST6例,平均随访26个月,3例局部复发再手术,1例肝肺转移,1例死亡。结论:GIST消化道症状无特异性,术前确诊率低。肿瘤的大小是判断良恶性GIST的重要指标。目前间质瘤的治疗仍以手术切除为主,对复发或远处转移者应积极再次手术,可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胃肠道间质瘤MSCT表现,研究MSCT对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搜集经由手术病理确诊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28例的一临床资料,整理并予以回顾分析,对相关病例给予了MSCT增强扫描,对患者的CT表现与病理诊断相对照。结果:25例患者共计有25个肠胃道闻质瘤,具体地,12为患者的间质瘤位于胃部,9例患者肿瘤位于小肠,位于肠系膜的患者有3例,肿瘤位于十二指肠的有1例。而属于恶性肠胃道间质瘤的有15例,主要的CT表现为:其中有9例患者的肿块直径≥5cm,12例患者间质瘤瘤体内存在低密度坏死,且有3例患者的肿块边缘呈分叶状。良性10例,良性病患的间质瘤肿块直径〈5cm,瘤体密度均匀,且边界清晰。CT检查对于确诊胃肠道间质瘤100%敏感,定位的准确率为88%(22/25),定性准确率则达84%(21/25)。25例患者间质瘤属内生性的有12例,外生性的8例,内外性生长的则有5例。结论:CT可作为一般胃肠道间质瘤的基本检查方法,其对于胃肠道问质瘤的敏感度、定性的判断、定位的判断以及对于该疾病的临床指导治疗有着重要价值,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手术切12感染(SSI)的相关因素,为今后护理预防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2009~2013年408例接受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危险因素的SSI进行评估并分析细菌组合物。结果:408例患者中有61例患者切口发生SSI,195例发生器官/腔室SSI;多因素分析发现手术时间〉480min、主胰管(MPD)〈3mm(OR2.18)与腹壁厚度〉11mm(OR2.16)均为切口SSI显著危险因素;胰瘘(OR7.56)、BMI〉23.5kg/m^2(OR3.04)、MPDB3mm(OR2.21)及手术时间〉480min(OR1.78)与器官/腔室SSI均显著相关。SSI灶细菌隔离显示,肠源性微生物是预占优势的细菌种类,术前使用抗生素能够有降低手术部位的感染率。结论:缩短手术时间,密切配合外科手术过程,加强术后护理,可以有效减少外科手术切口部位感染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切口下行胃大部分切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行胃大部切除患者68例,以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前准备和麻醉方法相同,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切口行胃大部分切除术。观察组患者采用小切口行胃大部分切除术:腹正中切口,手术切口长度为6~8cm。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开始排气时间、患者术后住院时间等;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8%;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8%,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胃大部分切除术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缩短住院时间,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对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胃肠道间质瘤的CT影像学特点。结果:20例胃肠道间质瘤中8例良性,7例交界恶性,3例恶性,2例发生肝转移。12例位于胃,7例位于小肠,1例位于结肠。间质瘤大小为2cm~18cm;8例形态不规则,12例为圆形、类圆形或椭圆形。6例为混合性生长,境界不清,3例为腔内生长,11例为腔外生长。肿瘤密度均匀、不均匀,轻-重度强化,1例见钙化。结论:16排螺旋CT扫描检查对胃肠道间质瘤的定位、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巨大听神经瘤术后并发症及其护理措施。方法:对68例巨大听神经瘤术后并发症的临床观察及护理要点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68例巨大听神经瘤手术并发症中,令聋86.8%(59/68),面瘫735%(50/68),颅内血肿2.94%(2/68)、切口感染和脑脊液漏2.94%(2/68)、颅内感染7.3%(5/68)、后组颅神经损伤88%(6/68)、肺部感染14.7%(10/68)。肿瘤全切除61例(089.71%),次全切除7例(10.29%):伞绀无死亡病例:66例(97.06%)痊愈出院,2例(2.94%)好转出院。结论:巨大听神经瘤手术难度大,易出现各种并发症,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预防和治疗颅内、肺部感染,加强呼吸道管理和脑神经损伤后的护理等.可提高手术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内镜微探头超声(MPS)诊断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的价值,评价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上消化道黏膜隆起性病变的疗效。方法选择普通胃镜检查发现的上消化道黏膜局限性隆起病变患者60例,并行内镜超声微探头检查进一步确诊,以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所有患者采用ESD治疗,2周后观察疗效及并发症,术后3,6和24个月进行复查。结果 60例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中,病变位于食管21例(21%),贲门部5例(5%),胃底25例(26%),胃体9例(9%),胃角3例(3%),胃窦21例(21%),十二指肠14例(14%),分别来源于黏膜层、黏膜肌层、黏膜下层和固有肌层。MPS诊断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一致(88%)。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平均手术时间55~138 min,出血量均少于100 m L,完整切除率97%,未发生大出血及其他并发症,随访2年未发现局部复发病例。结论 MPS检查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诊断准确率高,操作简单。ESD治疗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消化道早期癌前病变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后的护理干预。方法选择32例病理提示早期癌、异型增生、符合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患者,均采用ESD,实施护理干预。结果 32例患者通过ESD一次性完整切除病变,达到治愈的效果,其效果好、安全、经济,而术后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结论对ESD治疗后的消化道早期癌前病变患者行护理干预可提高手术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正直肠是胃肠道类癌的好发部位之一,随着消化内镜技术的发展,目前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被认为是治疗直径2.0 cm的直肠类癌的首选治疗方案~([1])。ESD不仅对医生的操作技能要求严格,ESD围术期的护理也很关键。近年来我科内镜室应用中西医结合综合护理配合ESD术治疗中老年综合征直肠类癌患者120例,患者住院时间缩短,并发症发生率低,护理满意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手术治疗中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普外科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常规护理与围手术期干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显著缩短(P〈0.05),护理满意率观察组显著提高(P〈O.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讨论: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缩短患者术后恢复与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国内逐渐开展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消化道早期癌,其对于≥2cm的平坦病变可以一次性完整切除,具有对患者损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医疗费用低的优点,但最常见的并发症出血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ESD的广泛应用。我们自2008年3月至2009年1月对11例消化道病变患者进行ESD治疗中加强出血的治疗和预防,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摘 要〕 目的:消化道早癌及黏膜下肿瘤患者通过体外圈套器牵引辅助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进行治疗,研究其 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奉节县人民医院在 2018 年 5 月至 2019 年 5 月期间收治的 60 例消化道早癌及黏膜下肿瘤患者作为研 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30 例。将通过传统 ESD 展开医治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将采用体 外圈套器牵引辅助 ESD 进行治疗的患者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手术指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 中出血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 93.3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73.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 应发生率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通过体外圈套器牵引辅助在 ESD 对消化道早癌及黏膜下 肿瘤患者进行治疗,治疗效果较好,手术指标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和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的一般资料,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为40例。观察组患者行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对照组行开腹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较长,差异显著(P〈0.05),但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治疗过程中出现2例(5.0%)并发症,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出现8例(20.0%)并发症,观察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采用腹腔镜行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明显优于传统的开腹手术,对患者创伤较小,安全可靠,能够明显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有效地改善患者病情和预后,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探索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用于胃癌围手术期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胃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应用传统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应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理念进行护理。比较2组术后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胃癌围手术期护理中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可以降低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上消化道肿瘤效果的影响。方法将62例早期上消化道肿瘤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1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31例给予护理干预,随访6个月,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指征、手术治疗效果及术后复发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禁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明显低于对照组(19%)(P0.05)。2组手术成功率、术后复发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上消化道肿瘤时,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明显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学科团队(MDT)护理模式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ESD治疗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医护模式,观察组实施MDT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医患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3.33%(4/30),低于对照组的36.67%(1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出院时,观察组患者、家属、护士及医生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MDT护理模式可有效降低ESD患者术中及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提高医患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健康教育在泌尿外科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20例泌尿外科住院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60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术前、术后及出院健康教育,对患者心理应激,尿管的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监护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心理应激性评级:治疗组1级39人,2级14人,3级7人,对照组1级22人,2级26人,3级12人;实验组留置导尿管时间(2.1±0.8天),术后监护时间(1.4±0.5)天,住院时间(9.8±1.5)天。对照组留置导尿管时间(4.1±0.7天),术后监护时间(2.8±0.6)天,住院平均时间(14.2±3.2天)。结论:健康教育能促进泌尿系疾病患者康复,对患者心理起到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