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液透析反复使用的血管通路是长期透析患者的生命线。由于初次行血液透析的患者无动静脉内瘘,或长期透析患者的瘘管血流量不足时则需要建立临时的血管通路来保证病人的透析治疗。  相似文献   

2.
中心静脉置管术是重症患者术中及术后监测、补液输血、输入各种抢救药物的重要通路,目前已被广泛推广,尤其是在ICU、CCU等重症监护室应用更为广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肠道手术患者实施中心静脉置管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70例胃肠道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两组患者分别采用中心静脉置管及经锁骨下静脉导入中心静脉置管,比较两组患者1次置管成功率、置管持续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1次置管成功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持续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心静脉置管在胃肠道手术患者康复中使用具有穿刺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可靠、经济等优势,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中心静脉置管时出现并发症的原因,探讨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要点。方法:对192例中心静脉置管后密切观察并发症发生并进行分析,提出有效处理方法。结果:192名患者中12例(6.25%)出现并发症,主要包括动脉血肿、心律失常、感染和导管堵塞等。结论:中心静脉置管的并发症主要由于手术操作和护理不当引起,护士应密切配合医生静脉置管的操作,严格执行操作常规及无菌操作,术后密切观察局部及全身情况,熟悉并发症发生原因,及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一般不会造成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5.
通过时54例老年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探讨在临床中如何根据老年患者的原发病、药物的性质等选择适合不同患者的中心静脉置管的方式及如何做好置管的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安全、可靠的输液途径.以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6.
中心静脉永久性置管(CTV)是血液透析患者的一条重要生命线,生命线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因此,确保生命线的畅通是十分重要的.其特点是操作简单,多用于紧急或短期进行血液透析而又没有永久性血管通路的患者.  相似文献   

7.
中心静脉永久性置管(CTV)是血液透析患者的一条重要生命线,生命线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因此,确保生命线的畅通是十分重要的.其特点是操作简单,多用于紧急或短期进行血液透析而又没有永久性血管通路的患者.  相似文献   

8.
重症监护病房(ICU)院患者由于需要长期输液、输入血制品、接受静脉营养治疗等,外周反复静脉穿刺不可避免地造成患者痛苦,另外药物厦高渗液体等可能对血管的破坏造成外周血管穿刺困难,此时中心静脉置管是较好的选择。我科近年来对多例病人应用中心静脉置管,取得良好效果,现将将护理体会做一简要报告。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癌症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后发生并发症的护理。方法 86例患者成功穿刺后17例发生了并发症,包括针眼处出血、渗血;静脉炎;导管堵塞;导管破裂(体外部分);导管漂移;针眼处感染等。结果通过相应的护理,只有1例患者感染较严重,予拔出导管,其余患者均能顺利地完成相关的治疗。结论通过相关的护理,延长置管时间,从而减少患者的痛苦及不必要的开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置管处血栓形成的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2008年1月~2010年1月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发生置管处深静脉血栓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发生静脉血栓,静脉血栓发生与置管局部创伤大小直接相关,还与患者所患疾病、所使.用的药物以及患者活动度等有关。结论:认识中心静脉置管中血栓的各种危险因素及临床征象,及尽早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预防静脉血栓的发生达到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中心静脉置管最常用的途径为经锁骨下途径锁骨下静脉穿刺;经锁骨上途径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经颈内静脉或颈外静脉途径。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中心静脉置管术对护理工作者来说是一个必须掌握的技术。  相似文献   

12.
肿瘤患者因长期静脉注射而使外周静脉损伤 ,造成注射困难 ,且化疗药物刺激性大 ,一旦渗出可造成局部坏死。因此 ,中心静脉置管作为静脉化疗途径成为必要选择。在近 2年的临床实践中 ,笔者在中心静脉导管的留置及管理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笔者 2 0 0 0年 4月— 2 0 0 2年 1月收治肿瘤化疗患者中有 16 5例接受中心静脉置管 ,其中男 96例 ,女 6 9例 ;年龄 17~ 78岁。经右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者 10 7例 ,经右股静脉穿刺置管者 5 8例 ,置管时间为 5~ 96d。1 2 方法 选择右侧锁骨下静脉或右侧股静脉 ,消…  相似文献   

13.
2种途径中心静脉置管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对比观察经股静脉和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的特点及并发症。方法将144例需行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分为2组。A组68例经股静脉穿刺置管,B组76例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均采用美国Arrow公司生产的一次性单腔中心静脉导管,观察4周,比较2组的置管成功率和导管异位、导管堵塞、感染等并发症及患者的偏爱情况。结果2组置管成功率、导管异位、导管堵塞、感染和血气胸情况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患者明显偏爱锁骨下静脉置管(P<0.05)。结论经股静脉或锁骨下静脉行中心静脉置管,2者在置管特点和并发症上无显著性差异,可根据医师对置管技术的熟练情况及患者的偏爱程度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4.
ICU发生中心静脉置管感染的分析和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途径中心静脉置管发生感染情况,寻求较为安全可靠的中心静脉留置途径。方法ICU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352例,分别经股静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置管,比较导管感染发生情况。结果股静脉置管感染率最高,颈内静脉置管次之,锁骨下静脉置管最低。结论锁骨下静脉置管是一种相对安全可行的置管方法。  相似文献   

15.
刘艳菲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2):175-176
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是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其尖端定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导管。乳腺癌患者术后经静脉化疗可降低术后癌肿复发40%,但要求连续应用多个疗程。很多化疗药物的刺激性和乳腺癌患者患侧臂部的淋巴、血液回流受阻为患者的顺利化疗带来很大难度。PICC为患者开辟了一条方便安全有效的静脉通路,避免了乳腺患者注射部位单一,又可减少患者的痛苦和精神负担。  相似文献   

16.
随着血液透析技术的进步,透析人数和生存时间逐年增加,血管通路问题是决定透析寿命的主要条件,中央静脉留置管导管已成为整体实施血液透析的一部分。我们对20例患者采用颈内静脉留置作血管通路,所有病例均未出现气胸、血气胸、纵隔血肿等严重并发症。有6例次发生相关并发症,予以积极处理,未发生出血及其他并发症。说明护士操作和对病人日常护理对中心静脉置管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15例带cuff颈内静脉长期留置导管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的护理经验,探讨长期留置导管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方法:以15例长期颈内静脉置管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加强护理及宣教工作,可有效降低感染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果:导管相关性感染2例,经抗生素治疗后,1例再发感染拔管;2例发生导管栓塞,经溶栓后正常使用。结论:持续有效的导管护理,做好患者的健康宣教,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延长长期颈内静脉留置导管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8.
<正>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患者由于需要长期输液、输入血制品、接受静脉营养治疗等,外周反复静脉穿刺不可避免地造成患者痛苦,另外药物及高渗液体等可能对血管的破坏造成外周血管穿刺困难,此时中心静脉置管是较好地选择。我院近年来对多例患者应用中心静脉置管,取得良好效果,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经肘部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颈内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应用于肿瘤患者治疗中的利弊。方法将180例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8例)和对照组(92例)。观察组采用PICC置管,对照组采用颈内静脉置管,观察2组穿刺时间、穿刺成功率、穿刺异常、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导管留置时间等。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平均操作时间短,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导管留置时间长。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为11%,对照组为零。结论在肿瘤患者治疗中,PICC宜用于输液而颈内静脉置管宜用于晚期肿瘤化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的并发症和处理,总结其经验。方法:2004年至今,云南普洱市医院肾内科中心静脉置管行血液透析530例,其中,颈内静脉280例(右260例、左20例),股静脉180例(右165例、左15例)右锁骨下静脉60例,分析不同置管方法临床并发症及处理。结果:导管留置时间1周~8个月,置管急性并发症有:误穿动脉15例(2.88%),皮下血肿10例(1.92%),渗血10例(1.92%),远期并发症有导管相关感染60例(11.53%),导管血流不足38例(7.3%),导管栓塞20例(3.85%),导管脱落10例(1.92%),深静脉血栓7例(1.15%)。结论:中心静脉置管行血液透析是较理想临时性血管通道。颈内静脉置管为首选,其并发症可以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