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学 ,是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 ;而中药治疗是其中主要手段。在药物治疗疾病时 ,药物经过配合组成方剂过程中 ,不仅要注意到药物的四性、五味、七情和合、辨证施治 ,尤为重要的一环是病人的饮食调节。内经有关用药与饮食调养关系时曾说“大毒……谷肉果菜食养尽之 ;勿使过之伤其正也。”指出饮食调节与药物治疗间的辨证关系。饮食对疾病的治疗作用历代医家有极为丰富的经验。如晋代葛洪的《肘后方》中记载了海菜治“瘿病”(甲状腺肿 ) ,羊肝丸治雀目 (夜盲症 )等。中药与食物同出一源 ,唐代孟洗的《食疗本草》以及…  相似文献   

2.
药物的四气五味使人们最直接的了解了药物,并阐明了药物的治疗作用.四气五味这种药物的根本属性是在实践中产生并不断被认识,当它逐步发展完善而成为一种系统性的理论体系后,便被用来指导临床用药,由此便产生了四气五味配伍法.  相似文献   

3.
<正>中医学十分重视饮食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认为科学的食谱和良好的饮食习惯是健康长寿的关键之一。中医学素有药食同源之说,最早可追溯至《黄帝内经·太素》:"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食物同药物一样,具有寒热温凉四性和辛、甘、酸、苦、咸五味以及升、降、浮、沉等作用趋向,只是其性能一般不如药物强烈,有部分食物兼有食物和药物的  相似文献   

4.
苦味和辛味属药物五味之一。药物的寒凉温热、辛甘酸苦咸四气五味是古代医家对药物性能的高度概括,是千百年来临床经验的结晶。四气五味的配伍运用是中药复方组方的重要规律。它们之间的纵横交错的配伍运用,使方剂产生了各种不同的协同效应,以治疗临床千差万别的病证。四气五味之中,苦辛合用的范围十分广泛,在各种外感、内伤疾病治疗中经常出现。笔者在临床中也经常运用,认为此法对恢复气机的升降出入具有重要作用,在临证时具有广泛的意义。兹论述于下,以抛砖引玉。一、辛开苦降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内经》创立的生态医学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内经》是一部伟大的医学著作,其不仅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为人类医学体系的建立作出了重大贡献。它发明了在生存环境中通过各种因素认识生命体的方法,综合多因素考察人体疾病,提出了至今看来仍是非常科学的健康理念,以调理生理功能为主的治疗学思想,建立了运用药物与食物协同于临床的治疗模式等,创立了近乎完美的“生物-心理-社会-环境-生态医学模式”。它将在人类未来医学的发展中起到莫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健康之友》2011,(11):88-89
中药有四气五味及归经之说,食物也是药物,当然食物也有寒热温凉、辛甘酸苦咸以及食物归经的理论。实际上现代医学和营养学同样十分强调患病后选用的食物所含营养成分与疾病的关系。这就是食物之间相生相克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陈宪海教授秉承中医理论,以药物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及归经为依据,结合中医学临证理论与体质辨识遣方用药,"随证治之",擅用对药治疗多种肺系疾病,临床取得较好疗效,其用药经验与配伍机制值得进一步探析与推广.  相似文献   

8.
陈丽霞 《当代医学》2011,17(19):18-20
口腔白斑是口腔粘膜斑纹类疾病中的常见疾病。由于它存在潜在的恶变可能,因而成为目前国内外口腔医学界最为关注的一类疾病。本文从现代医学与中医学两个方面深入探讨口腔白斑的病因、预防、临床表现与诊断,以及应用药物治疗及非药物治疗口腔白斑的最新进展,认为只有中西医结合,才能使口腔白斑的治疗获得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9.
三七这种药物在临床中常被用于治疗心脏类疾病,三七治疗心脏疾病这种方法在我国古老的中医学典故中就有相关的记载,因此,在中医学中,非常重视探究三七这类药物的化学成分和对心脏的主要药理作用。本研究对三七治疗于冠心病的主要药理作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初探五味清浊散加减方治疗功能性腹泻(FD)的潜在活性化合物及其可能的作用靶点通路。方法:运用TCMSP和ETCM数据库获取和筛选五味清浊散加减方的活性成分,在PubChem中查询其结构信息,再利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和Super Pred预测药物的作用靶点,运用Drug Bank、Gene Cards、OMIM数据库检索FD作用靶点;选择药物与疾病的交集靶点导入STRING,绘制靶点蛋白-靶点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利用Metascape对关键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预测五味清浊散加减方作用机制与FD作用靶点通路。结果:共收集到FD相关靶点371个,五味清浊散加减方的活性成分靶点227个,涉及治疗FD靶点51个;GO和KEGG富集分析发现五味清浊散加减方可能作用于SRC、PTPN11、PIK3R1、AKT1、MAPK1、STAT1、SYK等靶点,并通过免疫相关通路、炎症相关通路、扩张平滑肌、癌症等多条通路达到其治疗FD目的。结论:通过网络药理学证明五味清浊散加减方对FD的改善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协调治疗疾病的特点,为临床应用五味清浊散加减方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1.
试谈中医饮食调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饮食是维持机体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 ,合理饮食能起到积极的治疗作用 ,促进疾病早愈 ,但饮食失宜 ,则是导致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而且还会使病情恶化。随着中西医结合治疗在临床深入开展 ,运用中医饮食调理知识指导病人合理饮食对治疗疾病有着极其重要的辅助作用。我国食物种类繁多 ,品名复杂 ,但主要食物不外乎谷物类、豆类、鱼肉类、蔬菜类、调味类以及加工的副食品类等 ,这些食物都具有“四气”、“五味”的不同性能 ,各有其不同的补养功效。所谓“四气”是指食物具有寒凉温热 4种不同的性能 ;“五味”是指食品中含有辛、酸、甘、…  相似文献   

12.
《内经》论五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物、食物均有辛、甘、酸、苦、咸五味之不同。对不同药 (食 )物而言 ,五味既异 ,其所入脏腑经络、所发挥的补泻功能及所引起的毒副作用都有差异。对于不同机体而言 ,由于所受外邪不同 ,外邪入体后所中脏腑 (经络 )有异 ,因而采取不同性味的药 (食 )物的治疗方案也当有所区别。内经的作者们已经对药 (食 )物的这种五味作用有相当深刻的认识 ,并由此而创新立了比较系统的“五味学说” ,试论述于次。1五味归藏药物因其性味、升降浮沉的不同 ,进入体内后可分布于不同的脏腑经络 ,简称“归藏”。就五味而言 ,其归藏的一般规律 ,如《素问·至真…  相似文献   

13.
药物(中药)五味即辛甘酸苦咸五种药物的基本味道,最早见于《内经》有关理论,《内经》中五味一词共出现36次[1],尽管出现频率诸多,仍未指明药物五味,明确定义药物五味内容的是《神农本草经》著作。而《内经》又对五味有关内容阐释相对较多,后来经过历代医家的进一步完善,从而使五味理论更加系统完善,同时为指导临床打下坚实的基础,笔者现通过《内经》中五味功能,五味与五脏,五味与四气,五味太过,五味配伍,并结合现代药理学中五味即中药中含有五种不同的药物化学成分,给予其加以分析,正确运用五味理论,指导临床并应用临床实践。总而言之,故只有谨和五味,才能使人体远离疾病,延年益寿。  相似文献   

14.
《黄帝内经》药学思想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认为《内经》药学思想最突出之处是提出了系统的五味学说以及探索药效成分的气味学说,揭示了药物作用的根本原理在于药中精微物质的存在及其与机体的相互作用,提出了药物作用的物质基础,并指出的的治疗作用与副作用果皮地的,这种相对性与药物的使用目的直接相关。《内经》在药学理论一些基本问题上的较详细论述,反映了中医学早期发展阶段的药学思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初探五味清浊散加减方治疗功能性腹泻(FD)的潜在活性化合物及其可能的作用靶点通路。方法 运用TCMSP及相关文献检索获取和筛选五味清浊散加减方的活性成分,在PubChem中查询其结构信息,再利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和Super Pred预测药物的作用靶点,运用Drug Bank、Gene Cards、OMIM数据库检索FD作用靶点,借助Cytoscape软件构建“成分-靶点-疾病”关系网络图;选择药物与疾病的交集靶点导入STRING,绘制靶点蛋白-靶点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利用Metascape对关键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预测五味清浊散加减方作用机制与FD作用靶点通路。结果 共收集到FD相关靶点371个,五味清浊散加减方的活性成分靶点227个,涉及治疗FD靶点51个;GO和KEGG富集分析发现五味清浊散加减方可能作用于SRC、PTPN11、PIK3R1、AKT1、MAPK1、STAT1、SYK等靶点,并通过免疫相关通路、炎症相关通路、扩张平滑肌、癌症等多条通路达到其治疗FD目的。结论 通过网络药理学证明五味清浊散加减方对FD的改善...  相似文献   

16.
余秉全 《开卷有益》2005,(10):28-29
人上了年纪之后,各种人体功能便会逐渐衰退,导致各种疾病缠身。像我在退休后,发现血压、血脂和血糖都高,每次餐后都要服用多种药。但药物有副作用,长期服用会损伤肝和肾。因此,我听从了一位老中医的劝告,以饮食疗法为主,药物治疗为辅,但饮食疗法的速度较慢,必须持之以恒。饮食疗法必须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进行,根据不同的病征及疾病的性质,结合食物的性味功效而选择配方,以便取得最佳疗效。食物的性和味在我国的春秋时期,齐桓公的厨师易牙发现了食物有不同的性和味,性是指食物的四气,味是指食物的五味。四气又称四性,就是指食物的寒、热、温、…  相似文献   

17.
《金匮要略》为杂病专著,全书用方177首,用药147种,其中食用药物30余种。仲景制方,注重食疗法,善于把药物与食物共同组方,协同作用,相辅相成,以期更好地治疗疾病。这对后世食疗法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兹就《金匮要略》食疗法探讨如下。1食助药力 仲景在治疗疾病时,善于以食物协助药物发挥效力,既能治愈疾病,又不损伤脾胃。如桂枝汤煎服法:“右五味, 咀,以水七升,去滓,适寒温一升。服已,须臾啜稀粥一升,以助药力,温复令一时许,遍身絷絷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淋漓,若一服汗出病差,止后服”。桂枝汤调…  相似文献   

18.
《黄帝内经》作为一部中医经典著作,其中"五色五味"理论被后世医家谙熟并指导临床实践。此理论产生于五行、阴阳归属关系,基于此,"五色五味"入通于人体五脏,即青、酸入于肝,赤、苦入于心,黄、甘入于脾,白、辛入于肺,黑、咸入于肾。观察人体五色变化,可知疾病顺逆与病损部位,五味适宜,补养五脏,五味过及,有损五脏,故补益五脏,应谨和五味。掌握"五色五味"理论,对疾病的预防与诊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论中医的饮食调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熟悉了解食物的性能是饮食调护的依据。中医认为任何一种疾病都是阴阳失调的结果 ,表现为偏寒、偏热、阴虚或阳虚 ;任何一种中药大都有其偏性 ,偏寒或偏热 ,偏凉或偏温 ,用药的原则就是利用药物的偏性补偏救弊 ,调整人体失调的阴阳 ,也就是“虚则补之 ,损则益之 ,形不足者温之以气 ,精不足者补之以味”。这些用药原则也适用于饮食调养 ,许多食物本身就是药物 ,能起到治疗和辅助治疗的作用 ,因而食物的性能也可以用四气五味、升降浮沉、补泻等中药理论来说明。如大蒜辛温 ,能杀虫止痢、镇咳治症、解毒消肿。大枣甘温 ,补脾和胃、益气调营 ,能…  相似文献   

20.
中医学认为,大肠有传化糟粕,吸收部分水液的功能。大肠吸收水液的同时,可以将药物吸收入体内,由于肺与大肠相表里,大肠吸收药物后可通过经脉上输于肺,肺通过朝百脉的功能将药物输布于全身,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方法:直肠给药法。结论:治疗小儿湿疹效果确切,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