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中医药培养模式主要有院校教育、继续教育、师承教育3种。文章深入分析了3种教育各自的不足和优势。认为院校教育是主体教育,侧重系统的理论学习;而继续教育正是院校教育的继续与补充,体现终身学习的理念;师承教育已有被淡化之趋势,值得警惕,因为师承教育正是弥补院校教育临床实践学习薄弱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中医师承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方式,对院校教育是一种补充和完善。以院校教育为主体、师承教育为补充的多途径人才培养模式更符合当今社会对中医人才的需求。其中,中医临床思维模式的建立是中医人才培养的核心,而师承教育则因其注重临证实践的特点,对中医临床思维模式的建立具有明显优势。本文分别从中医师承教育的发展、院校教育的优势与不足及师承教育对中医思维形成之重要性等方面对当前中医教育模式进行了论述和探讨,认为将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有机结合的同时,更应该重视培养中医学子的临证思维能力,从而塑造更多优秀的中医药人才,助力中医药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医学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与教育模式。笔者在回顾中医药教育发展史及总结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两种教育模式优势与局限性的基础上,提出院校教育为主、师承教育为辅,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相结合是培养高质量中医药人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师承教育以"个性化"为特征,院校教育则以"标准化"为特征。师承教育主要强调临证实用、技能训练,而院校教育则主要解决学术与知识的大量积累。师承教育更符合专业自身特点,院校教育则能满足时代、社会需要。但是,目前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很难结合主要是受客观条件的限制,且与现行课程体系相矛盾和与教育公平理念抵牾等。因此,要寻求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的最佳契合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考核机制、加强软硬件建设、调整中医院校招生模式。使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各有侧重,不可替代,将师承教育融入院校教育之中。  相似文献   

5.
传统师承教育模式是古代中医学术得以传承发展的主要模式。从有明确文字记载的情况来看,传统师承教育模式在中医学术发展史上至少已经存在了2000多年。从扁鹊学医于长桑君、张仲景学医于张伯祖,到清代名医叶天士10年之中先后从师17位,难以数计的大量事实无可辩驳地说明着传统师承教育模式在中医人才培养方面的地位和作用。那么,在目前以院校教育为中医主流人才培养模式的今天,传统师承教育模式还有无存在的必要?如果有,其意义与价值何在?本文试对此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6.
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关键在于中医人才的培养。目前人才的培养方式主要有师承教育和院校教育两大类,其中尤其以院校教育为主。作为院校教育的参与者,为了培养更高素质的中医人才,我们仔细分析了师承教育和院校教育各自的优劣,从师承制中获得启发,将师承制的优势结合进院校教育,形成实践能力"贯通式"培养的中医学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7.
中医全科医学在社区医疗及家庭保健中,具有其独特的优势。文章对中医全科医学教育模式现状进行阐述,对如何发展全科医学教育提出了几种想法。在学习国内外全科医学教育的先进经验基础上,发展院校教育,加强师承教育,完善配套政策,加强师资建设及社区实习基地建设,完善全科医师的制度建设,加速中医全科医学教育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民间医学教育形式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彩霞 《中医教育》2008,27(2):33-36
我国古代的医学知识非常丰富,许多宝贵的经验一直流传至今。在医学知识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民间医学教育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古代民间医学教育的形式有口耳相传式、师徒式、家传式、自学式、私淑式、私学式、学术交流式、团体式。通过对中国古代民间丰富多样的医学教育形式的探讨,以期为今天医学人才的培养和教育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中医师承教育模式,即"师带徒"模式,近年来一直为各个中医院校探索的热点之一.由于传统的师承模式和院校教育模式各有千秋,国内学者普遍认为两者结合才是中医教育模式发展的主流趋势,把院校教育和师承教育有机的结合,才能为中医药人才培养创造更多的可能性.以院校教育的底蕴辅以师承教育的特色,结合各家所长,才能为中医药人才培养创造一...  相似文献   

10.
论中医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相结合的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锋 《中医教育》2014,(3):17-19
1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的发展概况 中医在诞生以来的漫长发展过程中,其理论体系及实践经验,是依靠师承教育的形式薪火相传。师承教育是培养中医药人才的主要模式。  相似文献   

11.
庞景三  肖跃红 《光明中医》2014,(7):1556-1557
中医教育是中医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业内学者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仲景医学教育吸收了师承教育和院校教育的优点,是二者的有机结合,仲景系列教材在理论方面有特色,实践方面讲实用,既能用于学生在校期间的系统理论学习,又能用于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适合目前我国中医教育,对我国中医教育发展亦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韩捷 《新疆中医药》2009,27(3):67-68
师徒授受的师承教育形式是培养中医药人才的主要模式,可弥补院校教育的弊端,师承教育可提高学生的信心,可学到中医的精髓,还要有机地把师承教育和院校教育结合起来,为我国中医药人才的培养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在院校教育的基础上融入师承教育,可以达到优势互补的作用,这已经成为了中医教育界的共识,但寻求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的最佳契合点的具体实施模式尚有待进一步探讨。笔者以经方医学为切入点探索和实践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相结合的中医人才培养模式,初步构建了中医学专业"线下-线上-门诊"(简称3"O")经方医学师承模式,为院校教育基础上融入师承教育的具体实施模式探索了新路。本文主要从"线下-线上-门诊"经方医学师承模式的实践历程、设计理念和实施过程三方面进行了总结和反思。  相似文献   

14.
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相结合被认为是当前最符合中医药教育自身规律的教育模式,国家《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把"开展院校与师承相结合的教育模式试点工作"列为重点任务,有关此方面的教育探索与实践也层出不穷[1-11].我校在总结自身办学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国际医学教育的最新成果——见习医生制(Clerkship)教育模式[12],对院校与师承相结合的教育模式进行了嫁接改良,使其更加符合现代大学的教学组织管理要求.  相似文献   

15.
古代中医传承师徒标准文献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古代教育主张“有教无类”.人人皆有受教育的权利。但在医学教育则不同。古代中医教育一直是以师承为主流。而师承教育在择徒、拜师方面皆有一定标准。强调生命至重,而“士之才有厚薄”。故医非人人可学;崇尚“师严道尊”,若受师不卒,则使术不明,故医非人人可教。长桑君重人品,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中医药教育主要是以院校教育为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发展中医师承教育仍然是中医药学科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中对中医师承教育以及中医药人才培养的相关条文,界定现代中医师承教育的内涵,发现当前师承教育存在问题,并提出可行性对策。  相似文献   

17.
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相互结合、优势互补,是当前最符合中医药教育规律的教育模式,也是当前中医教育的最佳模式。院校教育是基础,但在学年设置和课程配置分类管理、增强中药知识学习两个方面需要加以改进。师承教育是提升,但是在导师弟子均严选、单选双选相结合、因材施教多提倡、考核体系再完善这四个方面需进一步完善。中医教育需要院校教育大规模培养人才,也需要师承教育的临床实践、传承、创新和发展,只有因材施教,才能促进中医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师承教育和院校教育是在不同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两者各有特色,也各有不足。院校教育应从传统师承教育中汲取精髓精华,注重创新发展,构建现代院校教育和师承教育相结合的新模式,培育合格中医人才。  相似文献   

19.
明代医学教育分官办教育与民间教育2种,其中官办教育又分中央与地方医学教育,中央设太医院,地方设有医学,均承担医疗、教育与医政管理等职责。民间医学教育有家传、师承、自学与私塾等模式,培养了一批名医名家并对医学流派的融合、地方医学特色的形成起到促进作用。重视医学教育、加强地方医疗、保护家族传承、允许自学成材、鼓励医学交流,是明代医学教育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中医师承是中医教育中不可取代的方式,讲究一对一的口授心传,这种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方式在中医发展的长河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发展和推动作用显著。然而目前中医药院校培养主要是院校教育,院校教育模式有一定的自身局限性,这种统一化教育不太符合中医的专业特征,也不利于各学派繁荣发展,因此结合与加强中医师承教育成为现代中医人才培养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师承教育的概念、发展、与现代中医人才培养的比较、展望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