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脊柱及脊髓损伤后MRI的特征性表现并依据其神经功能情况进行分型。材料及方法 对116例外伤病人进行了MR扫描检查成像。分析损伤情况与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结果 116例患者全部出现受伤处的疼痛。96例出现各种不同类型的影像学表现;同时,病人表现有不同程度上的肢体驰缓性瘫痪及各种感觉和反射的减低或消失。结论 MRI能够结合受伤病人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影像学的诊断和分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颅骨缺损患者再次颅脑创伤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3月至2011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颅骨缺损后再次发生颅脑创伤的16例患者临床资料,随访患者6个月,分析其临床特点和治疗结果。结果:与普通颅脑损伤相比,颅骨缺损再次发生颅脑损伤患者致伤原因轻、伤情重、病情轻、疗效好,9例神经功能能够恢复至二次受伤前水平,恢复良好,4例神经功能较二次受伤前水平稍差,恢复较好,3例神经功能差于二次受伤前水平差,恢复差,其中2例出现肢体偏瘫。结论:对于颅骨缺损再次发生颅脑损伤的患者应针对不同的致伤部位和损伤程度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3.
脊髓纵裂128例影像学表现与神经症状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永甫  兰宾尚  同高峰  张纯  樊李瀛 《医学争鸣》2007,28(18):1696-1698
目的:探讨脊髓纵裂(DM)影像学与临床神经症状的关系.方法:对我院1975-05/2007-01收治的128例DM患者对其影像学特征、临床神经症状及随访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和总结.结果:双管型98例,影像学表现为脊髓纵裂不对称、有间隔、位于胸腰段及腰段、合并脊髓水囊肿大,出现临床神经功能症状重;单管型30例,影像学表现为脊髓纵裂对称性分布、无间隔或稍有纤维性间隔、位于颈段及颈胸段、合并脊髓水囊肿小,出现临床神经功能症状轻,两者均与病变部位脊髓纵裂长度无明显关系.结论:DM的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神经症状关系密切,治疗应根据DM分型、影像学特征和神经症状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胼胝体损伤的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特征。方法对6例胼胝体损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病人表现出来的临床症状与头颅CT检查结果不符,经进一步行MRI检查,发现胼胝体区域有不同程度的损伤。结论胼胝体损伤临床上较少见,但症状较重。诊断主要依据CT、MRI,后者更加准确和具特异性。患者经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MRI检查对膝关节损伤的诊断及临床价值.方法:利用PHILIPS公司1.5T MRI对手术、关节镜证实的73例膝关节半月板、韧带损伤的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MRI能清晰地显示膝关节半月板、交叉韧带、侧副韧带撕裂及损伤的改变,具有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结论:MRI是诊断膝关节结构损伤的最佳检查方法,为临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胼胝体损伤的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特征。方法对6例胼胝体损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病人表现出来的临床症状与头颅CT检查结果不符,经进一步行MRI检查,发现胼胝体区域有不同程度的损伤。结论胼胝体损伤临床上较少见,但症状较重。诊断主要依据CT、MRI,后者更加准确和具特异性。患者经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MRI在胫骨平台骨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胫骨平台骨折患者40例,每例均行X线平片及MRI扫描.按照Schatzker标准对X线平片所见及MRI所见分别进行分型.依据MRI图像分析膝关节韧带及半月板有无损伤及撕裂.对高低能量骨折的韧带损伤及半月板撕裂分别计数.结果:40例患者于MRI上呈不同类型骨折,其中12例患者在X线平片上表现为正常,另有2例X线诊断为Ⅰ型,而MRI分别为Ⅱ、Ⅲ型,其余26例X线所见分型与MRI相一致.低能量骨折共19例,韧带损伤21条,半月板撕裂7侧,高能量骨折共21例,韧带损伤35条,半月板撕裂23侧.高能量骨折组半月板的撕裂例数明显超过低能量骨折组(P<0.05).结论:MRI较X线平片更能清晰显示胫骨平台骨折,并能明确周围韧带、半月板的损伤和撕裂情况,依据MRI的骨折分型更有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病因、临床特征、影像学改变及诊治.方法:回顾分析11例CVST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异常表现等.结果:CVST的病因多样;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所有患者MRI和MRV可显示不同程度的静脉窦回流异常,DSA检查提示颅内静脉窦不同程度充盈缺损.结论:CVST临床无特异性,如临床有颅内高压征、局灶神经功能缺失、癫痫、低热等表现,病史追查发现有血液高凝状态、自身免疫性疾病及产褥期、妊娠、长期口服避孕药等因素,高度考虑此病的可能;MRI结合MRV检查可作为CVST早期诊断的首选方法.最好行DSA检查为金标准.如患者颅内压升高,有视力下降明显,要紧急处理颅内高压.所有CVT患者,维生素K拮抗剂治疗,INR目标值2.0~3.0.  相似文献   

9.
缺血性脑卒中不同分型的比较及临床应用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丽宏  韩杰 《当代医学》2009,15(16):8-10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OOSP分型和TOAST分型在判断患者的病情和预后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入选的52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于入院时和出院时分别进行OCSP和TOAST分型;再分别评定不同分型患者入院和出院时的神经功能缺损,随访1个月。结果在TOAST分型中,以ZSAO最常见;CE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最高;出院时再次分型,一致率为638%。在OCSP分型中,以LACI最常见;TACI病因最常见于LAA,PACI病因较常见于SAO、SUE和LAA,POCI病因较常见于SUE和LAA,LACI病因最常见于SAO;TACQ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最高;OCSP分型与最终神经影像学诊断一致率为89。6%。结论OCSP分型与神经影像学诊断具有较高的一致性;TOAST分型可准确反映病因。  相似文献   

10.
盘状半月板分型及损伤的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膝关节盘状半月板的MRI表现、分型及损伤特点,以提高对盘状半月板MRI表现的认识.方法:对24例盘状半月板的MRI表现进行分析,并对盘状半月板进行分型对照.病例纳入标准符合盘状半月板的MRI诊断标准.结果:24例盘状半月板中板型14例、楔型7例、肥角型3例.并发半月板变性或撕裂19例.结论:盘状半月板多见于外侧半月板.特征性MRI表现是盘状半月板较正常半月板明显增大、增厚、增宽.冠状面上半月板最小的横径与胫骨平台最大横径的比例>20%.常并发半月板变性或撕裂.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脊髓血管畸形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15命名中层得均行选择性脊髓血管造影。结果:5例血管造影未见异常,9例脊髓血管畸形,1例脊髓前动脉降支中断。结论:数字减影选择性血管造影对脊髓血管畸形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复杂型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指征、术式选择及疗效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6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67例复杂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34~76岁,平均59.2岁,病程4个月~30年,平均5年2个月;56例患者获得随访,其中全椎板切除减压术27例,椎板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29例。结果根据JOA评分标准,两种术式术后优良率分别为59.26%、89.6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种术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41%、14.81%。结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根据不同类型病变选择不同术式。  相似文献   

13.
郑茜  王为珍  祝茗 《上海医学》2006,29(3):144-146
目的探讨脊髓缺血性病变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近3年收治的5例脊髓缺血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患者均呈急性起病,有明确的脊髓横贯性损害症状和体征,均由脊髓缺血所致。结论虽然脊髓血管性病变的发生率远低于脑血管疾病,但对于有明确的脊髓横贯性损害的急性瘫痪者, 除通常考虑脊髓本身病变外,还应更全面地想到脊髓缺血性病变发生的可能,及时识别,尽早治疗。  相似文献   

14.
脊髓的发育与脊髓畸变及脊髓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髓畸变和脊髓损伤是中枢系统常见病变,它们与脊髓的发生发育关系密切。本文试图对它们的关系进行探讨,为脊髓畸变和脊髓损伤的诊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全椎板切除脊柱内固定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68例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患者采用全椎板切除脊柱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对该68例患者手术前后的Oswestry评分、术后并发症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进行统计,综合评定该术式用于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治疗的优劣及注意事项。结果 68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Oswestry评分手术前后分别为(60.23±12.75)和(16.31±8.72),手术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750.43±54.69)和(895.06±48.37),两个指标手术前后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6.47%,经保守治疗均获缓解。结论采用全椎板切除脊柱内固定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但应重视患者围术期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一期前后联合入路治疗腰椎结核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04~2012-05在我科采用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12例腰椎结核病例,其中L1、2节段2例,L2、3节段5例,L3、4节段3例,L4、5节段2例。结果 患者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结核治愈无复发,椎体间融合均达到骨性融合,临床症状消失。结论 在抗结核基础上一期行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手术,是一种既安全又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下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140例拟行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结果 两组麻醉效果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麻醉药用量、阻滞完全比例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注药前及注药后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无明显变化,均无恶心、呕吐、头痛等不良反应.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老年下肢手术能充分发挥腰麻与硬膜外麻醉的双重优点,阻滞效果完善,可控性好,肌松充分,作用发挥快而完全,用药量小,对患者生理功能干扰小,对老年人下肢手术尤其适用,是一种效果确切,安全可靠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小鼠胚胎脊髓(spinal cord,SC)和脊神经节(spinalganglion,SG)发生中的细胞凋亡.方法:以体视学方法观察E12d~E15 5d ICR胎鼠H.E染色石蜡连续切片中臂丛段、胸段、腰从段的SC和SG的凋亡细胞密度(Density of apoptot ic cell,DAC).部分切片用TUNEL法标记凋亡细胞作对照.结果:胎鼠SC和SG中均见核碎裂的凋亡细胞.SC中的凋亡细胞主要分布在基板,偶见于翼板.统计结果显示,三段SC中的DAC峰值均在E14 d,P<0.01;臂丛段的DAC高于后两段,除E15d外,P均<0 05.胸段和腰从段SG中的DAC峰值均在E15d,P<0.01;臂丛段的DAC峰值不明显.结论:E12d~E155d胎鼠SC和SG中,凋亡细胞主要见于脊髓的基板和脊神经节.SC的DAC峰值较SG早一天.DAC的峰值可能与其组织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观察针刀松解法对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大鼠耐痛阈及脊髓和下丘脑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探讨其治疗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的镇痛机制.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和针刀组,后3组首先建立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动物模型,后2组再分别于造模后给予电针和针刀松解干预治疗,期间以热辐射法观察大鼠痛阈变化,造模28 d后分别取大鼠下丘脑和脊髓腰段组织以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其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代谢产物的含量.结果 造模大鼠痛阈较正常组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电针组和针刀组大鼠痛阈有显著提高,与正常组比差异不显著(P>0.05).模型组5-羟吲哚乙酸(5-HIAA)含量显著降低(P<0.01),电针组、针刀组脊髓5-HIAA的含量比模型组明显升高(P<0.01),与正常组差异不显著(P>0.05);针刀组3,4-二羟基苯乙酸(DOPAC)在脊髓中的含量明显低于其余3组(P<0.05);而电针组DOPAC在下丘脑的含量明显高于其余3组(P<0.05);在脊髓和下丘脑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和多巴胺(DA)的含量4组间均无明显差异.结论 针刀松解法对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模型大鼠有较好的镇痛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部分中枢单胺类神经递质的代谢、释放而实现的.针刀松解法的综合疗效略好于电针治疗.  相似文献   

20.
解翔彬  陈霞 《微创医学》2011,6(2):113-115
目的评价小剂量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老年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60例择期行TURP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腰硬联合麻醉组(CSEA)组和硬膜外麻醉组(CEA)组,每组30例。观察并记录麻醉前和麻醉后5 min、10 min、15 min、30 min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以及最高感觉阻滞平面、到达最高麻醉平面时间和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CSEA组麻醉效果好于CEA组(P<0.05),CSEA组有2例发生低血压,CEA组有7例,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高感觉阻滞平面、心动过缓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CEA组有3例发生恶心呕吐,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均无呼吸抑制、术后头痛发生。结论小剂量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可以安全、有效地用于老年患者TURP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