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甘草甜素-苦参碱合剂对TAA引致大鼠肝纤维化的抑制作用。方法:大鼠采用TAA诱导肝纤维化模型,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治疗组给予低、中、高剂量甘草甜素-苦参碱合剂,阳性对照组给予秋水仙碱。测定肝组织羟脯氨酸(Hyp)、血清透明质酸(H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LB)和总蛋白(TP)含量及肝组织病理学形态分析评价肝纤维化程度。结果:治疗组肝纤维化程度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Hyp、HA、ALT和AST显著降低(P0.05),ALB和TP显著升高(P0.05)。结论:甘草甜素-苦参碱合剂对TAA引起的大鼠肝纤维化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不同配比茵陈、大黄(茵黄)联合用药对四氯化碳急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探究茵黄联合用药治疗小鼠四氯化碳急性肝损伤的最佳比例。方法:将80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茵黄10∶0组、茵黄9∶1组、茵黄3∶1组、茵黄3∶2组、茵黄1∶1组、茵黄1∶9组、茵黄0∶10组,每组各8只。阳性对照组以联苯双酯(0.2 g·kg~(-1))进行灌胃,治疗组按上述比例灌胃给药;空白组、模型组分别以等量蒸馏水进行灌胃。各给药组连续灌胃给药7 d,末次给药1 h后,给药组与模型组均腹腔单次注射质量分数0.1%四氯化碳花生油溶液0.01 mL·g~(-1)。16 h后摘眼球取血,检测血清中谷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aminotransferase,AST)水平。解剖取肝脏称重,计算肝体指数;制成肝组织匀浆,测定三酰甘油(three acyl glycerin,TG)、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浓度。取相同部位肝组织制片,HE染色后观察其病理学形态。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茵黄不同比例治疗组均能降低肝损伤小鼠的肝体指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ALT、AST水平显著上升;与模型组比较,茵黄10∶0组、茵黄9∶1组、茵黄1∶9组ALT水平降低;茵黄3∶1组AST、茵黄10∶0组,茵黄3∶2组、茵黄1∶1组、茵黄1∶9组、茵黄0∶10组AST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茵黄3∶2组、茵黄1∶1组、茵黄1∶9组、茵黄0∶10组TC水平下降,茵黄1∶9组、茵黄0∶10组TG水平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学形态分析结果显示,各治疗组均能明显改善肝组织损伤的程度。结论:茵黄不同比例治疗组可抑制肝损伤小鼠血清中ALT、AST升高的趋势,对四氯化碳急性肝损小鼠伤均有保护作用,以茵黄配比1∶9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芍药甘草汤对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芍药甘草汤保肝作用。方法:0.1?l4、50mg/kg硫代乙酰胺、350mg/kg扑热息痛分别腹腔注射以及用40度白酒灌胃,造成急性肝损伤模型。结果:芍药甘草汤20、10、5g(生药)/kg灌胃给药,对四氯化碳引起的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升高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降低四氯化碳中毒小鼠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对扑热息痛和硫代乙酰胺所致的肝损伤小鼠血清中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升高有明显的降低作用。对酒精所致的肝损伤小鼠血清中ALT和AST升高有明显的降低作用,同时降低肝组织中MDA含量,提高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氧化酶(GSH-PX)活性。结论:芍药甘草汤对小鼠急性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穿破石对四氯化碳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穿破石对四氯化碳( CCl4)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探讨其疗效机制.方法 采用急性四氯化碳肝损伤模型,给予小鼠穿破石水提取物和醇提取物灌胃8d,观察其对给予0.1%四氯化碳16h后检测小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同时测定肝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总蛋白(TP)含量.结果 与四氯化碳模型组比较,穿破石水提取物和醇提取物可使血清ALT、AST活性明显降低(P<0.05);同时穿破石水提取物和醇提取物可使肝组织中MDA的含量明显下降(P<0.05),SOD含量明显增强(P<0.05),对TP的含量变化无影响(P>0.05).结论 穿破石对四氯化碳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抗脂质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5.
苦参碱微乳对小鼠四氯化碳肝损伤模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苦参碱微乳制剂对小鼠四氯化碳(CCl4)肝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CCl4造成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预防性经皮肤给苦参碱微乳制剂高、中、低剂量(200,100,50 mg/kg)和灌胃给苦参碱水溶液(200 mg/kg),测定血清丙氨酸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结果 与CCl4组相比,微乳高、中剂量和苦参碱口服水溶液组,ALT均显著降低,微乳高剂量和苦参碱口服水溶液组,AST均显著降低,苦参碱微乳制剂组ALT,AST水平与苦参碱口服水溶液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苦参碱微乳制剂对小鼠急性CCl4肝损伤有降转氨酶作用,具有一定的新药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苦参碱脂质体毫微粒对刀豆蛋白A(ConA)所致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72只NIH小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aE.常组,模型组,苦参碱脂质体毫微粒大剂量组(12.5mg/kg)、小剂量组(6.25mg/kg)。苦参碱组(12.5mg/kg)和联苯双酯组(150mg/kg)。除正常组外,其他各组于实验首日静脉注射Con.A20mg/kg,苦参碱脂质体毫微粒大、小剂量组和苦参碱组均采用鼠尾静脉注射给药,联苯双酯组按150mg/kg灌胃,每天1次,连续3天,末次给药后4小时。再次静脉注射ConA20mg/kg,8小时后检测血浆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和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苦参碱脂质体毫微粒大、小剂量组血浆ALT活性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苦参碱脂质体毫微粒大剂量组ALT活性明显低于苦参碱组(P〈0.01),苦参碱毫微粒小剂量组ALT活性与苦参碱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苦参碱脂质体毫微粒大、小剂量组肝组织SOD含量明显高于模型组(尸〈0.01)。结论:苦参碱脂质体毫微粒对ConA所致小鼠免疫性肝损伤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效果优于等剂量的苦参碱,作用机理与抗自由基损伤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甘草提取物对小鼠四氯化碳急性肝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甘草提取物对四氯化碳(CC14)所致小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CC14制备小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模型,50只小鼠随机分成5组:正常对照组、CC14模型组、联苯双酯组及甘草提取物小、大剂量组。各给药组连续给药7d,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总蛋白(TP)活性及白蛋白(ALB)、球蛋白(GLB)的含量,以及肝组织中过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甘草提取物能明显降低CC14致急性肝损伤小鼠血清ALT、AST活性,降低肝匀浆中MDA含量,提高SOD活性。结论甘草对CC14所致小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抗脂质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8.
鼠曲草提取物对四氯化碳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鼠曲草提取物对四氯化碳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给动物灌胃给药,用四氯化碳造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用比色分析法测定小鼠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活性、肝组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ioxidase,GSH-Px)活性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结果鼠曲草提取物能显著降低四氯化碳所致小鼠各组血清AST和ALT含量的升高(P〈0.05),同时能升高肝组织GSH-Px的活性,降低肝组织MDA的含量(P〈0.05)。结论鼠曲草提取物对四氯化碳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杜仲水提物对四氯化碳所致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杜仲水提物对CCl4所致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0.08%CCl4造成小鼠急性肝损伤,检测ALT,AST,SOD的活性和MDA,GSH-Px的水平.将肝大叶HE染色,观察杜仲水提物对小鼠肝脏组织病理学的影响.结果 杜仲水提物能明显降低CCl4所致的肝损伤小鼠肝脾指数的升高(P<0.01)和血清中ALT、AST活性的升高(P<0.01);亦能降低肝组织中MDA 的水平,增加肝组织中SOD的活性和GSH-Px的水平(P<0.01).结论 杜仲水提物具有显著的抗肝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甘草甜素对小鼠NK细胞杀伤活性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甘草甜素(GL)对小鼠NK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方法:使用LDH(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测定甘草煎剂、甘草甜素注射液对小鼠NK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进而探讨甘草甜素抗肿瘤活性及其机制。结果:甘草煎剂(4.5 g/kg),GL注射液(6 mg/kg)能明显提高小鼠NK细胞的杀伤活性(P<0.05),且具有剂量差异性。结论:提示甘草甜素具有体内抗肿瘤活性,其机制与促进小鼠NK细胞杀伤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苦参碱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硫普罗宁30mg/kg)组、苦参碱高、中、低剂量(80mg/kg、40mg/kg和20mg/kg)组,分别灌胃给药6天,于第6天末次给药2h后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一次性灌胃给予50%乙醇(5g/kg)。乙醇处理12h后测定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的活性及肝脏组织匀浆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SH-px)的含量,并进行肝组织病理学切片检查及Ridit分析。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苦参碱各剂量组血清AST、ALT活力和肝组织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肝组织SOD、GSH-Px活力均升高(P〈0.05);苦参碱高、中剂量组R值显著于模型组(P〈0.05)。结论:苦参碱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可能与抗氧化应激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梅花鹿茸多肽(VAP)对四氯化碳(CCl4)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腹腔注射四氯化碳制备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和白蛋白(ALB)含量;同时测定肝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光甘肽(GSH)的活性。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肝脏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与四氯化碳模型组比较,VAP可使血清ALT,AST活性明显降低(P<0.01),但对ALB的含量无明显影响(P>0.05);同时VAP可使肝组织中MDA的含量明显下降(P<0.01),GSH含量有所升高,SOD活力明显增强(P<0.01)。形态学观察,VAP能明显改善肝组织的病理学改变。结论VAP对四氯化碳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松花粉总黄酮对四氯化碳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松花粉总黄酮对四氯化碳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探讨其疗效机制.方法 松花粉总黄酮予小鼠连续灌胃给药10 d,用CCl4造成小鼠急性肝损伤,测定小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的含量,以及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水平,观察光镜下小鼠肝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 松花粉总黄酮高、中、低各剂量组均能抑制小鼠腹腔注射CCl4引起的急性肝损伤所致的ALT和AST的升高,同时能升高肝组织中SOD的活性,并能降低MDA的含量;减轻肝组织坏死程度.结论 松花粉总黄酮对四氯化碳所致的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可能与其抗脂质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14.
苦参碱葡萄糖注射液合并丹参注射液对四氯化碳所致大鼠慢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苦参碱葡萄糖注射液合并丹参注射液对慢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组、模型组、苦参碱葡萄糖注射液组、丹参注射液组和苦参碱葡萄糖注射液合并丹参注射液组各16只。正常组和模型组均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20 mL/kg;苦参碱葡萄糖注射液组给予苦参碱葡萄糖注射液40 mL/kg;丹参注射液组给予丹参注射液1.6 mL/kg;苦参碱葡萄糖注射液合并丹参注射液组给予苦参碱葡萄糖注射液20 mL/kg+丹参注射液0.8 mL/kg。应用四氯化碳(CCl4)攻击方法制备改进,大鼠皮下注射10%CCl4橄榄油溶液5 mL/kg,造成大鼠慢性肝损伤模型。观察造模大鼠存活率,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和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和白蛋白/球蛋白(A/G)的测定。结果苦参碱葡萄糖注射液组、丹参注射液组和苦参碱葡萄糖注射液合并丹参注射液组与模型组大鼠存活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于模型组。正常组肝脏病理组织正常,仅2例肝细胞有轻度水肿或脂变;其余各组对CCl4所致慢性肝损伤大鼠肝脏病理组织学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苦参碱葡萄糖注射液组、丹参注射液组和苦参碱葡萄糖注射液合并丹参注射液组治疗均能降低造模动物肝脏ALT、AST、ALP、TBiL水平,升高TP、A、A/G,其中以苦参碱葡萄糖注射液合并丹参注射液组效果明显。结论苦参碱葡萄糖注射液合并丹参注射液改善慢性肝损伤效果优于单独应用苦参碱葡萄糖注射液或丹参注射液。 相似文献
15.
16.
苦参碱对刀豆蛋白A致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苦参碱对刀豆蛋白 A(Con A)所致肝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 48只 NIH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苦参碱 25 mg/kg组、苦参碱 12.5 mg/kg组和联苯双酯治疗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组于实验首日静脉注射 Con A 20 mg/kg,苦参碱两个剂量组均采用尾静脉注射给药,联苯双酯组按 150 mg/kg灌胃口服,每天 1次,连续 3 d,末次给药后 4 h,再次静脉注射 Con A 20 mg/kg,8 h后检测血浆 ALT活性及 IFN-γ和 TNF-α含量,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苦参碱 25 mg/kg组、12.5 mg/kg组小鼠 ALT活性及 IFN-γ和 TNF-α含量均明显低于模型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苦参碱两个剂量组肝脏病理改变明显减轻.结论苦参碱对 Con A所致小鼠肝损伤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抑制 T淋巴细胞活化和 IFN-γ、TNF-α的释放可能是其主要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7.
18.
19.
目的:应用甘草甜素的免疫调节机制用于儿童支气管哮喘的治疗,观察其对临床症状的缓解作用.方法:在住院患儿中选择哮喘轻、中度患儿共60例,分为对照组、甘草甜素治疗组,治疗2周,观察治疗前后喘息缓解情况.结果:显示甘草甜素与对照组治疗效果相同.结论:甘草甜素不仅具有抗病毒作用,还具有免疫调节、抗炎等作用有望,成为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20.
宋星宏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8):494-495
甘草甜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宋星宏自1991~1996年,我们用甘草甜素配合其他保肝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56例,并与单用保肝药治疗的47例作对照观察,现将结果总结如下。临床资料全部病例符合1995年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讨论修定的病毒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