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玉兰  李冬梅 《护理研究》2013,27(10):878-880
[目的]探讨简易步态训练对老年帕金森病病人平衡的影响及其预防跌倒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60岁以上原发性帕金森病病人,对病人采用5m步行训练法,用步速和步长、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UGT)评估病人的步行能力及动态平衡能力,用重心摇摆面积评估静态平衡能力。[结果]训练后步速加快,步长增长,TUGT时间缩短,重心摇摆面积缩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简易步态训练能改善老年帕金森病病人的平衡能力,可有效地预防跌倒。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太极拳训练对帕金森病病人步行能力和害怕跌倒的影响。[方法]选择62例帕金森病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12周的太极拳训练。应用步态时间距离参数变化量表、“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评估病人的步行能力,用Berg平衡量表(BBS)和平衡信心量表(ABC)评估病人的平衡能力和害怕跌倒的程度。[结果]干预前两组病人步速和步长、BBS评分、TUGT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病人步速和步长、BBS评分、TUGT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太极拳训练可以提高帕金森病病人的步行能力,对改善病人害怕跌倒的状况有积极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偏瘫患者的步态分析和治疗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步行做为移动手段是人类及动物生存的基础。步行能力低下是偏瘫患者的主要问题。如何改善患者的步行能力,提高其未来的生活质量,是康复治疗的主要目标。临床上。步态分析是从观察开始,并且以观察结束,其目的就是把握步态异常的原因,同时判断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脑深部电极植入术(DBS)联合暗示步行训练对帕金森病(PD)患者冻结步态的改善效果。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PD患者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29例。2组患者均给与常规的抗PD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DBS联合暗示步态训练12周。于干预前、后,应用Barthel指数(BI)评定量表和步态时间距离参数变化量表对患者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干预前,2组的BI评分、步长和步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干预组的BI评分、步长和步速高于同组干预前,且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DBS联合暗示步态训练,可以增加PD患者的步幅,加快其步速,提高患者日常活动能力,对改善冻结步态有积极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认知负荷任务对帕金森病患者步态的干扰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认知负荷任务对帕金森病患者步态的影响。方法:8例帕金森病患者和6例健康对照受试者参与本研究。要求受试者完成以下2种条件下的步行:一是以自己感觉最舒适的速度自由步行2min;二是步行的同时执行一个计算任务。采用三维运动分析仪记录2种条件下的步态参数。此外,要求两组受试者在安静坐位条件下完成2min的计算任务,记录2种条件下的计算完成数和错误率。结果:自由步行条件下,帕金森病组的步幅、步长和步速低于对照组。计算负荷条件下,帕金森病组的步长、步幅、步速、步频、摆动相和单支撑相均显著减低,双支撑相和总支撑相时间显著延长。在加载计算任务后,帕金森病组的步速和步幅变异较其自由步行时显著增加,且步幅变异亦明显高于对照组。帕金森病组安静坐位时计算完成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在步行的同时加载计算任务后其计算完成数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健康老年人的步态对认知调控的依赖程度不高,帕金森病患者的步态明显受认知负荷的干扰,并存在认知资源配置的不合理。  相似文献   

6.
《临床荟萃》2006,21(18):1355-1355
叙利亚医生Mohammad Alhalabi对帕金森病患者骨密度的研究发现,女性帕金森病患者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是51%,而无帕金森病的女性则为25%;男性帕金森病患者骨质疏松症患病率是29%,而无帕金森病的男性则为7%左右。帕金森病患者易患骨质减少症,很容易发展成骨丢失,引起骨质疏松症。帕金森病患者中,45%的女性有骨质减少症,男性的比例也不低(48%)。帕金森病患者往往有步态障碍,而研究发现有步态障碍的患者一般都有骨质疏松症。所以.存在步态障碍时,一方面要加强锻炼,一方面也要考虑治疗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7.
异常步态是康复科最常见功能障碍之一,主要表现为步行稳定性、周期性、方向性及协调性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近年来基于节律性谐振的步态训练利用个体步态同步到节律性视听线索的能力,进而提高患者步行功能,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并得到相关指南推荐。本文就节律性谐振在脑卒中、帕金森病、脊髓损伤等患者异常步态中的应用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并从神经生理学、神经解剖学及神经心理学角度进一步论证其产生机制,为异常步态康复提供新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8.
<正> 尽管许多步态异常是由骨骼肌病变所致,但更常见的则是神经性疾病,例如颈脊髓病所致的痉挛性截瘫、帕金森病、小脑变性或本体感觉丧失所致共济失调等。但步态障碍分类如额叶步态障碍、步态失用等仅占这些病例的20%,并易引起混乱和争论。本文试图提出一个对临床医生有价值的步态障碍疾病分类法。J G Natt等将考虑①步行的必要条件;②步行的神经解剖和神经生理基  相似文献   

9.
偏瘫病人下地走路的训练是一项科学性很强的康复治疗。以下几点应值得注意:1练习走路的时间不宜过早。偏瘫初期,病人肌肉处于弛缓极端,偏瘫侧关节控制能力下降。如果过早地让病人练习走路,不仅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而且容易造成肌肉、韧带或关节的损伤,为今后的步行训练带来更多的困难。2练习走路应适时。如果具备了步行训练的条件而迟迟不进行训练,就会出现肌肉废用性萎缩、骨质疏松等合并症。3训练方法要科学。应根据偏瘫病人病因、病灶部位、病灶大小、患病时间长短、年龄大小、合并症的多少等不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才能产生较好的效果。4不要盲目追求步行的距离和速度。偏瘫病人在康复的过程中,一般都要经过痉挛期这个阶段,这是病人功能改善的关键性阶段,盲目追求步行的距离和速度,就会因过度紧张、疲劳,使痉挛加重,影响病人的康复。5不可忽视姿势的矫正。偏瘫病人的异常步态种类很多,产生的原因各不相同,如不设法进行及时矫正,异常步态就会随着锻炼而不断得到强化。这些错误的动作不仅影响外观,而且由于肌肉的异常收缩消耗能量,使病人易疲劳,不能长距离行走,有些异常步态还会破坏身体的平衡,经常出现跌倒的危险。建议偏瘫病人在练习走路以前,请有经验的康复医...  相似文献   

10.
<正> 步态定量分析的方法,对于证实病人运动功能的进步以及临床研究工作很有必要.步行速度、步长、步宽、一大步的距离及步行节奏的异常是确定步态功能障碍的重要的指标.采用电子学的方法是最简单、极精确的步态定量分析的方法.但由于费用高,仅在少数运动研究室才能看到,临床上通常并不适用。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旨在比较急性脑卒中患者完成动作时进行的步态测验与定性测量的异同。对2 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在完成动作时采用步态速度、步行距离、步态能量消耗和步态能量耗费进行测验 ,并定性评价认知、功能结果、运动损害和功能性步行分类 (functionalambulationcategory ,FAC)。发现步态测验的结果高度相关。定性测量表明每个测量变量有中度到轻度的缺陷 ,除FAC和功能独立性评测 (FIMTM、FIM)和简明精神状态检查外测量变量间没有相关性。FAC与完成动作时进行的步态测验相关。完成动作时进行的步态测验在脑卒中早期恢复中是可行的 ,对患者比定性测量能更好地进行辨别。  相似文献   

12.
步行速度是步态分析中常用而且简单易得的指标,在偏瘫步态的研究中也经常将患者和正常人的步行速度进行比较,来反映步行能力。但不同的个体之间该参数易受到身高的影响。为了避免这种影响,本实验采用了相对速度(relative walking speed,RWS)的概念。RWS(stats/s):步速(m/s)/身高(m)。它克服了因身高不同而引起的步速不同的问题,这种方法与原来的以m/s描述速度的方法相比,能更好地反映患者的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13.
在步行等动作开始前的姿势控制调整称之为预期性姿势调整,而脑卒中患者在步态启动前,由于脑损伤导致的异常预期性姿势控制模式可能会激活本不该被激活的肌肉,从而诱发异常步态。目前临床常见的步态训练更多注重患者行走时的下肢肌力、肌张力、关节活动度以及支撑摆动相比值等参数,而鲜有针对步行前预期性姿势控制的临床干预。本文将针对步态启动前预期性姿势调整的相关概念、机制假说、治疗等方面进行简要总结,以促进临床医师更多关注和利用预期性姿势调整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视听觉综合提示训练对帕金森病患者平衡和步行等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25例(Hoehn-Yahr分期1.5—3期),其中男性15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62.23±10.79)岁。接受1周的住院强化视听觉综合提示训练后,为患者制定家庭训练处方,指导患者应用该方法家庭训练3个月。训练前、训练1周后、训练3个月后分别进行站立位足底压力测定、Berg平衡量表、起立—行走测试、6min步行试验、统一的帕金森病评定量表评估以及三维步态分析,比较训练前后平衡及步态时空参数的变化。结果:训练1周后及训练3个月后与训练前比较,患者平衡功能、起立—行走测试、6min步行距离、UPDRSⅡ和Ⅲ及跨步长、步速等指标均有显著改善(P0.05)。训练1周后及训练3个月后与训练前比较,平衡能力分别提高9.21%和14.91%,跨步长分别提高13.41%和26.83%,步行速度分别提高14.86%和28.38%。此外,患者6min步行距离分别提高10.08%和25.89%,起立—行走计时时间分别减少6.63%和14.90%。训练1周后与训练3个月后比较,各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药物治疗基础上运用视听觉综合提示可显著改善帕金森病患者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有助于提高患者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5.
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通过计算机模拟真实世界的集成技术,具有沉浸性、交互性和构想性3个特点,广泛应用于神经康复领域。冻结步态是帕金森病晚期的破坏性症状,可分为小步伐拖足行进型、原地震颤型和完全运动不能型3种,常导致患者摔倒及受伤。虚拟现实能够模拟冻结步态触发的真实环境,为帕金森病冻结步态的评估提供新思路;虚拟现实联合跑步机训练,可在复杂环境中提供富有挑战性的功能训练,以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步行功能。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16.
脑卒中患者步行训练38例报告南京医科大学脑科医院康复科(南京210029)高润脑卒中偏瘫病人的步行能力恢复,是治疗偏瘫的重要一环。笔者结合实际病例,在偏瘫病人的运动康复训练中,通过对病人的步态分析,并进行评价,来探讨脑卒中病人的步行恢复能力,寻求出一...  相似文献   

17.
定量分析减重支持训练系统(partial body weight support.PBWS)对偏瘫痉挛步态步行时间距离参数、平衡等的影响,定性分析PBWS对步行功能影响。分析步态各参数与步行功能、平衡之间的内在规律,探讨其相关性。方法: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康复科收治20例脑卒中和脑损伤患者,均经CT,MRI确诊,有明显的步行功能障碍,有或没有帮助的情况下能站立,有良好的认知功能,排除合并其他步行障碍、认知障碍和超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使用PBWS进行步态训练,对照组使用传统方法进行步态训练。治疗前后分别用足印法评定步行参数,用步行功能分类(FAC)评定步行功能,用Berg量表评定平衡功能。结果:治疗组患者步行速度加快,治疗前为(5.45&;#177;2.97)m/min,治疗后为(11.37&;#177;6.41)m/min,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76,P&;lt;0.05),两组步行能力及平衡能力的改善均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6.09-11.7,P(0.01)。但两组治疗后上述3项参数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gt;0.05)。患者的步行功能主要与步行速度和平衡功能有明显相关性(r=0.615,P&;lt;0.05),而步行速度与平衡能力之间无明显统计学意义上的相关性(r=0.607,P&;gt;0.05)。结论:PBWS与传统治疗方法均能明显提高患者的步行功能和平衡能力,但两者之间的差异尚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来判断。患者的步行功能与步行速度及平衡能力呈明显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高键 《康复》2014,(4):52-53
2014年4月11日,是第18个世界帕金森病日。全球400万帕金森病患者中有170万人在中国,帕金森病已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成为中老年人的“第三杀手”。静止时手、头或嘴不自主地震颤,甚至吞咽困难,迈步“冻结”,行走步态慌张等,让帕金森病患者逐渐丧失生活自理能力,需要由他人服侍终老。其实作为患者家人。你并非束手无策。本期专家观点,邀请三位帕金森病领域的专家,分别从饮食营养、吞咽训练、步态训练三方面为你提出建议,让你的亲人享受更多的“金色晚年”。  相似文献   

19.
先前的研究曾发现动作分析对于步态的改变是敏感的 ,并提示帕金森病 (Parkinson’sdisease ,PD)患者经专门的指导能成功地改变时间及空间的步态变数 (即步速、步长 )并达到较正常的步行。现在 ,我们开展了资料分析来检验Tinetti步态评价 (tinettigaitassessment ,TGA)是否是能提供临床可行的替代动作分析的评价方法及其检查PD患者的步行能力的敏感性。资料与方法 选择社区成年居民 ,10例PD患者作为PD组 ,另 10例年龄和性别上相匹配的作为对照组 ,参与者无其它影响步行的神经、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当参与者走过室内 7 4m的地板 ,侧方…  相似文献   

20.
步态中枢模式发生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步态中枢模式发生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康复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还另外采用激活步态中枢模式发生器(CPG)的运动训练方法。两组患者总疗程均为1个月。分别在康复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量表(FMA)、改良Ashworth量表(MAS)、Holden步行功能分级量表(FAC)进行评定,同时选用足印分析法测量并记录步行时的时间距离参数的变化,分析步态的改善情况。结果:患者经过激活步态CPG的运动训练方法训练后,其FMA、FAC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步行时间距离各参数也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结论:激活步态CPG的运动训练方法能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和实际步行能力,改善步行的步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