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重症监护病房空气不同消毒方法效果观察   总被引:29,自引:7,他引:22  
目的 对重症监护病房采用空气消毒洁净器空气消毒进行评价。方法 与常规采用消毒液,紫外线灯照射消毒方法比较用空气平皿沉降法进行空气微生物采样,确定空气消毒洁净器净化消毒效果。结果 空气消毒洁净器能在有人场合连续消毒除菌,在日常医疗工作中人员活动频繁的情况下,对病房自然菌的杀菌率达79%以上,还可消除室内异味,增加空气新鲜感,改善空气的洁净度,确保病房空气细菌数达卫生学标准。结论 空气消毒洁净器是理想的安全、有效、无毒,无害的空气消毒用品。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烧伤病房空气净化消毒洁净度的质量控制。方法:选择层流、静电和紫外线消毒烧伤病房各一间,分别在开机前、消毒后进行采样做空气培养和微粒检测。结果:层流烧伤病房细菌数明显少于静电和紫外线消毒烧伤病房。结论:烧伤病房层流净化消毒是一种理想的空气净化消毒方式,是实现烧伤病房现代化管理目标的重要设施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循环风消毒与紫外线照射对烧伤病房空气消毒的效果,为寻找安全、高效、方便的空气消毒方法、减少空气污染提供依据.方法 循环风消毒机和紫外线灯两种空气消毒方法对烧伤病房空气进行现场试验,对消毒即时,进人后30、60 min病房空气细菌进行采样,分析两组灭菌率.结果 消毒前菌落数循环风(856±99)CFU/m3和紫外线(860±100)CFU/m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消毒后菌落数循环风(102±35) CFU/m3明显少于紫外线(134±42)CFU/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消毒前后空气菌落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消毒方法均有消毒效果,而循环风消毒效果持久,更适用于烧伤病房空气的消毒.  相似文献   

4.
中华消毒气雾剂的安全性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英  戴诗文 《职业与健康》2000,16(10):28-30
本研究根据“芳香避秽”的中医药理论为指导,为寻找安全、有效、无毒、无刺激、无害的空气消毒方法。经现代药理学证实有良好抑菌作用的中药组方,研制成中华消毒气雾剂,对此进行了安全性实验,抑菌实验,临床实验,结果表明:中华消毒气雾剂对小鼠吸入及灌胃的急性毒性试验,其用量为常用量的2777倍和2000倍;对免眼的刺激性反应综合评价为粘膜无刺激性反应;对病房有人居住间、无人居住间空气消毒,均达到卫生部的消毒标  相似文献   

5.
改变培养时间对空气细菌总数计数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医院外科手术室、烧伤病房、洁净室等处,为减少病原微生物空气传播造成的医院感染,降低因空气做生物污染外科手术切口、烧伤创面而引起的感染、对空气微生物浓度(一般以空气细菌总数为指标)进行监测,进行空气消毒,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在实际进行空气微生物浓度监测的工作中.我们知道.采集到的同一空气样品.培养时间不同.计数的空气细菌总数(cfu)结果是不一样的,我们观察改变培养时间对采到的同一空气样品空气细菌总数计数结果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采样器安德森采样器,采样流量为28.3L/min.1.2培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换药时循环风消毒对烧伤病房空气质量的影响。方法设计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烧伤病房换药同时用循环风消毒机对空气进行现场试验,对换药前、后的病房空气进行细菌采样;对照组换药时,不进行循环风消毒,空气采样同试验组,分析两组菌落数变化。结果两组换药前菌落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换药后试验组菌落数为(111.0±42.9)CFU/m3,明显少于对照组的(997.4±220.0)CFU/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消毒后菌落数少于消毒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换药后菌落数高于换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烧伤病房换药时循环风持续消毒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7.
烧伤病房微生物学监测中国医科大学预防医学系(沈阳110001)杨淑芬,秦彩明,陆春伟,冯博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王誉先,王凤杰为了解烧伤病房微生物污染状况,加强消毒管理,预防烧伤感染的发生,我们于1992年5~6月在本院烧伤病房进行了微生物学监测,...  相似文献   

8.
空气清菌片在空气中的杀菌效果评价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目的探讨医院病房空气消毒的新方法。方法用空气微生物采样机进行采样分析,比较空气清菌片和紫外线对病房空气自然菌的杀菌效果。结果在该院的10大类不同病房和门诊科室中,空气清菌片的杀菌效果好于紫外线,达到极显著标准(P<0.01)。结论空气清菌片安全性高,经济实用,杀菌效果明确,是适于临床推广的医院空气消毒用品。  相似文献   

9.
烧伤病房空气细菌与创面菌株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 为了解病区环境对烧伤感染的影响,探索病房空气细菌与创面菌株的关系,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医院感染。方法 1997 年10 月~1998 年6 月按卫生部部颁标准,定期采集空气标本918 个、创面分泌物标本409个送检。结果 空气培养出细菌22 种,创面培养出细菌21 种,病房空气与患者创面分泌物培养出相同的细菌32次;对烧伤病房空气细菌与创面分泌物细菌的关系进行对比分析。经统计学处理,显示空气与创面细菌吻合率有显著差异。结论 对烧伤病房定期进行有效的空气消毒及创面菌株监测,对预防烧伤创面和烧伤病房交叉感染,是有效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0.
空气消毒器临床应用效果实验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类许多传染病都是经空气传播的 ,目前全球院内感染患病率为 3~ 2 0 % ,而其中 15~ 2 0 %是由空气中微生物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在医院的一些重要部门如 ICU、烧伤病房、母婴同室等进行紫外线或臭氧直接照射消毒不能与病人治疗、入住同时进行 ,所以就需要一种对人体无害又能合理消毒保证空气洁净的消毒器械。为了探讨对流动空气消毒的新手段 ,本文对江阴市光电器有限公司生产的空气消毒器 (KT-B80型 )进行了临床应用效果试验。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为四川大学华西附一院内科监护室 ,面积为12 0 m3,收治四个病人 ,陪护人员 3位 ,医护…  相似文献   

11.
樟树叶水溶液用于空气消毒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樟树叶水溶液用于空气消毒的可能性。方法 采用煮沸过滤的方法粗制樟树叶水溶液,对9个病区的病房进行喷雾空气消毒,监测空气中细菌和真菌的杀灭率,并与紫外线照射空气消毒的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经100%樟树叶水溶液消毒后,所有病房空气中含菌量均≤500CFU/m^3,达Ⅲ类区域标准,其中70%含菌量≤200CFU/m^3,达Ⅱ类区域标准;樟树叶水溶液喷雾和紫外线照射对空气中所含细菌和真菌均具有明显的杀灭效果,两种方法消毒前和消毒后空气采样培养生长菌落数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种方法用于空气消毒效果相近,其平均杀菌率之间比较P〉0.25。结论 樟树叶具有杀菌作用强、效果明显、气味芬芳、对人体无毒无刺激、可在有人场所使用等优点,确为一种非常有效、值得推广的卒气消毒剂。  相似文献   

12.
重症监护病房空气消毒效果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对重症监护(ICU)病房空气质量进行控制。方法在ICU病房进行空气监测和消毒方法的临床实验观察。结果高强度紫外线消毒器在上对静止状态下的消毒效果较好,(P〈0.05),而在正常活动状态下,可使空气中自然菌数明显降低,在ICU特定的环境中,高强度紫外线消毒器可以达到对空气进行连续净化消毒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目的:运用不同的方法实现发热门诊病房的消毒工作,进一步分析LK/KJF-Y150空气消毒机联合紫外线灯照射与LK/KJF-Y150空气消毒机联合新华牌BDS-H1000过氧化氢空气消毒器所发挥的感染控制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3年1月同期的2间发热门诊病房共58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一间发热门诊病房的患者例数为29例,将其作为观察组,消毒工作借助有人状态下应用LK/KJF-Y150空气消毒机,无人状态下应用紫外线消毒灯完成;另一间发热门诊病房的患者例数为29例,将其作为对照组,消毒工作借助有人状态下应用LK/KJF-Y150空气消毒机联合无人状态下应用新华牌BDS-H1000过氧化氢空气消毒器完成。结果:消毒前两间病房空气菌落数并无显著差异,P>0.05;两间病房消毒后1h、2h、3h、4h空气菌落数、自然菌消亡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环境物体表面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检出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发热门诊病房中有人状态下应用LK/KJF-Y150空气消毒机,联合无人状态下应用紫外线消毒灯,相对于无人状态下联合新...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寻求一种简便易行且对医务人员伤害小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层流病房终末空气消毒方法。方法将经过氧乙酸熏蒸终末消毒处理的病房列为对照组,擦拭、空气层流消毒处理的病房列为试验组,分别比较空气沉降菌落培养计数及同期入住该病房患者的发热时间。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中心区及周边区空气培养菌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期入住病房行ATG治疗的患者在发热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擦拭与空气层流即可以完成病房的终末处理达到净化标准,其方法简便易行,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李峰  柴家科  常东  蒋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9):1069-1071,1055
目的 通过对比烧伤重症监护病房(ICU)与同时间段内普通烧伤病房创面感染的临床资料和细菌耐药性,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5年6、7月间发生于ICU和普通烧伤病房的19例、161例次(ICC4例、114例次,普通病房15例、47例次)创面感染的临床资料、细菌培养及体外药敏活性。进行回顾性地对照研究。结果 ICU病房患者的易感性强,细菌构成以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氏不动杆菌为主;普通病房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ICU病房的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对部分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较普通病房严重。结论 ICU病房与普通病房的细菌构成、耐药率蓐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采取一定的消毒隔离措施,可有效阻断病原菌在不同病房间的传播。  相似文献   

16.
邱方  张丽 《预防医学论坛》2006,12(5):581-582
[目的]探讨用撞击法和沉降法采样检测医院病房空气中细菌总数结果的差异;观察撞击法采样不同时间的细菌总数变化情况。[方法]2005年10月,在临沂市市直一家医院,用撞击法和沉降法同步采集病房空气,检测细菌总数;同时在该医院10万级洁净室内设点,以100L/min分别用撞击法采样0.5min、2min、8min检测细菌总数。[结果]用撞击法和沉降法采样,在已消毒病房、未消毒病房和室外检测结果的均值与合格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在洁净室内用撞击法采样检测,细菌总数检出值采样时间为0.5min与2min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样8min的低于采样2min与采样0.5min(P〈0.05)。[结论]与撞击法相比,沉降法采样空气测定的空气细菌总数的均值、合格率均与撞击法采样有差异;撞击法采样8min时空气细菌总数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7.
中药喷雾剂以"芳香避秽"的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经现代药理学证实有良好抑菌作用的中药组方,以科学的制备工艺精制而成.安全性实验表明消毒剂无毒性、无刺激性,抑菌试验表明消毒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链球菌、致病性大肠杆菌、绿脓杆菌有良好的抑菌作用.在实验研究基础上,作者按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要求>,对病房有人居住间,无人居住间进行空气消毒,均达到卫生部消毒标准,空气细菌菌落数/m3,各类房间消毒前与消毒后比较均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居住于室内的32名患者、探视陪伴人员均无不适反应.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创伤骨科病房空气消毒方法探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对空气清菌片骨科病房空气消毒进行评价。方法采用和紫外线消毒方法比较,用微生物监测仪进行空气微生物采样。确定空气清菌片的消毒效果。结果空气清菌片在患者存在情况下,对病房空气自然菌的杀菌率46.11%,葡萄球菌40.98%。结论空气清菌片是一种理想的允许患者存在的空气消毒用品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不同工作岗位护士在正常工作中手的污染情况,为提高其手卫生的依从性提供有力依据。方法分别从某院5种岗位(手术室、病房治疗、病房配药、病房护理以及门诊注射室工作)护士中随机抽取20名,同一天分别做洗手前、六步洗手法洗手(或手消毒)后以及工作2 h后手部采样细菌培养,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统计学分析,不同工作岗位间护士洗手(或手消毒)前手采样培养菌落数均严重超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岗位护士洗手(或手消毒)后手采样培养菌落数显著低于洗手(或手消毒)前(P<0.05);洗手(或手消毒)后,各工作岗位间护士手采样培养菌落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工作2 h后,从事手术室和病房配药工作的护士与其洗手(或手消毒)后手采样培养菌落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从事治疗、护理和门诊注射工作的护士上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菌落数显著增加。结论无论采用何种手卫生方法,只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基本都能达到各自岗位规范的要求,能很好地预防因手传播而造成的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20.
自(消毒管理办法)颁布以后,我市对医疗卫生单位的消毒质量进行了定期监测,至于卫生系统外医疗单位的消毒工作情况尚无第一手资料。为此.我们于1995~1996年付本市40所厂(场)企业卫生室的消毒现状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对40所厂(场)企业卫生室进行消毒现状调查,内容包括:(1)消毒知识知晓情况调查;(2)消毒设备配置和使用情况;(3)消毒液配制及更换情况。2消毒质量检测:()空气染菌情况(手术室<500cfu/m3.观察室、病房、治疗室<2500cfu/m’为合格);(2)消毒液污染情况(细菌总数<25O0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