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风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其病因病机多属肝肾阴亏,水不涵木,肝阳上亢而致阳升风动,气血逆乱,脑窍蒙塞;或因气虚血瘀,脑脉痹阻;或痰瘀流窜,痹阻清窍,脉络阻致而致神昏、口舌歪斜、不语或言语蹇涩、偏身麻木不遂等中风症候。  相似文献   

2.
从脑血辨证之脑病病机探讨中风病的发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血辨证之脑病病机对中风病发病的适用性.方法:根据脑血辨证之脑病病机的分类,从脑神紊乱、脑浊、脑瘀、脑痿和脏病及脑五个方面分析了中风病的发病.结果:环境污染、精神刺激和不良生活习惯是目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致病因素,三大病因作用于人体,脏腑功能障碍,气血津液运行失常,引起脑神紊乱、脑浊、脑瘀、脑痿和脏病及脑.五者成为脑病的主要病机.就中风病而言,脑痿是中风病发病之本;脏病及脑为中风病的初始病机;浊瘀痹阻是中风病发生的直接病机;脑神紊乱具有中风病病因、诱因、结果的三重属性.结论:脑血辨证之脑病病机对中风病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其病因病机更加符合现代中风病的特征,有利于指导治疗,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3.
中风疾病是由于风、火、痰、淤导致阴阳失调,气血逆乱致使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而产生。临床中常因发病时期的不同,致病之邪气不同,以及脑髓神经受损程度的不同又分为中经络、中脏腑。中风病虽总属于本虚标实之证,但早期多以邪实为主,后期多以本虚为重。正因为中风病中其致病邪气的多样,病机演变的变化多端,更与患者发病原因不同,素体之差异,而致临床表现变化多样,中风后致假性延髓麻痹等形态改变。这就使得内科疾病更显其复杂和重要。正确地采用判断病种、病性来分析病因、病机,指导治疗及了解预后有着更实际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病因病机 眩晕的发病机制复杂,但归结起来不外风、火、痰、虚、瘀五个方面。临床常见的眩晕类型,其病因病机可归纳为:①肝阳上扰清窍,导致眩晕;②气血亏虚,血虚不能上荣于脑,发为眩晕;③肾精亏虚,不能生髓充脑,而致眩晕;④痰湿中阻,多因于饮食不节,或忧思劳倦,伤及于脾,健运失司,水谷不化,湿聚生痰;或肝气郁结,气郁湿滞,酿生痰浊;⑤痰瘀交阻上扰,久病津血亏耗,继而留滞而生痰瘀,瘀血内阻,经络不通,气血不能上荣于脑,而致眩晕。  相似文献   

5.
《内经》中风病病因病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风病之理论肇始于《内经》,但其病因病机之内容,则散见于《内经》诸篇,通过分类检索认为主要有:正气不足,风邪入中(气虚邪中);暴怒伤肝,气机逆乱;火热亢盛,上扰神窍;饮食伤脾,痰湿阻络;劳欲伤肾,精气内夺,虚火上炎及体质因素等。此诸多因素实乃“病因—中介(病机)--脑(靶器官)”轴系统。  相似文献   

6.
脑出血在中医概念里名中风又名卒中,祖国医学认为脑出血的病因主要表现在虚、风、火、气、痰、瘀六个方面,病机虽然复杂多样,但气血逆乱是病机的核心,而瘀血、痰浊、风火等病邪为害的最终环节则为脑络闭阻。络阻窍闭而致神昏,络闭内生风痰而呈惊搐,出血性中风则是离经之血瘀阻脑络。根据中风的病机特点,以急则治其标为总则,以破瘀、  相似文献   

7.
张杰  马龙   《中国医学工程》2011,(9):155-156
老年痴呆病位在脑;脏腑生理调节功能日益减退是发生该病的生理基础;其病因病机为肾精不足、髓海空虚,心脾两虚、脑失荣养,痰浊内生、迷蒙清窍,瘀血痹阻、元神失聪;临床分为髓海失充型、心脾两虚型、痰蒙清窍型、瘀血内阻型四型加以论治;老年性痴呆虽是一种顽固疾病,只要生活规律,调畅情志,加强锻炼,并配合中医保健、治疗手段,老年性痴呆是可防可治的。  相似文献   

8.
郭宪章主任医师认为腰痛的病因为外伤、外感与体虚,基本病机为筋脉痹阻,腰府失养。外伤多为劳力扭伤、气滞血瘀、经脉不通而致腰痛,可用损伤散治疗;外感多为寒湿诸邪痹阻经脉,可用除痹强骨汤治疗;体虚多责之于禀赋不足、肾亏腰府失养,可用补肾理痛汤治疗。  相似文献   

9.
中风是指以“脑脉痹阻或血溢于脑脉之外脑髓神机受损“为中心症候特征的一类疾病,是一种发病率高、对人类生命健康危害极大的疾病.中风急诊后是指中风病急性期经中西医结合急诊后,病机不再是以脏腑气血逆乱或正虚邪进为主,而是以脑髓神机受损,经脉气血缺乏元神的激发促进而出现的多种症状,这些症状恰好是中风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方面,也是治疗中的难题.   ……  相似文献   

10.
中风是指以“脑脉痹阻或血溢于脑脉之外脑髓神机受损”为中心症候特征的一类疾病,是一种发病率高、对人类生命健康危害极大的疾病。中风急诊后是指中风病急性期经中西医结合急诊后,病机不再是以脏腑气血逆乱或正虚邪进为主,而是以脑髓神机受损,经脉气血缺乏元神的激发促进而出现的多种症状,这些症状恰好是中风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方面,也是治疗中的难题。  相似文献   

11.
“调神通络法”针刺治疗中风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天津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治疗中风病,已有35年历史.近年来,郭恩吉教授,带领针灸科各级医师,通过对历代治疗中风病的经验和对本科15年来共收治1000余例具有代表性病历,进行整理、分析、总结提出了:各种原因导致"气血逆乱于上,或脑络瘀滞,或血溢于脑,脑络痹阻,神明不调,而致中风."的理论.同时发现头针、体针相结合的针刺方法,在治疗中风病上有其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12.
骨关节炎是一种慢性退行性疾病.金明秀教授认为,活动期骨关节炎以实证为多,病因病机为毒邪侵袭或损伤经络,致经脉痹阻而导致骨痹.本病多以毒邪为患,治以解毒排毒之法,方用四妙散合五味消毒饮加减,临床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3.
中风病毒邪论   总被引:50,自引:8,他引:42  
中风病是多种内外病因不断积累和正衰积损的必然结果.随着致病因素的不断积累,诸邪丛生,久积之邪,必化为毒;各种毒邪大量停留,滞于血脉、经络,碍于脑窍、心神,引起中风病的发生.因而,在致病因素积累的基础上,积毒和积损是中风病理演变过程的两个基本病机.  相似文献   

14.
随着现代诊疗技术的日趋完善,无创检测椎-基底动脉及颅脑血管的血流状态相当方便;椎动脉型颈椎综合征和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新的病名被提出。经长期临床观察,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神经病变部位及其相关中医证型也日趋被重视。全面地对20年来国内外对此病症的研究加以总结,使之符合中西医临床诊断要求,便于正确的指导诊疗。1脑循环障碍脑动脉硬化[脑络痹],特别是椎基底动脉硬化,硬化程度越重,常有脑梗塞和脑血栓,经常由于应激的体位,头位变换而诱发缺血性症状如耳鸣等。脑血管疾患:小脑动脉区出血引起,通常有高血压[肝阳上亢],有明显的旋转感,头痛及直立或步行困难。其后出现上下肢运动麻痹,脑干症状,脑膜刺激症状或意识障碍而致死。中医脑络痹与中风的病因是肾虚肝旺、气血两虚、气虚瘀滞、痰湿阻滞等。血管缺血性神经病变好发于中风病之后,其发病机理与中风密切相关,其病位虽在脑,但也涉及肝、肾、心、脾,其病因以内因为主,病机多以虚为本,以实为标。本虚主要为肾精和肝脾亏虚和气血不足,标实主要为痰浊阻窍,气滞血瘀,临床多表现为虚实夹杂,数型并见。主要是由于体质虚衰,气血亏虚,脑髓失养,肾虚精亏,痰瘀留滞脑髓,迷朦清窍而导致心神不明引起一系列症状。如《...  相似文献   

15.
李淼  赵海滨 《中医学报》2011,(9):1060-1061
目的:通过对中风病病机的探讨,阐述清热解毒法是中风病的治疗大法.方法:根据中风病的发病特点,从多个角度探讨了中风的病机演变规律.结果:内生热毒乃中风病发生的关键因素,热毒犯脑损络为其病理的主导机制,火热痰瘀等病理产物互结,郁闭脑窍是中风病的主要病理改变.结论:内生热毒是中风病机转归之关键,清热解毒当属防治中风之大法.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足又称糖尿病肢端坏疽 ,属中医“消渴脱疽”范畴 ,是糖尿病常见而又严重的并发症。今对其病因病机、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 糖尿病足的病因病机近年中医对此研究比较活跃 ,高忠梁[1] 认为该病是因消渴日久 ,阴损气耗而致气阴两伤 ,阴阳俱虚 ,脏腑功能失调 ,进而气血运行受阻 ,导致气机阻滞 ,湿浊内停 ,痰浊瘀血痹阻脉络。其中病久肝肾阴虚 ,痰浊瘀血痹阻四肢脉络是主要病机[1] 。刘毅斌[2 ] 认为患者普遍存在瘀血阻滞 ,脉络痹阻 ,又因外感邪毒 ,局部热毒蕴结而发病 ,其中气虚血瘀 ,瘀血阻滞 ,脉络痹阻尤为关键。熊曼琪[3 ] …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符为民教授基于“脾脑相关学说”论治眩晕的经验。[方法] 通过跟师学习,分析脾、脑的相关性及其导致眩晕的病因病机,从临床实践中总结符教授临证思路及经验,分析其在脾脑相关理论指导下治疗眩晕的特色,并附医案加以验证。 [结果] 脾、脑不仅在生理上密切相关,而且在病理上紧密联系。符教授认为,脾胃虚弱,水谷精微不能上荣于脑;或脾失健运,痰瘀内生,阻痹清窍,脑窍不利,是导致眩晕的基本病机,创新性地提出从“脾脑相关学说”论治眩晕,提倡将脾脑相关基础理论与临床经验相结合论治本病。所举医案为临床眩晕典型病例,辨证为痰瘀阻窍,治宜健脾化痰、活血通窍,处方以通窍活血汤、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化裁,疗效显著。 [结论] 符教授以“脾脑相关学说”为基础治疗眩晕,健脾养血、充养髓海以治本,痰瘀同治、通利脑窍以治标,临床收效甚佳。其学术经验强调了脑病从脾论治的重要性,具有创新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熄风化瘀法治疗头风病108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熄风化瘀法治疗中医头风病患者108例,结果,显效率为77.8%,总有效率为95.37%。认为头风病的主要病因病机是肝风、瘀血兼挟痰火或兼挟寒湿之邪,闭阻脑窍、脑络不通,不通则头痛。治疗当以熄风化瘀,佐以清化痰火,或温散寒湿之法。  相似文献   

19.
喉痹为咽喉疼痛或梗阻不利或声音嘶哑之证,虚实寒热外感内伤皆可使咽喉机窍不利,阻痹为肿为痛为嘶哑。临床上属火者居多,寒者百中难得一二,故世人多用清凉解毒或养阴利咽之品治之,阴证喉痹临床每易疏忽。1阴证喉痹喉痹病本在太阴肺,病位在上焦,但与少阴肾密切相关,因肾脉系咽喉  相似文献   

20.
颈椎病属中医痹病范畴。其病因病机是多方面的。或因于外受风寒湿邪,阻滞经络,邪客于肩背;或同于气血淤阻,营卫不通而引起肩背手臂或拘急或麻痹;或由于气血虚弱,肝肾不足,使经脉失养;或由于痰饮阻滞而产生颈椎病的各种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