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NF-κBp65在甲状腺肿瘤中的表达、临床意义及其机制。方法:收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及十堰市太和医院病理科1999年至2004年存档蜡块40例,均为手术切除后诊断明确的甲状腺肿瘤,按照WHO标准组织学分类:乳头状腺癌(PTC)12例,滤泡性腺癌(FTC)10例,髓样癌(M TC)10例,未分化癌(UTC)8例;按照A JCC标准临床病理分期:Ⅰ期12例,Ⅱ期10例,Ⅲ期11例,Ⅳ期7例;同时取甲状腺瘤旁组织15例及正常甲状腺组织5例作对照。患者术前均未行放疗或化疗。采用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对乳头状腺癌、滤泡性腺癌、髓样癌、未分化癌、甲状腺瘤旁组织及正常甲状腺组织的组织学结构变化、相关NF-κBp65因子进行了观察,利用HP IA S-2000图像分析系统测定了NF-κBp65和ICAM-1在以上各组中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和平均阳性面积率。结果:NF-κB p65在乳头状腺癌、滤泡性腺癌、髓样癌、未分化癌细胞胞浆内有强表达;NF-κB p65在甲状腺瘤旁组织中表达极弱或无表达;NF-κB p65在正常甲状腺组织中表达极弱或无表达。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各组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经q检验,乳头状腺癌、滤泡性腺癌、髓样癌、未分化癌与甲状腺瘤旁组织、正常甲状腺组织之间平均光密度及阳性面积率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甲状腺瘤旁组织与正常甲状腺组织之间平均光密度及阳性面积率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NF-κB p65与甲状腺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及预后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NF-κBp65和ICAM-1在甲状腺肿瘤中的表达及相关性分析。方法:收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及十堰市太和医院病理科1999年至2004年存档蜡块40例,均为手术切除后诊断明确的甲状腺肿瘤,其中,男20例,女20例,年龄23~71岁(平均43.8岁);按照WHO标准组织学分类:乳头状腺癌(PTC)12例,滤泡性腺癌(FTC)10例,髓样癌(MTC)10例,未分化癌(UTC)8例;按照AJCC标准临床病理分期:Ⅰ期12例,Ⅱ期10例,Ⅲ期11例,Ⅳ期7例。同时取甲状腺瘤旁组织15例及正常甲状腺组织5例作对照。患者术前均未行放疗或化疗。采用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对乳头状腺癌、滤泡性腺癌、髓样癌、未分化癌、甲状腺瘤旁组织及正常甲状腺组织的组织学结构变化、相关NF-κBp65因子和ICAM-1进行了观察,利用HPIAS-2000图像分析系统测定了NF-κBp65和ICAM-1在以上各组中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和平均阳性面积率。结果:NFvκB p65和ICAM-1在乳头状腺癌、滤泡性腺癌、髓样癌、未分化癌细胞胞浆内表达强;NF-κB p65和ICAM-1在甲状腺瘤旁组织中表达极弱或无表达;NF-κB p65和ICAM-1在正常甲状腺组织中表达极弱或无表达。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各组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经q检验,乳头状腺癌、滤泡性腺癌、髓样癌、未分化癌与甲状腺瘤旁组织、正常甲状腺组织之间平均光密度及阳性面积率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甲状腺瘤旁组织与正常甲状腺组织之间平均光密度及阳性面积率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①NF-κBP65具有调控ICAM-1的表达作用;②NF-κBp65和ICAM-1与甲状腺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对甲状腺肿瘤的诊断及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108例患有甲状腺肿瘤的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术后做病理证实.结果 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患者进行检查发现108例患者中腺瘤24例(滤泡性腺瘤18例、胎儿型腺瘤3例、胶样性腺瘤2例、嗜酸性腺瘤1例)、甲状腺癌38例(乳头状癌30例、未分化癌1例、微小癌4例、髓样癌1例、鳞癌1例、滤泡型癌1例)、结节性甲状腺肿45例、神经鞘瘤1例.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对甲状腺肿瘤具有及其重要的诊断与治疗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甲状腺肿瘤334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甲状腺肿瘤的病理诊断方法和良恶性肿瘤的分类。方法通过对我院病理科2006年至2008年334例确诊为甲状腺肿瘤的病例的临床情况、病理组织学类型及其生物学特性以及恶性肿瘤的随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男女之比为1∶4.21;良性肿瘤占244例占73.1%,恶性肿瘤90例占26.9%,良性中滤泡性腺瘤占96.9%,乳头状腺瘤3.1%;恶性中乳头状腺癌81例占90.0%,滤泡状腺癌5例占5.56%,髓样癌3例占3.3%,嗜酸细胞癌1例占1.1%。结论对甲状腺肿瘤的诊断,我们主张良性肿瘤分为滤泡性腺瘤,乳头状腺瘤两种类型。而癌分为乳头状腺癌、滤泡性腺癌、未分化癌、髓样癌4类的观点。对于难分类者,可作免疫学进一步区分。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甲状腺肿瘤临床病理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甲状腺肿瘤患者280例,均进行病理检查。结果 280例患者均进行手术切除,对病灶进行病理检查结果显示女性患者和女性癌变的比例显著高于男性患者,对比发病情况年龄主要以中青年女性为主,差异性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癌变年龄主要体现在51~60岁和>70岁,而良性比例较高,高于癌变比例,差异性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依据病理分类滤泡性腺瘤比例显著高于乳头状腺瘤,差异性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癌变患者主要分为乳头状腺癌、滤泡性腺癌、未分化癌或髓样癌,其中乳头状腺癌发生比例显著高于滤泡性腺癌、未分化癌或髓样癌,差异性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肿瘤女性发病比例高于男性,同时良性发生率高于癌变发生率,同时癌变发生主要为乳头状腺癌、滤泡性腺癌、未分化癌或髓样癌,其中乳头状腺癌发病比例最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在甲状腺8种类型良、恶性肿瘤中表达的定量研究。从定量角度探讨其在甲状腺良、恶性肿瘤中的分型和鉴别诊断意义。方法石蜡包埋切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及麦克奥迪真彩色病理分析图像分析系统,对TTF-1表达强度的阳性单位(PU)进行定量分析。结果甲状腺腺癌组细胞胞核的PU值大于甲状腺腺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胞核的PU值大于其他类型的甲状腺腺癌及甲状腺腺瘤4种亚型(甲状腺单纯型腺瘤、胎儿型腺瘤、胚胎型腺瘤、胶样型腺瘤)的PU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甲状腺滤泡癌细胞胞核的PU值小于乳头状癌组,大于未分化癌和髓样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甲状腺髓样癌和未分化癌组细胞胞核的PU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腺瘤组的4个亚组的细胞胞核的PU值较为接近,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TF-1在甲状腺良、恶性细胞的胞核表达,其表达量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癌、髓样癌、未分化癌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依次递减;在甲状腺单纯型腺寰、胎儿型腺瘤、胚胎型腺瘤、胶样型腺瘤中表达量较为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TF-1表达的定量测试有助于良、恶性甲状腺肿瘤鉴别诊断及恶性肿瘤分型。不同的甲状腺腺瘤其TTF-1具有基本类同的表达特点。  相似文献   

7.
甲状腺髓样癌属恶性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一种,其细胞学病变基础是甲状腺滤泡旁(C细胞)恶性增殖异常分化,RET原癌基因突变作为甲状腺髓样癌基因病因,microRNA近年也被证明与甲状腺髓样癌有密切的相关性。甲状腺髓样癌缺乏特定的临床特点,病程进展速度较快,属中度恶性癌,预后相对较差、目前推荐的治疗首选“甲状腺全切术+颈淋巴结清扫术”为主的手术治疗。笔者就甲状腺髓样癌临床特征、诊疗方法、治疗手段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为临床工作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饶志方 《中国药师》2014,(7):1217-1220
甲状腺髓样癌(MTC)是起源于甲状腺C细胞或滤泡旁细胞的肿瘤,约占甲状腺恶性肿瘤的5%~10%,其恶性程度介于乳头状癌和未分化癌之间,属中等恶性肿瘤.女性患者居多,具有局部浸润生长及较早出现血道淋巴道转移的特征.在临床上分为遗传性髓样癌和散发型髓样癌两种[1].临床以手术治疗为主,尤其是直径2 cm以上的MTC,虽无明显可见的淋巴结,但隐匿性淋巴结转移率可高达50%,因此,目前多主张扩大手术范围.对于晚期MTC,单靠手术难以彻底清除肿瘤.因其起源于甲状腺滤泡旁细胞,与正常甲状腺滤泡细胞相比,无法摄取碘,所以放射性131I治疗效果不佳.而传统的放疗、化疗被作为中晚期MTC无有效控制手段时的姑息治疗方法[2].2011年FDA批准的新药凡德他尼为甲状腺髓样癌的治疗提供了新武器.关键词:凡德他尼;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甲状腺髓样癌;非细胞肺癌分类号:R979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049X(2014)07-1217-04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甲状腺胸腺样分化癌(CASTLE)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对1例CASTLE进行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并结合文献讨论.结果 患者,男性,38岁,临床表现为甲状腺无痛性包块,超声检查显示低回声.镜下瘤细胞由增生的纤维间质分割成巢状或岛状.这种结构与胸腺癌中的分叶状结构非常相似.瘤细胞呈鳞状细胞或合体样细胞分化,淡嗜酸性胞浆,核椭圆空泡状,并有明显核仁,免疫组织化学瘤细胞CK、CD5、CD117阳性,TG、Caleitonin、SYN、NSE、TTF-I、EBV阴性.结论 CASTLE是类似于胸腺上皮样结构的甲状腺癌,是很少见的甲状腺肿瘤,免疫组织化学标记与胸腺癌相同.  相似文献   

10.
为了区别甲状腺良恶性病变,我们应用AgNOR染色技术对73例甲状腺病变石蜡切片核仁组成区变化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标本 选用我院送检标本共73例,其中包括:亚急性甲状腺炎5例、结节性甲状腺肿7例、甲状腺滤泡性腺瘤20例、乳头状腺瘤5例、髓样癌8例、乳头状癌13例、滤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甲状腺滤泡癌和髓样癌的彩超表现及其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47例甲状腺滤泡癌和51例髓样癌病例资料,对比研究其彩超表现和病理特征。结果女性滤泡癌例数占男女总例数比高于髓样癌俨〈0.05);髓样癌比滤泡癌更易发生淋巴结转移俨〈0.05);滤泡癌多表现为边界清楚且内部多无钙化灶,髓样癌多表现为边界不清楚且内部多有钙化灶俨〈0.05);两种类型癌变的血供表现也有差异俨〈0.05)。结论通过分析彩超表现发现,其对鉴圳诊眯斤甲状腺浪洵痛和骼样痛右一宗膏义.两种娄到有辅大善异.有助于确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外科手术治疗的方式、效果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2月至2010年2月六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41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1例甲状腺癌中乳头状腺癌33例,滤泡状腺癌5例,髓样癌2例,未分化癌1例,均行手术治疗,术中冰冻及术后病理明确诊断,其中甲状腺微小癌6例为乳头状癌,术后随访时间1-5年,33例乳头状腺癌及5例滤泡状腺癌生活良好,1例髓样癌手术后一年死亡,1例未分化癌手术后6个月死亡。结论甲状腺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规范手术范围决定了患者预后,同时应加强术后的后续治疗。  相似文献   

13.
朱卫东  王鑫 《河北医药》2010,32(8):978-978
甲状腺乳头状腺癌是甲状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属于分化型低度恶性,生长缓慢,可发病早期即出现颈部区域淋巴结转移,较少病例出现远隔转移,手术治疗效果较好。我院1998年1月1日至1999年1月1日共收治甲状腺癌27例,其中乳头状癌21例,滤泡状癌3例,髓样癌2例,鳞癌1例。乳头状癌占78%。  相似文献   

14.
冯殿  陈蔼眉 《天津医药》1989,17(6):337-338
以1%甲基硫脲块料饲喂小鼠,8个月后出现明显甲状腺功能低下,镜下呈瘤肿结构,免疫组化胶体金银法显示甲状腺组织内无 T_3和 T_4。透射电镜可见滤泡上皮细胞内质网和线粒体明显病变,部分微绒毛融合短粗的伪足样突起。扫描电镜显示滤泡上皮表面伪足融合呈枯树枝样结构,作者探讨了硫脲性甲状腺瘤肿形成的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卵巢甲状腺肿的临床和病理学特征,为其病理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确诊为卵巢甲状腺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表现特点和病理学特征。结果良性卵巢甲状腺肿10例,大体呈实性、囊实性、囊性,其中有6例肿瘤全部由甲状腺组织组成,4例可辨认出甲状腺组织,并含有其它畸胎瘤成份。组织学类型有单纯型、腺瘤型、囊性变型,恶性卵巢甲状腺1例,组织学类型为甲状腺乳头状癌。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肿瘤细胞甲状腺球蛋白抗体阳性。11例均存活,无复发。结论卵巢甲状腺肿是一种罕见的伴有甲状腺滤泡分化的低度恶性神经内分泌癌,恶性变的诊断标准同甲状腺癌。免疫组织化学甲状腺球蛋白阳性有助于诊断,恶性者可借鉴甲状腺癌的治疗方案,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6.
沈靖  芦华莉 《淮海医药》2012,30(1):25-27
目的探讨髓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髓母细胞瘤的临床资料、光镜下特征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特点。结果患者30例,男16例,女14例;发病年龄5个月~40岁。临床表现为头痛头晕伴行走不稳,CT及MRI示后颅凹占位。镜下见肿瘤由未分化小圆细胞组成,呈弥漫性及结节状分布,可伴有少量间质。免疫组化染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S-100蛋白阳性数分别为26/30、17/30、13/30。结论髓母细胞瘤为侵袭性强的恶性肿瘤,诊断应与非典型畸胎样/横纹肌样瘤、室管膜瘤、毛细胞性星形细胞瘤、淋巴瘤、小细胞未分化癌、胚胎型横纹肌肉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MET蛋白在甲状腺癌特别是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合并有或无颈部淋巴结转移及良性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8例行甲状腺手术患者C-MET蛋白免疫组织化学临床检测资料,设为甲状腺乳头状癌1、甲状腺乳头状癌2、FTC、HTC及非恶性5组,即甲状腺乳头状腺癌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甲状腺乳头状腺癌无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甲状腺滤泡状腺癌、甲状腺髓样癌和非恶性甲状腺组织。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1组的C-MET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他4组(P0.001)。甲状腺乳头状癌2组与FTC组比较,P=0.002;甲状腺乳头状癌2组与良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C-MET蛋白表达可作为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合并有淋巴结转移重要预判因素,并与肿瘤的囊外扩展和直接侵犯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8.
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的CT评估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的CT特点及其在甲状腺癌的诊断和手术方式选择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诊断的50例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的CT表现。结果50例中,Ⅱ+Ⅲ区颈淋巴结转移14例,Ⅳ区19例,Ⅴ区1例,Ⅵ9例。43例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者39例边缘规则。32例乳头状癌中,31例淋巴结明显强化密度与正常甲状腺相似,10例有囊性变,其中8例淋巴结囊内有明显强化的乳头状结节,9例有细颗粒状钙化。11例滤泡癌、髓样癌、未分化癌中,10例淋巴结明显强化,10例与甲状腺原发或复发肿瘤密度一致,密度均匀或不均匀。结论甲状腺癌转移淋巴结好发部位为颈静脉链周围、气管食管沟,淋巴结明显强化、与正常甲状腺密度一致、囊性变、囊壁内明显强化的乳头状结节及细颗粒状钙化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特征性改变,淋巴结明显强化、与甲状腺肿瘤密度一致为滤泡癌、髓样癌、未分化癌转移淋巴结的特点。它有助于甲状腺癌的术前诊断和选择甲状腺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9.
<正>甲状腺癌为临床较为常见肿瘤,包含未分化癌、乳头状癌、滤泡癌和髓样癌,其转移的途径以淋巴为主,另外还有血运及腺内转移[1]。随着医疗水平不断提高,甲状腺癌的手术方式已由甲状腺次全切除发展为甲状腺全切除术。扩大手术可最大限度把患者肿瘤组织切除,使肿瘤转移率下降,但患者术后感染、甲状旁腺的功能衰退、再出血、双侧或者单侧喉返神经受损等一些并发症没有下降,而其中最严重并发症为甲状旁腺受损所造成功能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甲状腺透明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甲状腺透明细胞癌11例,分别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11例甲状腺透明细胞癌均为甲状腺滤泡癌的亚型。结论甲状腺透明细胞癌罕见,占所有甲状腺肿瘤0.5%~1.7%,该肿瘤以胞质透明的细胞为主(> 75%),胞质的这种特征可能是由于糖原、脂质、黏液、甲状腺球蛋白、其他囊泡或扩张的线粒体蓄积所致。超声、CT检查多为实性包块。确诊需要依靠病理诊断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治疗采用手术为主的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