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3 毫秒
1.
2.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老年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整群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该院收治的92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PT、APTT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不良反应也比对照组少,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老年冠心病的临床疗效相比,前者的治疗效果更加显著,可以改善患者的相关指标,不良反应较少,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钟锦荣  张园凤  邓微微 《医学综述》2014,(24):4577-4579
目的研究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氯吡格雷抵抗的影响因素。方法将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收治的146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根据血栓弹力图检测结果分为抵抗组和敏感组,均使用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分析造成氯吡格雷抵抗的影响因素。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氯吡格雷抵抗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性别(OR=3.462,95%CI 1.4157.962),吸烟史(OR=4.941,95%CI 1.2457.962),吸烟史(OR=4.941,95%CI 1.24521.762),糖尿病史(OR=3.253,95%CI 1.37421.762),糖尿病史(OR=3.253,95%CI 1.3747.592),空腹血糖(OR=2.176,95%CI 1.0737.592),空腹血糖(OR=2.176,95%CI 1.0734.632),糖化血红蛋白(OR=3.715,95%CI 1.8264.632),糖化血红蛋白(OR=3.715,95%CI 1.8267.472),肌钙蛋白(OR=5.642,95%CI 2.9347.472),肌钙蛋白(OR=5.642,95%CI 2.9349.758),三酰甘油≥2.26(OR=2.694,95%CI 1.6349.758),三酰甘油≥2.26(OR=2.694,95%CI 1.6344.938)。结论性别因素、行为因素以及生化因素是造成氯吡格雷抵抗的主要原因,需要采取差异化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38例,行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患者52例,行氯吡格雷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凝血指标与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且不良反应率较对照组低,凝血酶时间改善幅度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结论:氯吡格雷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阿司匹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比较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老年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于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间该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9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分组方式,将此次收治于我院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各组48例.其中常规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氯吡格雷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成效.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1.66%,常规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68.75%,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胃粘膜出血率、血小板聚集率显著比常规组低(P<0.05).结论:针对老年冠心病患者,予以氯吡格雷进行治疗,疗效显著优于阿司匹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间运城市盐湖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5例与观察组55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对比2组临床疗效、血小板聚集率、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心功能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2组血小板聚集率、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小板聚集率、血清C反应蛋白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18%,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6 min步行距离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3%,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在老年冠心病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显著,在很大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氯吡格雷低反应性(Clopidogrel low-responsive-ness,CLR)的发生率,并分析其临床特征。方法:选择90例入住我院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其中有27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所有入选患者均给予氯吡格雷负荷剂量300 mg及维持量75 mg/d,于服用氯吡格雷前及服用氯吡格雷后7 d测定5μmol/L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并计算血小板聚集抑制率(△A)。根据△A分为氯吡格雷低反应组和氯吡格雷正常反应组。结果:氯吡格雷低反应的发生率为24.4%。低反应组与正常反应组比较发现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合并糖尿病及置入支架患者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LR现象可能与TC、BMI、是否有糖尿病、是否置入支架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8.
夏爱  杨泳超  钱和栋 《求医问药》2014,(17):126-127
目的 :探讨分析使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老年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3年05月~2014年0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60例患者随机分为B1组和B2组,每组各有30例患者。对这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为B1组患者使用氯吡格雷进行治疗,为B2组患者使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前后的PAG(血小板凝集)功能、凝血各指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在进行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AG相比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结束后,B1组患者的PAG明显好于B2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进行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PA(凝血酶原活度)和PT(凝血酶原时间)相比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与进行治疗前相比,进行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P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均有显著延长,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B1组患者的APTT明显好于B2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B1组患者发生胃粘膜出血的人数明显少于B2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使用氯吡格雷治疗老年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更好,安全性更高。此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吴瑷斌  李亮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1):155+157-155,157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冠心病(CHD)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64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单纯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总疗程4周,疗程结束后检测患者凝血4项,观察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的PT和PA与治疗前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APTT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抗血小板聚集效果显著,用于老年冠心病的治疗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氯吡格雷联合钙拮抗剂治疗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6年9月在我院接受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治疗的患者17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治疗药物的不同分为接受氯吡格雷治疗的对照组(n=85)和接受氯吡格雷联合钙拮抗剂治疗的观察组(n=85)。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效果、脑卒中、充血性心力衰竭、猝死、心肌梗死等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概率上均存在明显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为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提供治疗服务的过程中,氯吡格雷联合钙拮抗剂的联合运用提高了治疗的效果,降低了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概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予以临床推广以及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冠心病患者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情况,为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入选确诊为冠心病并接受PCI的患者200例,用光学血小板聚集仪(LTA)检测1 mmol/L花生四烯酸(AA)和5 μmol/L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PLAA和PLADP),将PLAA > 20%?PLADP > 40%分别定义为阿司匹林抵抗和氯吡格雷抵抗?结果:本研究未发现阿司匹林抵抗患者,入选患者PLAA均值为(2.63 ± 2.40)%;入选患者中氯吡格雷抵抗者44例(22.0%),其PLADP均值为(47.16 ± 5.82)%;氯吡格雷非抵抗者156例(78.0%),其PLADP均值为(25.62 ± 8.71)%?结论:冠心病患者阿司匹林抵抗发生率极低,而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较高,提示应针对氯吡格雷抵抗者制定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CR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安全性、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 对50例CRI及50例肾功能正常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基本临床特征、介入手术情况和肾功能变化等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高血压、糖尿病等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②MRI组造影剂肾病(CIN)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但1个月后血肌酐及肾小球率过滤均恢复术前水平,术后6个月复查较术前无明显升高(P >0.05);③MRI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以3支病变为多,对照组冠状动脉病变以2支病变为多.MRI组介入治疗实施困难,以接受优化药物治疗为主;④随访6个月,MRI组心血管不良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老年冠心病合并CRI患者经围术期调整治疗方案可耐受PCI治疗,安全性较高.如冠状动脉病变较重,再血管化困难,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白细胞miR-223-3p水平与氯吡格雷治疗后血小板反应之间的潜在相关性。方法:收 集188名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接受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的门诊患者的 一般资料和血标本,检测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诱导的全血血小板聚集率。选取血小板反应有显著 差异的患者(超反应组和无反应组),检测其白细胞miR-223-3p水平。结果:除ADP诱导的全血血小板聚集率外,两组 患者的一般资料和白细胞miR-223-3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择期PCI术后门诊患者外周血白细 胞miR-223-3p水平与氯吡格雷治疗后的血小板反应无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提高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并发肠缺血的认识,完善冠心病防治规则.方法 选择经临床和影像检查确诊的36例老年(65~74岁)冠心病患者与31例中青年(35~50岁)冠心病患者的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影像进行对比分析,分析年龄与肠系膜上动脉之间以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肠系膜上动脉病变之间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36例中19例(52.8%)肠系膜上动脉病变,对照组31例中3例(9.7%)肠系膜上动脉病变(P<0.05).观察组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者24例(66.7%),对照组多支血管病变者7例(22.6%)(P<0.05).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者31例(46.2%),合并肠系膜上动脉病变19例(19/22,86.3%);单支血管病变36例(53.7%),合并肠系膜上动脉病变3例(3/22,13.6%)(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的年龄与肠系膜上动脉病变之间有紧密相关性,年龄越大,冠状动脉损害越严重,肠系膜上动脉损害多在冠状动脉损害较严重时发生,应重视老年冠心病患者并发肠缺血的存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高龄老年冠心病(CAD)介入治疗的特点和近、远期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01~2010-06完成的122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老年患者,不包括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和比较高龄老年组(≥75岁)与年轻老年组(60~〈75岁)的临床及冠脉病变特点,不宜或未能置入支架以及术中、术后发生不良事件的比例.结果 高龄老年组(48例)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比例高于年轻老年组(7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龄老年组多见冠脉多支病变和复杂病变(P〈0.01);高龄老年组即刻治疗成功率(95.8%)与年轻老年组(98.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并发症及远期随访严重不良心脏事件高龄老年组(12.5%)均高于年轻老年组(5.4%),除1例死亡病例外,并发症经积极处理后均痊愈.结论 高龄老年CAD患者常有重要脏器的功能减退,其冠脉病变的特点常为多支和复杂病变,PCI术中、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虽然较高,但并发症经积极处理后均痊愈,预后良好,PCI是治疗高龄老年CAD患者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氯吡格雷抵抗患者中的差异性表达。方法:收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口服氯吡格雷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血液标本,根据血小板聚集率将患者分为氯吡格雷敏感组和抵抗组。两组患者各取5例,采用lncRNA芯片筛选;并另外分别取34例进行real-time RT-PCR验证。结果:lncRNA芯片筛选显示:氯吡格雷抵抗组白细胞中有11个lncRNA上调,8个lncRNA下调。Real-time RT-PCR验证显示:与氯吡格雷敏感组相比,氯吡格雷抵抗组的外周血白细胞中有2个lncRNA(NONHSAT083775.2和NONHSAT107804.2)上调,1个lncRNA(NONHSAT133455.2)下调,与芯片分析结果一致。结论:NONHSAT083775.2和NONHSAT107804.2的上调以及NONHSAT133455.2的下调与氯吡格雷抵抗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低剂量替格瑞洛治疗稳定型冠心病 (stabl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SCAD)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的方法入选SCAD患者413例,分别给予替格瑞洛60 mg/次、2次/日 (n=192)或氯吡格雷50 mg/次、1次/日 (n=221),两组均联合应用阿司匹林100 mg/次、1次/日,疗程12个月。采用3种检测方法多时点评价两组患者的血小板功能;比较两组患者的心血管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卒中等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及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  替格瑞洛组在各时点的血小板高反应性发生率均低于氯吡格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替格瑞洛组较氯吡格雷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2% vs. 11.7%,HR=0.412,95%CI为0.193~0.878,P=0.022);替格瑞洛组出血事件发生率高于氯吡格雷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低剂量替格瑞洛抗血小板方案可以降低SCAD患者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经桡动脉与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老年女性冠心病的时间、治疗成功率和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行介入治疗的60岁以上的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资料,其中经桡动脉介入(transradial coronary intervention,TRI)组40例,经股动脉介入(transfemoral coronary intervention,TFI)组40例.随访30 d,观察两组穿刺成功率、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结果 两组患者手未成功率相似(95%及97.5%,P=0.556);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间分别为(61±16)min与(61±10)min,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999).但TRI组的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显著低于TFI组.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与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冠状动脉病变时间及成功率相似,但前者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及血脂联素水平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共入选65例老年(年龄≥60岁)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吡格列酮组和安慰剂对照组,用药12周后利用流式细胞术双色分析法检测2组患者外周血中EPCs的百分比,其中EPCs以CD34+/KDR+双标记阳性确定,对比2组患者在服药前后EPCs数量及血脂联素水平的变化。结果:2组患者用药前EPCs数量基本相近,观察12周后吡格列酮组患者EPCs数量显著增加(0.027±0.017vs0.046±0.03,P〈0.05),对照组患者12周后EPCs数量虽较前有所增加,但无统计学差异。12周后2组患者脂联素水平均有所增加,但吡格列酮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联素水平显著升高(4.5±1.7mg/Lvs7.0±2.3mg/L,P〈0.05)。结论:吡格列酮能够促进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EPCs的动员过程,还可提升患者血脂联素水平,可能具有抗动脉硬化功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s,PCI)后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新桥医院心内科2009年9月至2010年 7月期间112例行PCI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术前予氯吡格雷300 mg负荷剂量治疗,术后予75 mg/d持续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