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快速破坏性髋关节病(RDC)是一种进展快速、股骨头短期内破坏吸收、患者疼痛症状严重、不同于股骨头坏死一般病程的髋关节破坏性疾病,临床较为少见。主要特点为单侧髋关节快速破坏,且1年内髋关节间隙狭窄2 mm或1年内50%的关节间隙狭窄,排除其他因素引起的关节破坏,是少见类型的骨关节炎~([1-5])。患者年龄多在60岁以上,女性、单侧多见,无明确创伤及皮质激素类用药史,无特征性的临床表现、阳性实验  相似文献   

2.
正快速破坏性髋关节病(rapidly destructive hip disease,RDHD)是一种不明原因的快速进展性的髋关节破坏性疾病,最早由Forestier于1957年报道。该疾病有多种不同命名:快速破坏性髋关节病、快速破坏性髋关节炎以及Postel’s病等。RDHD主要特点为单侧髋关节快速破坏,1年内髋关节间隙狭窄2 mm或1年内50%的关节间隙狭窄。软骨下骨缺血和细胞坏死被认为是RDHD的主要病理表现,发病机理尚不清楚,包括特发性软骨溶解、异常免疫反应、羟基磷灰石晶体的  相似文献   

3.
快速破坏性髋关节病(RDHD)是一种以髋关节,尤其是股骨头、股骨颈骨质迅速破坏从而导致髋关节功能迅速下降并伴有髋关节剧烈疼痛的疾病,人群发病率很低,60岁以上老年女性发病率相对较高。回顾性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RDHD的疾病名称、定义及发病机制等均存在明显争议,较为常用的疾病名称为快速破坏性髋关节病,影像学以中晚期股骨头、股骨颈明显骨质破坏缺损为特征性表现,结合患者疾病病程可明确诊断,但早期影像学无有诊断价值表现,患者症状体征也不具有特异性,故而早期诊断困难。目前的研究认为其发病与患者的骨质疏松状态、髋关节生物力学改变及细胞、细胞因子活化等多种因素相关,但具体的生理病理过程暂未明确。RDHD治疗早中期以对症及抗骨质疏松治疗为主,全髋关节置换术可用于晚期功能受限患者的手术治疗,但术后假体松动的发病率较高。  相似文献   

4.
快速破坏性髋关节病(rapidly destructive cox-arthrosis,RDC)是排除其他因素引起的关节破坏性疾病,为少见类型的髋骨关节炎[1-5].RDC被描述为一种进展快速、股骨头短期内破坏吸收、患者疼痛症状严重、不同于股骨头坏死一般病程的髋关节破坏性疾病.由于本病临床发生率较低,因此很多研究都是以...  相似文献   

5.
快速破坏性髋关节病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报道快速破坏性髋关节病的诊疗经验。方法 总结分析2例不常见的、原因不明的快速破坏性髋关节病。2例患者均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结果 2例患者年龄均在60岁以上,表现为疼痛髋关节的股骨头及髋臼在6—7个月内出现快速而严重的破坏。临床、实验室、病理学检查均未能找到确切病因。术后患者疼痛均消除,髋关节功能恢复正常。随访4个月,Harris评分分别由术前的28分和34分增加至术后的91分和96分。结论 骨科医生应对快速破坏性髋关节病有所认识;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21):1925-1928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快速破坏性髋关节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临床非常少见的快速破坏性髋关节病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特点,评价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本组12例患者,占同期行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的0.3%。其中男11例,女1例;平均年龄(49±12)岁。从最初出现髋关节疼痛的症状到影像学检查股骨头消失时间平均为(9±3)个月。全部使用生物固定型假体,术后平均随访(37±12)个月,无松动失败病例。Harris评分从术前平均(20±2)分提高到术后(97±3)分(P<0.01)。临床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快速破坏性髋关节病临床上非常少见,病情进展迅速,破坏严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快速破坏性髋关节病(rapidly destructive hip disease, RDHD)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收集2011~11及2012—04住院治疗的2例RDHD临床资料,对其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以及髋关节X线片、CT及MRI影像学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RDHD多见于高龄患者。髋部疼痛持续加重,口服止痛药缓解不明显,髋关节活动受限。影像学检查提示一个相对正常的髋关节在数月内出现快速、进行性破坏改变,其变化特点与常见的股骨头坏死、髋骨性关节炎等疾病有显著区别;实验室检查结果无特异性,但是具有鉴别意义。结论综合患者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体征特点,结合髋关节相关影像及其演变特点,在排除其他疾病后,可对RDHD做出正确的诊断,并指导对其进行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8.
9.
边焱焱  刘勇  姜鹏翔 《中国骨伤》2012,25(3):235-236
患者,女,35岁,2年前发现右腹股区包块,质韧、搏动性,大小约4cm×6cm,边界清晰,活动性略差,无压痛。后逐渐出现右腿肿胀,右腿内侧麻木感,无间歇性跛行、静息痛、下肢溃疡。于当地医院就诊,B超提示右腹股沟髂动脉下囊性肿物,双下肢深静脉流速低,未予治疗。患者自述2年来肿物增大不明显。此次为明确诊治就诊我院。查体:一般情况良好,双下肢  相似文献   

10.
快速破坏性骨关节病(rapiddestructiveosteoarthritis,RDO)是一种比较少见而容易被骨科医生忽略的疾病,在国内相关报道极少。其显著的特点为病理进程的快速进展,即在症状出现时X线片完全正常但数周到数月后就出现髋关节的严重破坏。1957年,Forestier第一例报道。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性,65岁。因右髋关节剧痛1个月从外地转入本院。无外伤史。疼痛为持续性,向右膝放射。右髋关节挛缩,不能伸直,微动即可引起关节剧痛。髋关节周围软组织压痛明显,但无红肿,无发热、寒战、盗汗。发病时在当地行右髋关节X线片及CT检查均未见异常。2周后复查X线片,髋片节间隙变窄,髋臼及股骨头均出现破坏。转本院后复查X线片示:关节间隙已明显变窄,骨质严重破坏。CT示髋臼、股骨头关节面不光滑,关节囊肿胀,闭孔肌、髂腰  相似文献   

12.
患者 ,男 ,3 8岁 ,某医院曾诊断为双髋关节脱位 ,手法整复后左髋复位 ,但右髋反复复位 ,未获成功。来我院确诊为右髋关节前脱位 ,此时 ,右髋高度肿胀 ,体质虚弱 ,手法复位已不可能 ,给予支持疗法 ,次日手术。取史密斯切口进入 ,见股骨头位于髋臼前外侧。同时寻找到破裂的关节囊  相似文献   

13.
髋关节前脱位较少见,双侧髋关节前脱位更为罕见。1993年7月遇见1例,报告如下。 患者男性,55岁,弯腰在2m深处挖管道,坭土塌方压在两侧臀部,双下肢不能活动。查体:双下肢呈屈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42岁,农民。1982年1月因塌方埋入土块中,由他人救出后感双髋疼痛、不能活动,即送入院。查体见患者右臀高隆,下肢屈曲内收:左髋畸形,下肢屈曲外展外旋;均呈弹性固定。X片显示右髋关节后脱位,左髋关节前脱位。在硬膜外麻醉下,先用Allis法整复右髋后脱位,一次复位成功:左侧先沿轴线牵拉,同时轻轻屈曲髋关  相似文献   

15.
2008年6月,我科诊治巨大淋巴结增生症(Castleman病)患者1例,报告如下。患者,女,16岁,左下腹间断发作隐痛5d,无恶心、呕吐,无尿频、血尿,无发热等不适,既往无特殊疾病史,无外伤及手术史,月经正常。体检无明显阳性体征。外院B超示腹膜后占位,  相似文献   

16.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62岁,"因右颈前多发肿物1年"于2003年10月6日入院.肿物逐渐增大,无疼痛,偶有低热,曾在门诊行活检,病理示:淋巴结炎,但给予抗炎治疗未见好转.同时患者自觉四肢乏力,曾在外院按"多发性周围神经炎"治疗,效果欠佳.发病期间无咳嗽、咳痰、牙龈出血及鼻衄等症状.患者3年前因"右叶甲状腺肿物"在外院行手术切除,现病理结果不详,无法判断肿物的性质.入院查体:生命体征正常,心、肺未见异常,脾脏轻度肿大;右颈外侧可扪及多个肿大的淋巴结,最大的约6.0 cm×5.0 cm,质硬,活动度差,其他部位的浅表淋巴结未扪及.四肢肌力减弱,腱反射减弱,但无病理征.CT示:右侧甲状腺呈术后改变,均匀强化,未见复发征象.右侧颈血管周围肌间隙内,显示大小不等结节状均匀强化影,上部达颈水平,下部至锁骨上、下窝,部分融合成团块状,大小约4.3 cm×3.2 cm,右侧梨状窝消失,右声带略增厚,喉室稍向左偏移.B超示:肝脏、胆囊、胰腺均正常,脾长约142 mm,厚约46 mm, 包膜光滑, 实质回声均匀. 生化检查: 白蛋白30 g/L,余指标大致正常.结合病史,临床拟诊:右甲状腺癌并颈淋巴结转移;于入院后9日行手术切除.术中见:右侧颈部有散在肿大淋巴结,最大约4.0 cm×4.0 cm×5.0 cm大小,实性,部分已融合,与右颈内静脉上段紧密粘连,右叶甲状腺未见结节.术后病理示:右颈巨大淋巴结增生,镜下以浆细胞浸润为主.术后患者拒绝放疗,予肌注干扰素300 U/d,共2月,现患者仍存活.  相似文献   

17.
Castleman病(CD)属原因未明的反应性淋巴结病之一,临床较为少见。1956年由Castleman首先报道。临床上分为局灶型CD(LCD)和多中心型CD(MCD)。组织学分为透明血管(hyalinevessel,HV)型、浆细胞(plasmacyte,PC)型、混合(mixed)型即透明血管浆细胞型(HV-PC)。由于对本病认识不深,临床上容易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18.
19.
患者,女性,13岁。平时双下肢酸痛,但能忍受。2003年6月13日上体育课,跟别的同学玩耍时不甚摔倒右大腿着地,当即右大腿剧痛,不能站立,送往当地医院拍片检查发现,右股骨上1/3骨折,后转到本院骨科住院治疗。入院查体:病儿消瘦,发育欠佳,痛苦面容,被动体位。四肢长,躯干短,腿部肌肉明显消瘦,四肢长骨肿胀,可触及骨干增  相似文献   

20.
1病历摘要 患者,女,62岁,因腹痛、腹胀、停止排便排气2d,于2004年9月7日入院。患者于30年前感有下腹痛,持续性、阵发性加剧,无发热及胃肠道症状,曾拟疑”阑尾炎”,治疗后好转,如此反复发作。于2d前感腹痛、腹胀、停止排便排气来院就诊。查体见老年女性,慢性消耗病容,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正常,腹胀,有肠型,腹软,全腹有压痛,轻度反跳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