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改良的经腰椎峡部入路方法治疗腰椎问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结果。方法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采用改良的经峡部入路方法治疗13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89例,女43例;年龄32~58岁,平均46岁。结果本组患者术后无神经损伤并发症,无伤口感染。术后随访22-52个月,平均36个月。术后根据MacNab腰腿痛手术治疗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定,优良率为96%。未发生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结论采用改良的经腰椎峡部人路可较容易进入椎管和侧隐窝,利于行神经根减压,是一种治疗腰椎间盘雍m症的窨仝右柏青津  相似文献   

2.
不同手术入路治疗极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极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不同手术入路的适应证及优缺点。方法:突出位于椎间孔内的3例采用椎管内入路,其中2例保留关节突,1例切除椎弓峡部及上下关节突。突出位于椎间孔外的3例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结果:6例均得到随访,其中优5例,良1例,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极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入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Jackson[1] 将腰椎间盘突出分为 4型 :中央型、后外型、椎间孔型和椎间孔外型。目前绝大多数作者同意将椎间孔型和椎间孔外型统称为极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极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率低 ,近10年作者遇到 7例 ,其中 6例手术治疗。突出位于椎间孔内的 3例采用椎管内入路 ,突出位于椎间孔外的 3例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 ,手术效果优良。作者就极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入路作一介绍。1 手术入路的选择术前应反复查体确定哪一节段的神经根受累。仔细阅读腰椎X线片、CT和MRI图片 ,精确确定椎间盘突出是位于椎间孔内还是椎间孔外 ,…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不同手术入路的适应证及优缺点。方法突出位于椎间孔内的3例采用椎管内入路,其中2例保留关节突,1例切除椎弓峡部及上下关节突。突出位于椎间孔外的8例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结果11例均得到随访,其中优10例,良1例,效果满意。结论位于椎间孔内突出和合并后外侧突出或椎管狭窄的椎间孔内突出应选择椎管内手术入路。向上移位的椎间孔内突出和位于出口区及椎间孔外突出应选择椎旁椎板侧方入路或椎旁肌间隙入路。椎旁肌间隙入路避免了椎板侧方入路骶棘肌过多剥离的缺点,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5.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入路的术式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入路的术式选择沈铁城,赵建忠,刘锦波,徐晓峰,汤永祥作者自1989年1月~1994年8月行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95例。在手术入路中,在原常用的椎板间开窗、半椎板切除、全椎板切除术三种术式基础上又设计了棘突、棘上和棘间韧带重建术式(以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极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不同手术入路的适应证及优缺点。方法:突出位于椎间孔内的3例采用椎管内入路,其中2例保留关节突,1例切除椎弓峡部及上下关节突。突出位于椎间孔外的3例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结果:6例均得到随访,其中优5例,良1例,效果满意。结论:位于椎间孔内突出和合并后外侧突出或椎管狭窄的椎间孔内突出应选择椎管内手术入路。向上移位的椎间孔内突出和位于出口区及椎间孔外突出应选择椎旁椎板侧方入路或椎旁肌间隙入路。椎旁肌间隙入路避免了椎板侧方入路骶棘肌过多剥离的缺点,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7.
侧前方入路手术治疗胸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2年2月~1996年4月开展经胸腔侧前方入路手术切除椎间盘治疗胸椎间盘突出症9例,经1~4年随访,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经竖脊肌横突间入路治疗椎间孔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0年3月-2007年5月,我科采用经竖脊肌横突间入路治疗椎间孔外型椎间盘突出症9例,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对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原手术入路下髓核切除术治疗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2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获得1~5年随访的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6例。男9例,女7例;年龄21~62岁,平均37.2岁。初次手术术式:半椎板间盘切除术4例;椎板间开窗间盘切除术11例;椎间盘镜显微间盘切除术1例。初次手术至复发时为6~180个月,平均32个月。再次手术术式:采用原切口显露切除椎板残端进入椎管。术中摘除髓核,松解粘连,有侧隐窝狭窄者扩大神经根管并切除膨出的纤维环。没有切除瘢痕粘连组织。结果本组再次手术病例效果优者8例占50%,良者5例占31%,可者2例占13%,差1例占6%。优良率占81%。全部病例均较术前有进步。结论原切口显露可以有效祛除病因,解除症状,对脊柱稳定有利。侧隐窝狭窄是致病的重要原因,多继发于椎间盘突出。瘢痕粘连组织无需切除。  相似文献   

10.
经峡部外缘入路手术治疗特殊类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经峡部外缘入路手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和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方法对8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Ⅰ组)和2例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Ⅱ组)采用经峡部外缘入路手术治疗,手术不破坏小关节突的功能结构。结果10例均顺利手术摘除髓核,Ⅰ组8例中7例术后即刻根性痛症状消失,随诊结果,优良率为87.5%。Ⅱ组2例术后症状明显改善,恢复原来轻工作。结论只要解剖层次清楚,经峡部外缘入路手术适用较广泛,显露清楚,创伤小,不扰动椎管内神经和不影响腰椎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报道后路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总结后路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43例疗效,将腰椎间盘突出分为膨出型及突出型两类,所有病例均经CT和(或)MRI检查确诊。结果治疗43例,7例失访,其余36例,随访1—12个月,下肢放射痛症状缓解率95%,腰背部疼痛症状缓解率54%,总有效率81.4%,术后无感染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后路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确切,关键在于恰当的病例选择和正确的术中操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后正中经椎板侧方手术入路局部解剖结构的观测,探讨该入路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注意事项。[方法]20具经防腐固定的成人尸体标本,观测横突间韧带厚度、前后方血管分布规律、腰神经前支与矢状面夹角、椎弓峡部侧缘及横突基底部副突处距腰神经前支距离。自2004年1月~2006年1月,收治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12例,其中7例采用后正中经椎板侧方手术入路治疗,5例采用后正中经椎板侧方联合经椎管内手术入路治疗。[结果]L3~S1横突间韧带厚度为0.6~1.3 mm;腰节段动脉前支及其伴行静脉90%以上位于横突间韧带腹侧上1/2处,横突间韧带背侧中1/3内侧缘处有一恒定腰节段动脉分支穿出;腰神经前支出椎间孔后与矢状面夹角为18.9°~39.2°;副突及峡部侧缘距腰神经前支距离分别为5.6~8.0 mm、1.7~3.6 mm。12例病人均取得随访,随访时间3~20个月,平均10个月。根据Nakal分级:优8例,良3例,总优良率91.67%。[结论]横突间韧带为后正中经椎板侧方手术入路中重要的解剖学标志,熟悉其应用解剖对于手术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应用后正中经椎板侧方手术入路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术后效果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脊柱内镜下经椎板间隙扩大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7年7月~2019年6月我科采用脊柱内镜下经椎板间隙扩大入路手术治疗7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取俯卧位,通道置入黄韧带及骨性椎板外缘,根据需要减压的部位向外上或者外下适度切除椎板扩大骨性椎管,切除部分黄韧带,推进舌瓣通道至靶部位,完成减压.比较...  相似文献   

14.
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附45例报告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相似文献   

15.
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及入路选择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的入路选择.方法:对我院1992~2000年间接受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38例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27例,女11例;年龄20~65岁,病程3个月~11年.侧前方入路行椎间盘切除术30例,15例同时行内固定;侧后方肋骨横突切除入路行椎间盘切除术5例;后方椎板切除入路行椎间盘切除术3例.结果:侧前方入路组术野直视、显露清晰、便于操作,无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术中发生胸膜破裂2例,腹膜破裂1例,硬脊膜破裂2例;术后发生胸腔积液2例,气胸1例,肺炎1例,脑脊液漏1例.经相应处理后获得治愈.侧后方肋骨横突切除入路难以直视硬膜和脊髓的腹侧,显露欠佳,未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术中发生胸膜破裂2例,经修补术后未出现肺部并发症.后方椎板切除入路组手术方法相对简单,但术中难以避免对脊髓造成的牵拉损伤,2例术后发生下肢神经症状加重,至术后2周出院时1例恢复至术前水平,另1例加重的症状无明显缓解.术后平均随访5.8年(4~12年),疗效参照Macnab法和Otani法评定,优17例(44.7%),良15例(39.5%),可5例(13.1%),差1例(2.7%).结论:经侧前方入路行胸腰段椎间盘切除术术野直视、清晰,相对安全且有效,是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外科治疗的首选术式;经侧后方肋骨横突切除入路只适合于极外侧型或外侧型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经后方椎板切除入路应视为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的禁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后正中入路对极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32例行手术治疗的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椎旁肌间隙入路17例,男11例,女6例;后正中入路15例,男10例,女5例,均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5.3个月。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并比较两组术前术后的疼痛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结果:椎旁肌间隙入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明显少于后正中入路组(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间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旁肌间隙入路组ODI评分少于后正中入路组(P〈0.05)。结论:极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比传统后正中入路对椎旁肌损伤更小,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完全内窥镜下经椎板间入路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评价完全内窥镜(full-endoscopic,FE)下经椎板间入路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 2008年8月~2009年2月应用FE下经椎板间入路手术治疗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16例,女14例;年龄20~52岁,平均36.1岁;病程15~120d,平均66d。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腰痛和单侧坐骨神经痛。经临床和影像学检查均为单节段病变,L5/S1 24例,L4/5 6例。突出类型:侧方型18例,旁中央型8例,游离型4例。术前、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患者腿痛和腰痛进行评定,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果:2例转为开放小切口手术,其余28例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出血量少未予估计。2例出现硬膜小裂口,无神经根损伤及术后出血等并发症。手术时间45~105min,平均70.7min;住院时间 3~7d,平均5.7d,伤口均一期愈合。26例患者出院时下肢痛消失,2例减轻。术后随访1.0~1.5年,平均1.3年,无复发病例。腿痛VAS术前、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分别为76.8mm、7.6mm和7.3mm,术后3个月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末次随访与术后3个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腰痛VAS术前、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分别为18.8mm、11.0mm和10.7mm,术后3个月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末次随访与术后 3个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FE下经椎板间入路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同时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和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  相似文献   

18.
经关节突入路治疗胸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7,自引:7,他引:10  
[目的]评价经关节突入路的手术方法治疗胸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对本院2000年1月,2004年1月手术治疗的胸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统计,获得随访的前外侧入路20例,经关节突入路2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使用SPSS 11.5对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在手术时间上经关节突入路优于前外侧入路,在手术中出血量、临床症状改善率以及神经损伤发生率上两种手术方式没有显著差异性。[结论]经关节突入路治疗胸椎间盘突出症可以缩短手术时间,但在术中出血量、再手术率以及神经损伤发生率上与常规的前外侧入路没有统计学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椎板间隙入路椎间盘镜治疗特殊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5  
目的 :总结椎板间隙入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特殊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2 0 0 0年 2月至2 0 0 0年 11月间对 12 1例特殊类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多间隙突出 4 6例 ,巨大中央型突出 2 1例 ,小关节内聚明显者 4 7例 ,游离脱出 8例 ,明显钙化 2 6例 )。行椎板间隙入路椎间盘镜治疗。结果 :随访 3~ 10个月 ,手术优良率95 %。结论 :应用椎板间隙入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特殊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经椎板间隙入路椎间盘镜治疗合并病变间隙小关节内聚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对策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自2000年3月至2000年11月经椎板间隙入路椎间盘镜治疗的255例腰椎问盘突出症的CT片,测量其形态上呈小关节内聚改变的47例腰椎CT片数据,制定统一标准选择病例。并依据1994年中华骨科学会脊柱外科组制定的手术疗效标准,随访观察疗效。结果 随访45例,优34例,良l0例,优良率97.8%。结论 合理选择适应证,经椎板间隙入路椎间盘镜治疗合并病变间隙小关节内聚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可以达到较理想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