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七情是人对周围事物的反应,不同的情志变化,可直接使脏腑功能失凋,导致病情加重。而情志的舒展、气血和顺,则可缓解病情,加速痊愈。因此,护理人员对每个病人的情志护理不可忽略。1 七情因素对脏腑的影响及所致病证 古语曰:“精神内伤,身必败之”。又如《内经》所说:“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百病之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情志过极则火动于内,气逆于上,迫血妄行而成血证。最常见的情志护理以心、肝、脾三脏病证为多。情志影响于心,则心神不宁  相似文献   

2.
情志,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也称“七情”,是机体的精神状态。在一般情况下,它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反映,属于正常精神活动的范围。但是,由于长期的精神刺激,或突然受到剧烈的精神创伤,超过了人体生理活动所能调节的范围,就会引起疾病的发生,是引起疾病主要因素之一。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素问:举痛论》说:“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喜伤,则心神不安,精神焕散,思想不能集中,或语无伦次,哭笑无常,精神错乱,举止失常,甚致发狂。怒伤,则肝气上逆,血郁于上,可致神昏暴厥或呃逆呕吐,腹胀食滞。思伤,则食  相似文献   

3.
郁证病名首见于明代《医学正传》,其主要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致,临床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胁肋胀痛、或善哭易怒、心疑恐惧咽中如有异物等表现为特征的类病证,张介宾《景岳全书·论情志三郁证治》载:“思则气结,结于心而伤于脾也,悲则气消,忧则气沉,必伤脾肺”。所以脾脏在郁证的形成发展过程中至关重要,从脾论治郁证当可常获良效。  相似文献   

4.
目前,心理社会因素与疾病的密切关系已被更多的医务工作者重视。笔者在此浅谈一下中蒙医对心理社会因素的早期认识。中医学认为,引起疾病的原因是多样的,在一定条件下,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气、情绪异常、饮食劳伤等均可产生疾病,人的情绪波动过于激烈或者持久,是疾病产生的重要原因。《素问·痛拳论》指出,情绪变化能使气机发生紊乱,即“怒则气上,喜则气绥,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同时还认为因内脏气血的变化,也会影响到情绪的异常。如《素问·调经论》指出,“血有余则怒,不足则恐”。《灵枢·本神篇》又指出:“肝气虚…  相似文献   

5.
谈练功人的情绪调控张振利学练气功,应该注意调控过激情绪,防止七情干扰。因为七情过激,不仅影响练功效果,也有害于身体。七情,主要指人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举痛论》中说:“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气是血之帅...  相似文献   

6.
王莉萍 《河北中医》2003,25(9):710-710
老年人由于机体免疫力下降 ,易患多种疾病 ,且病程长 ,并发症多 ,康复慢 ,故做好老年患者的康复护理至关重要。1 情志护理《素问·五运行大论》指出 :“怒伤肝” ,“喜伤心” ,“思伤脾” ,“悲伤肺” ,“恐伤肾”。《素问·举痛论》指出 :怒则气上 ,喜则气缓 ,悲则气消 ,恐则气下……惊则气乱……”说明情志过极 ,可直接使脏腑功能失调 ,导致病情加重 ,而情志舒展 ,气血和顺 ,则可缓解病情 ,加速痊愈。老年人患病后 ,易产生恐惧、悲观心理 ,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交谈 ,了解其心理状态 ,消除其恐惧和悲观心理。并说明不良情绪对身体的不良影…  相似文献   

7.
人的情志活动与内脏有密切联系 ,情志之伤能损五脏。《灵枢·百病始生篇》曰 :“喜怒不节则伤脏 ,脏伤则病起于阴也。”肝为刚脏 ,性喜条达舒展 ,慢性乙型肝炎属于中医学“胁痛”、“积聚”、“虚劳”等范畴 ,其发病脏腑多责之于肝。怒伤肝 ,郁闷伤肝。若情志失调 ,或愤怒 ,或抑郁 ,超过肝脏的调节限度将导致肝失疏泄、气机不畅 ,则可加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病情。可见 ,情志活动对疾病的预后有重要影响。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 ,情志护理已成为护理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就 2 1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情志状态进行调查 ,并采取相应护理…  相似文献   

8.
<正> 2.关于病机内容 (1) 从病因学、发病学看,外感六淫之气,内伤七情之气,均可导致气病。如《素问·举痛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这说明六淫邪气、七情内气等不同病因可致不同病机。如“风客淫气……邪伤肝也”(《素问·生气通天论》),“诸气膹郁,皆属于肺”及“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素问·至真要大论》)等论  相似文献   

9.
治水一得     
水肿病,亦称“水”、“肿”、“肿胀”、“水气”等,其发病机理历代医家多有论述。《素问》记载:“其本在肾,其末在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张景岳曰:“凡水肿等证,乃脾、肺、肾三脏相干之病……肺虚则气不化精而化水,脾气虚则土不制水而反克,肾虚则水无...  相似文献   

10.
人体的病理过程,不外乎阴阳偏颇、邪正相争、升降逾常等几个方面,而气之失调始终贯穿其中,因此辩证论治每每着眼于“气”。《索问》曰:“百病生于气也。”即指此而言.经文中列举了许多例子,如“想则气上,喜则气级,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怒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等等。气为血之帅,血赖气生,又赖气行,血之升降、寒热、虚实无不从乎气。《灵枢·五音五味》篇云:“如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以其数脱血也。”在妇科临床上.清志不畅,病邪阻滞,多伤于气。气升则血逆而上出;气陷则随之而下钢;气热…  相似文献   

11.
情志所伤为临床常见致病因素之一,也是加重病情、导致疾病恶化的重要原因。对此祖国医学论述颇多,但对小儿情志病鲜有论及,认为小儿很少有情志所伤。事实上绝非全然,在儿科临证中情志致病并非少见。一、常见小儿情志病 1.小儿神气怯弱,智慧未充,若目睹怪物、耳闻巨响,或夜作恶梦,则可突然惊恐。惊则伤神,恐则伤志,致使心神不宁、神志不安,易生夜啼;“惊则气乱”,心神失守,可发为惊风、癫痫;“恐则气下”,肾气不固,又可引起遗尿;突受惊吓,因小儿脾胃素虚,可致中焦气机逆乱、升清降浊失调,引起呕吐、泄泻等症。  相似文献   

12.
七情,就是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活动,中医认为它是人体对外界环境的生理反应,一般情况下是不会直接致人于病的。但是,倘若情志活动剧烈、过度,超越人体能够承受的限度,并持久不得平静,那就必然影响脏腑气血功能,导致全身气血紊乱。如《素问·举痛沦》说:“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又如“怒伤肝、喜伤心、思伤睥、忧伤肺、恐伤肾”等,都说明了七情的过度偏激对人体的气血、脏腑均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浅谈七情对妇科疾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七情是指人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人有五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适当的七情能舒发情感,有益健康。而当七情太过,超过人体本身的自我调节范围,就会导致脏腑、气血、经络功能失常,称之为七情内伤。《素问·举痛论》指出:“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也。”由于七情内伤可使人致病,或使病情反复甚至恶化,尤其是妇人“善怀而多郁,又性喜褊隘”,易为情所伤,故《景岳全书·妇人规》云:“妇人之病不易治也……此其情之使然也。”此外女性特殊的生…  相似文献   

14.
张改花 《山西中医》2003,19(1):63-63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 ,护理学亦由“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观念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观念。这种转变蕴含着中医以人为本、辨证施治的精髓。祖国医学很早以前就将七情 ,即 :喜、怒、忧、思、悲、恐、惊列为内伤致病因素 ,称内伤七情。在正常情况下 ,七情是正常生理表现。当某些特殊因素导致情志太过或不及时 ,就会损害脏腑气机 ,故有喜伤心 ,怒伤肝 ,思伤脾 ,悲伤肺 ,惊恐伤肾及喜则气缓 ,怒则气上 ,思则气结 ,惊则气下之说。实践证明 ,在临床护理中及时掌握病人情志变化 ,运用七情相互转变、相互制约的理论 ,采取以情胜情的护理措施是…  相似文献   

15.
情志调节保健的基本法 五神脏调节学说是以上述情志论为基础,其核心论点是情志相胜,更相为治,及抑情预治。情志相胜,是指有意识地诱导一种情志,并使其产生调整或抑制所存在的不良或偏离情绪效果的过程。如悲胜怒,怒胜思,思胜恐,恐胜喜,喜胜忧,“胜”体现为制约或调控的关系或作用。更相为治,是指有目的地努力改变或调整自身情志及行为,以达到养心调神、心身健康的效果。因此中医提出“十二少”,即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行,“少”即为“不要”或“不再”。抑情预治则意指顺应地保持良好的情绪水平或乐观自在,也可达到避免情志过伤,防病健体的效果。此即所谓“智者乐。仁者寿”之说,其“智”意为豁达,“仁”意为善良。  相似文献   

16.
遂心则心喜,遂心则气达,遂心则结开,遂心则神归,遂心则脏和,遂心则意足,遂心则情柔,遂心则气顺,遂心则情舒。  相似文献   

17.
吴丽君 《光明中医》2005,20(3):14-15
冠心病是动脉硬化导致器官病变最常见的类型 ,属祖国医学“胸痹”、“心痛”之范畴。现代医学和祖国医学均将劳累、情绪激动 (愤怒、焦虑、过度兴奋等 )、饱食、受寒等视为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病诱因。针对其发病诱因 ,运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中医临床护理 ,“防患于未然”十分必要 ,现将个人粗浅认识述之如下。1 发病诱因与中医基础理论1 1 劳累 :冠心病多发于中、老年人。人到中年之后脏气渐衰 ,气血阴阳逐渐不足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年四十而阴气自半起居始衰矣 ,……”《素问·举痛论》 :“劳则气耗”。中医认为劳累 ,耗伤心气 ,…  相似文献   

18.
肛肠疾病属于祖国医学“痔瘘”范畴,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内经》云“诸痛痒疮,皆属于火”,这是中医的基本病机,肛肠疾病也不例外。《东方宝鉴》中说:“疾病之因,小肠有热必痔,大肠有热必便血。”可见由热邪致病,会导致各种痔疾。《仁斋直指方》中“热则血伤,血伤则经滞,经滞则气不运行,气与血俱滞,乘虚而坠人大肠,此其所以为痔也”。热为火之渐,  相似文献   

19.
肛肠疾病属于祖国医学“痔瘘”范畴,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内经》云“诸痛痒疮,皆属于火”,这是中医的基本病机,肛肠疾病也不例外。《东方宝鉴》中说:“疾病之因,小肠有热必痔,大肠有热必便血。”可见由热邪致病,会导致各种痔疾。《仁斋直指方》中“热则血伤,血伤则经滞,经滞则气不运行,气与血俱滞,乘虚而坠人大肠,此其所以为痔也”。热为火之渐,  相似文献   

20.
在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中,哪一种情绪伤人最多?发病的比例最大?我们的一项研究结果明确地说明是“怒”!怒作为一种粗糙的、原始的、基本的、冲击性的情绪,可常常发生,不时引起疾病,甚至死亡,老年人特别要注意。中医强调“怒则气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