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治疗难治性青光眼2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羊膜移植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临床收治的20例(20眼)难治性青光眼患者施行小梁切除术联合巩膜瓣下生物羊膜植入术,术后观察其视力、前房、滤过泡和眼压等情况。结果:术后眼压明显降低,视力稳定或提高,功能性滤过泡形成良好,并发症仅为早期浅前房和低眼压。结论:羊膜移植应用于难治性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可有效地防止滤过泡的瘢痕组织形成,并发症少,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分析羊膜移植应用于青光眼手术的临床效果及护理经验。方法对32例(32眼)原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随机分成16例(16眼)治疗组,行小梁切除联合巩膜瓣下羊膜移植术,并设16例(16眼)对照组,行小梁切除术。并介绍人羊膜的制作和保存等护理方法。结果术后治疗组功能性滤过泡的形成及眼压控制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将无菌处理、无传染病、低温保存的羊膜应用于小梁切除术,可有效防止滤过泡的瘢痕组织形成,进一步提高青光眼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小梁切除术联合同种异体羊膜植入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40例(54只眼)难治性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手术,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术后滤过泡形态和功能,眼压,视力变化,并发症等情况。结果:54只眼术后全部形成并保持功能性滤过泡,眼压除2只眼需局部应用降眼压药控制在21 mmHg以下外,其余眼压均在10 mmHg~21 mmHg之间。未发现因羊膜植入所致的并发症。结论:羊膜移植在难治性青光眼滤过性手术中的应用疗效显著,且无毒副作用,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非穿透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手术疗效。方法对18例(24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采用经上方巩膜瓣下非穿透小梁切除结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一期植入术治疗,观察眼压、视力、滤过泡状态及并发症。随机选用同时期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一期植入术患者29例(29眼)做对照。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平均眼压、手术并发症、术后视力、滤过泡形成情况。结果术后观察组平均眼压、手术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视力、滤过泡形成情况同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非穿透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疗效满意,手术后反应轻,是较为理想的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术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小梁切除术联合结膜瓣下植入生物羊膜对难治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64例(64眼)难治性青光眼,配对分为两组,分别施行小梁切除术(A组)或小梁切除联合结膜瓣下植入生物羊膜(B组)。术后观察眼压、滤过泡、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随访30个月,手术成功者A组共14眼,成功率48.28%;B组26眼,成功率86.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31,P=0.027)。两组术后并发症无显著差异。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结膜瓣下植入羊膜能显著提高难治性青光眼滤过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郑康铿  李虹霓  林静君  黄梓材 《新医学》2005,36(7):407-408,427
目的:研究冷藏羊膜在青光眼滤过术中的抗增生作用.方法:48例(48眼)青光眼患者分为移植组和对照组各24眼,均施行小梁切除术,移植组术中在巩膜瓣下植入羊膜移植片,而对照组术中未行羊膜移植,两组术后随访观察1年.结果:移植组和对照组的功能性滤过泡的生成率分别为88%和67%(P<0.05),术后平均眼压分别为(2.0±0.7)kPa和(2.7±1.0)kPa(P<0.05),手术成功率分别为88%、67%(P<0.05),而两组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羊膜移植可减少滤过道瘢痕的形成,显著提高青光眼滤过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植入是一种新型抗青光眼手术,是传统小梁切除术的发展和改良。方法行非穿透性小梁切除联合羊膜植入。结果本组5例6眼全部获得成功,病人视力在术后1周左右基本达到术前水平。眼压术后1周为14~18mmHg,术后1个月为17~18mmHg,术后3个月为18~19mmHg,均得到了有效控制。术后1~2d形成弥散隆起的功能性滤过泡。结论将传统小梁切除术改良成非穿透性小梁切除联合羊膜植入,术中能够不使房水大量外流,达到缓慢降低眼压,又不发生眼压突然骤降、术后浅前房等并发症。而植入羊膜,能有效的促进功能性滤过泡的形成,阻止术区组织瘢痕化,保持滤过道通畅,从而达到长期稳定降低眼压的效果。术后病人自我感觉好,视力恢复快,治疗周期短,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三角形巩膜瓣在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对26例(28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采用三角形巩膜瓣下小梁切除联合隧道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3个月至6个月,观察术后视力、眼压、滤过泡。结果术后矫正视力0.1者3眼(10.71%),0.12~0.3者9眼(32.14%),0.4者16眼(57.14%),视力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前眼压28~50 mm Hg(1 mm Hg=0.133 k Pa)。术后眼压26眼维持正常眼压,2眼眼压稍高于正常,辅助降眼压眼药能维持正常眼压,术后达到功能型滤过泡26眼(92.86%),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三角形巩膜瓣下小梁切除联合隧道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术后能较好控制眼压,可提高视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羊膜移植在难治性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疗效。方法:对20例20眼难治性青光眼施行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羊膜,术后随访3~12个月,观察视力、滤过泡及眼压情况。结果:随访期间除1眼眼压28 mm Hg需用药物控制之外,其余19只眼眼压13.68~20.12 mm Hg,滤过泡均呈弥散型功能性滤过泡,视力提高6眼。结论:羊膜移植联合小梁切除术可提高功能性滤过泡的成功率,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再次抗青光眼术时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术治疗的效果.抗青光眼术后复发高眼压19例(19眼),施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术,观察术后眼压、滤过泡、视力情况.结果:术后末次随访时眼压平均为(16.6±3.4)mmHg,用药种类平均为(0.8±0.5)种,眼压控制成功率达84.62%(16眼),可见Ⅰ、Ⅱ型的功能性滤泡.视力维持不变.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术能够有效控制眼压,并发症少,是抗青光眼术后复发高眼压患者再次手术可以选择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陈洁秀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7):1580-1582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中改良巩膜瓣的制作方法,观察术后巩膜瓣的大小及缝合与房水滤过量和滤过泡形成的关系及护理方法。方法对11例(20只眼)不同类型的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中制作4 mm×6 mm巩膜瓣,巩膜瓣的后缘与巩膜床间作三针跨度为4 mm的闭合式缝合,并形成前房,观察术后早期房水滤过量和滤过泡的形成。术后进行随访,做好相关护理。结果术后随访半年,术后末次随访平均眼压1.14±0.33 kPa,与术前平均眼压3.31±2.04 kPa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t=4.889,P=0.0001)。滤过泡:7 d内Ⅰ型15只眼,7 d后~半年Ⅰ型13只眼。术后均无前房形成迟缓。结论小梁切除术中大巩膜瓣的制作及闭合式缝线技术的应用可使术后早期前房自然恢复快,功能性滤过泡形成早,眼压控制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巩膜瓣可调整缝线在青光眼术中的应用及术后效果.方法: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巩膜瓣可调整缝线治疗56例(62眼)青光眼患者.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及可调整缝线1~2条.结果:术后眼压控制良好,Ⅰ、Ⅱ度浅前房发生率低,滤过泡形成良好.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及可调整缝线能有效降低眼压.控制术后滤过水平,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小梁切除联合羊膜植入术治疗复发性青光眼的效果及并发症。方法:对27例(27眼)滤过手术失败需再次手术的青光眼患者采取小梁切除联合羊膜植入手术,观察术后疗效、眼压和并发症。结果:术后6个月患者眼压13.35~32.97(16.88±5.80)mm Hg,其中23眼眼压降至<21 mm Hg,仅4眼眼压>21 mm Hg。手术完全成功率85.2%,条件成功率11.1%,失败率3.7%,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及羊膜排斥反应。结论:小梁切除联合羊膜植入术是治疗复发性青光眼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丝裂霉素联合巩膜瓣调节缝线在婴幼儿青光眼滤过术中的应用。方法观察16例26眼婴幼儿青光眼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和巩膜瓣可调节缝线的治疗效果,分析术后并发症。结果26眼婴幼儿青光眼术后一周眼压控制率为96.15%,术后半年眼压控制率为88.46%,术后3年眼压控制率为76.92%。术后并发症包括:术后浅前房、术后滤过泡漏、术后低眼压、术后滤过泡纤维化等。结论尽管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和巩膜瓣可调节缝线在婴幼儿青光眼的治疗中仍然存在一些并发症,但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超声生物显微镜(UBM)观察巩膜瓣下深层纵形小梁切除术后的房角情况并探讨其术式的降眼压机制。方法采用巩膜瓣下深层纵形小梁切除术对患各种不同类型青光眼的85名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在术后检查以及其后的随访期间使用加拿大OTI Scan1000型超声生物显微镜观察其术眼并监测眼压,随访时间3~30个月,平均(7.9±6.2)个月。结果UBM观察术后均形成明显弥散性滤过泡,平均眼压(14.22±3.62)mmHg。随访过程中,54眼有功能性滤泡;16眼术后2~3个月功能性滤过泡消失。结论UBM检查能直观地了解巩膜瓣下深层纵形小梁切除术后的眼前段状态,并能对该手术的降眼压效果及术后远期疗效作出评估。  相似文献   

16.
徐国英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6):4296-4297
目的探讨在小梁切除手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联合巩膜瓣可调缝线治疗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0例70眼各种类型青光眼患者进行随机分组,试验组35眼行小梁切除术,术中一次性应用丝裂霉素C联合巩膜瓣可调缝线,对其术后疗效进行观察及随访;对照组35眼行常规小梁切除术。结果所有病例术后视力较术前视力不变或增减1行,视野基本不变,试验组的眼压控制率、功能性滤过泡比例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3,P〈0.01),浅前房的出现比例比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86,P〈0.01),无严重并发症,眼压控制良好。结论丝裂霉素C可有效抑制术后成纤维细胞增生,只需1次用药,不引起眼内损害,联合使用巩膜瓣可调缝线减少了手术算管痒.椹高了青光眼手术的成功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后调控眼压在正常水平的方法。方法对52例(55只眼)小梁切除术后患者用眼球按摩、拆除巩膜瓣缝线及注射5-FU等综合疗法并进行观察。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观察12~24个月,眼压均稳定在正常值内。结论综合疗法可促进功能性滤过泡形成,使眼压稳定,提高青光眼小梁切除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小粱切除联合羊膜植入术治疗复发性青光眼的效果及并发症.方法:对27例(27眼)滤过手术失败需再次手术的青光眼患者采取小粱切除联合羊膜植入手术,观察术后疗效、眼压和并发症.结果:术后6个月患者眼压13.35~32.97(16.88±5.80)mm Hg,其中23眼眼压降至<21 mm Hg,仅4眼眼压>21 mm Hg.手术完全成功率85.2%,条件成功率11.1%,失败率3.7%,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及羊膜排斥反应.结论:小梁切除联合羊膜植入术是治疗复发性青光眼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微创小梁切除结合生物羊膜移植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该院眼科收治的青光眼患者100例(120眼),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实施微创小梁切除结合生物羊膜移植术治疗,对照组仅实施微创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1年随访,对照组中保持功能性滤过泡40只眼,百分比为66.67%,观察组中保持功能性滤过泡53只眼,百分比为8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眼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房水流畅系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青光眼临床治疗中,对患者实施微创小梁切除结合生物羊膜移植术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对眼压起到良好的控制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青光眼患者小梁切除术后 ,部分术眼巩膜瓣发生瘢痕化 ,滤过泡消失或局限性隆起呈包裹样滤过泡 ,局部应用降眼压药物 ,常不能控制眼压 ,需再次手术或再次手术效果不理想。为避免再次手术的风险 ,作者于1997年5月~2000年10月对81例 (102只眼 )小梁切除术后发生巩膜瓣瘢痕化的滤过泡行局部丝裂霉素C注射联合瘢痕巩膜瓣刺开的治疗和护理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81例 (102只眼 )中男48例 (63只眼 ) ,女33例 (39只眼 )。年龄16~80岁。青光眼类型包括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