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合理情绪行为疗法治疗偏头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紧张、焦虑、抑郁是偏头痛的重要诱发因素,而紧张、焦虑、抑郁与患者不合理信念、不正确的应付策略密切相关.药物疗法是目前治疗偏头痛的主要方法,但其不能改变患者的不合理信念,从而减少头痛诱发因素的产生.目的观察药物疗法和合理情绪行为疗法对偏头痛的近远期疗效,以期为偏头痛患者提供更为安全有效的干预措施,从而改善其远期生活质量.设计以偏头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健康人群为对照组的观察对比研究.单位一所市级医院的心理咨询门诊(现已撤消).对象研究对象为289医院心理咨询门诊1999-03/2001-10的偏头痛患者,共86例,其中男34例,女52例,年龄16~48岁,平均35岁,病程2~11年.采用查表法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合理情绪行为疗法组和药物组各43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病情、文化程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另设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2例,女18例,平均36岁.方法合理情绪行为疗法组采用合理情绪行为疗法;药物组给予阿米替林50~100 mg/d,尼莫地平60 mg/d,口服,治疗12周,观察24周.比较两组患者偏头痛效疗评分及治疗前后事件相关电位P300,90项症状自评量表评分.主要观察指标两组患者偏头痛疗评分及治疗前后P300,90项症状自评量表评分比较.结果两组患者90项症状自评量表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经治12周,两组患者偏头痛疗效评分、90项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及主要因子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降低(P<0 05),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停止治疗后第12周,合理情绪行为疗法组90项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及主要因子分、偏头痛效疗评分、P300潜伏期与治疗12周时基本相同,P300波幅显著增高,而药物组90项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及主要因子分、偏头痛疗效评分与治疗12周时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同期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合理情绪行为疗法能减少偏头痛发作次数、降低偏头痛疗效评分,近期疗效与药物组相似;同时能够改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改变患者不合理信念、提高其应付策略,远期疗效明显优于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2.
门诊式森田疗法在神经症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59例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药物治疗及药物治疗合并森田治疗,疗程7~10周,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疗效。治疗后两组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下降值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1)。新森田疗法对神经症有明显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森田疗法在门诊强迫症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将56例符合CCMD-3的门诊强迫症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8例,均接受氯丙咪嗪治疗,研究组同时应用森田疗法。两组分别于治疗前、第12次、18次治疗后进行耶鲁布朗强迫症状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定。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各量表评分均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lt;0.01);疗后组间比较,研究组各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lt;0.05~0.01)。药物合并森田疗法治疗强迫症患者中疗效显著,优于单一药物治疗,可用于门诊患者。  相似文献   

4.
足浴和足部按摩对腹部术后患者情绪及胃肠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周红玲 《中国临床康复》2004,8(14):2700-2701
目的:观察足浴、足部按摩对腹部术后患者情绪改善及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筛选病例60例,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腹外科常规治疗与护理。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上增加足浴、足部按摩等。两组患者实验前后分别进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SA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和汉密尔顿焦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RSD)24项评定及胃肠功能恢复评定。结果:经1周实验观察,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情绪状态SDS总分、SAS总分及HRSD和HAMA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治疗后,对照组的各项评分无明显改善,而治疗组可见分值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17,2.24,2.28,P&;lt;0.05;t=2.99,3.14,P&;lt;0.01)。治疗组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提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97,2.30,P&;lt;0.05)。结论:足浴、足部按摩对患者的情绪改善及胃肠功能恢复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心理因素在影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效果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心理因素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效果的影响,以便于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负性情绪,合理用药,提高高血压患者的治愈率。方法:采用对照研究的方法在武汉大学医院门诊患者中随机抽取药物治疗的13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将治疗有效的患者纳入研究组(n=83),治疗无效的纳入对照组(n=53),应用症状自评量表、生活事件评定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进行心理测评。结果:13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焦虑情绪平均得分与全国常模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52.57&;#177;11.54和33.80&;#177;5.90;U=9.25,P&;lt;0.01);而治疗有效组和治疗无效组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36.68&;#177;8.76和55.68&;#177;23.36;U=5.60,P&;lt;0.01),显示药物治疗疗效不佳的患者心理测评时焦虑情绪多较高,其经历的负性生活事件的刺激量也较高,而相应的社会支持分值较低。经多元逐步判别分析发现:负性生活事件的刺激量、与家庭生活有关的问题、社会支持总分、焦虑自评量表等4个因子对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有鉴别作用,归类正确率为78.69%。结论: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治疗除常规用药外,还应注重患者心理社会方面的有关影响因素的调适。  相似文献   

6.
黄国光  陈强  李梁 《中国临床康复》2004,8(9):1628-1629
目的:比较行为疗法和药物疗法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失眠症的疗效.方法:在原有抗精神病药物剂量不变的情况下,对有失眠症状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行为疗法组30例(采用刺激控制程序法)和药物疗法组30例(给予阿普唑仑或艾司唑仑口服),用自制疗效评定标准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来评定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疗效和PSQI评分无显著差异(P&;gt;0.05)。终止治疗4周后行为疗法组显著优于药物疗法组(P&;lt;0.01),药物疗法组复发率高达50%。结论:治疗康复期分裂症患者的失眠症状,行为疗法与药物疗法均有较好疗效,且疗效相当;行为疗法可避免药物不良副反应,降低复发率,提高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7.
心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综合心理治疗对冠心病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的干预效果,及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南昌市第一医院冠心病患者62例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及对照组,每组31例。两组均按常规的心血管科治疗,干预组同时配合综合性心理治疗,共3周。干预前后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患者进行评定,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干预组第4周SDS(39.72&;#177;8.96)及SAS评分(40.46&;#177;5.6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t=3.70,5.88;P均&;lt;0.01);两组SDS及SAS差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4.33,4.58;P均&;lt;0.01);干预组SCL-90的阳性项目数、躯体化、敌对性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值差异有显著性(t=3.66,8.28.2.01;P均&;lt;0.01);干预组住院天数[(34&;#177;8)d]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x^2=6.78,P&;lt;0.05);临床疗效大体评定干预组也优于对照组。结论:心理治疗能显著降低冠心病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的严重程度,并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uneltilonal dyspepsia,FD)与精神心理因素的关系及抗抑郁治疗对其的疗效。方法:对100名正常人和100例FD患者进行抑郁自评量表(Zung)评分;将伴有抑郁症状的FD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9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给予抗消化不良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结合抗抑郁治疗。治疗6~8周,两组治疗后再行量表评分。结果:Zung量表评分显示39%的FD患者有抑郁情绪,正常人及FD患者的量表评分(19.25&;#177;5.67和53.91&;#177;11.35)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759,P&;lt;0.01);对照组和实验组消化不良控制总有效率分别是45%,84%,差异有显著性(x^2=6.39,P&;lt;0.01)。结论:FD与精神心理因素关系密切,抗抑郁药治疗能有效地改善FD患者的抑郁和消化不良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在开放式病房中认知疗法结合百优解治疗老年抑郁性神经症的效果。方法:符合CCMD-2-R抑郁性神经症诊断标准的老年抑郁性神经症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各35例。对照组单用百优解20mg/d治疗;联合治疗组并接受认知疗法。应用Beck抑郁自评量表(BDI)、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两组治疗前、治疗2,4,8周(治疗结束)时的疗效;应用SCL-90量表评定两组治疗前、治疗结束、随访0.5和1a时的疗效。结果:治疗2周,联合治疗组的BDI总分和HAMD总分分别为13.8&;#177;2.6,20.8&;#177;3.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6.8&;#177;4.2,26.8&;#177;4.2)(t=3.527,6.667,P&;lt;0.01);治疗8周后联合治疗组的BDI总分和HAMD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2.890,3.328,P&;lt;0.01);治疗4周时,两组的BDI总分和HAMD总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gt;0.05)。治疗8周,随访0.5年时,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的SCL-90的躯体化、焦虑和抑郁3个因子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t=2.608~5.071,2.133~3.854,P&;lt;0.05~0.01);随访1年时,对照组SCL-90的3个因子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结论:认知疗法结合百优解对老年抑郁性神经症有较好的近、远期疗效和预防复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功能性腹痛综合征(functional abdominal pain syndrome,FAPS)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抗抑郁治疗的效果,探讨提高FAPS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干预措施。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消化科FAPS患者26例,并与21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对照。对其中19例FAPS患者应用盐酸氟西汀20mg/d(批号:031214)治疗8周,疗程结束时用上述量表进行评定,与治疗前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治疗前SCL-90、HAMD、HAMA量表评分除精神病性外,其余各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lt;0.01);治疗后除惊恐及日夜变化外,其余各项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lt;0.01)。结论:FAPS患者普遍存在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抗抑郁治疗能改善抑郁焦虑症状。  相似文献   

11.
抗抑郁治疗对脑卒中后心理及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者是否需合并抗抑郁剂治疗及不同抗抑郁剂对脑卒中后心理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完成观察治疗者87例。对3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4,8,12周分别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CNS)及修订的巴氏指数量表(MBI)进行评分。结果:治疗12周后CNS评分比较,帕罗西汀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1),丙米嗪组与对照组及帕罗西汀组与丙米嗪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gt;0.05)。MBI评分比较,帕罗西汀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1),丙米嗪组与对照组及帕罗西汀组与丙米嗪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gt;0.05)。HAMD评分比较,帕罗西汀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意义(P&;lt;0.001),丙米嗪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1),帕罗西汀组与丙米嗪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HAMA评分比较,帕罗西汀组与对照组及丙米嗪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lt;0.01),帕罗西汀组与丙米嗪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帕罗西汀与丙米嗪对焦虑、抑郁症状有效率为87%及85%,明显优于对照组缓解率47%,帕罗西汀、丙米嗪和对照组神经功能恢复的有效率分别为90%,70%,57%(帕罗西汀组与对照组比较,P&;lt;0.01,丙米嗪组与对照组比较(P&;gt;0.05)。结论:对脑卒中后心理障碍者需合并抗抑郁剂治疗,帕罗西汀与丙米嗪抗焦虑、抑郁疗效相同,前者副作用小,依从性好,对神经功能恢复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2.
邓家令 《中国临床康复》2003,7(13):1968-1969
对31例健康人和31例脑震荡后综合征患者(研究组)进行双密尔顿焦虑虽表(HAMA)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结果显示研究组普遍存在抑郁和焦虑情绪,其精神和躯体症状与正常人之间差异存在着非常显著性意义(P&;lt;O.O01)。研究组接受盐酸氟西汀(奥麦伦)治疗8周后,精神和躯体症状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抗抑郁药帕罗西汀治疗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的疗效和适应证。方法:将50例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患者分成两组,综合组给予帕罗西丁治疗(赛乐特20-40mg/d),对照组给予传统的单纯内科治疗(谷维素、安定等),两组均配合支持性心理治疗,治疗期为4周。于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评分。结果:50例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患者中60%存在焦虑症状,53%存在抑郁症状。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患者的SAS、SDS及Scl-90的部分因子评分均明显高于常模,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4周后综合组SAS、SDS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有情绪障碍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患者经抗抑郁治疗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减分综合组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无情绪障碍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患者经两种疗法后其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减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患者普遍存在情绪问题,抗抑郁剂适合治疗有情绪障碍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患者,既能改善情绪症状又能改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  相似文献   

14.
心理与药物治疗焦虑性神经症的随机对照观察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9  
目的:探讨焦虑症的心理与药物治疗效果。方法:将明确诊断的焦虑症123例,随机分为心理治疗组40例、药物治疗组42例、心理加药物治疗组41例,心理学量表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经8周治疗后分别进行治疗前后比较。结果:焦虑症多伴有恐惧、抑郁、人际敏感、强迫、躯体化等。治疗效果以心理+药物治疗组最佳,症状缓解率分别为:心理治疗组46%、药物治疗组58%、心理+药物治疗组89%,心理+药物治疗组与心理治疗组和药物治疗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lt;0.01)。治疗后心理+药物治疗组SCL-90的焦虑、恐怖、抑郁、强迫、人际敏感、躯体化等症状因子明显降低(P&;lt;0.01),心理治疗组和药物治疗组各症状因子改变不明显(P&;gt;0.05)。结论:治疗焦虑症心理疗法药物干预是必须的,心理加药物治疗是焦虑症治疗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5.
白癜风患者心理问题的临床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白癜风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日常生活造成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68例白癜风患者,将患者按照皮损部位分为两组,A组为白癜风皮损位于暴露部位,B组为皮损位于非暴露部位。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症状量化评分,并在两组间量表进行分析比较。结果:SCL-90人际关系的因子分A组高于B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1),抑郁、焦虑因子分A组也高于B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HAMA,HAMD评分A组高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1)。而且A组HAMA&;gt;14分,存在焦虑症状,HAMD&;gt;10分,可能存在抑郁症状。结讫:白癜风对外貌的影响造成患者人际关系敏感,长期的迁延不愈可能产生抑郁、焦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在综合医院开放式心理病房对焦虑症患者实施二重辨证施治与药物氟西汀的治疗效果。方法:78例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39例,接受二重辨证施治疗法;对照组39例,用药物氟西汀20mg/d治疗。应用Beck焦虑自评量表(BAI)、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对两组治疗前、治疗2,4,8周(治疗结束)时的疗效进行评定;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两组治疗前、治疗结束、随访6个月疗效进行评定。结果:治疗2周后,研究组的BAI,HAMA测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4周后,两组皆有进展,但差异无显著性。治疗(8周)结束时,研究组的BADI.HAMA测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8周)结束时,研究组的SCL-90量表的抑郁因子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lt;0.05~0.01):随访6个月时,SCL-90的躯体化、焦虑、抑郁3个因子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lt;0.05~0.01)。结论:二重辨证施治对焦虑症有较好的近、远期疗效和预防复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负性情绪干预对冠心病患者发生缺血相关事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心理治疗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干预效果.以及减少冠心病缺血性的血管事件发生的有效康复介入手段。方法:将136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心理治疗组71例及对照组65例,两组病例均给予内科治疗,心理治疗组给予综合心理干预治疗,治疗前完成首次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治疗后第二次评定,及进行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SAQ)评定,比较两组SAS,SDS,SAQ得分及临床疗效。出院随访1年,记录2组患者冠心病缺血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心理治疗组治疗后SAS,SDS评分降低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lt;0.001),临床疗效及SAQ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lt;0.01~0.001),心理治疗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lt;0.001),心理治疗组临床随访1年总缺血相关事件发生率为19%(11/58),明显低于对照组(P&;lt;0.05)。结论:心理治疗显著降低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严重程度,提高临床疗效,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冠心病心血管事件发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旨在探索治疗伴有抑郁和/或焦虑状态偏头痛的有效方法,以及研究加用抗抑郁/焦虑药物是否比头痛发作时单用镇痛药物疗效更佳。方法 将伴有抑郁和/或焦虑状态的偏头痛患者154例随机分为2组。即治疗组用氟哌噻吨及美利曲辛合剂(黛力新)+散立痛(对乙酰氨基酚+异丙安替比林+咖啡因),最终完成68例,对照组用散立痛,最终完成59例,进行随机单盲对照研究,同时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和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HAMA)对其抑郁和/或焦虑情况进行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6周)的评估。结果 每周头痛发作次数,治疗组在第4周(t=2.85,P&;lt;0.05)和第6周(t=3.67,P&;lt;0.01)均明显减少,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每次头痛发作持续时间,治疗组在第2,4,6周(t=6.56,12.16,15.37,P&;lt;0.01)均明显缩短,而对照组同样在第2,4,6周(分别t=5.77,5.53,7.52,P&;lt;0.01)明显缩短了头痛持续时间;治疗组在第2周(t=2.5l,P&;lt;0.05)和第4,6周(t=6.08,12.74,P&;lt;0.01)患者的HAMD评分明显减少,在第2,4,6周(t=2.8l,9.67,12.06,P&;lt;0.Ol]患者的HAMA评分明显减少,而对照组此两项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 对于伴有抑郁和/或焦虑状态的偏头痛患者,除应用对症治疗外,合并应用美利曲辛合剂不但可以减少头痛发作次数,还可以明显缩短每次头痛发作的持续时间,并明显减轻患者伴有的抑郁和/或焦虑症状。  相似文献   

19.
膝关节内骨折后疼痛与负性情绪及疗效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长娥 《中国临床康复》2004,8(17):3302-3302
研究膝关节内骨折患者的疼痛与负性情绪的相关性,寻找进行干预的可能性。选择临床精神卫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CVRS疼痛评估方法作为调查工具,对45例膝关节内骨折后不同疼痛程度患者的SCL90评分进行比较,疼痛程度重组中的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偏执等因子评分均有显高于疼痛程度轻组(P均&;lt;0.05),同时骨折治疗疗效佳组的CVRS疼痛评分明显小于疗效差组(P&;lt;0.05),这些提示有效的心理干预可减轻患者的疼痛,提高骨折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认知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心理状态及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影响,为慢性乙型肝炎的康复干预介入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3-06/2003-12沈阳市传染病医院肝病研究所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按病例来诊先后顺序分为干预组38例与对照组38例。全部患者能够按计划随访并完成测查。对照组实施抗病毒药物治疗,干预组在相同抗病毒药物治疗下实行针对性的认知干预。抗病毒治疗前后让患者填写症状自评量表,评价两组心理状态差异、抗病毒依从性及抗病毒疗效。结果:干预组在接受认知干预后症状自评量表中抑郁、焦虑、敌对及恐怖方面评分明显较干预前改善(t=6.383,3.498.3.216.4.953,P&;lt;0.01)。干预组抗病毒依从率明显优于对照组(97%,84%,X^2=6.832,P&;lt;0.05);干预组抗病毒治疗应答率明显优于对照组(95%,76%,x^2=6.801,P&;lt;0.05)。结论: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认知干预,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提高患者对慢性乙肝的认知行为,从而有效提高其对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