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Paederus皮炎     
此皮炎是因为接触PAEDERUS BEETLE甲虫的体液而引起的皮肤感染(或皮肤刺激症状)。 Paederus甲虫还有其他名字,象ROVE甲虫;奈洛比蝇;冠军蝇;生长在热带地区。全世界有600多种,在印度尼西亚是paederus peregrinus。  相似文献   

2.
隐翅虫(Paederus)是一种甲虫,属昆虫纲,常栖于草木或石下,有向光、向高飞行的习性,昼伏夜出,喜在灯光下飞行。虫体约0.6~0.8mm,虫体内含有强酸毒液(pH1~2),当虫体落到人体后,拍击虫体,虫体被击破后,毒液沾染皮肤即可引起皮炎,疼痛剧烈。本病多发于夏秋季,较为常见。以往多用碳酸氢钠溶液、1%雷佛奴尔溶液  相似文献   

3.
《新医学》1974,(9)
隐翅虫皮炎常为夏季流行性皮肤疾患之一。是隐翅虫引起的急性红斑、丘疹、水泡性炎症性皮肤病,继发感染可迅速变为脓疱,严重者表皮可致坏死。皮疹常密集排列成条状,亦有呈点状或片状者,又称线  相似文献   

4.
接触性皮炎     
接触性皮炎是皮肤或粘膜接触外界刺激物后发生的急性炎症反应,长期接触者可转成亚急性或慢性,除去原因后迅即痊愈。【病因】按引起皮炎物质的性质,接触性皮炎可分成原发性(毒性)接触性皮炎和过敏性接触性皮炎两大类。引起原发性接触性皮炎的物质具有强的刺激性。对皮肤或粘膜的上皮细胞有毒性甚至有腐蚀性。因此,一旦接触此类物质,所有人都会发病。此种皮炎的发生,多属意外的事故,因而少见。引起这类皮炎的物质有强酸、强硷及其他化工原料中的强刺激性物质。此外,还有动物毒素、昆虫或植物的毒刺或毒毛等。  相似文献   

5.
隐翅虫皮炎常见于7~9月份,与气候关系密切。人体皮肤被虫接触引起发病,皮肤成线状红斑,中央可见小脓疱或坏死,呈灰黄色,患部灼痛,严重者可致局部红肿。常按毒虫螫伤或一般湿疹皮炎处理,有时加用抗生素,大致需1周以上才能消退。1976年至今10年来作者选用半边莲治疗患者约80例,经追踪复查的35例,均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6.
隐翅虫皮炎是南方夏秋季一种特有的皮肤病,是由于隐翅虫分泌的体液有毒,与人的皮肤接触后引起的皮肤损害。它是一种小甲虫,黑色的头,胸部呈橘黄色,全身覆有短毛,习惯于昼伏夜出,有强烈的趋光性和趋高性,最易伤害居住楼房(特别是高层)灯光下的人群。即使是遇上关着的纱窗时,它也能把翅膀收起来,缩起身体,沿着纱窗的空格爬人,当爬过人体时,皮肤沾染了它分泌的具有强酸腐蚀性的体液,就被灼伤感染了。当人们不自主地用手拍打或揉捏它时,加速了虫体毒液的释放,  相似文献   

7.
宋妍  陈淑华 《齐鲁护理杂志》2004,10(12):941-941
表皮萎缩型药物皮炎的临床特点是全身皮肤出现广泛性大疱,累及眼、鼻、口腔、气管、尿道及外阴等粘膜处,同时伴有高热、休克及内脏损伤,临床少见,病情严重者,抢救不及时或创面处理不当,可造成死亡.我院2004年收治1例严重表皮萎缩型药物性皮炎患者,经精心治疗与护理,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陈春桂  魏方艳 《护理学报》2009,16(16):36-36
隐翅虫俗称飞蚂蚁,其体液及生殖器内含有毒素,当虫体被击碎时,毒液外溢约数小时内发病,临床上隐翅虫可致隐翅虫皮炎,病变多见暴露部位如面、颈、胸、四肢等,也可累及外阴部[1].但尚未有隐翅虫致角膜溃疡的临床报道,我院眼科门诊于2007年先后诊治2例隐翅虫致角膜溃疡的患者,均痊愈.现将护理经验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金霉素眼膏防治放射性皮炎的效果.方法 将100例接受放疗的鼻咽癌病人随机分为A组(n=20)及B组(n=80).A组于皮肤出现潮红伴瘙痒时应用金霉素眼膏;B组于出现湿性皮炎时应用全霉素软膏.结果 A组无一例发生湿性皮炎,病人自我感觉舒适;B组6例用药一天皮炎痊愈;3例用药效果欠佳,需用呋喃西林湿敷,其他病例均于11±9d内痊愈,自我感觉舒适.结论 金霉素眼膏可用于放射性皮炎的防治.  相似文献   

10.
隐翅虫皮炎(Paedrus Dermatis,PD),又名线状皮炎或季节性大疱皮炎,是由鞘翅目昆虫——毒隐翅虫的有毒体液引起的一种特异性急性红斑疱疹性皮肤炎性病变。隐翅虫皮炎属昆虫性、接触性皮炎,在临床上属少见病,总体发病率并不高,但往往造成局部暴发流行,给临床诊断、治疗造成一定困难。医务工作者有必要了解隐翅虫皮炎的诊断、治疗知识,以免出现误诊、误治,耽误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11.
李娥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0):4809-4810
多数恶性肿瘤患者需接受放射治疗,急性放射性皮炎是放射治疗中常见的并发症,约占头颈部恶性肿瘤放疗患者中的90%以上[1,2]。孙永敏等[3]报道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率为93.8%。急性放射性皮炎发病机理为受照射部位皮肤发生毛细血管反应性扩张,局部充血,出现红斑、色素沉着及干性脱屑[4]。虽然急性放射性皮炎发生的时间和严重程度有所不同,但皮肤损伤将造成局部皮肤疼痛、出血及局部感染或全身感  相似文献   

12.
隐翅虫皮炎是因皮肤接触鞘翅目昆虫的毒素所引起的急性毒性皮炎.本病好发于夏秋两季,雨后闷热天气尤为多见.好发部位位于面、颈、四肢、躯干等暴露部位,典型皮损为条索状、斑片状或点簇状水肿性红斑,加强对本病的预防、治疗和护理,能促进本病的康复.将2001年4月-2004年11月在本科就诊的隐翅虫皮炎1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体会进行分析和总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总结肿瘤放疗患者放射性皮炎集束化管理方案的循证实践。采用ACE Start循证护理模式,确立问题为放射性皮炎的集束化皮肤管理,通过文献检索筛选最终获得证据文献30篇,转译评鉴后提取主要证据,形成放射性皮炎集束化管理方案。常规皮肤护理:保持放疗区皮肤清洁干燥、不使用肥皂等碱性物质清洗(ⅠA);标准化预防措施:规范化使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外用溶液可推迟放射性皮炎的发生(ⅠA);Ⅲ级及以上皮炎对症处理:采用等渗盐水冲洗皮肤,同时使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外用溶液促进Ⅲ级皮炎的愈合(ⅠA)。效果评价显示实施放射性皮炎集束化管理方案后出现Ⅱ级皮炎及Ⅲ级皮炎时间长于实施前。  相似文献   

14.
隐翅虫皮炎的爆发流行在国内外均有报道。隐翅虫是一种黄褐色的小甲虫 ,属节肢动物门翅目 (Coleoptera) ,隐翅虫科 (Staphylinidae)。在温度低于 18℃时隐翅虫不活动 ,但当气温高于 2 0℃时则开始活动觅食 ,其数量在大雨过后以及高温情况下明显增加。隐翅虫皮炎全年均可发生 ,主要见于 7~ 9月份 ,因为这期间为隐翅虫活动和繁殖季节 ,隐翅虫具有趋光性而且喜欢在夜间活动 ,在血淋巴中含有称之为隐翅虫素的毒素 ,是一种具有强刺激性的生物碱 ,能导致水泡性炎症性皮肤病。临床特征 :皮损主要见于暴露的部位。如面、颈…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尿布皮炎(newborn diaper dermatitis)又称红臀或臀部红斑,是由于尿布材料、排泄物等直接刺激及感染、喂养、治疗等相关因素造成婴幼儿肛周皮肤、臀部及会阴部等接触部位出现界限明显的红疹、水疱、溃烂的接触性皮炎,如果并发有病菌感染可产生脓疱,是新生儿最常见的皮肤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16.
隐翅虫皮炎是一种好发于夏秋季节的常见皮肤疾患。笔者自1989年5月~1989年10月,运用地丁解毒汤治疗隐翅虫皮炎200例,收到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均系门诊病例。200例中,男142例,女  相似文献   

17.
隐翅虫皮炎是因皮肤接触鞘翅目昆虫的毒素所引起的急性毒性皮炎。本病好发于夏秋两季,雨后闷热天气尤为多见。好发部位位于面、颈、四肢、躯干等暴露部位,典型皮损为条索状、斑片状或点簇状水肿性红斑,加强对本病的预防、治疗和护理,能促进本病的康复。将2001年4月-2004年11月在本科就诊的隐翅虫皮炎1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体会进行分析和总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虫咬皮炎、湿疹、丘疹性荨麻疹、接触性皮炎、皮肤搔痒等症是皮肤科常见多发病,本制剂经我院皮肤科几年来的临床应用。疗效可靠、不良反应少。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1丘疹性荨麻疹 丘疹性荨麻疹常见于婴儿和儿童,夏秋季常见。本病发生多与昆虫叮咬有关,故又称为虫咬皮炎。皮肤损害好发于暴露部位,如面、颈、四肢等,散在分布,也可以群集成群,表现为绿豆至花生米大小红色纺锤形丘疹,顶部常有小水疱,少数可以出现大疱。皮肤损害伴明显瘙痒,严重者甚至影响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20.
局部氧疗结合百多邦治疗新生儿尿布皮炎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尿布皮炎是新生儿期的常见病、多发病,多因臀部皮肤长期受到潮湿刺激或因腹泻粪便刺激、过敏因素等,加上尿布更换不及时或使用透气性能差的尿布所致。另外,据临床观察使用蓝光治疗的患儿尿布皮炎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患儿,可能与蓝光产生大量热量致臀部皮肤损伤有关;皮肤霉菌感染亦好发于新生儿,其皮损特征与新生儿尿布皮炎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