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面临的事实是:社会越走向所谓的"文明",人们的压力越大,心理越紊乱,心理疾病越多,自杀率也越来越高.在我国,自杀已成为年轻人(18~30岁)的主要死因.这不能不引起大家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苏南农村自杀情况,以提供防范对策,随机抽取江苏武进市三个乡镇,线索调查了1994-1996年的自杀案例。结果显示年均自杀率26.8/10万,自杀死亡率9.3/10万,男:女为1:1.3。自杀原因:社会因素占47.8%,精神病所致占41.3%,慢性躯体疾患占6.5%,单纯醉酒4.4%。自杀方式以服农药者居多(80.4%)。结果表明:自杀是农村社区精神卫生服务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并作好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3.
夏云  高向华 《现代预防医学》2005,32(12):1662-1663,1671
自杀(suicide)是指个人在意识清楚的情况下,因社会心理冲突而产生的蓄意终止自己生命,有目的、有计划的自我毁灭行为。自杀对人类健康已构成重大威胁,据报道自杀死亡已成为人类十死因之一。我国自杀率为23/10万,在世界上是自杀率比较高的国家,每年约有28.7万人死于自杀,据预测我国自杀率仍有上升趋势。目前自杀已成为一个十分突出的全球性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众所周知,自杀率高低与其居民对自杀的态度具有密切的关系,有效的自杀预防必须以对公众自杀态度的深入了解为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广州市大学生自杀意念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高校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从广州市8所高校中抽取大学生2564名,用白编调查表对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近1a自杀意念报告率为11.6%。不同性别、专业、生源的学生自杀意念报告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学校学生自杀意念报告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11.208,P=0.004);对自杀行为的态度、消极应对、负性生活事件等是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社会支持是保护因素。结论从可改变的社会因素人手,消除危险因素,提高保护因素,可以最大限度预防大学生自杀。  相似文献   

5.
邓芳  熊乐琴 《实用预防医学》2005,12(5):1161-1162
目的通过对451名长沙市综合性医院护理人员的调查,分析护理人员自杀意念的分布及影响因素,为在护理人员中开展自杀预防提供依据。方法以分层抽样方法,抽取长沙市护理人员451名,进行了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中抑郁,焦虑分量表,生活事件量表(LES),社会支持量表(SSRS),自杀意念量表的测定,并通过统计分析,筛选出自杀意念的主要相关因素。结果451名护理人员中,有69人(占总样本的15.3%),在一年内有自杀想法。护理人员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主要是家庭人口数、劳动强度和抑郁,护理人员自杀意念的保护因素主要是社会支持。结论护理人员中自杀意念的发生率较高,社会支持、抑郁得分、家庭人口数以及劳动强度是影响护理人员自杀意念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综合医院医师防范住院患者自杀的方法与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杀是人类的悲剧。全球每年约有100.120万人自杀死亡:世界上每40秒钟有1人成功自杀.每3分钟有1人自杀未遂:自杀是15~35岁年轻人死亡原因前三位之一:每一位自杀者要严重影响至少6个人(指亲友)。自杀给家庭和社区带来的心理、社会和财务上的影响是无法估量的。自杀是生物、遗传、心理、社会、文化和环境诸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根据北京地区40家综合医院住院病人自杀意念、自杀未遂的出现率及其危险因素的调查显示.在2914例年龄大于15岁的住院病人中,187人(6.42%;95%CI为5.58%~7.64%1有过自杀意念,其危险因素排列为:近1年感到绝望的频率高(OR=9.2.95%CI为6.5~12.9)、亲属有过自杀行为(4.3,2-3.8.31、调查当时有重性抑郁发作(2.7,1.7~4.3)、熟人有过自杀行为(2.0,1.3.2.9)、年龄小于55岁(1.7,1.2.2.3)、女性(1.5,1.1—2.1)。  相似文献   

7.
某高校医专学生对待自杀的态度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自杀是一种因社会心理冲突而产生的蓄意终止自己生命。有目的、有计划的自我毁灭行为。近年来.青少年自杀比率在整体人群中呈现上升趋势。青少年的自杀问题不仅是青少年个人问题,其作为一种心理社会问题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该研究通过对医专学生自杀态度的调查,为提高医专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孙翔 《药物与人》2004,(11):13-13
在古代,病人膏肓的传染病人经常会采取自杀来避免整个村庄瘟疫流行。你相信吗7如同社会一样.人体也不断地在新陈代谢的过程中寻找平衡.有时.也会出现细胞自杀或被谋杀的事件。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自杀死亡青少年的社会人口学资料和自杀原因及自杀方式的特点。方法收集1996年~2007年上海市某中心城区15~34岁青少年自杀死亡案例,使用自编调查问卷与死者亲友、同事进行访谈,从中获得相关资料,加以整理分析。结果自杀死亡青少年127例,男女比例1:1.27,死者年龄集中在21~30岁(65.4%),以低文化、无稳定职业、未婚、与家人同居者居多。在26~30岁年龄段(P〈0.05)、与家人同居(P〈0.01)、稳定工作(P〈0.05)方面男女存在差异。自杀原因及自杀方式列前三位的分别是:婚恋纠纷(37.0%)、就业学业压力(19.7%)、家庭矛盾(17.3%);服药服毒(32.3%)、跳楼(24.4%)、煤气中毒(22.8%);在自杀原因中婚恋纠纷(P〈0.01)、学业就业压力(P〈0.01)和自杀方法中跳楼(P〈0.05)、自缢(P〈0.01)上男女具有差异。结论目前青少年死亡的首要原因是自杀,全社会要积极行动起来,结合青少年特点进行有效干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掌握自杀死亡的流行规律,为开展社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用简略寿命表法计算期望寿命,通过计算潜在寿命损失年指标分析潜在寿命损失,计算累积死亡率,分析死亡几率,用圆形分布法分析死亡的时间趋势。结果 1996~2002年,赣榆县居民自杀粗死亡率为26.90/10万,占居民因伤害死亡的38.72%,居于首位,所导致的潜在寿命损失年占全死因的12.26%,平均每一位自杀死亡者造成的潜在寿命损失年是25.36人年。男性和女性自杀死亡率曲线在60岁处出现交叉,60岁后,男性自杀死亡率高于女性。丘陵山区和内陆平原居民自杀死亡率明显高于沿海,自杀死亡主要集中在一年的6月份前后。主要自杀方式是喝农药,占50.46%,其次是自缢,占38.17%。结论 应从建立应激机制、加强农药管理、降低农民负担及提高对自杀者的急救能力等方面入手,努力降低自杀现象的发生,减少自杀给家庭和社会所造成的负担。  相似文献   

11.
广州市大学生尝试自杀现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州市大学生尝试自杀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高校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用自编调查表对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在此基础上结合专题小组讨论的定性研究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大学生近1a内尝试自杀报告率为6.0%,不同性别、学校、专业的学生尝试自杀报告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城镇学生尝试自杀报告率为6.6%,高于农村学生的4.2%(x^2=4.71,P=0.032)。对自杀行为的态度、朋友和家人有过自杀行为、消极应对、负性生活事件等是尝试自杀的危险因素,获得社会支持是尝试自杀的保护因素。定性访谈发现,学校几乎没有开展过自杀行为的健康教育活动,绝大部分学生对自杀行为持中立态度。结论加强健康教育、消除危险因素、提高保护因素可以最大限度地预防自杀.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上海部分综合医院急诊自杀者的调查,了解自杀行为的特征和原因,为制定自杀预防及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编的回顾和前瞻性调查表对综合医院245例急诊自杀者进行调查和登记,并记录自杀经过和急救治疗结果。结果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年龄以青壮年为主。自杀方式以服药和农药最多,90.9%自杀者自杀前2周遭受明显的社会心理应激事件,10.7%自杀未遂者在自杀前曾经明确诊断为有精神疾病。结论建议综合医院应该在急诊处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对急诊自杀未遂者的精神状态进行精神科评估。对自杀未落者讲行长期随访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沿海中等城市自杀住院患者的特征,为预防和减少自杀提供依据。方法对广东省汕头市中心医院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214例自杀住院患者进行综合分析。结果214例自杀住院患者年龄最小12岁,最大95岁;21~40岁115例,占53.74%。男女之比为1:1.46;但41岁以上男性多于女性,男:女:1.61:1。自杀多发季节顺序为:秋,夏,春,冬。第一自杀原因是“与人争吵”,占43.46%,其中“与家人(包括配偶、父母、公婆等)争吵”占83.87%。但城市男性与61岁以上老年人第一自杀原因是“躯体疾病”,分别占35.48%和62.50%。自杀方式多达10种,以服毒(药)为多,占85.50%。农村自杀患者25.90%服除草剂。治疗无效率9.35%;死亡率5.14%。结论构建和谐社会,避免家庭矛盾,关爱身心疾患者,加强自杀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和危机干预,是预防自杀的重要措施;对中年男性尤其城市男性的身心健康问题,社会应给予足够重视。对发生情感激烈冲突者及时给予疏导,并管理好各种毒物和有毒性作用的药品、用品,可以减少冲动型自杀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杭州市初中生自杀倾向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杭州市25所学校中的1802名学生进行全球学校学生健康调查(GSHS)中国问卷调查。结果在过去12个月里,分别有14.5%和6.9%的学生认真想过自杀和制订过自杀计划。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影响初中生自杀倾向的相关因素有:家长是否理解、是否感到孤独、是否常失眠、是否受欺负等。结论初中生自杀倾向率较高,采取家庭、学校、社会的综合干预措施预防初中生自杀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5.
杨浦区居民自杀原因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市杨浦区1994~1996年死因监测结果表明,意外死亡居全死因的第四位,而自杀死亡为意外死因的第三位,且有逐年上升趋势。自杀虽然作为个人的行为,但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不良影响。因此,自杀的预防和控制,应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由于自杀涉及到社会、心理、医学等各种领域,因此探讨其自杀原因和相关因素,以提供预防对策是十分必要的。一、材料与方法1.死亡资料来自于上海市杨浦区各级医疗机构生命统计网报告,经审核复查后采用国际通用的《ICD-9》进行分类编码汇总,人口资料来源于公安部门及人口普查办公室。2.统计方法采用常规…  相似文献   

16.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自杀是目前人类第四大死亡原因。随着国外各种社会思潮和生活方式的涌入,我国的自杀率也有明显的上升。据2000年WHO-中国精神卫生高层动员会的资料,我国的自杀率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已经达到22.20/10万,较70年代的18.40/10万有明显增长。但我国对自杀未遂者的心理评估和干预报导不多。  相似文献   

17.
深圳市青少年自杀意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了解深圳市青少年自杀意念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学校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17所深圳市大、中学校学生4000名,进行《广东青少年自杀意念》的调查。采用EPI Data3.0软件建立数据库,以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深圳市大、中学生近1a自杀意念发生率为20.1%,初中/高中学生自杀意念的发生率高于大学生(χ^2=21.5,P=0.000)。影响自杀意念的因素包括性别、父亲文化程度、在过去1a中孤独感、在过去1a中因学习/成绩的压力感、在过去1a中失眠的次数、在过去1a中连续2周感到伤心或绝望、有网络成瘾、在过去1个月中平均每天的吸烟量、在过去1个月中平均每天的饮酒量。结论深圳市大、中学生自杀意念发生率较高,尤其是初中/高中生更高,常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消除危险因素和加强健康教育可最大限度地预防自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扬州市居民自杀死亡特征及分布规律。方法对2008-2012年全国疾病监测系统中扬州市自杀死亡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扬州市5年平均自杀死亡率为6.818/10万;农村高于城市,男性高于女性;随着年龄增加自杀死亡率增加;受教育程度越低自杀所占比例越高,女性自杀人群中57.66%为文盲或半文盲;服毒自杀和上吊自杀是城乡居民最常选用的自杀方式。结论自杀已是一个严重社会问题,做好自杀的预防和干预工作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9.
根据WHO/中国卫生部精神卫生高层动员会(1999)资料显示,中国年自杀率已高达22.2/10万,属高自杀率国家(国际上习惯将自杀率〉20/10万列为高自杀率国家)。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竞争的加剧,人际关系也愈来愈复杂,人们的工作、生活、经济和精神压力愈来愈重。某些人不堪重负就采取了自杀的方式,来结束自己的生命。为分析宁波市镇海区自杀动态,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0.
1心理疾病已成为影响民族健康的一个重要原因 1.1心理疾病引发社会矛盾,影响社会安定与和谐发展 目前,家庭暴力、青少年犯罪上升、自杀率攀升,这些不稳定因素的增加,极易引发突发社会事件,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如:自杀现象已成为中国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心理学家称中国社会转型期的激烈矛盾冲突、利益分配的失衡及人际关系的不协调导致的紧张、焦虑情绪是自杀现象增加的主要原因。此外,高龄化速度的加快亦给个人、家庭、社会带来诸多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